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的缩写,它是目前个人电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接口,几乎所有的主板产品上都带有这种插槽。PCI插槽也是主板带有最多数量的插槽类型,在目前流行的台式机主板上,ATX结构的主板一般带有5~6个PCI插槽,而小一点的MATX主板也都带有2~3个PCI插槽,可见其应用的广泛性。
中文名称 | PCI总线 | 外文名称 |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
---|---|---|---|
释 义 | 个人电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接口 | 规范时间 | 1992年 |
⑴ 支持10 台外设
⑵ 总线时钟频率33.3MHz/66MHz
⑶ 最大数据传输速率133MB/s
⑷ 时钟同步方式
⑸ 与CPU 及时钟频率无关
⑹ 总线宽度 32 位(5V)/64 位(3.3V)
⑺ 能自动识别外设
PCI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是一种高性能局部总线,是为了满足外设间以及外设与主机间高速数据传输而提出来的。在数字图形、图像和语音处理,以及高速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对数据传输率要求较高的应用中,采用PCI总线来进行数据传输,可以解决原有的标准总线数据传输率低带来的瓶颈问题。
PCI总线是一种同步的独立于处理器的32位或64位局部总线,最高工作频率为33MHz,峰值速度在32位时为132MB/s,64位时为264MB/s,总线规范由PCISIG发布。ISA总线相比,PCI总线和有如下显著的特点:
PCI局部总线以33MHz的时钟频率操作,采用32位数据总线,数据传输速率可高达132MB/s,远超过以往各种总线。而早在1995年6月推出的PCI总线规范2。l已定义了64位、66MHz的PCI总线标准。因此PCI总线完全可为未来的计算机提供更高的数据传送率。另外,PCI总线的主设备(Master)可与微机内存直接交换数据,而不必经过微机CPU中转,也提高了数据传送的效率。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机中留给用户使用的硬件资源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含糊不清。在使用ISA板卡时,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在同一台微机上使用多个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板卡时,板卡之间可能会有硬件资源上的冲突;二是板卡所占用的硬件资源可能会与系统硬件资源(如声卡、网卡等)相冲突。而PCI板卡的硬件资源则是由微机根据其各自的要求统一分配,决不会有任何的冲突问题。因此,作为PCI板卡的设计者,不必关心微机的哪些资源可用,哪些资源不可用,也不必关心板卡之间是否会有冲突。因此,即使不
考虑PCI总线的高速性,单凭其即插即用性,就比ISA总线优越了许多。
PCI独立于处理器的结构,形成一种独特的中间缓冲器设计方式,将中央处理器子系统与外围设备分开。这样用户可以随意增添外围设备,以扩充电脑系统而不必担心在不同时钟频率下会导致性能的下降。与原先微机常用的ISA总线相比,PCI总线增加了奇偶校验错(PERR)、系统错(SERR)、从设备结束(STOP)等控制信号及超时处理等可靠性措施,使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大为增加。
PCI总线强大的功能大大增加了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的实现难度。硬件上要采用大容量、高速度的CPLD或FPGA芯片来实现PCI总线复杂的功能。软件上则要根据所用的操作系统,用软件工具编制支持即插即用功能酶设备驱动程序。
PCI总线规范规定PCI插卡可以自动配置。PCI定义了3种地址空间:存储器空间,输入输出空间和配置空间,每个PCI设备中都有256字节的配置空间用来存放自动配置信息,当PCI插卡插入系统,BIOS将根据读到的有关该卡的信息,结合系统的实际情况为插卡分配存储地址、中断和某些定时信息。
