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与管理 | 作 者 | 王光炎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ISBN | 9787030655677 |
模块1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建设
模块2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准备
模块3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工艺
模块4混凝土预制构件标识、存放与运输
模块5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检查与验收
模块6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中的信息化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本书根据《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和《工厂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管理标准》(JG/T 565—2018)等标准及规范编写。本书共分6个模块,即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建设,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准备,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工艺,混凝土预制构件标识、存放与运输,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检查与验收,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中的信息化管理。
我觉得你还是走预制子目之后套制作、安装、运输。
指在施工现场实施安装前已制作完成的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一般常见的有预制混凝土楼盖板、桥梁用混凝土箱梁、工业厂房用预制混凝土屋架梁、涵洞框构、地基处理用预制混凝土桩等。
浙江定额中:构件运输、安装的定额提及:本定额仅为混凝土预制构件运输,划分为以下四类。Ⅰ、Ⅱ类构件符合其中一项指标的,均套用同一定额。 ? Ⅰ类构件:单件体积≤1m3、面积≤5m2、长度≤6m; ? Ⅱ...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建筑物的需求指标也随之呈现明显的上升性特点,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这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从当前形势来看,建筑规模普遍较大,建筑功能也在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基于此,建筑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也不断凸显,但是由于现场制作施工中存在较多变量因素,一旦控制不当,施工进度就会放缓甚至是停滞,因此,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能够充分弥补传统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局限性,而混凝土预制构件作为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生产及管理进行研究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安装巡视检查记录 工程名称: 巡视检查日期: 气候: 风力: 预制构件安装的部位: 塔吊型号及最大起重量: 最大构件重量( T)×距离: 塔吊相应位置起吊量: 序号 巡视检查情况: 1 塔吊运行情况: □无异常 / □异常 2 塔吊司机是否持证上岗: □是 / □否 3 安全员、吊装指挥工、专职司索人员是否到岗: □是 / □否 6 吊装作业前是否对作业班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均签字确认: 是□ / 否□ 7 吊装工作区域应有明显标志,并设置警戒或围挡封闭,与吊装无关人员严禁人内: 符合□ / 不符合□ 8 吊索、吊具、吊装带是否符合要求: 是□ / 否□ 9 预制构件吊离地面约 10cm时应暂停起吊并进行全面检查,确认良好后方可正式起吊: 是□ / 否□ 10 预制构件固定后不得随意撬动或移动位置,如需重校时,必须回钩: 是□ / 否□ 11 预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指合理组织生产与运作系统的投入要素,以高效地创造出系统产出(有形的产品与无形的服务)的所有管理活动的总称。生产与运作管理不但具有普遍适用性、实践性与可操作性,而且还随着生产与运作环境及条件的变化不断地与时俱进。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都曾严重依靠制造业,因此,最初的管理几乎专注于制造业领域,故称为生产管理(production management, PM) 。随后,服务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与日俱增,经济的发展必然从以传统制造业为重心转移到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这一历史阶段,与之相适应,生产管理进化为生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POM) .
本书的核心特色归纳为以下3点。
(1) 系统性
按照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沿着生产与运作系统设计、生产与运作系统运行、生产与运作系统控制、生产与运作系统维护、生产与运作系统评价、生产与运作系统再造这一主线,涵盖制造与服务活动的长期战略决策、中期战术决策以及短期运作决策。以各部分内容作为子系统,其内在逻辑清晰。
(2) 集成性
现代社会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趋势日趋明显,制造业本身也被要求为顾客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才能保持竞争优势。与这一发展趋势相适应,本书将制造业的生产管理与服务业的运作管理的经营思想、理论与方法进行了集成,统一介绍了两大领域运营管理的概念、原理、方法、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同时,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运营管理体系与中、日、韩为代表的东方运营管理思想进行了有机集成。
(3) 可操作性
为了适应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践性极强的特点,满足物流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要求,本书每一章在系统阐述理论体系以及运用管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配有相关内容的两个应用案例,以强化对相应内容的理解,提高运营管理实践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全国物流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核心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工商管理(1202)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303)等)研究生以及MBA的参考教材,还可供对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与实务感兴趣的人士研读。
