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铸造合金收缩性 | 外文名 | Shrinkage of cast allo |
---|---|---|---|
产生结果 | 缩孔和缩松、铸造应力等 | 影响因素 | 化学成分、浇铸条件等 |
1、化学成分:不同的铸造合金有不同的收缩率。在常用合金中,铸钢收缩率最大,灰口铸铁最小。硅元素促进收缩率减小,硫使收缩率增大。
2、浇注条件:浇注温度越高,合金过热度就越大,则液态收缩量也增大。浇注速度很慢或明冒口中不断补浇高温合金液,使铸件液态和凝固收缩及时得到补偿,铸件总体积收缩减小,缩孔容积也减小。
3、铸型条件和铸件结构:铸型材料对铸件冷却速度影响很大。湿型比干型的冷却能力大,使凝固区域变窄,缩松减少。金属型冷却能力更大,故缩松更显蓍减少。
合金在铸型中不是自由收缩,而是受阻收缩。受阻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铸型和型芯对合金收缩的机械阻力;另一方面是由于铸件结构各部分冷却速度不同,相互制约而对收缩产生阻力。因此,铸件的实际线收缩率比合金的自由线收缩率小。
铸件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体积和尺寸减小的现象称为收缩。金属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要经历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三个收缩阶段。在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阶段铸件易产生缩孔、缩松缺陷。这两个阶段的收缩量通常用体收缩率来表示。固态收缩阶段只引起铸件外部尺寸变化,使铸件易产生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等缺陷。其收缩量用线收缩率表示。
当温度下降液态合金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时,因为金属原子由近程有序逐渐转变为远程有序,以及空穴的减少或消失,一般都会发生体积减小。液态合金凝固后,随温度的继续下降,原子间的距离还要缩短,体积也进一步减小。铸造合金在液态、凝固态和固态冷却的过程中,由于温度的降低而发生的体积减小现象,称为铸造合金的收缩性。它是铸造合金本身的物理性质。
液态金属在铸型内凝固时,如果收缩得不到补充,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将形成孔洞,这种孔洞称为缩孔。按照孔洞的大小和分布,缩孔分为集中缩孔和分散缩孔两类。通常把集中缩孔称为缩孔,分散缩孔称为缩松。
铸件在凝固后继续冷却至室温产生固态收缩,当收缩受到阻碍而产生的内应力称为铸造应力。它是铸件产生变形和裂纹等缺陷的主要原因,铸造应力可分为机械应力和热应力两种。
铸件在固态收缩时,受到铸型或型芯等的机械阻碍而产生的内应力称为机械应力, 也称收缩应力,如图《机械应力》所示。机械应力是暂时的,铸件从铸型中取出之后便可自行消除。但在铸型中机械应力与热应力同时作用,应力瞬间超过铸件的强度极限时,铸件将产生裂纹。在工艺上增加铸型的退让性可碱小铸件的机械应力。
由于铸件壁厚不均匀,造成各部分冷却速度不同,在同一时期内铸件各部分收缩不一致而产生的应力称为热应力。 2100433B
铸造高温合金 2分 开放分类: 铸造 收藏分享到顶 [0] 编辑词条 新知社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博移动说客网易微博开心 001天涯 目录 1 发展简介 2 提高强度 3 制造工艺 4 发展趋势 5 技术开发 6 物质应用 展开全部 摘要 请用一段简单的话描述该词条,马上 添加摘要 。 高温合金 高温合金 在 600-1200 ℃高温下能承受一定应力并具有抗氧化或抗腐蚀能力的合金。按基体 元素主要可分为铁基高温合金、 镍基高温合金和钴基高温合金。 按制备工艺可分为变形高温 合金、铸造高温合金 和粉末冶金高温合金。按强化方式有固溶强化型、 沉淀强化型、 氧化物 弥散强化型和纤维强化型等。 高温合金主要用于制造航空、 舰艇和工业用燃气轮机的涡轮叶 片、导向叶片、涡轮盘、高压压气机盘和燃烧室等高温部件,还用于制造航天飞行器、火箭 发动机 、核反应堆、 石油化工设备以及煤的转化等能源转换装置。 铸造
1 铝合金铸造工艺 一、铸造概论 铝合金铸造的种类如下: 由于铝合金各组元不同,从而表现出合金的物理、化学性能均有所不同,结晶过程也不尽相同。 故必须针对铝合金特性, 合理选择铸造方法, 才能防止或在许可范围内减少铸造缺陷的产生, 从而优 化铸件。 1、铝合金铸造工艺性能 铝合金铸造工艺性能,通常理解为在充满铸型、结晶和冷却过程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那些性能的 综合。流动性、收缩性、气密性、铸造应力、吸气性。铝合金这些特性取决于合金的成分,但也与铸 造因素、合金加热温度、铸型的复杂程度、浇冒口系统、浇口形状等有关。 (1) 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合金液体充填铸型的能力。 流动性的大小决定合金能否铸造复杂的铸件。 在铝合金中 共晶合金的流动性最好。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很多, 主要是成分、温度以及合金液体中存在金属氧化物、 金属化合物及其他 污染物的固相颗粒,但外在的根本因素为浇注温度及浇注压力(俗称浇
