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全球文明和现代建筑国际风格所造成的地区自然生态、文化资源和人与技术关系等诸多方面的矛盾、冲突甚至危机,以自然、文化和技术为三个切入点,研究了建筑与地区自然、社会因素和技术传统的内在关联。借助"可持续发展"、"全球-地区建筑"、"适宜技术"等核心概念,提出了整体地区主义建筑思想;倡导建筑在全面进步和积极发展的同时,自觉寻求与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的特殊性以及技术和艺术上的地方智慧相结合;遵循地区生态机制,体现文化传统的真实延续;强调技术的发展与地区条件和社会心理的协调,创造一种在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上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建筑学、城市规划及相关专业师生、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专业人员以及上述学科理论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针对全球文明和现代建筑国际风格所造成的地区自然生态、文化资源和人与技术关系等诸多方面的矛盾、冲突甚至危机,以自然、文化和技术为三个切入点,研究了建筑与地区自然、社会因素和技术传统的内在关联。借助“可持续发展”、“全球-地区建筑”、“适宜技术”等核心概念,提出了整体地区主义建筑思想;倡导建筑在全面进步和积极发展的同时,自觉寻求与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的特殊性以及技术和艺术上的地方智慧相结合;遵循地区生态机制,体现文化传统的真实延续;强调技术的发展与地区条件和社会心理的协调,创造一种在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上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建筑学、城市规划及相关专业师生、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专业人员以及上述学科理论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书名:整体地区建筑
图书编号:721549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定价:65.0
ISBN:781089173
作者:张彤
出版日期:2003-06-01
版次:1
开本:20开
根据居民分布情况,蒙古建筑大体分为两类:城市建筑和农牧区的建筑。首都乌兰巴托建起数十栋居民住宅,公共建筑物有:政府大厦、国立大学、公众图书馆、大剧院、电、医院、科学情报中心、商业中心和服务中心大楼。这...
运用褐色的石材和砖石以及红砖建造的建筑,兴起于欧洲,兴盛于美国纽约。褐石建筑是纽约和新英格兰大多数历史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多属于联排式住宅,建于整个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这类建筑得名于赤褐色砂石——一种...
XX集团XX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我公司于XXXX年成立,具有XX年建安施工历程,当年省建委资质审查时定为四级企业,二零零零年资质复查时晋升为三级企业,二零零四年晋升为二级企业,二零零四年取得公路工程,水...
书名:整体地区建筑
图书编号:721549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定价:65.0
ISBN:781089173
作者:张彤
出版日期:2003-06-01
版次:1
开本:20开
1 建筑是地区的
1.1 一座希腊神殿
1.2 场所
1.1.1 场所的概念
1.1.2 建筑的场所使命与人之定居
1.1.3 归属感
1.1.4 具体与综合
1.3 地点
1.3.1 地点 空间
1.3.2 地点性与地区性
1.4 建筑的地区性
1.4.1 地区性的概念
1.4.2 特性与共性
1.4.3 地区性与现代性
1.4.4 地区建筑系统
2 地区建筑与自然
2.1 建筑与自然
2.1.1 人与自然
2.1.2 建筑与自然
2.1.3 栖居风景
2.1.4 建筑之于自然的作用:形象化和象征化
2.2 地区自然因素与地区建筑的互动
2.2.1 气候条件
2.2.2 地形特征
2.2.3 地方材料
2.3 回归地区自然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3.1 危机与觉醒
2.3.2 回归自然的建筑设计
2.3.3 整体地区主义建筑理论的生态轴心
3 地区建筑与文化
3.1 建筑与文化
3.1.1 有关文化
3.1.2 文化因素在地区建筑系统中的作用
3.1.3 地区消融与文化趋同
3.1.4 现代建筑:叛离传统与国际化
3.2 地区文化因素与地区建筑的互动
3.2.1 社会的组织结构
3.2.2 经济形态
3.2.3 宗教、信爷与神话
3.2.4 传统民俗
3.3 回归地区文化与“全球-地区建筑 ”
3.3.1 对国际风格的最初反叛和文脉生义
3.3.2 两种错误的态度
3.3.3 城市历史地段和历史建筑的复兴与再利用
3.3.4 保护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与特殊性
3.3.5 三个作品
3.3.6 “全球-地区建筑”与整体地区主义建筑理论的文化轴心
4 地区建筑与技术
4.1 建筑与技术
4.1.1 有关技术
4.1.2 传统技术策代技术
4.1.3 “双刀剑”
4.1.4 建筑与技术的关系
4.2 地区技术因素与地区建筑的互动
4.2.1 结构形式
4.2.2 构筑技术
4.2.3 装饰工艺
4.3 建筑技术的地区性回归与“适宜技术”
五 整体地区主义建筑思想
参考文献
致谢2100433B
