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智能楼宇技术设计与施工 | 作 者 | 秦兆海 |
---|---|---|---|
ISBN | 9787810821865 | 定 价 | 49元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5-12-12 |
装 帧 | 平装 |
第1章国有企业改制与上市1
11公司制度分析1
111企业理论概述1
112企业制度4
113公司基础制度分析6
12公司设立与股票发行10
121公司设立的方式和条件10
122公司设立的程序13
123股票发行14
13国有企业公司制改组17
131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形式17
132国有企业公司制改组的主要方式19
133公司国有股权设置21
134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及股票发行的程序26
14国有企业改制的成效和问题28
141国有企业改制的意义28
142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历程30
143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成效31
144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32
复习思考题34
本章阅读书目35
第2章国有股权管理运营体制36
2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36
211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资产管理36
212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37
213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40
22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性质和职责42
221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性质42
222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44
223国有股权管理的任务46
23国有资本运营机构49
231国有资本运营机构概述49
232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的组建52
233国家股权机构54
24国有股权管理制度57
241国资委国有股权管理职责57
242国有股权管理制度58
243国家股权机构的职责60
244国有股权代表管理62
复习思考题64
本章阅读书目64
第3章国有股权运营65
31国有经济分布结构65
311国有经济的概念和构成65
312国有经济分布的一般规律66
313国有经济结构调整68
32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思路71
321我国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71
322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目标74
323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与国有股权运营76
33国有股权运营方式79
331协议转让79
332行政划转81
333国有股拍卖81
334国有股回购82
335以股抵债83
336向外资转让84
337上市交易85
34国有股减持问题研究86
341国有股减持试点86
342国有股减持方式的选择原则88
343国有股减持方案评价89
344实施国有股减持的思路91
345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93
复习思考题94
本章阅读书目94
第4章国有公司治理95
41公司治理模式95
411公司治理结构95
412公司治理模式99
413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演变103
42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105
421公司股权结构的类型105
422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的影响108
43国有公司股权结构问题分析110
431国有公司股权结构缺陷110
432股权结构缺陷影响的定性分析112
433股权结构缺陷影响的定量分析116
44完善国有公司治理机制的途径和措施119
441完善制度建设,选聘合格的国有股权代表119
442降低国有股权比例,推进公司产权主体多元化121
443理顺公司内部“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124
复习思考题125
本章阅读书目126
第5章国有公司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127
51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127
511激励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127
512经营者激励约束因素分析130
513经营者激励模式设计132
52我国企业经营绩效考核评价制度133
521经营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33
522财政部绩效考核评价制度134
523国资委绩效考核评价制度140
524两种绩效考核制度评析144
53我国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实践146
531经营者年薪制146
532经理股票期权148
533管理层收购150
54完善经营者年薪制问题研究153
541经营者年薪水平及其构成153
542年薪中的长期报酬激励155
543提高业绩考核基础数据的质量156
544加强年薪制试点的管理与指导157
55国有股权经营管理业绩考核158
551业绩考核指标选择158
552业绩考核程序159
553业绩考核方法160
554国有公司监事人员的考核161
复习思考题162
本章阅读书目163
附录A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164
附录B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170
参考文献177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1)
1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
