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租地农民 | 外文名 | Tenantfarmer |
---|---|---|---|
拼 音 | zū dì nóng mín | 解 释 | 指全部或大部租入土地 |
从历史上看,租地农民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在英国,15~18世纪封建制度解体的过程中,租地农民作为从封建制农业向资本主义农业过渡的中间形式而产生和发展起来。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在农业中取得统治地位以后,在资本主义各国,仍有租地农民与资本主义大农场长期并存。马克思指出,在英国的租地农民中,甚至包含有少量的资本家,他们不得不被迫满足于平均利润以下的利润,而把其中一部分以地租形式交给土地所有者。在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以后,奴隶制虽已废除,但原先的奴隶并未得到土地,他们不得不向种植园主租佃土地,预借种子、工具、牲畜和肥料,收获后用1/3至1/2交纳地租。这种租佃农民,1910年约占南部农户的一半,在全国农户中占到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土地改革”和“结构改革”等清除“没有生命力”农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上垄断资本渗入农业,以租佃关系为基础的农场的比重显著缩小。例如,在英国,1900年可耕地中有90%是租佃的,到1971年,租佃农场已不到农场总数的40%。在日本,租佃耕地在全国耕地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已从1945年的 46%下降到1965年的5%。其他如挪威、芬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出现同样的趋势。上述资本主义国家未将租地农场主同租地农民分组统计,这里的比例数字当然也包括租地农场主在内,但由于大生产排挤小生产的规律的作用,租佃农业缩小,主要应是租地农民减少。
租地农民经营农业的生产费用,一般高于农业生产中所需的平均费用,因此,他们在资本主义市场竞争中,处于困难的境地。资本主义国家对某些农产品所实行的“补贴”措施,主要有利于大农场主,对绝大多数规模很小的租地农民来说,光靠农业往往难于维持生活,还需靠外出出卖劳动力,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收入来补充。随着现代农业生产向着高度机械化、电气化的发展,农业中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土地兼并日益加剧,租地农民沦为无产者的人数也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全部或大部租入土地、主要依靠自己劳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租地农民并非封建社会中依附于地主的佃农,而是资本主义农业的一种附属经济成份。一般是自己没有土地或只有少量土地的小农。他们以租金形式交给土地所有者的地租,不仅占去他们用自己的剩余劳动创造的相当于利润的一部分,而且往往还占去他们在其他情况下以同量劳动得到的正常工资的一部分。
小产权房,都是不承认的主要是违建,超过了面积强拆“水岸江南”对小产权房的治理,多年以来叫停之声不断。但是真正的动手,是在2010年5月,随着10多台挖掘机的挺进,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梭草村“水岸江南”小...
你好,农村的土地本来就属于村集体的,村民有的只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如果村里要求进行土地流转,是需要和原来的土地承包户协商的!如果导致村民受损,那村里是需要进行补偿或赔偿的!建议找律师当面咨询相关事宜,祝...
租地协议书甲方:____ 乙方:____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就甲方租赁_________________场地进行促销宣传活动事宜,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双方权利与义务: 协...
租赁合同(租地及厂房)——甲方(出租方):河源市*******有限公司 乙方(承租方):广东*******公司粤赣高速22标项目部 乙方因需要向甲方承租位于甲方厂区下段厂房壹栋及周边公司所属空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现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
目前,虞城县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89个,涉及种植业114个,养殖业35个,服务业15个,其他25个。合作社拥有成员13 596人,社员股金5 963万元,带动农户22 600户,2014年入社农户人均增收1 000元以上,比其他农户收入高出20%。一、具体做法(一)领导重视,落实工作责任2007年,虞城县政府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导小组,由抓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局、农开办、供销社、畜牧局、水务局、财政局、
租地农场主交纳给土地所有者的地租,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因此,租地农场主与土地所有者一起瓜分剩余价值,共同剥削雇佣工人。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 901页)。
租地农场主是在封建制度瓦解过程中逐渐产生的。由于各个国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不同,租地农场主产生的条件以及他们在农业中所占的地位也就各不相同。英国是租地农场主产生得最早也是最典型的国家,在14世纪下半叶,原来身为农奴的管事,逐渐成为租地农民,由土地所有者提供土地、种籽、牲畜和农具,他们的地位虽同自耕农没有多大区别,但已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以后,这种租地农民逐渐成为分成农或半租地农场主,由土地所有者提供土地和一部分经营资本,其余资本则由他们自己筹集,双方按契约规定的比例分配全部产品。随后代之而起的就是专靠使用雇佣工人的真正的租地农场主。到16世纪末,英国已出现一个“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阶级,到19世纪末,租佃农场经营制度已在英国居于统治地位。1895年在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农场总面积为2470万英亩,其中经营面积在 100~500英亩以及500英亩以上的农场约占78.2%。同年在英国(包括苏格兰)28.6万个农场中,雇佣农业工人的农场约占55%以上。
美国独立革命(1775~1783)以后,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农民经济得到普遍发展,在小农不断自发分化的过程中,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农场大量建立和发展起来。南北战争(1861~1865)后,废除了奴隶制,雇佣劳动在农业中有较大发展。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农场已经成为美国农业中占统治地位的形式。在1910年,约占全部农户1/6的资本主义大农场,生产了美国农产品价值的一半以上。在法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农村中仍以小农经济占优势,但资本主义租佃农场也有一定发展。到战后,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国家对农业的干预和垄断资本渗入农业,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往往合而为一,租地农场主的比重显著缩小。
在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习惯上仍把那些租入土地但不雇佣工人或只雇用少量短工从事个体经营的租地农民,也称为租地农场主。他们的经济力量比较单薄,在竞争中往往被资本主义大农扬所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