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岩土工程施工力学 岩土工程施工力学是岩土工程与结构工程、力学学科等工程学科相结合的产物。理论上属学科前沿,反映学科交叉,应用上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开发过程中急待解决的难题。特别对涉及到土体材料的地下工程、隧道工程、桩基工程、基坑工程等,施工过程中,存在地应力扰动与地面沉降问题、岩土介质的流变性质,导致材料时效与几何时变耦联的复杂力学问题以及施工过程中承载力远未达到设计要求,材料刚性、强度随时间变异,安全度较低等难题。 复合地基新技术的研发以静压施工、压力注浆、成孔灌浆一体化以及动静力固结、不同材料共存等形态为主,带来原状土体力学性状的显著变化,主要的研究手段以经验类比和地方性统计为主,缺乏核心理论依据和室内试验研究基础。本方向近年来针对复合地基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开展了一系列的现场原位试验和过程监测分析。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部分研究成果已列入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 基坑支护工程的研究进展以多种不同形式支护体系的复合应用为主,采用室内试验研究、现场监测与理论模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基坑开挖过程中,坑内土体反弹、坑外土体降水、固结和变形以及土拱效应影响下,支护体系的受力变形发展规律,建立支护体系受力变形的演化机制及过程。关于基坑工程的研究成果已写入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深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及河南省地方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中。 考虑岩土工程施工工艺和施工进程影响、考虑岩土材料力学性能和地下结构几何时变及其相互影响的施工力学研究成为岩土工程各界关注的重点。
2.岩土变形理论与控制技术研究 岩土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通过地表沉降变形和建筑物的开裂以及地埋管线的破坏等宏观变形来体现,这主要由于地下工程的施工常导致地下水位的变化及土体结构的改变。通过现场监测、室内试验、物理模拟及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岩土渗流特性,将其引入饱和粘土渗透固结理论计算中,为建立预测地基沉降变形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在同时具有潜水和承压水场地进行工程降水时的非稳定渗流特点及多层地下水渗流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以及在周围环境中产生的附加应力与变形规律,为降水方案的优化提供指导;进一步结合地下工程施工控制标准的研究,开展符合岩土力学特性的岩土变形的控制技术、岩土加固作用机理和合理参数确定方法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
3.岩土工程监测理论与技术 引入岩土工程监测新技术,先后在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测斜)、深层土体竖向位移(分层沉降)、分布式光纤全结构监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在监测手段创新的同时,以地下工程全结构、岩土施工全过程为特色的监测理论为岩土材料参数反演、支护体系动态分析奠定了基础。以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支护桩体水平位移和钢管内支撑实测轴力为基础的岩体水平反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反演研究;以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前期沉降观测成果预测结构最终沉降量;以地下水位、疏干层压缩、地面沉降梯度为依据的岩土工程定量化风险分析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先后应用于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连霍高速公路、郑州轨道交通一号线、郑州三环快速化等多项河南省地标性工程,取得重大经济效益。
郑州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是郑州大学校级科研机构。
郑州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立足河南地方经济建设,瞄准国际前沿,紧密跟踪本领域内主导性国际组织的科研活动开展学术交流。
近年来已在《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中科院武汉岩土所、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中科院兰州寒旱所,长江科学院
地质工程(岩土方向)考研考岩土工程算不算跨专业,硕士岩土工程哪些院校或研究所(南方的城市)较好,谢谢。
算跨专业你可以参考一下这个。岩土工程专业考研院校排名 http://www.ky007.com/2011/0120/5571.html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法人代表:刘郑国 第七一三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坐落在河南省会郑州市,始创于1963年,占地面积760余亩,下设八个研究室,一个设备先进的试制工厂,一个...
郑州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成员由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固体力学等相关专业的中青年教授、副教授组成,现有科研人员15人,有教授、副教授11人,讲师4人。研究所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共39人。 2100433B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结合实际工程要求和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特点,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武汉科技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成员由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固体力学等相关专业的中青年教授、副教授组成,现有科研人员15人,有教授、副教授11人,讲师4人。研究所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共39人。 2100433B
太原理工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针对山西省产业转型、生态恢复与治理的综改目标,围绕岩土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展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工程关键技术创新。太原理工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围绕(1)特殊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地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2)特殊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下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3)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相关的城市灾害监测、预警与处治关键技术三方面开展研发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为山西省的经济腾飞和结构转型提供了人力资源和技术保障,引领了山西省岩土工程与地下空间领域的创新发展。
武汉科技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立足湖北地方经济建设,瞄准国际前沿,紧密跟踪本领域内主导性国际组织的科研活动开展学术交流。已在《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