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防治技术》可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药经销商及农业基层管理干部查阅,也可作为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植物保护、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等专业的教科书、师生的教学参考书或相关层次的技术培训教材。
前言
上篇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一章病害基础知识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定义及症状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第三节植物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四节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性质和任务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病原
第一节植物病原真菌
第二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第三节植物病原病毒
第四节植物病原线虫
第五节寄生性植物
第六节非侵染性病害
第三章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病害循环
第三节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第四节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第五节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第四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诊断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
第三节植物病害综合治理措施
中篇农业植物病害防治
第一章水稻病害
第一节稻瘟病
第二节水稻白叶枯病
第三节水稻纹枯病
第四节水稻胡麻斑病
第五节稻曲病
第六节水稻恶苗病
第七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第八节水稻病毒病
第二章油料作物病害
第一节油菜菌核病
第二节油菜霜霉病和白锈病
第三节油菜病毒病
第四节大豆胞囊线虫病
第五节花生根结线虫病
第六节花生叶斑病
第三章小麦病害
第一节小麦锈病(三大锈病)
第二节小麦白粉病
第三节小麦赤霉病
第四节小麦黑穗病
第五节小麦纹枯病
第六节小麦胞囊线虫病
第七节小麦全蚀病
第四章棉花病害
第一节棉花苗期病害
第二节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
第三节棉铃病害
第四节棉花红叶茎枯病
第五章杂粮病害
第一节玉米大小斑病
第二节玉米黑粉病
第三节玉米粗缩病
第四节甘薯黑斑病
第六章蔬菜病害
第一节蔬菜苗期病害
第二节十字花科蔬菜病害
第三节茄科蔬菜病害
第四节葫芦科蔬菜病害
第五节豆科蔬菜主要病害
第七章果树病害
第一节苹果病害
第二节梨病害
第三节桃树病害
第四节葡萄病害
第五节其他果树病害
下篇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第一章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
第一节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概况
第二节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及防治
第二章园林植物茎干病害
第一节园林植物茎干病害概况
第二节园林植物茎干病害及防治
第三章园林植物根部病害
第一节园林植物根部病害概况
第二节园林植物根部病害及防治
第四章草坪病害
第一节草坪病害概况
第二节草坪草真菌病害及防治
第三节草坪其他病害及防治
参考文献 2100433B
大叶黄杨尺蠖防治技术 黄杨尺蠖危害特点: 1、以幼虫取食叶片,食量大属...
该书共分11章,主要描述了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各种检测器件的结构、原理、特性参数、应用,光电检测电路的设计,光电信号的数据与计算机接口,光电信号的变换和检测技术,光电信号变换形式和检测方...
作者以图文结合、注重图解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果树24种嫁接方法和25种应用技术。内容包括:什么叫果树嫁接,果树为什么要嫁接,果树嫁接成活的原理,接穗的选择、贮藏与蜡封,嫁接时期及嫁接工具和用品,嫁接方...
绿色施工技术内容简介 --------------建筑 业 10 项新技术之一 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和安全 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 工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首先绿色施工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 的全新技术,而是对传统施工技术的改进,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施工技 术,其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使施工 过程真正做到 “四节一环保 ”,对于促使环境友好、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具 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施工技术的编写基础和新增内容 绿色施工技术是 以建筑业 10 项新技术( 2005) 中第七章建筑节能技术为基础编写的,因 此保留了节能型围护结构应用技术、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
随着城市道路的不断发展,沥青路面成了目前城市道路中最为常见的路面形式.根据设计等级的不同,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可以分为10年、15年等.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运输量的持续增长,已经严重超过路面的设计荷载量,造成城市路面严重受损.本文以重庆两江新区金开大道西段道路进行实例分析,对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形成原因及其解决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
