中文名 | 住宅建筑工程品质量化评估标准 | 外文名 |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standard for qualit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engineering |
---|---|---|---|
标准编号 | T/CECS 763—2020 | 发布日期 | 2020年09月30日 |
发实施日期 | 2021年02月01日 |
深圳瑞捷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评估方法与测区抽样、过程评估、交付评估等。2100433B
李海欣、范文宏、黄新华、张 青、周建民、吴小玲、王 磊、姚卫城、王志刚、贺 渝、曹 义、曾繁娜、王春涛、武兆军、张书磊、韩文兵、杨振东、刘 杨、张 安、邓汉荣、刘建军、杨成龙、陆赛华、张 波、黄 挺、赵俭学、陈振明、时 宇、施红军、李振忠、王一男、孙 峰、涂利亚 、朱建华、赵奇生、张国灿、陈 煜、韩 波、周伯松 周银兵。
开平市住宅建筑工程集团公司始创于一九八三年,被国家建设部核准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本公司是一家以建筑业为龙头的综合性集团企业,以房地产开发、土建施工、建筑设计等为主,并拥有装饰装修、消...
开平市住宅建筑工程集团公司是国家建设部核准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企业。企业文化开平市住宅建筑工程集团公司始创于1983年,是国家建设部核准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集团施工技术力...
个人觉得湛江市住宅建筑工程公司还不错。 湛江市住宅建筑工程公司从事装饰行业多年,经验比较丰富,技术也发展到比较成熟,有专业,高素质的设计师提供各种各样的装饰风格,顾客的选择多,还有高效的施工队伍保障施...
在建筑市场秩序和制度内容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很多施工企业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实际上在进行建筑工程建设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居住人员日后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都应该配合施工企业对住宅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进行解决;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个单位都应该提高对这项问题的重视程度;在对质量通病问题进行解决时;要深入的挖掘导致这些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还应该制定完善的防治措施;才能提高住宅建筑工程的应用质量;
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探讨 胡崇铅 温州利民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325100 摘要: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老百姓在解决了人类生存“衣、食”基本需求的温饱问 题之后,住房已成为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方面。建设工程质量日益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焦点。 政府住建监管部门应把对住宅工程质量的监督作
就是可以量化的指标,是指那些能够以统计数据为基础,把统计数据作为主要评估信息,建立评估数学模型,以数学手段求得评估结果,并能够以数量表示评估结果的评估指标。尽可能量化、建立定量指标,是当代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发展趋势。
指的是通过运用人的知识、经验进行判断和主管评估方能得出评估结果的评估指标。软指标属于定性判断、难以量化的指标,软指标的适用主要依赖于评估者的知识和经验来作出主观判断和评估,容易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软指标的评估通常由多个评估主体共同进行,有时甚至由一个特定的集体共同作出一个评估结论,以彼此相互补充与印证,从而产生一个比较标准、客观的结论。
在实际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单纯使用硬指标或单纯使用软指标进行评估,都是不可取的。因此,要将硬指标与软指标各自的长处加以综合应用,实行硬指标与软指标的有机结合,以弥补各自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在数据比较充足的情况下,以硬指标为主,辅以软指标进行评估;适用软指标进行主观判断、评估时,也必须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在建立指标体系的时候,应尽量将指标量化,收集相关的统计资料,提高评估结果的精确度。同时还要考虑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将硬指标和软指标的评估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软指标和非量化指标并非一个概念。软指标和硬指标的区分强调的是评估方式上的区别;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则强调评估结论表现方式上的区别。 2100433B
该生态评估体系包括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能源和环境、室内环境质量、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等五大指标,其中:
小区环境规划设计从8个方面进行评估:小区区位选址、交通、施工、绿化、空气质量、降低噪声污染、日照与采光、小区微环境。
能源和环境有4个方面内容:建筑主体节能、常规能源系统的优化利用(采暖、空调、热水、炊食、照明系统)、可再生能源、能耗对环境的影响。
室内污染质量包括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热环境、室内光环境、室内声环境方面的评估,目的是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满足居住者健康舒适的要求。
翻译标准是人们进行翻译实践活动时遵照的准绳和衡量翻译质量的准则。翻译标准的量化是指将翻译评价原则进行形式化、定量化的描述,使人们可以客观、准确、一致地评判译文质量。本课题提出的翻译标准自动量化研究,尝试以翻译理论为基础,以各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支撑,深入分析人类评价翻译质量时所使用的词汇、句法、语义、篇章等方面的译文特征,探索翻译标准、翻译评价手段和自动评价模型构建之间的内在规律,进而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汉英、英汉翻译评价实践中所采用的翻译标准的量化模型,以期提供符合人类翻译质量认知规律的、在句子层面和人工评价高度一致的翻译自动评价技术,一方面解决广大语言学习者翻译学习时无法及时获得专家评阅的困难,另一方面满足机器翻译研究中通过译文质量细致分析翻译模型的强烈需求,并最终促进翻译理论和机器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