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层作用:阻燃剂受热后,在纤维材料表面熔融形成玻璃状覆盖层,成为凝聚相和火焰之间的一个屏障,这样既可隔绝氧气,阻止可燃性气体的扩散,又可阻挡热传导和热辐射,减少反馈给纤维材料的热量,从而抑制热裂解和燃烧反应。
阻燃作用的机理有物理的、化学的及二者结合作用等多种形式。
气体稀释作用: 阻燃剂吸热分解后释放出不燃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氨、二氧化硫等,这些气体稀释了可燃性气体,或使燃烧过程供氧不足。另外,不燃性气体还有散热降温作用。
基岩滑坡没滑前基岩,滑后覆盖层,土滑坡前后均是覆盖层,覆盖层一般指土、砂、砾等第四系,与基岩相对应!
您好 防火涂料阻燃机理是: 1.膨胀型防火涂料:涂层遇火膨胀形成隔热层,同时释放阻燃气体降低燃烧程度。 2.非膨胀型防火涂料,依靠自身低导热性能,阻止温度快速上升。起到防火的作用。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
朋友这是我从网络里找的相关问题,希望对你帮助 C和R分类系统相同之处也是根据镜面系数进行分类,不同之处是C系统分得比较粗,只把路面分成2类,而R则分了4类。其他的也应该是由不同组织定义的!国内目前好象...
吸热作用: 某些热容量高的阻燃剂在高温下发生相变、脱水或脱卤化氢等吸热分解反应,降低了纤维材料表面和火焰区的温度,减慢热裂解反应的速度,抑制可燃性气体的生成。如三水合氧化铝分解时可释放出3个分子水,转变为气相需要消耗大量的脱水热。
熔滴作用: 在阻燃剂的作用下,纤维材料发生解聚,熔融温度降低,增加了熔点和着火点之间的温差,使纤维材料在裂解之前软化、收缩、熔融,成为熔融液滴滴落,大部分热量被带走,从而中断了热反馈到纤维材料上的过程,最终中断了燃烧,使火焰自熄。涤纶纤维的阻燃大多是以此方式实现的。
在纤维大分子中引入芳环或芳杂环,增加大分子链间的密集度和内聚力,提高纤维的耐热性;或通过大分子链交联环化,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等方法来改变纤维分子结构,提高炭化程度,抑制热裂解,减少可燃性气体的产生。
通过阻燃剂的作用,在凝聚相改变纤维大分子链的热裂解历程,促进发生脱水、缩合、环化、交联等反应,增加炭化残渣,减少可燃性气体的产生。
自整芯阻燃输送带MT914-2008标准发布以来,生产PVC输送带覆盖层厚度要求由原来的≥0.8mm提高为≥1.0mm,其主要原因是PVC输送带中带芯的寿命要远远高于覆盖层耐磨使用寿命,通过提高覆盖层厚度来提高PVC输送带的整体使用
1.织物燃烧机理
(1)燃烧现象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两种,前者是fibre热裂解时形成的气体or挥发性液体的燃烧,后者则是残渣(碳)的氧化。
(2)fibre的燃烧与其热裂解的产物有关,不同fibre的热裂解过程不同。
2.阻燃机理
(1)覆盖论:阻燃剂在>500℃时能在fibre表面形成有隔绝作用的覆盖层,除阻碍O2供应外,还阻止可燃气体向外扩散,从而达到阻燃目的,如硼砂-硼酸。
(2)气体论:
一是阻燃剂在燃烧温度下,分解出不燃气体, 将可燃性气体浓度冲淡到能产生火焰浓度以下;另一种是阻燃剂在加热条件下,能作为活泼性较高的游基转移体,从而阻止了游离基反应的进行。
(3)热论:
一是阻燃剂在高温下发生吸热变化,如熔融和升华,从而阻止燃烧蔓延,另一种则是fibre迅速散热,使织物达不到燃烧温度。
(5) 催化脱水论
主要指改变fibre的热裂解过程。由于阻燃剂能使纤维素分子链在断裂前发生迅速而大量的脱水,甚至发生某些交联作用,阻止左旋葡萄糖的生成,使有焰燃烧得到抑制。
有机磷化合物的阻燃作用是由于它可与纤维素分子中的羟基形成酯,阻止左旋葡萄糖的形成,且进一步使纤维素脱水,生成不饱和双键,促进纤维素分子间形成交联,增加碳状物的形成,阻阴燃效果较好。只有当整理剂用量提高到10%后,才能有效阻止有焰燃烧。2100433B
硼酸盐的阻燃作用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能形成玻璃态无机膨胀涂层;
2)能促进成炭;
3)能阻碍挥发性可燃物的逸出;
4)能在高温下脱水,具有吸热、发泡及冲稀可燃物的功效。水合硼酸锌的阻燃机理是:当温度高于300 ℃时,硼酸锌热分解,释放出结晶水,起到吸热冷却作用和稀释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另一方面,在高温下硼酸锌分解生成B2O3(若材料中含有氯或溴时还生成ZnX2,ZnOX。X为Cl或Br),附着在聚合物的表面上形成一层覆盖层,此覆盖层可抑制可燃性气体产生,也可阻止氧化反应和热分解作用。此外,在含卤材料中,燃烧时还产生BX3,BX3与气相中的水作用生成HX,在火焰中有卤素原子游离基生成,该游离基能阻止羟基游离基的链反应,从而起到阻燃作用。
本试验的反应原理是催化脱水论,主要是改变纤维的热裂解过程,其阻燃机理是,阻燃剂在高温下分解成磷酸,导致棉纤维素分子链在断裂前产生强烈脱水反应(C6H10O5)n→6nC 5nH2O,纤维分解炭化并产生水分,甚至发生某些交联作用,阻止左旋葡萄糖的生成,抑制可燃气体产生,使挥发性液体大大减少,固体碳量大大增加,同时经阻燃整理的织物裂解温度降低,裂解时间缩短,产物中可燃性气体(CO、C2H4、C2H6)减小,不燃性气体(CO2等)增加。
阻燃剂CP与六羟甲基三聚氰胺树脂等其他助剂配制成整理工作液,采用一般轧→烘→焙工艺技术,使阻燃剂分子中的羟甲基与纤维素纤维中的羟基反应形成酯,以共价键牢固结合,因此具有较高的耐洗性,又因其属单官能团,所以整理后的织物强力损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