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二极管又称晶体二极管,简称二极管(Diode),它是一种能够单向传导电流的电子器件。在半导体二极管内部有一个PN结,两个引线端子,这种电子器件按照外加电压的方向,具备单向电流的传导性。晶体二极管是一个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烧结形成的PN结界面。在其界面的两侧形成空间电荷层,构成自建电场。当外加电压等于零时,由于PN结两边载流子的浓度差引起的扩散电流和由自建电场引起的漂移电流相等而处于电平衡状态,这电是常态下的二极管特性 。
半导体二极管按材质可分为硅二极管和锗二极管;按用途可分为整流二极管、检波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变容二极管等,其示意图如图6、图7。
半导体二极管在电路中常用D加数字表示(现在要求用VD或VD表示),如D5(VD5,VD5)表示编号为5的半导体二极管。在硅二极管的两极加上电压,并且电压大于0.6 V时才能导通,导通后电压保持在0.6~0.8 V之间。在锗二极管的两极加上电压,并且电压大于0.2 V时才能导通,导通后电压保持在0.2~0.3 V之间。
半导体二极管的主要特性是单向导电性,也就是在正向电压的作用下,导通电阻很小:而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导通电阻极大或无穷大。
二极管的识别方法如下:
(1)目视法判断半导体二极管的极性,一般在实物的电路图中可以通过眼睛直接看出半导体二极管的正负极,在实物中如果看到一端有颜色标示,则是负极,另外一端是正极。
(2)用万用表(指针表)判断半导体二极管的极性:通常选用万用表的欧姆挡(R×100或R×1k),然后用万用表的两表笔分别接到二极管的两个极上,当二极管导通时,若测得阻值较小(一般在几十欧姆至几千欧姆之间),这时黑表笔接的是二极管的正极。红表笔接的则是二极管的负极。当测得阻值很大(一般为几百至几千欧姆),这时黑表笔接的是二极管的负极,红表笔接的则是二极管的正极。
注意:在用数字式万用表去测二极管时,红表笔接二极管的正极,黑表笔接二极管的负极,此时测得的阻值才是二极管的正向导通阻值。这与指针式万用表的表笔接法刚好相反。半导体二极管的品质判别:用万用表(指针表)R×100或R×1 k挡测量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要求正向电阻在1 kΩ左右。反向电阻应在100 kΩ以上。总之,正向电阻越小越好,反向电阻越大越好。若正向电阻无穷大,说明二极管内部断路;若反向电阻为零,表明二极管已击穿;内部断开或击穿的二极管均不能使用 。2100433B
在使用二极管时,必须注意它的极性不能接错,否则,电路就不能正常工作,甚至还可能损坏管子和其他元件 。
二极管的正极和负极一般在管壳上用颜色标出(或用符号标出)。例如玻璃管壳的小型二极管,正极一端在壳上标以红点,或在负极一端标有白点,如图2所示。
金属壳的二极管,在管壳上标有类似箭头符号,如图3所示。
如果管壳上没有任何标志,怎样辨认极性呢"_blank" href="/item/万用表/6229832" data-lemmaid="6229832">万用表判断二极管的正负极,并可检验它的质量好坏。测量时,首先把万用表放在R×100或R×1000档的位置上,并且调好零点。使用这两档是为了安全。如果使用R×1档,由于这时万用表内部电阻较小,测量二极管正向电阻时,正向电流较大,可能会超过允许电流而烧坏二极管。如果使用R×10000档,由于万用表内部附加有十几伏以上的电池,测量二极管反向电阻时,有可能把二极管击穿。
另外,对万用表表笔的使用也应该注意。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电流时,红表笔为正,黑表笔为负。但在“电阻”档上,情况正好相反。红表笔对应于表内电池的负极,黑表笔对应于电地的正极。
二极管简易测量的基本内容就是测量其正向电阻和反向电阻。
把黑表笔接二极管的正端,把红表笔接二极管的负端,如图4所示。
这时二极管受到正向电压的作用,表上的读数即为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正向电阻值愈小愈好,通常约为100~1000Ω。如果正向阻值接近于零,可能二极管已经短路。但是,二极管是否真正短路,还应根据反向电阻的大小来断定。
把黑表笔接二极管的负端,把红表笔接二极管的正端,如图5所示。这时二极管受到反向电压的作用,表上的读数即为二极管的反向阻值。
二极管反向电阻愈大愈好,一般在500 KΩ以上。如果反向电阻为零,说明二极管内部已经短路了。
测量反向电阻时,要注意不可把人体电阻并联到二极管上,以免造成测量误差,为此,要求至少有一只手不与二极管的管脚接触。
