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依据;(二、编制目的);三、工程概况;四、施工组织人员机械配置;五、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准备、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检验方法等);六、质量保证措施;七、安全保护措施;(八、文明施工措施)等。还要...
具体要看工程大小来设计,但是必须要做秸秆预处理到位,依据发酵浓度的多少来,定发酵工艺和结构类型/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与实际施工的程序是一致的,都是按照先基础后地面、先室内后室外、先主体后装饰的过程,即: 1,放线 2,基础挖地槽 3,基础垫层 4,基础混凝土浇筑 5,墙体 6,屋面及防水 7,门...
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 一、测量定位及轴线标高控制及沉降观测技术措施 1.1 测量定位 1.1.1基准平面控制网的设置 基准控制网是建立在基准点的基础上。设置时要求同时满足稳 定、可靠和通视三个要素。同时,还需附加一些保证措施,建立一个 控制副网或设置方位汇交点等方法来防止基准控制网遭到不可预见 事件的破坏。该控制点可设在稍远离基坑边上, 施工环境又无影响的 地面上,用φ 12钢筋打入地下,周围用混凝土加固。 1.1.2基准水准点的设置 根据提供的城市等级水准点, 采用往返水准或闭合水准测量。 用 精密水准仪引测施工基准水准点, 测量精度按二等水准精度测设。 该 水准点将做为上部标高确定及沉降观测的依据。 施工基准水准点布置在受施工环境影响小且不易破坏的地方。 用 红字三角符做出标志,标志按室内± 0.000 标高设计,为防止以后做 室外总体时基准点的破坏, 应在场外可靠的地方设置二个水准
1 / 43 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 一、测量定位及轴线标高控制及沉降观测技术措施 1.1 测量定位 1.1.1基准平面控制网的设置 基准控制网是建立在基准点的基础上。设置时要求同时满足稳 定、可靠和通视三个要素。同时,还需附加一些保证措施,建立一个 控制副网或设置方位汇交点等方法来防止基准控制网遭到不可预见 事件的破坏。该控制点可设在稍远离基坑边上, 施工环境又无影响的 地面上,用φ 12钢筋打入地下,周围用混凝土加固。 1.1.2基准水准点的设置 根据提供的城市等级水准点, 采用往返水准或闭合水准测量。 用 精密水准仪引测施工基准水准点, 测量精度按二等水准精度测设。 该 水准点将做为上部标高确定及沉降观测的依据。 施工基准水准点布置在受施工环境影响小且不易破坏的地方。 用 红字三角符做出标志,标志按室内± 0.000 标高设计,为防止以后做 室外总体时基准点的破坏, 应在场外可靠的
矿业工程项目施工技术方案的选择原则是哪些?
矿业工程项目施工技术方案的选择原则主要侧重于矿业工程项目建设方案的优化和矿业工程施工技术方案选择两方面,尤其应注意技术方案的选择。矿业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的具体确定,可以根据以下内容合理选择:
1)注意建井工程主要矛盾线上关键工程的施工方法,以缩短总工期为目标。注意努力减少施工准备期,建井初期的工程规模不宜铺开过大。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节点和时差,创造条件多头作业、平行作业、立体交叉作业。
2)施工准备期应以安排井筒开工以及项目所需要的准备工作为主,要在施工初期适当利用永久工程和设施,如行政联合福利建筑、生活区建筑、变电站、供水、供暖、公路、通讯等工程,并尽量删减不必要的临时工程,以减少大型临时工程投资和改善建井初期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但过多地利用永久建筑将增加建井初期的投资比重。因此,要对工程项目投资时间和大临工程投资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效益。
3)矿井永久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应以保证项目联合试运转之前相继完成为原则,不宜过早。要注意保证矿建、土建、安装三类工程相互协调和机电施工劳动力平衡;尤其是采区内机电设备可采取在联合试运转之前集中安装的方法完成。
4)除施工单位利用需要外,一般民用建筑配套工程可在项目竣工前集中兴建,与矿井同步移交,或经生产单位同意在移交生产后施工。
5)设备订货时间应根据机电工程排队工期、并留有一定时间余量来决定,非安装设备可推迟到矿井移交前夕到货,甚至可根据生产单位的需要由其自行订货。矿建、土建、安装工程所需要的材料、备件、施工设备的供货与储备应依据施工计划合理安排,避免盲目采购和超量储备。
6)当生产系统建成后,可以采用边投产边施工(剩余工程作为扫尾工程)的方法,以提早发挥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如投产后剩余工作量较大时,可列入矿井建设的二期工程组织施工。
(1)施工技术方案交底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专项交底会,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项目经理部相关部门、分包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书面交底。
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和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技术负责人组织专项交底会,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或技术方案师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项目经理部相关部门、分包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书面交底。
(2)施工技术方案过程控制
施工技术方案实施前,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参与某些关键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如模架工程、外架工程、钢结构吊装、爆破工程等)。施工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与技术方案师应随时到现场监督施工技术方案执行率,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技术方案的相应调整和补充。
1、目的和要求:
施工技术方案是施工组织的核心部分,是影响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发挥施工技术方案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建立施工技术方案审核制度。集团公司所辖项目的施工技术方案必须进行审批。
2、审核原则:
2.1施工技术方案评审必须坚持“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
2.2评审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根据施工图、当地资源和自然条件对施工方案进行评审。
2.3评审要突出重点,核查全面,保证施工技术方案的全面性、周密性。
2.4对规模大、结构复杂、技术难度高的工程项目,或重大工程的特殊部位、特殊结构的施工方案,应邀请有关专家对施工方法、施工顺序、作业组织形式、设备选型、技术组织措施进行研究,确定最佳方案。
3、审核内容:
3.1工期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合同要求。
3.2生产要素配置是否满足合同承诺和生产要求,生产任务分配是否合理。
3.3施工技术、方案是否先进,是否采用了“四新技术”。
3.4对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措施,冬雨季施工是否有周密、合理的安排。
3.5质量、安全、环保措施是否到位,目标是否明确,测、试仪器设备是否配置齐全,检测手段是否先进可靠,监控方法是否得力。
3.6技术经济比较,评审是否选定了最佳施工技术方案。
3.7图表是否齐全完整。施工平面布置是否合理,施工总体计划安排是否科学。
3.8对施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是否有紧急预案。
4、施工技术方案内容:
4.1工期计划,生产要素配置情况。
4.2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4.3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4.4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4.5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4.6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措施。
4.7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
4.8质量、安全、环保保证体系。
4.9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
4.10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5、技术方案优化的主要内容:
5.1依据建设标准、工期要求以及项目施工能力,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5.2根据施工合同要求与承诺,结合项目实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
5.3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比较方式,定性比较是结合施工经验,对若干个方案进行比选(如技术上的可行性,能否充分发挥人员及机械设备的作用,能否保证安全、质量、进度以及冬、雨季施工措施等);定量比较一般是计算不同方案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工期等指标并进行数量比较,确定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