111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1)
112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2)
113ISO参考模型的诞生(3)
114局域网的兴起(4)
115TCP/IP协议的成功(5)
116Internet的成长(6)
117ATM模式(6)
118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热点(7)
1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9)
121当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含义(9)
122其他一些多机系统(10)
123网络计算机(11)
1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11)
13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1)
132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2)
14计算机网络的组成(13)
141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14)
142计算机网络中的软件(17)
15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结构(21)
16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22)
161计算机网络的物理连接方式(22)
162物理拓扑分类(22)
163逻辑拓扑分类(23)
17计算机网络分类(24)
171根据信息传输技术分类(24)
172根据网络覆盖范围分类(24)
173根据网络计算模式分类(26)
174根据是否使用有线介质分类(27)
175根据组建网络的组织分类(27)
176其他网络分类方法(27)
18网络分类中的疑难(28)
181单一网络技术(28)
182网络互连与互联网(28)
183广域网的概念(29)
184Internet与网络(29)
185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30)
186各种网络类型产生的背景(30)
练习与思考(30)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32)
21信道与信号(32)
211信道(32)
212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32)
213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33)
22数字信道(33)
221周期函数的频谱分析(34)
222码元、码元速率与数据速率(34)
223信道延迟(35)
224有限带宽传送(35)
225波特率与信道容量(37)
226误码率(37)
23物理信道(38)
231双绞线(38)
232基带同轴电缆(38)
233光缆(39)
234无线信道(40)
24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43)
241数据编码(43)
242数字调制技术(46)
25模拟信号的数字传送(46)
26多路复用技术(47)
261概述(47)
262频分多路复用(FDM)(48)
263时分多路复用(TDM)(48)
264数字传输系统(49)
265波分多路复用(49)
266码分多路复用(50)
27差错控制(50)
271差错的起因和特点(50)
272错误的检测与纠正(50)
273检错码(51)
274循环冗余校验码(51)
28通信方式(52)
281并行数据传送与串行数据传送(52)
282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53)
283通信双方的同步(53)
29交换方式(55)
291线路交换(55)
292存储转发(56)
293报文交换(56)
294数据报方式(57)
295虚电路方式(58)
210面向连接的服务与面向无连接的服务(59)
211连接的三个层次(60)
练习与思考(61)
第3章计算机网络模型(62)
31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62)
311两类标准(62)
312国际电信联合会(62)
313国际标准化组织(63)
314IAB、IRTF、IETF与InternetSociety(63)
32ISOOSI参考模型(64)
321物理层(64)
322数据链路层(65)
323网络层(66)
324传输层(66)
325会话层(67)
326表示层(67)
327应用层(69)
33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送(70)
331数据传送单元和路径(70)
332数据传送操作(71)
34通信协议与网络的功能特性(71)
341协议与协议栈(71)
342实体和系统(72)
343通信地址(72)
344协议是一组规则的组合(74)
345协议分层(77)
35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78)
351接口和服务(78)
352服务原语(79)
353服务与协议(81)
354体系结构分析(81)
355OSI参考模型的意义(81)
36TCP/IP模型(83)
361网络接口层(83)
362网络互连层(83)
363传输层(84)
364应用层(85)
365OSI与TCP/IP模型的比较(85)
366TCP/IP模型的意义(86)
练习与思考(86)
第4章广域网技术(88)
41广域网概论(88)
411广域网的参考模型(88)
412广域网的构成(89)
413广域网的地址与路由(89)
42链路控制(91)
421链路层设计(91)
422链路配置和控制(95)
423流量控制(97)
424差错控制(100)
425HDLC协议(103)
43路由选择算法(108)
431路由信息(109)
432两种基本的路由选择算法(109)
433路由选择过程(109)
434最短通路算法(109)
435路由选择策略(112)
44交通控制(116)
441交通控制技术的分类(116)
442拥挤控制(117)
443三种类型的死锁(119)
444交通控制技术的分级(121)
445ARPANET中的交通控制(121)
45X25建议(122)
451X25网络的基本特性(122)
452X25协议的层次结构(123)
453X21的过程特性(124)
454X25分组层协议(125)
455X25网的设备(130)
456X25的未来(130)
46帧中继(130)
461帧中继与X25比较(131)
462帧中继的基本原理(131)
463帧中继协议参考模型(132)
464网络设备组成(134)
465用户接入方式(134)
466帧中继的拥塞控制(135)
467帧中继业务应用(136)
47综合业务数字网(137)
471ISDN的3个基本特征(137)