PCI总线是采用低电平有效方式,多个中断可以共享一条中断线,而ISA总线是边沿触发方式。
如果需要把许多设备连接到PCI总线上,而总线驱动能力不足时,可以采用多级PCI总线,这些总线上均可以并发工作,每个总线上均可挂接若干设备。因此PCI总线结构的扩展性是非常好的。由于PCI的设计是要辅助现有的扩展总线标准,因此与ISA,EISA及MCA总线完全兼容。
在PCI总线中为了优化设计采用了地址线和数据线共用一组物理线路,即多路复用。PCI接插件尺寸小,又采用了多路复用技术,减少了元件和管脚个数,提高了效率。
PCI总线对协议、时序、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等指标都有严格的规定,保证了PCI的可靠性和兼容性。由于PCI总线规范十分复杂,其接口的实现就有较高的技术难度。
PCI总线含义解释
PCI是由Intel公司1991年推出的一种局部总线。从结构上看,PCI是在CPU和原来的系统总线之间插入的一级总线,具体由一个桥接电路实现对这一层的管理,并实现上下之间的接口以协调数据的传送。管理器提供了信号 缓冲,使之能支持10种外设,并能在高时钟频率下保持高性能,它为显卡,声卡,网卡,MODEM等设备提供了连接接口,它的工作频率为33MHz/66MHz。
PCI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的缩写,它是目前个人电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接口,几乎所有的主板产品上都带有这种插槽。PCI插槽也是主板带有最多数量的插槽类型,在目前流行的台式机主板上,ATX结构的主板一般带有5~6个PCI插槽,而小一点的MATX主板也都带有2~3个PCI插槽,可见其应用的广泛性。
PCI总线是一种不依附于某个具体处理器的局部总线。从结构上看,PCI是在CPU和原来的系统总线之间插入的一级总线,具体由一个桥接电路实现对这一层的管理,并实现上下之间的接口以协调数据的传送。管理器提供了信号缓冲,使之能支持10种外设,并能在高时钟频率下保持高性能。PCI总线也支持总线主控技术,允许智能设备在需要时取得总线控制权,以加速数据传送。
pci调制解调器就是内置的调制解调器。内置式调制解调器其实就是一块计算机的扩展卡,插入计算机内的一个扩展槽即可使用,无需占用计算机的串行端口。连线相当简单,把电话线接头插入卡上的“Line”插口,卡上...
DSP芯片TMS320F2812 DSP片外扩展 64K * 16位SRAM(基本配置),最大可扩展到512K * 16位。内部RAM不够用时,用来扩充内存,当然是并行的。
从1992年创立规范到如今,PCI总线已成为了计算机的一种标准总线。由PCI总线构成的标准系统结构如图一所示。
PCI总线取代了早先的ISA总线。当然与在PCI总线后面出现专门用于显卡的AGP总线,与现在的PCI Express总线相比,功能没有那么强大,但是PCI能从1992用到现在,说明他有许多优点,比如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中断共享等。在这里我们对PCI总线做一个深入的介绍。
从数据宽度上看,PCI总线有32bit、64bit之分;从总线速度上分,有33MHz、66MHz两种。目前流行的是32bit @ 33MHz,而64bit系统正在普及中。改良的PCI系统,PCI-X,最高可以达到64bit @ 133MHz,这样就可以得到超过1GB/s的数据传输速率。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下的讨论以32bit @ 33MHz为例。
不同于ISA总线,PCI总线的地址总线与数据总线是分时复用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节省接插件的管脚数,另一方面便于实现突发数据传输。在做数据传输时,由一个PCI设备做发起者(主控,Initiator或Master),而另一个PCI设备做目标(从设备,Target或Slave)。总线上的所有时序的产生与控制,都由Master来发起。PCI总线在同一时刻只能供一对设备完成传输,这就要求有一个仲裁机构(Arbiter),来决定在谁有权力拿到总线的主控权。
