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 外文名 | Hygienic Standard for Day Lighting and Artificial Lighting for Middle and Elementary School |
---|---|---|---|
作 者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出版日期 | 2011年3月1日 |
语 种 | 简体中文 | ISBN | 155066141915 |
出版社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 数 | 2 页 |
开 本 | 16 开 | 品 牌 | 北京劲松建达科技图书有限公司 |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 7793-2010)》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2100433B
最新规范是《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原来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已废止。
你需要哪些方面的中小学也要涉及一个方面工程师设计方面的图纸要不要我可以免费给你提供一部分
标准情况下,书桌的合适宽度和深度比例为2:1。大一些的书桌宽度在1500—1800mm最佳,深度650—800mm,较小的书桌宽1000mm,深则为500mm;如果再小,也可以是宽800mm,深450...
完美 WORD 格式 范文 .范例 .指导 .参考 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的照度、均匀度、眩光、显色性、照明功率密度限值等照明质 量与节能指标,教室照明所使用灯具、光源与附属电器的技术要求,以及照明灯具设置与安装技术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新建、扩建、改建和实施照明改造的中小学校教室,包括普通教室、音乐 教室、史地教室、书法教室、语言教室、合班教室、实验室、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舞蹈教室、 美术教室、技术教室以及阅览室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700 照明测量方法 GB 7000.1 灯具 第 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 GB 7000.201 灯具 第2-1部分:特殊要求 -
- 1 - 中小学校食堂建设配置标准(试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许可管理 办法》(卫生部令第 70号)、《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 71号)、《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国食药监食 〔2010〕236号)、《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建标 109-2008), 中小学校食堂建设配置标准如下: 一、学校食堂应选择地势干燥、不易受到污染的区域。距离 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 (站 )、旱厕等污染源 25米以上,并设 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 围之外。加工场所内无圈养、宰杀活的禽畜类动物的区域 (或距离 25米以上 )。 二、食堂面积应执行《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 109-2008)。食堂应设置独立的粗加工切配区、烹饪区、备餐间、 食品库房、就餐场所等。加工操作间 (粗加工切配区、烹饪区、备 餐间 )最小
采光和照明是博物馆陈列室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内容,良好的采光和照明可以提高展示效果。反之,会损伤人的眼睛,同时,采光照明方式对建筑物形象的影响很大,常被看成是形成博物馆建筑形象的特征。