472ISDN协议参考模型(138)
473ISDN结构配置(138)
474主速率接口与基本速率接口(139)
475ISDN的业务功能(139)
练习与思考(140)
第5章ATM技术(142)
51BISDN(142)
52SONET和SDH(143)
53ATM原理(145)
531基本原理(145)
532虚通路和虚通道(146)
533传输原理(147)
54BISDN协议参考模型(148)
541模型平面(148)
542模型的层次(148)
55ATM的交换技术(159)
56拥塞控制(162)
57ATM与IP的结合(163)
571ATM局域网仿真(163)
572IPoverATM(168)
573MPOA(169)
练习与思考(172)
第6章局域网技术(173)
61局域网概论(173)
611局域网的发展(173)
612局域网的特点(173)
613局域网的通信机制(174)
614局域网拓扑结构(174)
615局域网地址(176)
62局域网参考模型(177)
621IEEE802标准(177)
622局域网中使用的传输介质(178)
623共享介质局域网分类(178)
624局域网模型(178)
63共享介质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181)
631CSMA/CD方法(181)
632TokenBus方法(182)
633TokenRing方法(183)
64以太网(183)
641以太网的技术特性(184)
642IEEE8023以太网的体系结构(184)
64310Mbps以太网(186)
65高速局域网(190)
651发展高速局域网的思路(190)
652快速以太网(191)
653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194)
66交换式局域网(198)
661共享式局域网存在的问题(198)
662交换局域网的基本结构(199)
663局域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199)
664局域网交换机的主要技术特点(200)
67虚拟局域网(201)
671虚拟网络的概念(201)
672虚拟局域网的实现技术(201)
68千兆以太网(203)
681千兆以太网的技术特点(204)
682千兆以太网的体系结构(204)
683IEEE8023z千兆以太网标准(205)
684IEEE8023ab千兆以太网标准(206)
69万兆以太网(206)
691万兆以太网的技术特性(206)
692万兆以太网标准IEEE8023ae(207)
610无线局域网(209)
6101无线局域网的用途(209)
6102红外线局域网技术(209)
6103扩展频谱局域网技术(210)
6104无线组网设备(210)
6105无线局域网的结构(211)
611局域网操作系统(212)
6111局域网操作系统的演变过程(213)
6112对等结构的局域网操作系统(213)
6113非对等结构的局域网操作系统(213)
6114基于硬盘服务的局域网结构(214)
6115基于文件服务的局域网结构(214)
6116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服务功能(215)
6117典型局域网操作系统:WindowsNTServer(215)
6118典型局域网操作系统:NetWare(216)
612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219)
6121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的基本概念(219)
6122客户机/服务器中的数据库服务器(219)
6123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的特点(221)
6124客户机/服务器中的服务器基本类型(222)
6125客户机/服务器中的中间件(223)
练习与思考(224)
第7章网络互连技术(226)
71网络互连的概念(226)
72网络互连的必要性(227)
73解决网络不兼容的途径(228)
74如何实现网络互连(228)
75网络互连的类型(229)
76网络互连的层次(230)
77网络互连设备(230)
771中继器(231)
772网桥(231)
773路由器(236)
774网关(241)
775网络互连设备的比较(243)
776通过网络互连局域网(243)
练习与思考(243)
第8章Internet技术(245)
81Internet概念(245)
811Internet网络的结构(245)
812虚拟网络软件IP(246)
813TCP或UDP提供程序之间的通信(246)
82Internet地址(246)
821IP地址的结构(247)
822保留的IP地址(248)
823特殊意义的IP地址(248)
824IP地址的组织分配(248)
825IP地址的分配方法(249)
83子网掩码(249)
831子网掩码的功能(250)
832划分子网的必要性(250)
833如何划分子网(251)
834子网规划(251)
835选择子网掩码的依据(251)
836子网多少与主机数目的关系(252)
837子网掩码的表示方法(252)
84域名系统DNS(253)
841域名(253)
842NIC对第一级域名的规定(253)
843域名管理(254)
844域名服务器(254)
85地址解析(255)
851从网间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255)
852从物理地址到网间网地址的映射(256)
86Internet体系结构(257)
87直接寻径与间接寻径(258)
88IP协议:无连接数据报传送(262)
881IP层的特点和地位(262)
882TCP/IP可靠性思想(263)
883IP数据报(263)
884IP数据报选项(267)
89IP协议:差错与控制报文(269)
891ICMP协议与IP协议的关系(269)
892ICMP报文格式(270)
893ICMP差错报文(270)
894ICMP控制报文(273)
895ICMP请求/应答报文对(275)
810Internet路径建立与刷新:寻径协议(276)
8101基本的路径广播算法(277)
8102内部网关协议(280)
8103外部网关协议(288)
811IPv6(290)
8111Internet面临的问题(290)
8112IPv6的基本原则(291)
8113IPv6的技术要求(292)
8114IPv6的基本规范(292)
8115IPv6的地址结构(294)
8116从IPv4向IPv6过渡(298)
812Internet传输层(299)
8121TCP与UDP(299)
8122传输层连接管理(299)
8123传输层的其他问题(303)
8124用户数据报协议UDP(303)
8125传输控制协议TCP(305)
813网间网应用编程接口(307)
8131网间网进程通信(307)
8132进程的标识(308)
8133客户/服务器模型(308)
练习与思考(308)
第9章Internet应用(310)
91TCP/IP应用协议及应用(310)
911远程登录(310)
912文件传输与访问(314)
913电子邮件(316)
914万维网(320)