当PCI总线进行操作时,发起者(Master)先置REQ#,当得到仲裁器(Arbiter)的许可时(GNT#),会将FRAME#置低,并在AD总线上放置Slave地址,同时C/BE#放置命令信号,说明接下来的传输类型。所有PCI总线上设备都需对此地址译码,被选中的设备要置DEVSEL#以声明自己被选中。然后当IRDY#与TRDY#都置低时,可以传输数据。当Master数据传输结束前,将FRAME#置高以标明只剩最后一组数据要传输,并在传完数据后放开IRDY#以释放总线控制权。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PCI总线的传输是很高效的,发出一组地址后,理想状态下可以连续发数据,峰值速率为132MB/s。实际上,目前流行的33M@32bit北桥芯片一般可以做到100MB/s的连续传输。
所谓即插即用,是指当板卡插入系统时,系统会自动对板卡所需资源进行分配,如基地址、中断号等,并自动寻找相应的驱动程序。而不象旧的ISA板卡,需要进行复杂的手动配置。
实际的实现远比说起来要复杂。在PCI板卡中,有一组寄存器,叫"配置空间"(Configuration Space),用来存放基地址与内存地址,以及中断等信息。
以内存地址为例。当上电时,板卡从ROM里读取固定的值放到寄存器中,对应内存的地方放置的是需要分配的内存字节数等信息。操作系统要跟据这个信息分配内存,并在分配成功后把相应的寄存器中填入内存的起始地址。这样就不必手工设置开关来分配内存或基地址了。对于中断的分配也与此类似。
ISA卡的一个重要局限在于中断是独占的,而我们知道计算机的中断号只有16个,系统又用掉了一些,这样当有多块ISA卡要用中断时就会有问题了。
PCI总线的中断共享由硬件与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上,采用电平触发的办法:中断信号在系统一侧用电阻接高,而要产生中断的板卡上利用三极管的集电极将信号拉低。这样不管有几块板产生中断,中断信号都是低;而只有当所有板卡的中断都得到处理后,中断信号才会恢复高电平。
软件上,采用中断链的方法:假设系统启动时,发现板卡A用了中断7,就会将中断7对应的内存区指向A卡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入口ISR_A;然后系统发现板卡B也用中断7,这时就会将中断7对应的内存区指向ISR_B,同时将ISR_B的结束指向ISR_A。以此类推,就会形成一个中断链。而当有中断发生时,系统跳转到中断7对应的内存,也就是ISR_B。ISR_B就要检查是不是B卡的中断,如果是,要处理,并将板卡上的拉低电路放开;如果不是,则呼叫ISR_A。这样就完成了中断的共享。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不难看出,PCI总线有着极大的的优势。而近年来的市场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
PCI总线信号定义
1、必要引脚控设备49条;
2、目标设备47条;
3、可选引脚51条(主要用于64位扩展、中 断请求、高速缓存支持等);
4、总引脚数120条(包含电源、地、保留 引脚等)。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PCI总线的功率输出模块的设计,该模块以实现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系统的功能为依托,整个系统采用PCI9052芯片,同时采用两块MC33186和一块VNH2SP30电机驱动芯片,并利用CPLD来实现控制逻辑,最后给出了仿真结果。
该模块挂接在一款SPARC V8处理器的片内AHB总线上,作为AHB总线上的从机受CPU控制,作为PCI主设备实现处理器内部的PCI总线传输功能。模块主要接受来自AHB总线的信号,通过寄存器操作将其转化为标准的PCI命令,从而完成PCI主机与从机之间的通信。模块支持标准的PCI2.2协议操作和异常处理,用户可以通过PCI总线或AHB总线完成模块内部的寄存器配置功能。文章还介绍了模块的系统仿真和FPGA验证结果。结论表明,该设计方案是可行的、有效的;可以正确完成PCI总线的通信功能。
PCI总线: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部设备互连)是由SIG集团推出的总线结构。它具有132 MB/S的数据传输率及很强的带负载能力,可适用于多种硬件平台,同时兼容ISA、EISA总线。
