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棕红壤的剖面颜色和形态特征
棕红壤有明显的粘化B层,土体为A—B—C构型。剖面B层的颜色润色以红棕色(2.5YR4/6~4/8)为主,平均红色率9.5;风干后转呈鲜棕红色(5YR 5/6)至橙色(5YR6/8~5/6),其平均红色率降至3.5。多数剖面的下部土层为黄橙色(10YR7/4)的粗大网纹映在红棕色土体中,常称网纹红土。
宜兴、溧阳地区第四纪红色粘土由于土层深厚,表层长期风化淋溶,土色变淡发黄,中部和下部出现网纹层和砾石层。
②土壤质地与颗粒迁移
棕红壤质地为壤质粘土至粘土。B层粉/粘比0.60~0.70,具有残积粘化特征,B/A粘化值1.17~2.00。土壤的颗粒迁移系数表明,A层和B层砂粒减少较多,而从粉砂级(0.02~0.002毫米)开始,直至粘粒,其迁移系数均为负值,粘化由表层至心土层的粘粒都有积累。其中粉砂粒级上层积累量高于心土层,粘粒级积累量心土层超过表土层,残积粘化与淋溶作用同时存在。
③棕红壤的一般化学性状
棕红壤的pH值在4.7~5.9之间,土壤酸性反应。交换性盐基总量1.8~12.6厘摩尔/千克。交换性酸0.5~8.2厘摩尔/千克,土壤有效阳离子交换量10~16厘摩尔/千克。盐基饱和度表层平均53.34%,心土层24.68%,个别土壤剖面表层49.7%,心土层仅18.0%,底土层36.2%,均呈不饱和状态。
土壤质地和土壤胶体的品质有关,阳离子交换量高,因此酸性结晶岩、中性结晶岩和泥质岩母质发育的棕红壤,较第四纪红色粘土、基性结晶岩母质发育的棕红壤,阳离子交换量少。但总体上看,棕红壤与相似母质的红壤相比,其阳离子交换量略高。棕红壤的盐基饱和度一般都小于35%,也有一些土壤的某些层次超过35%,但都在50%以下,不同母质的棕红壤,其盐基饱和度不同。以第四纪红粘土母质发育的棕红壤,土壤盐基饱和度较高,酸性结晶岩类母质棕红壤较低,此外,从土壤层次看,一般A层高于B层和C层,这是复盐基过程影响的结果。
棕红壤是指海拔500米以下丘陵,具有红壤属性的土壤,是红壤向黄棕壤的过渡亚类。棕红壤受其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的控制,具有与红壤类似的特性。总体看来,土壤质地粘重、结构差、呈酸到强酸性反应、养分含量低等不良特性是棕红壤的主要属性。
中国棕红壤主要分布在中亚热带北部,大体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长江沿岸红壤丘陵区、低山山区。从土地利用来看,大多数棕红壤分布区以林荒地为主,耕地次之,少量的水面。耕地中旱地面积较大,水田面积略小,而且三分之二的耕地属于中、低产田,无旱灾、水灾危害的耕地约为一半。林地中用材林比例较高,经济林面积较小。
随着经济发展,受市场的影响,棕红壤丘陵区的土地利用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如鄂南棕红壤试验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田的比例下降,早地的面积上升,水域面积的增大,果园面积上升,茶园面积下降。1981年仅有水稻田的一半略强,到1998年就与水稻田不相上下了。其原因主要是种水稻劳动量大,粮食价格低、效益不高,农民所得回报少,因而积极性较低。农民逐渐将一些水稻田改作了早地,种植收入更高的经济作物。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看个人喜欢的颜色或者家里的颜色搭配了和你房间相配的颜色撒看跟你们家的装修风格哪个颜色比较搭调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根据其尺寸规格分为190 mm×190 mm×90 mm (M型)和240 mm...
