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色针叶林土剖面形态
棕色针叶林土的形态特征通常是土层较浅薄,一般在40cm左右,土层内多砾质岩屑,质地较轻,无论坡上坡下多以壤质为主;全层呈棕色或暗棕色,分层不明显;表层腐殖质处于半分解状态。其剖面形态为:O(O1,O2)-Ah-AhB-Bs-C。
O(O1,O2)层:枯枝落叶层。包括两个亚层,0~2cm厚的新鲜未分解的枯枝落叶,常与藓类混合,潮润,棕色(7.5YR5/4),疏松有弹性,局部可见白色菌丝体;其下为半分解的植物残体,厚度约为2~10cm左右,比上层紧密,有时微显泥炭化,暗棕色(7.5YR4/4),可见细根和白色真菌菌丝体,明显过渡。
Ah(或H)层:腐殖质层(或毡状泥炭层),厚度约10cm,腐殖质含量40g/kg~80g/kg,不稳固的团块结构,暗棕灰色(7.5YR6/2),较疏松,多木质粗根及局部白色菌丝体。或该层为泥炭层,为毡状凋落物与矿物质混合物,暗棕色(7.5YR4/3),中壤,有白色菌丝体。向下层逐渐过渡。
H层自上而下又可细分三个亚层:H。层,松针累叠而成,原形尚可辨认,但颜色已有改变,呈暗棕色;He层,已部分分解,呈黑色,但手感尚可查知针脉等较紧硬的部分;Hi层,呈腐泥状,黑色,手槎有黑褐色粉末留于指上。H层很湿,具隔热作用,因此棕色针叶林土的矿质土体部分常年处于低温状态。向下层过渡明显并较平整。
AB层:过渡层,为矿质土层,厚约6cm左右,暗灰棕(7.5YR5/2),质地多为中壤 ,核块状结构,含有石块,石块底部可见少量铁锰胶膜,较紧实,有木质粗根。
Bhs层:淀积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为10~30cm,淡棕色(10YR7/6),核块状结构,较紧实,根极少。土层薄处,有大量砾石,层内或砾石面上可见铁锰和腐殖质胶膜及SiO2粉末,该层一般无明显淀积现象。
C层:母质层,棕色(7.5YR5/4)或同母岩颜色,以石块为主,在石块底面,大都可见铁、锰和腐殖质胶膜。母质多为花岗岩及石英粗面岩的风化物,质地粗造,酸性反应。 棕色针叶林土全剖面均有亚铁反应,尤以表层量最高。
棕色针叶林土形成于酷寒而又漫长的冬季,并伴有多年冻土层寒温带地区。根据棕色针叶林土水平分布带和西南高山垂直分布带的差异气候条件可分为两个亚区,即东北大兴安岭(包括其南部的山地垂直带)和新疆的阿尔泰山区,其特点是寒冷(年均温-5℃左右)和较少雨雪(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以下)。而在西南高山垂直带上的年平均降水量多在600毫米以上。
1、针叶林毡状凋落物层和粗腐殖质层的形成:针叶林及其树冠下的灌木和藓类,每年以大量枯枝落叶等植物残体凋落于地表,凋落物缺乏灰分元素,在酸性环境,凋落物主要靠真菌的活动进行分解,形成富里酸,而且冻层本身又阻碍水分自凋落物中把分解产物排走。在一年中只有6~8月份的较短时期的真菌活动,不能使每年的凋落物全部分解,年复一年的积累,便形成毡状凋落物层。在凋落物层之下,则形成分解不完全的粗腐殖质层,甚至积累成为半泥炭化的毡状层。
2、有机酸的络合淋溶:在温暖多雨季节,真菌分解针叶林的凋落物时,形成酸性强、活性较大的富里酸类的腐殖酸下渗水流,稠密的灌木在土壤中具有庞大的根量,也可导致雨季土壤水分向下移动。含有富里酸类的下渗水流导致土壤盐基及矿物质Fe、Al的络合淋溶,使土壤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呈稳定酸性。但由于气候寒冷,淋溶时间短,淋溶物质受冻层的阻隔,这种酸性淋溶作用下不能有显著的发展,与此同时淀积作用也不明显。
3、铁铝的回流与聚积:当冬季到来时,表层首先冻结,上下土层产生温差,本已下移的可溶性铁铝锰化合物等又随上升水流回流重返被淋出部位,在土壤冻结脱水析出,成为稳定的铁铝锰化合物聚积在土壤表层,使土壤染成棕色。并在剖面上层的石块底面及侧面有大量暗棕色至棕褐色胶膜的淀积,活性铁铝在剖面上层的聚积尤为明显。另外存在于棕色针叶林中的嫌气细菌,还能导致部分铁、锰还原。
4、在较低地形处,由于土壤水分过饱和而产生冻层凸起的圆丘,其直径约1m左右,高10~20cm,使其圆丘周围凹陷处经常积水而产生泥炭化和潜育化的附加过程。
如果一座足够高的山地位于水充足的赤道地区,那么这座山上将会出现一个完整的类似于从赤道到极地排列的自然景观带谱。表现在植被上,将会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
我以前是有了解这些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的,很明显阔叶林比针叶林的吸音和隔音效果都好很多,这些都是一定的根据的,也不是我在这里胡说八道的哦。毕竟像阔叶林那种浓密的树叶是能够有比较强的吸音能力的,当一些噪声通...