915电子公告牌(321)
916网络搜索引擎(322)
92Internet的用户接入方式(324)
921Internet接入服务提供商ISP(324)
922常见的Internet接入方式(325)
923局域网连接共享Internet(325)
93局域网接入Internet实例(328)
931硬件设备(328)
932ADSL硬件连接(329)
933ADSL软件设置(329)
934建立虚拟拨号连接(330)
94使用Internet连接共享(333)
941在WindowsXP服务器上的操作(333)
942在WindowsXP客户机上的操作(334)
95Intranet技术(338)
练习与思考(341)
第10章网络安全与管理(342)
101网络安全(342)
1011网络安全的层次划分(342)
1012访问控制与口令(345)
1013防火墙与监督工具(346)
1014应用网关与代理服务器(347)
1015密码技术(347)
1016认证与数字签名(350)
1017IP协议加密与网络安全信息(350)
1018入侵检测(351)
1019VPN(352)
10110IPSec(354)
102网络管理(356)
1021网络管理功能(356)
1022网络管理系统(357)
1023Internet协会的管理(357)
1024网络信息中心(358)
1025网络运行中心的基本概念(359)
1026SMI与MIB(361)
1027SNMP工作机制(363)
练习与思考(365)
参考文献(367) 2100433B
本书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智能楼宇技术,全书共分10章。其内容为:第1章控制理论与技术,第2章楼宇设备监制系统,第3章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第4章安全防范系统,第5章综合布线系统,第6章闭路电视与天线,第7章扩音与音响系统,第8章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第9章智能小区,第10章工程施工。每章除了说明系统原理、结构和典型设备特点外,每个系统都附有工程实例,详细介绍工程设计的步骤、方法、系统构成、设备选型和施工图绘制等,给读者一个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启示。本书每章后都备有小节和相关的习题,供学生复习参考使用。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智能楼宇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参考书。
干砌块石施工 (1)、砌体要分层进行,层间竖缝要错开,每层以大石块为骨干,大面朝下 (2)、不平稳部位应用小石块垫稳,不得有松动石块。 (3)、层面应经常用厚薄不同的石块调整高度,以便始终保持各层呈...
一是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和光纤总芯数,应满足主体工程用户实际信息需求,并应留有适当的备份容量。主干缆线与设置电缆与光缆,并互相作为备份路由。  ...
智能楼宇的核心是5A系统,智能楼宇就是通过通信网络系统将此5个系统进行有机的综合,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使建筑物具有了安全、便利、高效、节能的特点。智能楼宇是一个边沿**叉性...
智能楼宇技术第5章消防系统
智能楼宇技术消防系统
全书共分10章,分别为智能建筑概述、楼宇智能化的关键技术、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消防系统、智能建筑通信自动化系统、智能楼宇的音频系统、智能建筑办公自动化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及物业智能化管理。《智能楼宇技术》从实际应用出发,对楼宇智能化技术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作了简要介绍,突出了实际工程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第1章 智能建筑概述
1.1 智能建筑的概念
1.2 智能建筑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1.2.1 智能建筑的组成
1.2.2 智能建筑的主要功能
1.3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
1.4 智能建筑的基本要求和功能特点
1.4.1 智能建筑的基本要求
1.4.2 智能建筑的功能
1.4.3 智能建筑的优越性
1.5 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题
第2章 楼宇智能化的关键技术
2.1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2.1.1 传感器概述
2.1.2 智能楼宇中的典型传感器
2.2 智能楼宇中的典型执行机构
2.2.1 执行器概述
2.2.2 电动执行器
2.2.3 气动执行器
2.3 智能楼宇的检测技术
2.3.1 温度检测技术
2.3.2 湿度检测技术
2.3.3 压力检测技术
2.3.4 流量检测技术
2.3.5 液位检测技术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题
第3章 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3.1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1.1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3.1.2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功能
3.2 供配电监控系统
3.2.1 监控对象
3.2.2 供配电监控系统的功能
3.3 照明监控系统
3.3.1 智能建筑对照明系统的要求
3.3.2 照明监控系统及功能
3.4 暖通空调监控系统
3.4.1 暖通空调系统工作原理
3.4.2 新风机组的监控
3.4.3 空调机组的监控
3.4.4 暖通系统的监控
3.4.5 冷源及其水系统的监控
3.5 给排水监控系统
3.5.1 给水系统的监控及功能
3.5.2 排水系统的监控及功能
3.6 电梯与停车场监控系统
3.6.1 电梯监控系统
3.6.2 停车场监控系统
本章 小结
复习与思考题
第4章 安全防范系统
4.1 安全防范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4.2 出入口控制系统
4.2.1 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4.2.2 出入口控制系统的主要设备及控制
4.2.3 楼宇对讲系统
4.3 防盗报警系统
4.3.1 防盗报警系统的基本组成
4.3.2 几种常用的探测报警器
4.3.3 系统监控功能
4.4 电子巡更系统
