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自然、建筑和外表生态建筑设计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9年8月1日 | 页 数 | 260 页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剧照 |
ISBN | 7560954243, 9787560954240 | 正文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 寸 | 28.4x22.1x3cm |
密佐安
蓝湖
雷督阿普
洛扎那
沃黛娜
莫伊兰斯
“南极”
自行车公寓
多功能建筑
GMCD
SMAG
G3S布雷斯特
“流浪者”
9/9 BIS
“变音体”2100433B
《自然、建筑和外表生态建筑设计》讲述了:伊莎贝尔·海鲁尔与伊弗斯·阿尔诺的“新型建筑”就如同一座座综合体,孕育着一个个激发环境能量变异的全新国度。他们以灵活的变通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施展着他们神秘的力量,复古却又前卫。他们逾越了系于景观的尺度,创建出更为丰富的表层和内涵上的基本联系,塑造出全新的生态系统,通过这些举措,建筑物就能够在自然与人工雕琢之间,原始性与形式之间以及拟态与个性要求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首先,什么是一个好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的想法,夺人眼球的造型?回到最开始那句话,方案是改出来的,其实最早的设计出发点相对最后而言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处理它。所以一个牛逼的想法会给你的方案加分...
1、严格测量花岗岩和大理石的放射性值是否超标,在石材没有出厂前就对其放射性作出严格检测,在敷设完成之后,对于大面积范围测出其实际的含量。 2、使用保健抗菌建材:使用灭菌玻...
您好生态建筑设计,绿维创景认为,是从建筑的景观、功能、技术等各个方面都强调合理和适度的以生态为标准.生态建筑技术的采用与住宅中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是改善居住环境和提高住宅内部舒适宜人性的有效手段.生态建...
中国虽地大物博但人均占有量及其微薄,同时资源的匮乏和相对利用率的低下造成生态状况严峻。在此背景下建筑设计师们开始了一场生态设计热潮,不管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过程中都取得不少实际经验。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繁荣的\"背后,不成熟的发展模式与不成熟的舆论导向让设计师们所践行的\"生态设计\"与实际的生态环境相违背,反而造成了生态的破坏以及书面上的所谓\"生态与绿色\"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人类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的理念。因此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解读环境与生态的真正含义,首先是对生态建筑理论的重新解读,地域自然环境应该是地域下的气候、材料、环境三个方面的综合,只有结合这三方面内容才是实现生态设计的必然途径。其次是针对生态设计如何体现地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主要从三个方面的策略体现:一是减少材料的生产运输等能耗的产生,尽量就地取材或者循环利用材料;二是减少地形的破坏与改造;三是针对不同地域分区来设计环境,如北方的寒冷的能源利用或者南方湿热的能源策略。加上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源的使用达到保护地域自然环境的目的。文章主要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生态建筑设计理论及生态建筑的解读来直观的总结生态设计理论及相关参考依据,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设计之路。
中国虽地大物博但人均占有量及其微薄,同时资源的匮乏和相对利用率的低下造成生态状况严峻。在此背景下建筑设计师们开始了一场生态设计热潮,不管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过程中都取得不少实际经验。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繁荣的”背后,不成熟的发展模式与不成熟的舆论导向让设计师们所践行的“生态设计”与实际的生态环境相违背,反而造成了生态的破坏以及书面上的所谓“生态与绿色”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人类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的理念。因此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解读环境与生态的真正含义,首先是对生态建筑理论的重新解读,地域自然环境应该是地域下的气候、材料、环境三个方面的综合,只有结合这三方面内容才是实现生态设计的必然途径。其次是针对生态设计如何体现地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主要从三个方面的策略体现:一是减少材料的生产运输等能耗的产生,尽量就地取材或者循环利用材料;二是减少地形的破坏与改造;三是针对不同地域分区来设计环境,如北方的寒冷的能源利用或者南方湿热的能源策略。加上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源的使用达到保护地域自然环境的目的。文章主要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生态建筑设计理论及生态建筑的解读来直观的总结生态设计理论及相关参考依据,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设计之路。
生态建筑设计是将建筑这一人工物置于自然环境之中,组建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应充分考虑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在实践中的提出生态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尊重自然的原则: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尽量减少对原始自然环境的变动。
经济性原则: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
安全性原则:住区环境设计不仅要保证居民日常生活安全,还要考虑突发情况下的安全。
方便性原则:住区环境对居民提供的方便性服务主要体现在住区的内外交通、内外系统关系、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和服务方式的便利程序上。
舒适性原则:一般应当保证居住区环境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无污染,安静无噪声,宽阔的绿地和活动空间等。2100433B
目标与原则
1.以人为本,科学设计
生态建筑的最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建筑的使用要以人的健康和舒适为基本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建筑,根据区域性特点,设计适应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要的建筑,把生态建筑的科学理念运用于设计实践活动中。
2.健康舒适
人在社会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而建筑是作为一种工具为人所使用。所以,建筑设计师要遵循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人们设计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保证人们居住质量的同时高效节约能源,将健康和环保统一对待。例如,设计生态建筑注重自然采光,以及通过绿化改变居住环境的小气候。建筑师通过多种方式,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
3.节约与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
生态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和造成环境污染。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让建筑节能环保。
4.构建生态和谐
不能孤立地看待生态建筑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而是把生态建筑与自然生态相结合,例如,重视建筑物旁边微生物、动物和植被,调节自然与人之问的关系,重视讲究生态和谐,实现植被多样性,减少化学污染,节约自然资源。使建筑周围具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5.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设计的未来趋势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仅强化生态建筑的功能性,还要注重生态建筑的继承历史的特点。建筑设计者要参看周围的传统建筑,构建协调一致的生态建筑。所设计的建筑应符合城市规划特点,继承城市历史,融入社会发展。使建筑更具内涵,能够展示城市的风貌,与城市一起发展。 2100433B
《建筑涌现:自然和文明形态之进化》有效地挑战了既定的文化和建筑的历史。通过人类发展伴随着生态发展,它扩展了传统的世界观:文化演变的历史和城市生产是置于自然世界的进程和形式的背景下的。在描述人类如何广泛地改变地球表面、存在的生态系统和气候时,人类和文化演变的出现是与气候和生态变化紧密结合的。
作者:(英国)迈克尔·温斯托克(Michael Weinstock) 译者:杨春景 马加英
迈克尔·温斯托克(Michael Weinstock)是一位建筑师和杰出的学者。他于1948年生于德国,小时候住在远东和西非,之后在英国的公立学校读书,17岁读了康拉德(Conrad)之后开始航海旅行。他靠着传统的木帆船在海上度过了很多年,有着丰富的修船和造船经验。他在伦敦建筑联盟学院学习建筑,并自1989年以来在各种研讨会担任导师和学术主管职务,已在世界各地出版作品、教学和演讲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