PCI总线:PCI(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外部设备互连)PCI总线结构
PCI总线是一种树型结构,并且独立于CPU总线,可以和CPU总线并行操作。PCI总线上可以挂接PCI设备和PCI桥片,PCI总线上只允许有一个PCI主设备,其他的均为PCI 从设备,而且读写操作只能在主从设备之间进行,从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需要通过主设备中转。PCI总线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处理器系统中,含有PCI总线和PCI总线树这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并不相同,在一颗PCI总线树中可能具有多条PCI总线,而具有血缘关系的PCI总线组成一颗PCI总线树。PCI总线由HOST主桥或者PCI桥管理,用来连接各类设备,如声卡、网卡和IDE接口卡等。在一个处理器系统中,可以通过PCI桥扩展PCI总线,并形成具有血缘关系的多级PCI总线,从而形成PCI总线树型结构。在处理器系统中有几个HOST主桥,就有几颗这样的PCI总线树,而每一颗PCI总线树都与一个PCI总线域对应。
与HOST主桥直接连接的PCI总线通常被命名为PCI总线0。考虑到在一个处理器系统中可能有多个主桥。
PCI总线取代了早先的ISA总线。当然与在PCI总线后面出现专门用于显卡的AGP总线,与现在的PCI Express总线相比,功能没有那么强大,但是PCI能从1992用到现在,说明他有许多优点,比如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中断共享等。在这里我们对PCI总线做一个深入的介绍。
从数据宽度上看,PCI总线有32bit、64bit之分;从总线速度上分,有33MHz、66MHz两种。目前流行的是32bit @ 33MHz,而64bit系统正在普及中。改良的PCI系统,PCI-X,最高可以达到64bit @ 133MHz,这样就可以得到超过1GB/s的数据传输速率。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下的讨论以32bit @ 33MHz为例。
不同于ISA总线,PCI总线的地址总线与数据总线是分时复用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节省接插件的管脚数,另一方面便于实现突发数据传输。在做数据传输时,由一个PCI设备做发起者(主控,Initiator或Master),而另一个PCI设备做目标(从设备,Target或Slave)。总线上的所有时序的产生与控制,都由Master来发起。PCI总线在同一时刻只能供一对设备完成传输,这就要求有一个仲裁机构(Arbiter),来决定在谁有权力拿到总线的主控权。
当PCI总线进行操作时,发起者(Master)先置REQ#,当得到仲裁器(Arbiter)的许可时(GNT#),会将FRAME#置低,并在AD总线上放置Slave地址,同时C/BE#放置命令信号,说明接下来的传输类型。所有PCI总线上设备都需对此地址译码,被选中的设备要置DEVSEL#以声明自己被选中。然后当IRDY#与TRDY#都置低时,可以传输数据。当Master数据传输结束前,将FRAME#置高以标明只剩最后一组数据要传输,并在传完数据后放开IRDY#以释放总线控制权。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PCI总线的传输是很高效的,发出一组地址后,理想状态下可以连续发数据,峰值速率为132MB/s。实际上,目前流行的33M@32bit北桥芯片一般可以做到100MB/s的连续传输。
(1)传输速率高最大数据传输率为132MB/s,当数据宽度升级到64位,数据传输率可达264MB/s。这是其他总线难以比拟的。它大大缓解了数据I/O瓶颈,使高性能CPU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适应高速设备数据传输的需要。
(2)多总线共存采用PCI总线可在一个系统中让多种总线共存,容纳不同速度的设备一起工作。通过HOST-PCI桥接组件芯片,使CPU总线和PCI总线桥接;通过PCI-ISA/EISA桥接组件芯片,将PCI总线与ISA/EISA总线桥接,构成一个分层次的多总线系统。高速设备从ISA/EISA总线卸下来,移到PCI总线上,低速设备仍可挂在ISA/EISA总线上,继承原有资源,扩大了系统的兼容性。
