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干燥环境时植株矮小。在海南热带山地阔叶林中是常见树种。 生于海拔500-2 200米的山地密林中,伴生树种有陆均松、苦梓、油楠、大叶白颜树及海南阿丁枫等。
竹叶青冈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60厘米,树皮灰黑色,平滑。
小枝幼时被灰褐色丝质长柔毛,后渐脱落。
叶片薄革质,集生于枝顶,窄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11厘米,宽0.5-1.8厘米,顶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或顶部有1-2对不明显钝齿,中脉在叶面微凸起或平坦,侧脉每边7-14条,不甚明显,叶背带粉白色,无毛或基部有残存长柔毛;叶柄长2-5毫米,无毛。
雄花序长1.5-5厘米;雌花序长0.5-1厘米,着生花2至数朵,花序轴幼时被黄色绒毛,花柱3-4,长约1毫米。果序长5-10毫米,通常有果1个。
壳斗盘形或杯形,包着坚果基部,直径1.3-1.5 (-1.8) 厘米,高0.5-1厘米,内壁有棕色绒毛,外壁被灰棕色短绒毛;小苞片合生成4-6条同心环带,环带全缘或有三角形裂齿。
坚果倒卵形或椭圆形,直径1-1.6厘米,高1.5-2.5厘米,初被微柔毛,后渐脱落,柱座明显;果脐微凸起,直径5-7毫米。
花期2-3月,果期翌年8-11月。
产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
越南也有分布。
中国名茶,为绿茶类,竹叶青茶产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地和国家AAAAA级风景旅游区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既是茶品种,又是其商标和公司名称,归属于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
竹叶青是毒蛇,自制能力差的小朋友,没有对毒蛇有正确认识的玩家最好不要饲养。 因为竹叶青喜欢适度高一点的环境, 所以我们所选用的垫才就要具备保湿能力强。 ...
你好 竹叶青茶能治疗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养肾气、逐膀胱邪逆、止霍乱、长毛发。主五林、月经不通、破血块排脓、痔瘘并泻血、眼目肿痛及肿毒,治浸淫疮并妇人阴疮。 ...
基于对中国主要标本馆的青冈亚属标本的全面整理,该研究证实尖叶青冈(Quercus acuta Thunberg)在中国香港及广东省有分布,并且本文对尖叶青冈及其近缘种鉴别特征进行了讨论和界定。
通过80块标准地资料,对赣西北石灰岩地区淡竹生长的立地环境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研究指出:淡竹是一个适应性较强的竹种,赣西北石灰岩地区淡竹的生长环境较差且变化复杂;立地因子对淡竹生长的综合影响非常显著;在众多的立地因子中,坡位、坡形、土层厚度、土壤通气状况、土壤中水解N和全P含量对淡竹生长的影响比较显著。
常绿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60厘米,树皮灰黑色,平滑。小枝幼时被灰褐色丝质长柔毛,后渐脱落。叶片薄革质,集生于枝顶,窄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11厘米,宽0.5-1.8厘米,顶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或顶部有1-2对不明显钝齿,中脉在叶面微凸起或平坦,侧脉每边7-14条,不甚明显,叶背带粉白色,无毛或基部有残存长柔毛;叶柄长2-5毫米,无毛。雄花序长1.5-5厘米;雌花序长0.5-1厘米,着生花2至数朵,花序轴幼时被黄色绒毛,花柱3-4,长约1毫米。果序长5-10毫米,通常有果1个。壳斗盘形或杯形,包着坚果基部,直径1.3-1.5 (-1.8) 厘米,高0.5-1厘米,内壁有棕色绒毛,外壁被灰棕色短绒毛;小苞片合生成4-6条同心环带,环带全缘或有三角形裂齿。坚果倒卵形或椭圆形,直径1-1.6厘米,高1.5-2.5厘米,初被微柔毛,后渐脱落,柱座明显;果脐微凸起,直径5-7毫米。花期2-3月,果期翌年8-11月。