近代早期博物馆对采光和照明没有严格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宣传教育事业的发达,博物馆建筑的大量兴建,陈列室的采光和照明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除了为满足光照质量,保护视觉,而创造了多种采光和照明方式之外,保护展品也成为采光和照明设计的重要课题。如将博物馆陈列室装上防紫外线的玻璃窗,可消除紫外光线对文物展品的破坏作用。
由于天然光和人工光各有利弊,世界各国博物馆根据陈列室的不同条件和情况,分别采取了以天然光为主,或以人工光为主,或两者混合同用,或完全利用人工光等不同方式来达到各自的目的,以求得较好的综合效果。
天然采光利用天然光作为光源,可以保护展品色彩的真实性。但天然光照度不稳,光线中有害射线较多,展品陈列布置受窗口位置的局限,往往占据许多展览墙面,影响陈列室的使用效率。人工照明则相反,完全人工照明的陈列室,还有利于空调、防尘与安全。但人工光陈列室的设备投资较高,能源消耗大,受光源限制,人工光还有一定的色彩失真现象。
照度标准 当采用人工光源时,陈列室的光照水平是用“照度”来衡量。照度是光学上的一种指标,其单位是“勒克斯” (Lux)。当采用天然光源时,由于天然光变化不定,是以“天然照度系数” (e=%)作为衡量标准,即室内与室外照度值的百分比。
展品所需要的最佳照度或天然照度系数,是根据展品的特点决定的。展品的轮廓复杂或细部繁复、纹理细密,色彩深暗和对比不鲜明的展品,则要求较高的照度,反之轮廓单纯、色彩明快、体量粗大的展品,较低的照度即可满足要求。
陈列室的采光和照明眩光 由耀眼的光线或由光滑表面反射出来的耀光直接射入眼睛而产生,眩光是陈列室中常见的现象。眩光不但会降低眼睛的可见度,而且在生理上会引起眼神经疲劳。是陈列室设计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眩光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光线没有得到合理而有效的控制。
当观众观看展品时,光线直接照射观众的眼睛,影响正常观看。由窗口直接射入的阳光,露明的灯光或由光滑表面反射出来的光芒,都可能成为直接眩光。
当观众观赏带有玻璃面的展板或柜内展品时,玻璃面上会反射出反光强烈的物体虚像,使观众看不清玻璃后边的画面或展品。这种眩光称第一次反射眩光。
当观众站在带有玻璃面的展板或陈列柜前面时,玻璃面好像镜子一样,朦胧的照出观众自身和其周围的影像,特别是走动着的人群动影。这种影像即为第二次反射眩光,它严重干扰了观看效果。
陈列室中的眩光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措施消除:①保证必要的视野保护角 (展品边缘与眩光光源之间的夹角,一般不小于14°);②适当降低室内环境照明的照度,使环境照度低于展览带照度;③改变展品的陈列状态;④消除视野内的光亮点或转移可见的光源;⑤增加遮阳或调光设备。
采光方式 陈列室内天然采光的方式决定于采光窗口的位置、投光方向。可归纳为侧窗、高侧窗和天窗等3 种采光方式。
侧窗采光是中国博物馆建筑中采用最广泛的采光方式。其优点在于构造简单且可兼顾采光和通风,开启、清擦与维修都比较方便,不受楼层限制,可以观看室外景物,垂直的窗扇不易渗漏雨水,积灰较轻,透光率高,造价相对较低。其缺点为窗口占去一部分展墙面积,陈列室内容易形成反射眩光。
侧窗采光陈列室可分为单面侧窗和双面侧窗两种。单面侧窗采光只在陈列室的一侧设有采光窗口,其他几侧墙面均可作为展览墙面。适用于单线陈列和房间进深较小的陈列室,其进深一般在6~9米之间。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多数陈列室即属于此。单面侧窗陈列室的缺点是室内照度分布不均。为改善展览墙面的照度及其均匀性,可在展览墙前上方安设展品照明灯光或增设顶部采光窗口。
双面侧窗采光是当陈列室进深较大时,在相对的两面侧墙上开设侧窗。北京天文馆,上海鲁迅纪念馆等中国多数博物馆均采用这种形式。其缺点为大部分可作展览的墙面为窗口所占,对以垂直悬挂的陈列品和画板为主的陈列不利。适宜用于以各种立体实物为主的陈列展出,如自然标本、历史文物,立体雕塑品或工农业产品等等。为扩大这种陈列室的展览墙面,可在窗间墙位置设垂直于侧窗的陈列用假墙、隔断等办法解决。
高侧窗采光窗口的下缘(窗台)较高,一般距室内地面2.50米以上。这种方式克服了低侧窗采光的照度不均,严重眩光等缺点,又充分利用了窗下的陈列墙面。高侧窗是博物馆建筑的主要特点,是这类建筑形象特征之一。中国的南京博物院、中国地质博物馆均属此类。
为使陈列墙面不受同侧高侧窗光线的影响,必须保证视野保护角α≥14°的要求。
天窗采光亦称顶部采光。光线由陈列室顶部射入室内。天窗位置可分布在房间顶棚上,设计成整片的采光面,可以得到大面积而且均匀的采光。因此,天窗采光陈列室长宽尺寸可以不受限制。室内分隔方便,有利于灵活自由布置陈列,室内空间和面积的使用率高。天窗的缺点在于只能用于单层建筑或楼房的顶层陈列室,对水平陈列柜很难避免反射光。顶窗玻璃多属倾斜状,易渗漏、积尘、积雪,保洁、维修比较麻烦。由于构造复杂,造价较高。