你好,很高兴给你解答,要看你准备放到什么地方了,在办公室和会议厅的话还是选木质茶盘或者竹制的,在特别的见面厅,有些绿化石头配成,特别是放茶盘的桌子,用石茶盘的还是不错的还不错,石茶盘是可以养出来的,就...
以鄂南棕红壤区4年生'京春'水蜜桃(Amygdalus persica ‘Jingchun’)为试材,研究不同石灰用量翻施处理对桃树叶片养分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并运用通径分析法进一步探讨施用石灰条件下叶片营养和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翻施石灰初期可以提高叶片Ca含量,降低叶片P、Zn含量。在整个生长季节,翻施石灰可以显著降低叶片Mn含量,而对Mg、Cu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低石灰用量处理可以提高叶片K、Fe含量,高石灰用量则对K、Fe的吸收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翻施石灰还可以提高4月、8月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生长中期(6月)的叶绿素含量。通径分析表明,施用石灰条件下应该在控制叶片P含量的同时,尽量提高Zn、N的含量,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因此,在棕红壤区桃园施用石灰时配施一定量的Zn肥是有必要的。
以长沙县湘丰茶场飞跃有机茶园基地为例,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室内分析测定方法,研究了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红壤茶园土壤肥力特征。结果表明:茶场土壤偏酸,pH值平均为4.45;有机质含量较低,平均为9.78 g/kg;土壤全氮含量很低,平均为1.13g/kg;碱解氮的含量较高,平均158.96 mg/kg;土壤全磷含量很低,平均为0.25 g/kg;有效磷含量也不高,平均为7.02 mg/kg;全钾含量较高,平均为43.96 g/kg;速效钾含量较低,平均为109.56 mg/kg。土壤肥力为中等偏低水平。
砖红壤性红壤概述
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土壤。
生物、气候条件介于红壤和砖红壤之间。年均温20-23℃,≥10℃积温为6500-7500℃;年降水量1500-2000㎜。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雨林,尚有部分热带植物混生。地形多为低山丘陵。母岩主要为花岗岩、流纹岩、砂岩和页岩。
在高温、多雨气候,亚热带季雨林植被作用下,砖红壤性红壤的形成特点是:富铝化作用和生物累积较红壤强,而较砖红壤弱,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土体中大量元素被淋失,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含量极少,钙、钠只有痕迹,镁、钾也不多;黏粒硅铝率在1.4-1.8之间。
黏粒含量随母质而异,花岗岩上发育的低,基性岩类上发育的高,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质地亦随母质而异,发育于花岗岩和其它酸性岩类上的质地一般较轻,发育于第四纪红土母质的粘重。
不论何种母质,黏粒在剖面中下部有较明显的淀积现象,磷的含量很低。
此类土壤分布地区可因地制宜地发展亚热带、热带作物,主要是林果及药材等。多见于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是热带季雨林,典型动物有象,孔雀等。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雨林带。
注意:砖红壤的颜色比红壤的颜色要深一些
原因是砖红壤所处的温度带的温度比红壤所处的温度带的温度要高,氧化铁的化学作用更强烈,故颜色深红
砖红壤表土由于生物积累作用强,呈灰棕色,厚度可在15~30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达8~10%。但矿化作用也强烈,形成的腐殖质,分子结构比较简单,大部分为富铝酸型和简单形态的胡敏酸。其特点是分散性大,絮固作用小,形成的团聚体不稳固。
砖红壤(latosol)是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下,发生强度富铁铝化和生物富集过程,具有枯枝落叶层、暗红棕色表层和砖红色铁铝残积B层的强酸性铁铝土。
砖红壤是中国最南端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地区的地带性土壤。水平分布在北纬22°以南的热带北缘,包括海南岛、雷州半岛以及台湾南部、广西、云南的部分地区。
砖红壤(latosol)是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下,发生强度富铁铝化和生物富集过程,具有枯枝落叶层、暗红棕色表层和砖红色铁铝残积B层的强酸性铁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