分布于中国 产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生于海拔500-2 200米的山地密林中,生于干燥环境时植株矮小。在海南热带山地阔叶林中是常见树种,伴生树种有陆均松、苦梓、油楠、大叶白颜树及海南阿丁枫等。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无芒竹叶草
无芒竹叶草(变种)
野生竹叶草
(植物分类学报)
【种拉丁名】:Oplismenus var.Submuticus
【形态特征】:叶鞘无毛,边缘被纤毛;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8—14毫米。花序轴粗糙,疏生毛;小穗孪生,长约3毫米;第一颖顶端芒长0.5—1厘米,第二颖顶端无芒。
【产地分布】:产四川、云南;生于林缘湿地。
台湾竹叶草(变种) (植物分类学报)
【种拉丁名】: Oplismenus var.Intermedius
【形态特征】:与原变种区别为:叶片披针形,长9—1
竹叶草(5张)3厘米,宽12—25毫米,小穗长3.5—4毫米;第二颖的芒长达3毫米,第二外稃顶端芒尖至具长约0.5毫米的芒。
【产地分布】:产四川、贵州、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生于草地疏林阴湿处。
中间型竹叶草
中间型竹叶草(变种) (海南植物志)
【种拉丁名】:Oplismenus var.Intermedius
竹叶草
【种别名】:大渡求米草(禾本科图说)
【形态特征】:叶鞘密被疣基硬毛,边缘被纤毛;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5—15毫米,基部斜心形。花序轴及穗轴密被长柔毛和长硬毛;小穗孪生,稀上部者单生,长3—3.5毫米;两颖均具5脉,第一颖具芒长5—10毫米,第一外稃顶端具小尖头,具7—9脉。
【产地分布】:产浙江(南部)、台湾、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生于山地、丘陵、疏林下阴湿地。日本也有分布。
大叶竹叶草
中间型竹叶草
大叶竹叶草(变种) (海南植物志)
【种拉丁名】:Oplismenus var.Owatarii
【种别名】:大渡求米草(禾本科图说)
【形态特征】:秆纤细,上升部分高30-80厘米。叶鞘、叶片、花序轴密生长柔毛或疣基毛,叶片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15—30毫米。小穗孪生,长约牛毫米,第一颖的芒长约8毫米,具5脉;第二颖有长约1毫米的芒,具5—7脉;第一外稃顶端具小尖头,具7-9脉。
【产地分布】:产贵州、台湾、广东、云南;生于山地疏林下阴湿处。分布日本、泰国北部。
福建竹叶草
福建竹叶草
福建竹叶草(植物分类学报)
【种拉丁名】:Oplismenus fujianensis
【形态特征】:秆较粗壮,基部平卧地面,节着地生根,上升部分高40—80厘米。叶鞘短于节间或上部者长于节间,密被疣基毛;叶舌膜质,顶端被长约1毫米短纤毛;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尖,基部多少包茎而不对称,两面密被毛。圆锥花序长10—15厘米,主轴及穗轴密被疣基毛;分枝长2—5厘米;小穗孪生(基部偶有3个簇生),较紧密排列于穗轴的一侧,卵状披针形,疏被毛,长2.5—3毫米,第一颖草质,长为小穗的1/2—2/3,顶端芒长2—4毫米,具3—5脉:第二颖顶端具芒长约0.5毫米或具小尖头,具5-7脉;第一小花中性,外稃草质,与小穗等长,具7—9脉,内稃狭小,膜质;第二外稃草质,平滑光亮,边缘内卷,包着同质的内稃;鳞被2,折叠,花柱基分离。花果期7-10月。
【本种提示】:本种与竹叶草O.Compositus(L.)Beauv.近似,所不同者花序分枝上的小穗排列较紧密,小穗较小,颖片具较短的芒或仅有小尖头,以及叶鞘密被疣毛等特征。
【产地分布】:产福建;生于灌丛中阴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