本书由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以及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相关专业任课教师合力编写。全书结构由靳志宏确定,第1章、第6~9章由靳志宏编写,第2章由赵昌平编写,第3章由韩震编写,第4章、第5章由丁宁、徐红涛、吴雪编写,第10章由关志民编写,第11章由刘汝萍、马钦海编写,第12章由陈桂云编写,第13章由刘军编写,第14章由徐海东编写,第15章由朴惠淑编写。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院的赵芳、侯丽晓在全书的资料整理、格式统一、练习(思考)题答案(要点)对照等方面做了部分工作。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参阅了大量中外文资料,主要参考书目已经列在书后。在此谨向国内外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对在出版的不同阶段给出宝贵意见与提供无私帮助的南京大学盛昭瀚教授、天津大学赵道致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张锦教授、清华大学出版社张秋玲老师、华中科技大学徐贤浩教授表示诚挚的谢意。本书的出版也受益于清华大学出版社以及主编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572086, 70572104)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70151002) 、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20040527)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2140, 20082141) 、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2008S028)的部分资助。
受编者水平与能力所限,书中定有不当之处,欢迎读者雅正。
意见与建议反馈至主编
装配式建筑加速向市州“全覆盖”
常德首个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成为湖南省今年加快实现14个市州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全覆盖”的缩影。至去年底,湖南省省已有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1个(长沙市),国家级装配式建筑基地6个,年产能达到2159万平方米。
常德首个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由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德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建立。该项目分二期进行,其中一期投资2亿元,配备3条生产线,年产能达100万平方米,年产值10亿元以上;二期投资5亿元,计划新增5条生产线。
装配式建筑是湖南省的特色优势产业,产能规模走在全国前列。省住建厅介绍,要推进装配式建筑应用范围由混凝土结构向钢结构、现代木结构推进,由政府投资项目向社会投资项目推进,将在全省范围内培育一批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示范基地、示范城市,以示范带动,促全面推进。
(一)生产与生产过程
生产是人类社会人们从事的最基本的活动,社会的一切财富都是通过生产活动创造出来的,不进行生产,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的发展也无从谈起。
“生产”是通过劳动,把资源转化为能满足人们某些需求的产品的过程,这一把资源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就是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一个通过劳动,把一定的资源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增值的过程。要实现这个转化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支撑环境,包括生产场地、生产设施、生产组织、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等,这些统称为生产系统。
生产过程的运行,同时还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特别是市场需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有关的政策法规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生产过程的输出,不仅指有形的实物产品,还包括无形的产品——服务。传统的观念认为只有出产实物产品的才算是生产,像商贸、金融、通讯、文教、医疗等不是生产。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第三产业迅速成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二)生产过程的构成
狭义的生产过程指产品生产过程,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使之转化为成品的一系列生产活动的运行过程。
广义的生产过程是指企业生产过程和社会生产过程。企业生产过程包含基本生产、辅助生产、生产技术设备和生产服务等企业范围内各种生产活动协调配合的运行过程。社会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开采,到冶炼、加工、运输、储存,在全社会范围内各行各业分工协作制造产品的运行过程。
产品生产过程由一系列生产环节所组成。一般包含加工制造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和停歇过程等。产品生产过程是企业生产过程的核心部分。
(一)生产系统的构成要素
生产系统是企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支撑企业生产过程运行的物质基础,生产系统由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生产系统的硬件通常是指生产场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器具、运输车辆、通讯设施等。它构成生产系统的物质形式。生产系统的软件指的是生产组织形式、人员配备要求、工作制度、运行方式以及管理上的各种规章制度。
用户的需求:品种款式、质量、数量、价格、服务、交货期、环保与安全。
相应地对企业生产系统提出了创新、质量、柔性、继承性、成本、按期交货和环保与安全。
(三)生产系统的组织形式
1.生产工艺专业化
2.产品对象专业化
(一)生产管理的目标
1.为保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组织生产过程按计划要求高效运行,全面完成产品品种、质量、产量、成本、交货期和环保与安全等各项要求。
2.有效利用企业的制造资源,不断降低物耗,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压缩占用的生产资金,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3.为适应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要努力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应变能力),使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新产品,并使生产系统适应多品种生产,能够快速地调整生产,进行品种更换。
(二)生产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控与考核。
1.生产管理的首要职能是计划。
2.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是生产管理的主要职能。
3.指挥与协调是组织计划与实施的重要职能。
4.监控与考核是促使生产过程严格按计划进行,保证计划实现的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