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职能:
(一)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住房保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制定我区住房保障和住房制度改革相关政策、规章、管理办法。
(二)负责全区保障性住房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年度计划安排、保障资金筹措及划拨、保障性住房指标分配及后期管理,并对各街道办事处(含社区)住房保障管理工作进行督察指导。
(三)负责公有住房出售审批。
(四)负责我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驻营中省直单位住房分配货币化建档审核及住房补贴审批等工作。
二、廉租住房申请程序:
1、符合条件的家庭向户口所在地社区提出书面申请。
2、社区对受理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填写《审批表》。
3、街道办事处对申报材料进行复核。
4、区住房保障办公室进行调查审核,建立住房档案。
5、区住房保障办公室予以公示、提出审批意见、报市住房改革与保障办公室备案。
三、公有住房出售审批程序:
1、房改职工通过咨询了解相关政策,准备必要材料。
2、持有效证件,到房改办领取表格或直接办理房改。
3、审核、审批、交购房款。
4、回产权单位盖章。
5、到房产交易中心办理房屋所有权证。
负责解释单位:营口市站前区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局办公室
南京市秦淮区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 定制: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瑞金路10-1-、2号 交通:御道街 - 公交站 途经公交车: 17路 65路 115路 118路 y17路夜间 瑞金路 - 公交站 途经公交车...
您好,住房公积金制度最初是经济发达国家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一种成熟经验,并一度在实践中作为政策性住房金融发挥了巨大作用。其本质是一种国家支持的社会自助形式,通过金融互助,以缴存公积金的方式,增强缴...
起源超市 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走20米,右转 走70米,左转 走30米,到达终点 朝阳区人民政府住房保障和改革办公室
高铁站站前区规划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滦县滦河站站前新区规划的方案, 对高铁站站前区的规划方 法及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 通过对国外高铁站前区规划案例的借鉴, 总结出要结 合 TOD 圈层模式对站前区域进行规划,更好的发挥高铁站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 的机遇。 关键词:高铁站滦河站站前规划 TOD 圈层结构 正文: 1、高速铁路站点的建立对城市带来的影响 根据国际铁路联盟( International Union of Railways)的定义,高速铁路是指 最高速度以每小时 200公里以上速度运营的路线。 自 1964 年全球第一条高速铁 路——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东京 ——大阪)线路开启运营,截止到现在,世界上 已经有九个国家修建了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是一种快捷、 高效的交通模式, 为城 市带来新的活力,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乃至城市网络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都带 来很大的影响。现如今,中国的
JSXX09/201138 关注·保障房Attention 打造房改新政“蓝本” ——访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王朝晖 ◎ 本刊记者 张 蕾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厦门市 从2006年开始实施社会保障性住房工作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社会 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工程建设按进度全面推进,申请受理审 核工作有序开展,社会各界和群众对厦门市建设社会保障性住房这项惠 民政策给予了较高评价和充分肯定,被中央有关媒体称为房改新政“蓝 本”。基于此成就,记者专访了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办公 室主任王朝晖,就厦门市保障性住房准入运营管理机制进行了解读。 JSXX09/2011 39 “十一五 ”期间 ,厦门市共规划 保障性住房 4.5万套 ,按“以需定建 ” 原则实际动工建设 2.5万套 ,全市最低 生活保障线以下住房困难家庭已实现 应保
参与全县住房保障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全县住房保障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县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筹集、分配与管理;负责全县住房保障资金的使用与监管。内设三个股室,即综合股、建设股、财务保障股。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5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正股级),股长3名(副股级);其他工作人员9名。
主要职责如下:
贯彻执行上级住房制度改革、住房保障、公房管理政策;负责起草并组织实施本区住房制度改革、住房保障、公房管理相关配套政策;组织编制全区住房保障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全区住房补贴工作;负责公有住房租金改革、公有住房出售审批及房改遗留问题处理等工作;监督房改资金、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专项资金使用;指导、监督全区住房保障工作;负责直管公房经营管理和直管公房出售、拆迁等权属关系变更的审核工作。
负责本区房屋住用安全管理;指导、督促镇街和有关部门、单位排查、整改房屋安全隐患;负责本区房屋安全鉴定、白蚁防治行业的行政管理;负责本区房屋租赁登记的行政管理;负责房管系统消防安全和内部安全管理;负责本区直管公房修缮、解危解困和定向解危工程项目的立项、论证和概算工作;负责监督、检查工程项目质量、进度和安全;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质量和施工安全监管;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为全面深化广西住房保障供应体系改革,近日广西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工住房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用两年时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
据统计,目前广西农民工总数为1165万人,其中在广西流动(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267万人,农民工已成为广西产业工人中活跃的主体和重要力量,如何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问题之一。2011年起,广西开始启动改善农民工住房条件的相关项目和政策。此次出台的方案则对广西农民工保障房的房源、面积、分配、运营等方面有了更明确规定。
根据方案,从2015年起,广西对已在城镇落户的农民工给予与城镇居民同等住房保障;向有稳定职业并在城镇居住满一定年限的农民工提供公共租赁住房;各地每年竣工的公共租赁房房源按一定比例定向提供给农民工。
方案要求,各地要完善农民工保障性住房准入、审核、轮候、分配、退出的实施细则。除对农民工在当地的居住(就业)年限作适当规定外,各市不得对农民工设置其他排斥性规定,确保农民工可按照与城镇本地户籍居民同等准入条件、同等审核流程、同等保障标准,申请享受同等品质的住房保障。各地要坚持政府投资建设和企业自建相结合,通过多途径、多方式来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
截至今年10月底,广西累计在各类工业园区和外来人员集中区新建公共租赁住房近18万套、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16.5万套,解决超过56万农民工和新就业群体的阶段性居住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