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胀缩性土质隧道围岩失稳机理与支护对策研究 | 项目类别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
项目负责人 | 武科 | 依托单位 | 山东大学 |
胀缩性土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变形特性,对隧道工程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是目前隧道穿越此类地质区域施工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本课题以揭示胀缩性土质隧道围岩失稳破坏机理,提出有效的支护措施为研究目标,综合采用室内试验、现场试验、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方法,依托典型胀缩性土质隧道建设工程,通过地质调研与现场试验,揭示了胀缩性土质隧道围岩致灾信息特征;采用室内力学试验方法,分析了线缩率与膨胀率的时程特性,研究了膨胀土浸水后吸水膨胀变形的规律;基于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方法,采用热-力耦合计算方法模拟胀缩性土膨胀变形过程,设置膨胀土地层线膨胀系数、比热容等参数,通过改变温度施加膨胀应力模拟降雨致使膨胀土隧道围岩变形过程,进而揭示了膨胀土隧道围岩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过程,并与现场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论证,验证力学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数值计算分析,评判隧道的稳定性;通过研发胀缩性土的相似材料,建立了能够有效模拟“日照”和“降雨”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装置,基于模型试验分析,揭示了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隧道围岩孕灾机理。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提出适用于胀缩性土、软弱土等隧道新型支护结构,为膨胀土质隧道灾害的预警与治理提理论基础。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成果对认识胀缩性土质隧道围岩破坏机制,解决此类隧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困难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 2100433B
胀缩性土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变形特性,对隧道工程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是目前隧道穿越此类地质区域施工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本项目以胀缩性土质隧道围岩变形规律研究为基础,以大量工程实践为依托,应用多种技术手段,系统地研究胀缩性土质隧道围岩灾变机理与支护对策。通过工程水文地质调研和现场围岩变形规律的研究,辨别其临灾地质前兆信息,提出灾害的发生条件与影响因素。通过考虑典型的干湿循环、胀缩率、应力加载条件、开挖工艺和支护结构型式等多种因素的正交组合,试验研究胀缩性围岩恶性变形规律、胀缩性破坏区特征及其产生条件与影响因素、支护结构破坏模式等,提成破裂区围岩的合理支护型式、支护参数和支护时机。建立胀缩性土质隧道围岩灾变模型,研究围岩失稳的非线性灾变特征,定义灾变判据,提出稳定控制方法。研究成果对认识胀缩性土质隧道围岩破坏机制,解决此类隧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困难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
可参考岩溶或采空区顶板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评价,顶板岩层厚度只有2-4m,而跨度是7米,只要岩层有裂隙开挖后就会不稳定 隧道围岩分级中隐含了顶板稳定性问题,如:IV级围岩拱部无支护时可产生较大的坍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断层的影响程度与断层本身性质有密切关系,一般断层如果宽大,角度不理想,而且含水量大,可定位5级;如果影响不是很大,甚至可以保留3级。3级与5级之间可过渡,也可不必过渡。
是的,隧道围岩分为5级,分别是Ⅰ、Ⅱ、Ⅲ、Ⅳ、Ⅴ级,Ⅰ级最高,一般隧道都是2~5级,很少出现一级围岩的,洞口和洞内断裂带一般为5级,其他地段主要为2~4级!
盾构法施工隧道围岩扰动特性一直是工程界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此,依托某市地铁2号线某区间盾构法施工隧道工程为背景,然后建立每个分析步下的各向同性均值数值模型。模型结合"等代层"模型来反映隧道开挖质量,采用"生死单元"法来模拟隧道开挖过程。结合围岩变形规律、应力变化特征、塑性区发展趋势及孔隙水压力变化等计算结果,分析盾构法施工隧道围岩扰动特性。同时,借助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
通过对新奥法监控量测理论及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的应用,并结合天恒山隧道工程实际,研究了该隧道某一典型断面围岩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该隧道的开挖方法及支护方式均比较合理,可为今后该类地区土质隧道的建设提供借鉴。
黏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具有显著胀缩性的黏性土,习惯称为膨胀土。膨胀土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低,易被误认为是建筑性能较好的地基土。当膨胀土成为建筑物地基时,如果对它的胀缩性缺乏认识,或在设计和施工中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结果会给建筑物造成危害,尤其对低层轻型的房屋或构筑物及土工建筑物带来的危害更大。2100433B
土壤胀缩性只在塑性土壤中发现。这种土壤干时收缩,湿时膨胀,土壤膨胀是指黏质土壤在吸水时总容积增大的现象。土壤吸水膨胀时所产生的压力称为土壤膨胀压(soil swelling pressure)。土壤收缩(soil shrinkage)是指黏质土壤随含水量减少而总容积减小的现象。土壤收缩,分为结构收缩(structure shrinkage)、常态收缩(normal shrinkage)和剩余收缩(residual shrinkage)。结构收缩是指黏质土壤在含水量减少过程中,首先出现的土壤总容积减少低于失水容积减少的阶段,常态收缩是指黏质土壤在含水量减少的过程中,土壤总容积减少与失水容积减少相等的阶段;剩余收缩是指黏质土壤在含水量减少的过程中,土壤总容积减少大于失水容积减少的阶段。
土壤力学性质(又称机械物理性质)包括黏结性、黏着性、可塑性和胀缩性,以及其他受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形的性质,这些性质又称为土壤结持性。土壤力学性质与土壤耕作中的诸多问题,如耕作难易、耕作质量、土壤压板等密切相关。土力学就是研究土壤力学特性的土壤学分支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