生物防治是植物病害综合治理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从事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的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也从实验室基础研究逐渐走向田间实际应用,在农业生产和植物病害防治工作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教材建设是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作为高等农林院校植物病理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程,在多数农林高校均有开设。虽然国内外过去曾经编写过一些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教材,但由于年代较早,且当时研究成果有限,故教材多偏重于理论阐述,对应用技术论述较少。近年来,随着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不仅在理论方面有许多突破,而且在应用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也进展很快,原有教材已很难满足教学工作需要。四川农业大学等国内21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数十位专家,在广泛吸收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出这本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教材,作为一名从事多年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和教学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我对此感到十分欣慰。从教材的编写来看,作者颇具匠心,力求使全书具有系统的完整性和内容的创新性,有一定特色,值得一读。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已有很好的基础,也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想必在编者和广大读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壮大和完善,也将在植物病害的防控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借此,与大家共勉。
症状是确定植物是否发生病害并作出初步诊断的依据。但由于不同的病原和发病原因可以导致相同的症状,而相同的病原物或发病原因在不同寄主或不同环境下也可导致不同的症状,故除症状外,还须进一步鉴定病原物(见植物病害病原物),并了解其寄主植物以及环境条件对症状的影响等。
因寄主植物和病原物所表现的特征不同,宏观症状常分为病状和病征两个方面。
病状 感病植物的外部特征。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指整个植株、整个叶片或叶片的一部分变色。主要表现为褪绿和黄化,也有的表现为紫色或红色等其他色泽的变化,叶色变深成蓝绿色或叶片表面呈金属光泽(银叶病)等。叶片上不均匀的变色,如常见的花叶,是由不规则的深浅绿或黄绿相间形成的。变色部分呈不规则斑块的为斑驳,呈环状的为环斑或几个环斑组成的同心斑和线条状变色的线纹。单子叶植物的花叶症状是在平行叶脉间出现条纹或条点等不规则变色。沿叶脉变色的症状有脉带和脉明,花部颜色的变化有花色变绿等。变色症状是由于叶绿素或其他色素受破坏或抑制所致。常表现于植物病毒病和有些非侵染性病害,如土壤中缺铁时植物褪绿,缺氮则黄化,土壤中积累盐碱太多或含其他有毒物质导致植株发黄或变红等。有些类菌原体引起的病害,往往表现黄化。
局部细胞和组织的死亡。症状表现因坏死部位不同而异。叶片上的局部坏死称叶斑;有各种形状和表现:呈轮纹的为坏死环斑或轮纹斑;而蚀纹则仅是表皮细胞的坏死,不同形状的蚀纹又分别称为线纹和橡叶纹等。坏死的叶斑组织脱落即形成穿孔。各种器官均可产生局部坏死,如茎部的条斑坏死(幼苗茎基坏死表现为立枯或猝倒)、果实上的坏死等。内部组织的坏死有块茎内的褐斑、网腐和黑心,维管束的褐死和韧皮部坏死以及果实苦陷等。
整个组织和细胞的破坏和消解。植物的根、茎、花、果实都可发生,尤易见于幼嫩组织。组织腐烂时可随着细胞的消解而流出水分和其他物质。细胞消解较慢时则腐烂组织中的水分会及时蒸发而形成干腐,如果实受侵染腐烂后形成的僵果即是。反之,如细胞的消解很快,腐烂组织不能及时失水,则形成湿腐或软腐。一些病原细菌和真菌可分泌果胶酶,使连结细胞的中胶层分解,导致细胞离析、内含物死亡或分解。从受害部位的细胞或组织中流出分解产物的情况,称异常分泌,其性质与腐烂相似。病部流出胶体物的称流胶;松柏科植物反常溢出树脂的称流脂;流出乳状液的称流乳;流出不能凝固的树液时称流液。
植病中的萎蔫是植物输导系统被病原物毒害或病组织的产物阻塞造成的不可逆性萎蔫。一般根或主茎的维管束受害引起的萎蔫多是全株性的,分枝叶柄或部分叶脉的维管束受害则是局部性的。
感病植物组织和器官所发生的皱缩、卷曲、矮缩、丛簇、丛枝、发根、肿瘤、花器和种子变态等现象。矮缩是全株发生抑制性病变,生长发育不良、植株矮小。丛簇只是主轴节间的缩短,或节间的数目也同时减少,但叶片的大小仍正常。枝条不正常的增多形成丛枝,根的增多或不正常的过度分根形成发根,肿瘤在根、茎、叶上均有发生。茎和叶脉上可形成突起的增生组织,如耳突、疱疹、刺疣以及器官的增生等。此外植株还会产生生长习性或对称性的改变,如由匍匐性变为直立性等。叶子受病后发生的病变也很多,如叶片变小,全缘叶变为缺刻叶,叶面高低不平形成的皱缩叶,叶片沿主脉向上或向下翻卷形成的卷叶等。花的各部分变为绿色叶片状的叶变等则是一些特殊的变化。
病原物在病株发病部位所表现的特征。主要有:①霉状物。感病部位产生的各种霉层,其颜色、质地和结构等变化较大,如霜霉、绵霉、绿霉、青霉、灰霉、黑霉、红霉等。②粉状物。病部产生的白色或黑色粉状物。白色粉状物多见于病部表面;黑色粉状物多见于植物器官或组织被破坏之后。③锈粉状物。病部表面形成一堆堆的小疱状物,破裂后散出白色或铁锈色的粉状物。④粒状物。病部产生的大小、形状及着生情况差异很大的颗粒状物,有的是针尖大小的黑色小粒,不易与组织分离,为真菌的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有的是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颗粒,为真菌菌核。⑤根状菌索。感病植物根部以及附近的土壤中产生的紫色线索状物。⑥菌脓。病部产生的胶粘脓状物,干燥后形成白色的薄膜或黄褐色的胶粒,是细菌性病害所特有的病征。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内容简介: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是18年来国内关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基础理论和实践的全新教科书。全书由上、中、下三篇共12章和附录实验组成。上篇——基础理论介绍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基本概念、生防机制、生防因子、生防途径和措施;分析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与植物病害系统、生物多样性、植物微生态系和植物-病原物互作体系的关系。中篇——实践应用介绍了各类病原物引起的主要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历史、现状和成就。下篇——研究开发介绍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附录实验介绍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基础实验。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重视继承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与开发的有机结合,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基础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不仅可作为全国高等院校植物保护、农学、林学、园艺、生物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同时也可作为广大从事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工作者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