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江泽慧、费本华、张齐生、王 正、蒋剑春、于文吉、刘君良、任海青、王 戈、覃道春、周建斌、蒋明亮、孙正军、邓先伦、余 雁
主要完成单位:国际竹藤网络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彩叶树种近年来在各地的需求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北京、上海、大连等大中城市还特别提出了在城区主干道两侧以及重点景区种植红色、金色等系列彩叶树种,以解决城市绿化色彩单调的问题。但是,设计师在做园林设计时依然...
开挖时要注意开挖进尺、控制超欠挖、支护时注意钢架(如果有)连接、防排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二衬施工时要注意不能侵线。
检验记录是检验过程中的记载,材料报验单是申请检验的手续。
重组竹与竹集成材是两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竹质工程材料,对其力学性能的研究有助于扩展其在工程上的应用.本研究对重组竹和竹集成材进行了抗弯和抗压力学性能试验,分别得到了它们的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抗压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并分析了两种竹质工程材料的不同破坏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重组竹的抗弯和抗压力学性能要优于竹集成材;重组竹抗弯破坏表现为脆性破坏,竹集成材则表现出一定的延性特性;竹材的力学性能与其本身材料性能和胶合面的力学性能有关.
随着我国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我国的木材工业面临原料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以速生人工林为原材料制备胶合板等木质复合材料,已成为行业共识。但是,速生材原料制备的胶合板等木质复合材料存在表面节子多、稳定性差等问题,影响到复合材料的表面岐饰印刷质量和效果。
成果登记号 |
20190367 |
成果名称 |
建设用地整治监测与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第一完成单位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要完成人 |
王卫星、王璐、李灿、陆健强、李西明、魏德仙、于红波、叶云、贾正雷、吴茗华、廖靖、张真、陈长成、胡子昂、邹金明、朱志明、黄锦新、杨晓彦 |
研究起始日期 |
2014-01-01 |
研究终止日期 |
2016-12-01 |
主题词 |
建设用地;整治监测与评价 |
建设用地整治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开展建设用地整治监测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对于建设用地整治健康有序开展意义重大。项目以国土资源部华南土地综合整治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为平台,针对建设用地整治涉及领域众多、业务程序繁杂、项目类型多样、规模参差不齐,业务数据来源多、类型复杂、尺度不一、数据量庞大等特点,以及现有监测体系与机制不健全、监测方法手段滞后、评价体系与方法不完善等问题,研究高分遥感、视频监测、智能移动终端等技术集成的建设用地整治动态监测关键技术,研发相应的技术装备;构建涵盖经济发展、环境影响、土地利用效率与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建设用地整治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创新建设用地整治评价技术方法和程序,建立评价系统平台;建立建设用地整治动态监测系统平台,在珠江三角洲建立示范区对研究成果示范应用。通过项目研究,提升建设用地整治理论与实践水平,加速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再开发重点实验室和华南土地综合整治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建设,推进我国建设用地整治健康有序稳步发展。,建设用地整治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开展建设用地整治监测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对于建设用地整治健康有序开展意义重大。项目以国土资源部华南土地综合整治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为平台,针对建设用地整治涉及领域众多、业务程序繁杂、项目类型多样、规模参差不齐,业务数据来源多、类型复杂、尺度不一、数据量庞大等特点,以及现有监测体系与机制不健全、监测方法手段滞后、评价体系与方法不完善等问题,研究高分遥感、视频监测、智能移动终端等技术集成的建设用地整治动态监测关键技术,研发相应的技术装备;构建涵盖经济发展、环境影响、土地利用效率与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建设用地整治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创新建设用地整治评价技术方法和程序,建立评价系统平台;建立建设用地整治动态监测系统平台,在珠江三角洲建立示范区对研究成果示范应用。通过项目研究,提升建设用地整治理论与实践水平,加速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再开发重点实验室和华南土地综合整治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建设,推进我国建设用地整治健康有序稳步发展。
获奖序号 |
20150061 |
项目名称 |
村镇节地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 |
主要完成单位 |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 |
主要完成人 |
郭旭东、周建春、朱道林、曹广忠、吕春艳、诸培新、陈瑜琦、古春、佘远见、段文技 |
获奖证书编号 |
KJ2015-2-49 |
奖种 |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 |
等级 |
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