4.5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4.5.1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
4.5.2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常用的主要设备
4.5.3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功能
4.6 智能安全防范系统的集成
4.7智能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实例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题
第5章 消防系统
5.1 消防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5.1.1 智能建筑对消防系统的要求
5.1.2 消防系统的组成
5.1.3 消防系统的功能
5.2 火灾探测器
5.2.1 火灾的探测方法
5.2.2 火灾探测器的分类及命名规则
5.2.3 感烟式火灾探测器
5.2.4 感温式火灾探测器
5.2.5 其他火灾探测器
5.2.6 探测器的选择及数量确定
5.3 火灾报警控制器
5.3.1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分类
5.3.2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组成及技术指标
5.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5.5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5.5.1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5.5.2 火灾事故广播与消防电话系统
5.5.3 防排烟系统
5.5.4 防火卷帘门控制
5.5.5 消防电梯的联动控制
5.6 消防系统工程实例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题
第6章 智能建筑通信自动化系统
6.1 通信自动化系统概述
6.2 通信自动化系统的相关设备和基本功能
6.2.1 程控交换机
6.2.2 用户交换机
6.2.3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6.2.4 图像通信
6.2.5 文字通信
6.3 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化系统
6.3.1 智能建筑网络系统的发展过程
6.3.2 智能建筑网络系统的结构
6.3.3 宽带通信网的相关技术
6.4 其他网络相关技术
6.4.1 有线电视系统
6.4.2 多媒体技术
本章 小结
复习与思考题
第7章 智能楼宇的音频系统
7.1 扩音系统
7.1.1 扩声系统的基本组成
7.1.2 扩声系统的主要设备
7.2 公共广播系统
7.2.1 公共广播系统概述
7.2.2 公共广播系统的分类
7.2.3 公共广播音频系统的组成
7.2.4 公共广播系统的设计
7.2.5 公共广播系统设计实例
7.3 会议音频系统
7.3.1 基本会议音频系统
7.3.2 会议室设计要求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题
第8章 智能建筑办公自动化系统
8.1 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8.2 办公自动化的发展阶段
8.3 办公自动化的层次结构
8.4 办公自动化的组成要素和任务
8.5 办公自动化的软、硬件构成
8.6 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分类
8.7 办公自动化对人员的素质要求
8.8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模型建立与开发
8.9 Web方式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8.10 办公自动化方案实例
本章 小结
复习与思考题
第9章 综合布线系统
9.1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9.1.1 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
9.1.2 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9.1.3 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和组成
9.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9.2.1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9.2.2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
9.2.3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9.2.4 水平子系统设计
9.2.5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
9.2.6 管理子系统设计
9.2.7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9.2.8建筑群干线子系统设计
9.3 综合布线工程实例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题
第10章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及物业智能化管理
10.1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
10.1.1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概念
10.1.2 智能建筑集成化管理系统
10.2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实现
10.3 智能建筑的物业智能化管理
10.3.1 物业智能化管理的定义
10.3.2 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的内容
10.3.3 物业智能化管理的作用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2100433B
地铁设计与施工:支护设计与施工
我国采用新奥法修建的地铁工程,大多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为喷锚支护,二次衬砌采用现浇混凝土,初期支护承担主要地层荷载,二次衬砌作为安全储备、饰面及防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