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制漆技艺(坝漆制作技艺) | 批准时间 | 2021年5月24日 |
---|---|---|---|
遗产级别 | 国家级 | 遗产类别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承保护
2021年5月24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申报的制漆技艺(坝漆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选材:对于一个制造家具的工匠来说,懂得如何选材是关键,明式家具的主要木材几乎都是高档木料,如花梨木、紫檀木、鸡翅木、铁梨木等,其中制作明式家具效果最好的当属黄花梨木。 2、设计:在选好材料以后,设...
过河卒解答千两茶树长于阳崖阴林,山脉延绵、云雾缭绕,拥有非常适宜于茶叶生长的自然气候条件,另外山体往往覆盖着厚厚一层由板页岩风化而来的土壤,这种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最为有益,在此基础上,采摘成熟度较高的鲜...
盆景大致可分为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树木盆景以树木为主原料;山水盆景则以各种不同质地的山石为主原料。 树木盆景的制作,在于景树的选择。对景树选择不拘一格。一般要求是干老枝细...
用不干的陈生漆制作精制漆的方法,即加漆酶的方法,制出的精制漆,其主要性能和用好生漆制出的精制漆基本一样,而且还有很大的灵活性,可根据不同用途,配以不同量的漆酶和其它添加剂来制作各种精制漆。
涂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一线涂装技工是涂装工作的重要承担青,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涂装操作经验,为充分体现涂料性能、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做出贡献,成为推动涂装技艺创新的重要力量,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立体展示涂装人的风采,本刊在和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行业主机厂充分沟通的基础上,2012年特别开辟了展示一线涂装技工操作经验、技艺创新、生活感想等的栏目——涂装技艺,每期推出一个主机厂涂装团队,以短文、图片等形式,把涂装技工丰富的经验、实用的技巧进行归纳、总结,更好地搭建涂装技术交流平台
文化遗产名称:徽州漆器制作技艺
所属地区:
遗产编号:Ⅷ—11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黄山市屯溪区
遗产级别: 国家
永春漆篮,从闽南传到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并被选送意大利、波兰、日本、毛里求斯等30多个国家展览,在东南亚华人华侨聚居圈和台湾地区有重大影响。
永春漆篮制作技艺有500多年的传承历史,发端于传统竹编,是闽南一带迎神祭祖、寿诞喜事、婚庆嫁娶、拜亲会友等必备器具或馈赠礼品。永春漆篮技艺,融竹编技艺和漆画堆雕技艺于一体,匠心独运,造型独特美观,种类齐全,“灰篮”、漆画堆雕技艺,更胜一筹,文化内涵丰富。其制作原料配制、工艺流程掌握、制作技艺等有很强的科学性,颇具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
据泉州府、县志记载及《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一书介绍:
永春漆篮技艺主要分布于永春仙夹镇的龙水、龙湖等村及城关等地。《泉州府志》载:唐代龙纪元年(889年),永春等地已有竹制家具、竹编农具生产。据《永春县志》记载:“明正德年间(1506—1522年),西向龙水的油漆匠,把传统产品竹篮和竹盘的胚件,放在石灰水中煮后,晾干抹上桐油灰,裱以夏布,涂上生漆,制成漆篮,使之坚固耐用,以后逐渐改进,在漆篮的提柄、篮盖、篮体上,精心装饰图案,雕花绘画,经过30几道工序制作,成为名贵的漆篮。”永春漆篮,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辑自张惠评 许晓松著《泉州古代科技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