铸造合金在冷却凝固过程中体积和尺寸减小的现象称为收缩。合金从浇注温度冷却至常温的收缩共分为三个阶段。由浇注温度至凝固温度期间的收缩称为液态收缩,凝固温度范围内的收缩称为凝固收缩,从凝固终了温度冷却至常温阶段的收缩称为固态收缩。液态和凝固收缩通常以体收缩表示,其收缩值大小对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起决定性影响,而固态收缩通常以线收缩表示,又称为收缩率,它对铸件的尺寸精度,变形和铸件残留应力及冷裂纹的形成起主要作用。
不同化学成分的合金所表现出的收缩倾向不同,如普通碳素钢的体收缩值为10%~14.5%,线收缩率为2%。而灰铸铁的体收缩率为5%~8%,线收缩率约为1%。合金的收缩特性除与化学成分有关外,还主要与铸件的结构形状,浇注温度与浇注速度,冷却方式等工艺条件有关。因此,设计者在选择零件的合金时,要充分考虑它的收缩特性,优先选用收缩倾向小的合金。在设计铸件结构时,也要避免采用厚大截面,或局部凸厚或热节集中的结构,以减少缩孔缩松等铸造缺陷的产生。
铸件的收缩率可根据合金种类、成分、铸件结构尺寸等参数决定。
铸造合金从液态凝同和冷却至室温过程中,其体积和尺寸减少的现象称为收缩性。包括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三个阶段。液态收缩是金属液由于温度的降低而发生的体积缩减。凝固收缩是金属液凝固(液态转变为同态)阶段的体积缩减。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表现为合金体积的缩减,通常称为“体收缩”。固态收缩是金属在固态下由于温度的降低而发生的体积缩减,固态收缩虽然也导致体积的缩减,但通常用铸件的尺寸缩减量来表示,故称为“线收缩”。
铸件收缩不仅影响尺寸,还会使铸件产生缩孔、疏松、内应力、变形和开裂等缺陷,故铸造用材料的收缩率越小越好。收缩直接影响铸件的质量。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若得不到补足,会使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缺陷,固态收缩若受到阻碍会产生铸造内应力,导致铸件变形开裂。
1、缩孔和缩松
缩孔是由于金属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部分得不到补足时,在铸件的最后凝固处出现的较大的集中孔洞。缩松是分散在铸件内的细小的缩孔。缩孔和缩松都能使铸件的力学性能下降,缩松还能使铸件在气密性试验和水压试验时出现渗漏现象。生产中可通过在铸件的厚壁处设置冒口的工艺措施,使缩孔转移至最后凝固的冒口处,从而获得完整的铸件。冒口是多余部分,切除后便获得完整、致密的铸件;也可以通过合理地设计铸件结构,避免铸件局部金属积聚,来预防缩孔的产生。
2、变形与开裂
铸件在凝固后继续冷却过程中,若固态收缩受到阻碍就会产生铸造内应力,当内应力达到一定数值时,铸件便产生变形甚至开裂。铸造内应力主要包括收缩时的机械应力和热应力两种,机械应力是由铸型、型芯等外力的阻碍收缩引起的内应力;热应力是铸件在冷却和凝固过程中,由于不同部位的不均衡收缩引起的内应力。
生产中为减小铸造内应力,经常从改进铸件结构和优化铸造工艺入手,如铸件的壁厚应均匀,或合理地设置冷铁等工艺措施,使铸件各部位冷却均匀,同时凝固,从而减小热应力;铸件的结构尽量简单、对称,这样可减小金属的收缩受阻,从而减小机械应力。
影响收缩率的因素分内部和外部条件。
(1)合金的种类和成分
合金的种类和成分不同,其收缩率不同,铁碳合金中灰铸铁的收缩率小,铸钢的收缩率大。图3为常用铸造合金的线收缩率。
(2)工艺条件
金属的浇注温度对收缩率有影响,浇注温度越高,液态收缩越大。铸件结构和铸型材料对收缩也有影响,型腔形状越复杂、铸型材料的退让性越差,对收缩的阻碍越大。当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铸型材料的退让性不良时,铸件会因收缩受阻而产生铸造应力,容易产生裂纹。
灰铸铁的含碳量接近共晶成分,结晶温度间隔小、熔点低,结晶时有石墨析出,体积膨胀,可抵消部分铸件的收缩,故总的收缩小,流动性好。如灰铸铁的浇注温度在1200~1280℃时,表示流动性好坏的螺旋线长度为600~1200mm,总体积收缩率在6.9%~7.8%之间。
常用于制造机器零件的铸钢含碳量为0.25%~0.45%。铸钢的浇注温度高(约在1500℃,流动性差,螺旋线长度为100mm,收缩大,总体积收缩率达12.4%,在熔炼过程中易吸气和氧化,因此铸钢的铸造性能差,易产生粘砂、浇不足、冷隔、缩孔、裂纹、气孔等缺陷。
铜合金熔点低,流动性好。锡青铜浇注温度为1040℃,螺旋线长度为420mm,硅黄铜浇注温度为1100℃,螺旋线长度为1000mm。铜合金熔炼时易氧化,某些铜合金(如铅青铜)还易产生密度偏析,熔炼时要注意防止合金氧化、烧损、偏析。
铝合金的浇注温度更低,一般在680℃螺旋线长度为700~800mm。铝合金在高温下易吸气和氧化,影响其力学性能,故熔炼时要注意隔绝合金液体与炉气的接触,并采用一些净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