二极管的反向电阻R反与正向电阻R正的比值越大,说明二极管单向导电性越好。这个比值一般可达1000以上。
需要指出,同一个二极管用不同的表或者用不同的档位进行测量,所得到的数据可能不同。这是因为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加在二极管上的电压不同,它所呈现的电阻值也不同 。
二极管有正向和反向之分,所以它的两根引脚之间的电阻分为正向电阻和反向电阻两种。
如图1、图2所示分别为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和反向电阻的等效电路。正向电阻是二极管正向导通后正、负极之间的电阻,也就是PN结的正向电阻,这个电阻很小。
反向电阻是二极管处于反向偏置而未击穿时的电阻,也就是PN结的反向电阻,这一电阻很大。正、反电阻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反向电阻要远远大于正向电阻。
二极管正向电阻的大小还和正向电流的大小相关,当二极管的正向电流在变化时,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将随之微小变化,正向电流越大,正向电阻越小,反之则越大。
利用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和反向电阻相差很大的这一特性,可以将二极管作为电子开关器件使用。
发光二极管使用时候,是反向接入电路的。因为他的正向电阻非常大,除非击穿它,否则正向电阻可以看作无限大,正向接入电路是不通电的,和断路是一个结果。只有反向接入,电阻值才小,电路才会通!此时发光二极管才工...
反向电压。
从半导体器件物理角度,分析了从正向恒定电流IF(3A)转变到零输入的P+-N-N+功率二极管的瞬态响应,解释了瞬态过程中电流反向并达到反向峰值IR-peak(IR-peak>IF)的原因。通过在检测电路中采用反向平衡电流源,减小被短路的正向恒流电源对零时刻二极管瞬态响应的干扰,并利用仿真软件Silvaco-Atlas进行瞬态仿真,对结论进行了验证。
发光二极管是电子制作中常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对其极性识别是重要的。发光二极管 的极性判别可以从管脚和管子内部结构来判别, 如果管脚不是被剪过的, 目前普遍认为发光 二极管的长管脚是正极, 短管脚是负极, 和立式电解电容的极性辨别是一致的。 从管芯内部 结构来看 (如图 1),管芯是由大小瓣两部分组成,大瓣上有一圆锥坑以便聚光提高亮度,中 间通过一细金属线将两瓣连在一起, 与管芯小瓣部分相接的是长脚正极, 与管芯大瓣部分相 接是短脚负极。 目前绝大多数发光二极管都符合这一结构特点。报刊杂志也是这样介绍的。但是并不是 所有的发光二极管都符合上述结构特点。 有少数发光二极管就与此不同。 例如有一种高亮度 白发红光 φ5二极管,它的管脚以及管芯内部结构都与上述相反,即短脚是正极,长脚是负 极。管芯大瓣部分是正极,小瓣部分是负极。还有一种也是高亮度白发红光 φ5二极管,长 管脚连接内部管芯大瓣是正极,
当电源的正极与二极管的正极相连,电源的负极与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此时的电压为正向电压;当电源的正极与二极管的负极相连,电源的负极与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此时的电压为反向电压。 二极管是半导体器件,半导体二极管器件的基础。当PN结两端加正向电压(即P侧接电源的正极,N侧接电源的负极),此时PN结呈现的电阻很低,正向电流大(PN结处于导通状态)。相当于在两端加上了正向电压,它处于导通状态,电阻很小,此电阻叫正向电阻,只有几欧姆,如有灯泡和它串联,灯泡会发光;当PN结两端加反向电压(即P侧接电源的负极,N侧接电源的正极),此时PN结呈现很高的电阻,反向电流微弱(PN结处于截止状态),这就是PN结的单向导电性。当在两端加上反向电压时,它处于截止状态,电阻很大,此电阻叫反向电阻,有几千欧姆,如有灯泡和它串联,灯泡不发光。
一般情况下,正向电压1V左右就可以“击穿”二极管,此时称为正向击穿,不过我们称之为不导通。工作于正向偏置的PN结,当通过的电流过大时,将会使它的功率损耗过大而烧坏,但由于正向偏置的PN结两端电压很低(锗PN结约为0.2V左右,硅PN结约为0.7V左右),故当加在PN结两端的正向电压过大时会使PN结发生击穿,称为正向击穿。而工作于反向偏置的PN结,当反偏电压过高时,将会使PN结击穿,如击穿后又未限制流过它的反向击穿电流,将会使击穿成为永久性的、不可逆的击穿,从而造成其彻底损坏。
正向平均电流IF(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