针叶林的外貌往往是单一树种构成纯林,立木端直,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分明。主要由云杉属、冷杉属、落叶松属和松属的种类所组成,这些植物大多是针状叶,以适应生长季短和低温环境。其中云杉和冷杉为耐荫树种,组成的...
棕色针叶林土代表植被
天然植被主要为明亮针叶林,以兴安落叶松、樟子松为代表树种,混有少量的桦和山杨阔叶树, 林下灌草有兴安杜鹃、杜香、越桔和各种藓类;局部有暗针叶林,主要树种是云杉和冷杉。是国家主要林区。一般的大田作物难以成熟,不宜开垦。
草本植物主要有大叶樟、红花鹿蹄草等。植被组成较单纯,属于达呼里植物区系。树叶灰分组成:针叶含硅量较高,盐基含量较低。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段山地垂直带上部,北面宽南面窄,像一个楔子自北向南延伸。其次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亚高山、高山垂直带上也有一部分。其相邻关系,在大兴安岭的东坡与暗棕壤组成垂直带谱,西坡与灰色森林土组成垂直带谱;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山地,位于垂直带山地棕壤的上部,亚高山草甸土的下部,有时还与酸性棕壤呈组合分布。 同时,棕色针叶林土在小兴安岭海拔800m,长白山海拔1200m以上山地土壤垂直带也出现。
棕色针叶林土的质地大多轻、粗,含砂粒及石砾量多,砂粒含量在30%-85%,>2毫米的石砾量为3%-35%,同时石块较多,石土比为30-80。而大兴安岭北部由第三世纪陆相沉积带(古红土)上形成的棕色针叶林土粘粒含量增高达34.5%,具积水潜育成土过程的棕色针叶林土,粘粒含量也较高,为25.0%-25.5%。
棕色针叶林土呈酸性反应,pH4.5-6.5,上部土层较酸,下部土层呈微酸至中性。土壤盐基交换量不高(4-7me/100g),其组成中钙、镁占80%以上。交换性酸含量除表土层较高外(2-5me/100g),一般均小于1me/100g,盐基饱和度除22011剖面底层发育于玄武岩火山灰母质外,均呈不饱和状态。棕色针叶林土的养分状况不同地区有较大的差异,但总的趋势是养分贮量均较高。
由于常年气温较低,分解与转化有机物的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加之冻融期与伏雨期土壤过湿,使养分的转化与氧化过程减弱。
棕色针叶林土的有机质含量虽高,但氮量与磷量均低,碳氮比值增大。微量元素的有效量,除铁以外,其余均较暗棕壤少,凡此说明棕色针叶林土的有效养分贫乏,而铁却较活化。
结合森林生态防火,引入木荷、苦槠、青冈、石栎、枫香等耐火目的树种对马尾松和杉木林退化系统进行阔叶化改造。在千岛湖区进行杉木间伐补植木荷、枫香,杉木萌芽林补植苦槠、青冈,马尾松林下补植枫香、青冈或苦槠、石栎四种不同阔叶化改造试验,3年后的调查测定结果表明:通过改造,优化了林分结构,马尾松阔叶化改造促进生态恢复的速度更为迅速。改造林分内枯落物比针叶林少,而枯落物含水率高;土壤含水率则因立地条件而异。阔叶化改造后具有明显提高生物多样性和防火效果及一定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通过针叶林阔叶化改造,调整树种的组成结构、可燃物的空间分布,改善林地环境,以森林的片状控制代替林带控制,全方位有效控制森林火灾,在当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日益重视的社会背景与发展趋势下,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对开化县木荷生物防火林带和杉木、马尾松针叶林的生长情况、林下植被、易燃物数量、表层土壤含水率等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1 h和10 h时滞易燃物干重木荷林带内地表分别为462.3、656.8 g/m2,杉木林地为874.6、1 282.8 g/m2,马尾松林分别为1 137.2、1 107.1 g/m2,木荷林内易燃物仅为针叶林的一半左右,木荷林带比针叶林具更强的抗地表火的能力;16年生木荷林地表1 h时滞易燃物干重,比11年生木荷林小,表明16年生木荷林带的防火性能较11年生时有所增强;此外,从山脚、中坡、山脊不同坡位的木荷林带比较来看,立地条件较好的山脚木荷林分生长旺盛,易燃物相对较少,防火性能高于山脊木荷林分,因此,应重视和加强低林龄及山脊部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的抚育管理,促进其生长旺盛,增强其对林火的抵抗能力。
1、白浆土与棕色针叶林土的区别:在于它在SiO2粉末富集的漂白层之下有明显粘粒淀积层,而棕色针叶林土的淀积层是铁、铝、腐殖质淀积,粘粒增加不明显。
2、白浆土与棕壤、暗棕壤的区别是在粘化层之上有明显的白浆层,而后两者则无。
海拔375.0m,土壤类型:棕色针叶林土和暗棕壤,年均温度-1.1℃,年均降雨量585.7mm。 2100433B
湿寒棕土,属表潜棕色针叶林土亚类湿寒棕土土属。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塔河县、海林县和伊春市美溪区山地上部底平的地形部位。全部为林地,面积12万亩。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