(3)独立于CPU PCI总线不依附于某一具体处理器,即PCI总线支持多种处理器及将来发展的新处理器,在更改处理器品种时,更换相应的桥接组件即可。
(4)自动识别与配置外设 用户使用方便。
(5)并行操作能力。
PCI总线的主要性能
(1)总线时钟频率33.3MHz/66.6MHz。
(2)总线宽度32位/64位。
(3)最大数据传输率132MB/s(264MB/s)。
(4)支持64位寻址。
(5)适应5V和3.3V电源环境。
所谓即插即用,是指当板卡插入系统时,系统会自动对板卡所需资源进行分配,如基地址、中断号等,并自动寻找相应的驱动程序。而不象旧的ISA板卡,需要进行复杂的手动配置。
实际的实现远比说起来要复杂。在PCI板卡中,有一组寄存器,叫"配置空间"(Configuration Space),用来存放基地址与内存地址,以及中断等信息。
以内存地址为例。当上电时,板卡从ROM里读取固定的值放到寄存器中,对应内存的地方放置的是需要分配的内存字节数等信息。操作系统要跟据这个信息分配内存,并在分配成功后把相应的寄存器中填入内存的起始地址。这样就不必手工设置开关来分配内存或基地址了。对于中断的分配也与此类似。
ISA卡的一个重要局限在于中断是独占的,而我们知道计算机的中断号只有16个,系统又用掉了一些,这样当有多块ISA卡要用中断时就会有问题了。
PCI总线的中断共享由硬件与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上,采用电平触发的办法:中断信号在系统一侧用电阻接高,而要产生中断的板卡上利用三极管的集电极将信号拉低。这样不管有几块板产生中断,中断信号都是低;而只有当所有板卡的中断都得到处理后,中断信号才会恢复高电平。
软件上,采用中断链的方法:假设系统启动时,发现板卡A用了中断7,就会将中断7对应的内存区指向A卡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入口ISR_A;然后系统发现板卡B也用中断7,这时就会将中断7对应的内存区指向ISR_B,同时将ISR_B的结束指向ISR_A。以此类推,就会形成一个中断链。而当有中断发生时,系统跳转到中断7对应的内存,也就是ISR_B。ISR_B就要检查是不是B卡的中断,如果是,要处理,并将板卡上的拉低电路放开;如果不是,则呼叫ISR_A。这样就完成了中断的共享。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不难看出,PCI总线有着极大的的优势。而近年来的市场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
32位pci总线,即插即用 4轴伺服/步进电机控制,每轴可独立控制,互不影响 脉冲输出的频率误差小于0.1% 最大脉冲输出频率为4mhz 脉冲输出可用单脉冲(脉冲+方向)或双脉冲(脉冲+脉冲)方式 4轴均有位置反馈输入,32位计数,最大计数范围 - 2,147,483,648~+2,147,483,647 直线或s曲线进行加/减速 非对称直线加/减速运动 任意2-3轴直线插补 任意2轴圆弧插补 可用连续插补功能,最大驱动速度2mhz 每轴都有2 个32位比较寄存器,用于逻辑位置计数器或者实际位置计数器的位置大小比较,可用于软件限位 可接收伺服马达驱动器的各种信号,如编码器z相信号、到位信号、报警信号等 每轴有3个stop信号,可用于原点搜寻、编码器z相搜寻 运动中可实时改变速度 运动中可以实时读出逻辑位置、实际位置、驱动速度、加速度、驱动状态 位置计数器具有可变环形功能,逻辑位置计数器及实位数器是32位长的上/下环形计数器 每轴有8入8出数字i/o,除2限位信号外均可作为通用i/o使用,数字输出可用于伺服开启,伺服报警复位等信号 每一个输入信号的输入端都装备积分型的滤波器,可以设定哪一个输入信号的滤波器功能变为有效或无效,滤波器的时间常数从8个种类里可以选择1个 可以使用固定线速度模式 多种方式的自动回原点功能 外部信号触发的位置锁存功能 外部信号触发的同步运动功能 外部信号触发的同步停止功能 目标位置同步运动功能 目标位置同步停止功能 手轮和外部信号操作功能 步进插补功能 支持在一个系统中使用多达16个控制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