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利用是对物质资源效能的充分利用。具体说,它是指充分合理地利用物质资源,使有限的物质由无用,少用变为有用,多用,或使有害变为有利,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浪费的一种经济技术活动。综合利用在发展工业、消除污染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物质资源从它的物理化学性质来看,它不是以单一元素形态而是以混合物或化合物的形态存在着,这为物质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可能。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进一步扩大原料来源,增加原料品种。
指对自然资源、原材料效能的多方面利用,或制成多种产品以及利用工业三废(废渣、废气、废液)制造和提取多种产品。2100433B
电石废渣制水泥在国内已有众多成熟的企业,如:吉林化工厂、天津化工厂、贵州有机化工总厂、山西省化工厂等,有的在70年代就建成工业规模装置,专有一条水泥生产线消化电石废渣。如吉化公司采用浓缩池将渣浆浓度由...
1 排水:将废机油收集到集油池除水后,置于炼油锅内,升温到70~80℃后停止加热,让其静置24小时左右,将表面的明水排尽,然后缓慢升温到120℃(当油温接近100℃时,要慢慢加热,防止油沸腾溢出),使...
1 排水:将废机油收集到集油池除水后,置于炼油锅内,升温到70~80℃后停止加热,让其静置24小时左右,将表面的明水排尽,然后缓慢升温到120℃(当油温接近100℃时,要慢慢加热,防止油沸腾溢出),...
《矿产综合利用》订户遍及中国国内32个省市区地质、冶金、化工等部门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厂矿,并已向英、法、美、德、希腊等国交换或发行 。
据2019年3月31日中国知网显示,《矿产综合利用》出版文献共3565篇 。
据2019年3月3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矿产综合利用》期刊载文量为1927篇,基金论文量为745篇 。
据2019年3月31日中国知网显示,《矿产综合利用》总被下载420441次,总被引17931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779,(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52 。
据2019年3月3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矿产综合利用》被引量为10994次,下载量为84977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数据显示,《矿产综合利用》影响因子为0.64,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2148名,期刊分类排名(70种)中排第21名 。
上海图书馆 |
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万方数据收录期刊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美国《化学文摘》(CA) 收录期刊 |
维普期刊网收录 |
北大核心期刊(2000与2014版)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
--- |
《矿产综合利用》曾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
1990年,《矿产综合利用》获得四川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
2003年,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优秀奖 。
综合利用筹划法是指企业通过综合利用“三废”开发产品从而享受减免税待遇。企业自筹资金建设的综合利用项目生产的产品在原国家经委、财政部制定的《资源综合利用目录》范围内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审查批准,给予定期减免产品税、增值税照顾。
综合利用避税是指企业通过综合利用“三废”开发产品,从而享受减免税待遇。
企业自筹资金建设的综合利用项目生产的产品,在原国家经委、财政部制定的《资源综合利用目录》范围内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审查批准,给予定期减免产品税、增值税照顾。
一是企业在产品设计规定以外,利用废弃资源回收的各种产品;
二是废渣的综合利用,利用工矿企业的采矿废石,选矿尾矿、碎屑、粉尘、粉末、污泥和各种废渣生产的产品:
三是废液的综合利用,利用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废酸液、废碱液、废油和其他废液生产的产品;
四是废气的综合利用,利用工矿企业加工过程中排放的烟气、转炉、铁合金炉回收的可燃气、高炉散放气等生产的产品。
五是利用工矿企业余热、余压或低热值燃料生产的热力与电力;
六是利用盐田水或电厂热水发展养殖业所生产的产品;
七是利用林木采伐、造林截头和加工剩余物生产的产品。
国有企业以自筹资金建设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项目生产的产品,属于原国家经委、财政部、国家物资局制定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目录》范围以内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审查批准,给予定期减免产品税、增值税照顾。
一是废金属,指用轻薄料、钢铁屑进行加工生产的炼钢、铸造原料,利用有色金属的灰渣、溶液和无器件提纯金属和生产的其他产品,利用废胶片、废牙膏皮、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白炽灯泡提炼的有色金属和生产的化工产品。
二是废旧造纸料,指以破旧布、麻、鞋、棉、纸类物品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纸;以废化纤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产品。
三是废化工原料,指以废胶鞋、废轮胎等废橡胶制品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废胶粉,再生胶;以废塑料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工业原料或制品;利用碎玻璃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产品。
四是其它。
上述范围可谓是很宽松,给企业带来避税良机。企业为达到避税目的,需努力做到两个事:一是使自己的产品挂上减免税范围;二是争取得到官方认可。此二者乃避税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
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企业放弃避税的努力才是合理的,那就是以上两项努力的成本大于减免税的好处。如某企业不是综合利用型企业,为了获取减免税的好处,不惜改变生产形式和生产内容,导致更大损失;又比如,为了使产品得到官方认可,花去太多的成本,也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