顶部采光根据天窗布置的位置和窗口面积,可分为:完全式、中心式、周边式等。按顶光的照射性质,又可分为:直射光式和反射光式。
照明方式 陈列室内的照明分为展品照明和环境照明两种系统。
展品照明即“局部照明”或“对物照明”。是为满足观看展品所必需的照明,是陈列室中的主要照明。
展品照明主要分为:作垂直状布置的平面展品照明、雕塑及其他立体展品照明、陈列柜内展品照明等。陈列柜展品照明又分为柜外照明与柜内照明。柜外照明是将灯具设于陈列柜之外,便于散热、检修,并可减弱灯光中有害射线的作用,但不利于隐蔽。柜内照明是将照明灯具安设于柜内隐蔽处,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灯光,突出陈列品改善室内陈列环境。
环境照明是为满足观众阅读有关陈列的文字材料和室内通行安全,以及观察室内情况,避免陈列品与室内其他部分之间照度差过大而产生的视觉不适现象的一般照明,它的要求较低。
环境照明可分为分散的直射式照明、反射式照明和发光顶棚。
陈列室的展品照明和环境照明作用不同,方式不一,但必须统一考虑,互相配合,方能取得良好的照明效果。
人工光源 用于陈列照明的电光源有两种。一种是白炽灯,属于热光源。装设简单方便, 与荧光灯配合,可以得到最接近天然光的效果。但电能的87~93%消耗在不可见辐射和热损耗上,是一种不够经济的光源。另一种是荧光灯,利用荧光辐射原理发光,其发光效率高,为一般普通白炽灯的 3~10倍,是节能光源,使用寿命可达3000小时以上,且光色类似天然光。卤钨灯也是一种热光源,也称“碘钨灯”。其发光率和光色虽不及荧光灯,但比普通白炽灯好得多。由于卤钨灯放出的能量较大, 一般只在净高较大的陈列室或陈列大厅中使用。
人工光源根据投光特点,分为点、线、面三种形式。单个灯具形成的光源称为“点光源”。灯具连成一条线形成的光源称为 “线光源”。形成一个面的光源称为“面光源”。点光源投光集中,便于调整,可以不同角度,不同光强照明陈列品,表现展品的立体效果。多用于照明立体展品,特别适用于雕塑陈列品的特殊照明。线光源多用于表现平面展品和带状陈列,如展览画廊。面光源光线均匀,照射面积大,可以造成无影光照效果,有利于大型画面和大面积陈列的照明使用。
《建筑采光和照明设计》是一本多学科权威著作,向建筑师、照明专家以及从事采光设计工作的所有人提供了从事最基本工作的所有必需的工具。《建筑采光和照明设计》以实用采光设计为中心,说明了人类需求、对可持续性要求的新见解是怎样导致采光设计实践发生根本转变的。
彼得·特雷金扎(Peter Tregenza)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建筑学院名誉教授。作为一名建筑师和工程师,他痴迷于采光的美丽和复杂性逾40年,在多个国家教授、研究该主题。他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客座教授,曾先后在英国、北美、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中国的建筑学院/学校工作。他曾参与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的研究工作,尤其是CIE/WMO国际日光测量项目和欧盟的研究活动。他发表了多篇关于采光的研究论文,还与大卫·罗(David Loe)合著了The Design of Lighting(《照明设计》)一书。
迈克尔·威尔逊(Michael Wilson)是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建筑与环境学院(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Built Environment)的首席研究员。他于1987—2010年担任低能源建筑研究室(the Low Energy Architecture Research Unit)主任。他推进了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的超过25个关于采光、声学和能源的研究、宣传及示范项目。特别地,他协作了一项关于太阳跟踪系统的研究,并协作完成了多个关于采光的交互教学软件包项目。他曾在英国、欧洲大陆、南美和南非讲学。
本规范规定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光环境的质量指标、所使用灯具的技术要求,以及相 关指标和技术要求的检测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中小学(包括中专、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课外补习及培训 机构)的教室照明,其他类似场合可参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