1 建筑是地区的
1.1 一座希腊神殿
1.2 场所
1.1.1 场所的概念
1.1.2 建筑的场所使命与人之定居
1.1.3 归属感
1.1.4 具体与综合
1.3 地点
1.3.1 地点+空间
1.3.2 地点性与地区性
1.4 建筑的地区性
1.4.1 地区性的概念
1.4.2 特性与共性
1.4.3 地区性与现代性
1.4.4 地区建筑系统
2 地区建筑与自然
2.1 建筑与自然
2.1.1 人与自然
2.1.2 建筑与自然
2.1.3 栖居风景
2.1.4 建筑之于自然的作用:形象化和象征化
2.2 地区自然因素与地区建筑的互动
2.2.1 气候条件
2.2.2 地形特征
2.2.3 地方材料
2.3 回归地区自然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3.1 危机与觉醒
2.3.2 回归自然的建筑设计
2.3.3 整体地区主义建筑理论的生态轴心
3 地区建筑与文化
3.1 建筑与文化
3.1.1 有关文化
3.1.2 文化因素在地区建筑系统中的作用
3.1.3 地区消融与文化趋同
3.1.4 现代建筑:叛离传统与国际化
3.2 地区文化因素与地区建筑的互动
3.2.1 社会的组织结构
3.2.2 经济形态
3.2.3 宗教、信爷与神话
3.2.4 传统民俗
3.3 回归地区文化与"全球-地区建筑 "
3.3.1 对国际风格的最初反叛和文脉生义
3.3.2 两种错误的态度
3.3.3 城市历史地段和历史建筑的复兴与再利用
3.3.4 保护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与特殊性
3.3.5 三个作品
3.3.6 "全球-地区建筑"与整体地区主义建筑理论的文化轴心
4 地区建筑与技术
4.1 建筑与技术
4.1.1 有关技术
4.1.2 传统技术策代技术
4.1.3 "双刀剑"
4.1.4 建筑与技术的关系
4.2 地区技术因素与地区建筑的互动
4.2.1 结构形式
4.2.2 构筑技术
4.2.3 装饰工艺
4.3 建筑技术的地区性回归与"适宜技术"
五 整体地区主义建筑思想
参考文献
致谢
建筑简介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前身为 陆家嘴 美食城, 为上海建筑中的综合物业发展计划。 从远处看, 和东方明珠电视塔 相互肩并肩。 该物业位于 上海浦东新区 世纪大道 8 号,陆家嘴金融贸易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区内。东邻 金茂大厦 ,西接正大广场,北面为上海轨道交通二号线 陆家嘴站 及陆家嘴 中心绿地。总发展面积为 400,000 平方米,其中甲级办公楼 210,000 平方米,酒店 90000 平方米,商场 100,000 平方米。物业由两幢高层办公塔楼及一座 低层建筑 组成。南座高 249.9 米(53 层 )、北座高 259.9 米 (56 层 )、低层建筑高 85 米。第一期 80,000 平方米写字楼及商 场将于 2009 年落成,其余部分将于 2010 年完成。发展商 为香港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
整体卫浴整体
整体设计整体卫浴由人体工学、建筑、工业、模具、材料等各学科资深专家共同研发,合理布局浴室空间,精心从事款型、颜色设计,将卫生间的实用性、功能性、美观性发挥致极致。
像汽车一样生产卫生间。整体卫浴的所有部件都是在工厂预制完成,使用大型压机及钢模实现工业化、标准化生产,速度快,品质稳定可靠。浴室主体通过高温高压一次性模压成型,密度大、强度高、重量轻但坚固耐用。整体底盘,无需做防水,绝不渗漏。
“一揽子”提供卫生间的地面、墙面、天花、门及座便器、龙头、五金件、照明、电器、通风、给排水管系等所有内部件,省心又省力。
像搭积木一样装配卫生间。整体卫浴用简易快捷的装配方式,替代了传统的泥瓦匠现场铺贴方式,无噪音、无施工垃圾;安装迅速,两个工人4小时即可装配完成一套整体浴室,大大缩短了工期,节约了劳动力成本。
2015、2016年“地区建筑学术研讨会”分别在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召开,来自国内为地区建筑研究与实践领域的40余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和论坛发言。本书分“研究篇”“实践篇”“论坛篇”三部分收录了这些报告与发言,用以呈现当代地区建筑领域的核心关注问题和新成果。
研究篇
地区建筑学的发展与展望/吴良镛
地域的价值/单军
当代城市与建筑的世纪转型:走向生产性城市/张玉坤
地区建筑的解读/王竹
台湾省史前建筑的一个人类生态学假说/关华山
与传统对话:意象作为一种设计思维/李晓峰
泛江南地域乡土建筑营造的技术类型与区划探讨/李浈
求异向求同:地区建筑脉络/范霄鹏
台湾省乡村环境的策略与实践/毕光建
藏族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调查研究/索朗白姆
社区营造视角下的传统聚落仪式空间研究/林志森
地域中的他者:郑东新区建筑文化阐释/郑东军
基于vR技术的传统村落地区特征空间认知实验/苑思楠
基于“地区性”传承的城市设计策略/孙诗萌
实践篇
建筑的“实在感”/刘燕辉
小有所乐/周恺
条件与参照:一个院子的空间记忆/王路
平实的建造/张鹏举
日本季节与风景营造/川添善行(日本)
城乡之间/龚恺
一位建筑师对地区建筑的理解/王昀
地域逻辑/魏春雨
建筑的地点性及其表达/翟辉
地域文化与乡村实践/周凌
乡村遗产与建筑设计/罗德胤
乡村弱建筑设计/何崴
相与象/王戈
文旅产业的生态/王旭
笔墨当随时代:以希望小镇为例试论新农村建设中
的地区性/王志刚
论坛篇
“地区人居环境的多元化发展”论坛发言/2015
“城乡视野中的地区建筑”论坛发言/2016
附录
首届地区建筑学术研讨会
第二届地区建筑学术研讨会
首届地区建筑学术研讨会开幕致辞/周畅
首届地区建筑学术研讨会开幕致辞/邵韦平
首届地区建筑学术研讨会开幕致辞/庄惟敏
第二届地区建筑学术研讨会开幕致辞/张颀
后记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