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 | 印发时间 | 2018年4月 |
---|
《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到2020年,智能光伏工厂建设成效显著,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实现突破,支撑光伏智能制造的软件和装备等竞争力显著提升;智能光伏产品供应能力增强并形成品牌效应;智能光伏系统建设与运维水平提升并在多领域大规模应用。 2100433B
推动光伏产业智能化升级,鼓励大数据、NB-IOT等信息技术在光伏领域应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光伏产业深度融合。探索推进在建筑、水利、农业、扶贫等领域应用示范建设。合力推动智能光伏产业发展,积极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属于新能源行业,光伏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产品,是未来能源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很好的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光伏产业,简称PV(photovoltaic)。我国76%的国土光照充沛,光能资源分布较为均匀;与水电、风电、核电等相比,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除大规模并网发电和离网应...
海南省委七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5月13日晚,海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委副书记、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军就《行动计...
南京市生态河湖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 河湖是承载水资源的载体, 生态河湖建 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内容。 党的十九大提出, 要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以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南京地处长江下游, 河湖众多,水网密布,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河湖存在不同程度 的水域侵占、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功能衰退等问题。实施生态河湖行动,对于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 推动南京经济转型、建设美丽古都、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具有迫切需求和重大意义。为加强全市生态河湖建设, 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践行 “节水优先、 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新时期治水方针,认真落实
“科技北京”行动计划 (2009 —2012 年 ) ──促进自主创新行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 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 (国发, 2009? 9号),进一步 总结推广奥运筹办工作特别是“科技奥运” 成功经验,加快推进“科 技北京”建设,充分发挥 “科技北京” 对“人文北京”、“绿色北京” 的支撑作用,依靠科学技术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 惠民生目标,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建设“科技北京”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 展战略,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 通过积极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大幅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大力实施科技振兴产业工程, 加快发展高新 技术产业,推动首都产业
伴随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智能光伏扶贫应用示范正在为光伏扶贫注入新的活力。“鼓励先进光伏产品及系统应用,优先保证光伏扶贫产品质量和系统性能;加大信息技术应用,通过大数据 、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光伏扶贫数据采集、系统监控、运维管理的智能化。”政策导向清晰可见。与此同时,光伏企业的努力创新也正在一步步将政策文件中的“鼓励”变为现实。
“我们希望通过智能光伏和扶贫项目的紧密结合,让最贫困的人口也能够享受到高科技进步带来的美好体验,获得稳定的实实在在的收益。”日前,在河南遂平“精准扶贫全国现场交流会”上,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许映童表达了自己对智能光伏扶贫应用的理解。
扶贫电站更需智能运维
河南省遂平县项目总装机11.26MW,涉及11个乡镇共37个村,覆盖贫困户2982户。“一旦出现故障,传统的运维方式无法在众多电站中迅速定位故障电站位置。”华为智能光伏业务部中国解决方案销售部总经理卞长乐指出,扶贫电站点多面广,如果全部依靠人工管理,相应的人力投入也会大量增加。
“很多时候两个贫困村相距七八十公里,而且交通不便,单是地理距离上就增加了高效运维的难度,成本也随之推高。”国家电投河南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尚荣捷对于扶贫电站的运维困难深有感触。
在光伏运维日趋智能化形势下,对扶贫项目的解决方案需求更加迫切。据卞长乐介绍,目前公司已将智能IV诊断应用到扶贫电站中。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华为研发的算法,可以根据组串运行曲线的比对发现故障组串,同时可以自行诊断故障原因,给出处理建议。
在给出建议的基础上,怎样实现高效精准的运维呢?为此,工作人员用自己的手机给记者展示了“一键派单”运维的全过程。“系统已经在地图上显示了故障位置,设备名称、型号都有。”在缺陷描述一栏中,记者看到系统给出的建议包括检查设备物理采集模块是否损坏,通信线缆是否损坏或干扰;检查逆变器是否存在漏电现象,逆变器MTTP模块是否异常,逆变器自耗电是否过大等。“下面就是主要负责人的信息,姓名、联系电话、距离电站有多远,我可以直接派单让他去处理,系统会引入导航,推荐最近、最便捷的路线。”说着工作人员就将工单派给了系统显示的运维人员,随即通过运维APP进行了视频通话。“成功消缺后,我们也会在APP上看到相应的结果,可以进行远程确认。”
由于IV诊断的智能特性,常规的运维工作难度大大降低。针对一般故障,运维人员在简单培训后,只需根据系统建议并结合远程辅导就可以完成消缺。卞长乐强调:“逆变器本身减少了易损件的使用,提升了整体性能,华为公司协助培训就近的贫困户,他们完全可以从事基础运维工作。这更将扶贫工作从‘输血’变成了‘造血’。”
谈及运维过程中的数据传输,在刘楼村300kw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的现场,工作人员给记者展示了负责通信的4G智能通信棒。“整个电站共有4台逆变器,只需要一个通信棒就可以完成数据传输。通信棒采用的是USB接口,即插即用,在APP上还可以实施时监测到信号强度和运行状态。”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重量不足100g的通信最多可以连接10台逆变器,对传输数据可以进行加密,确保客户的数据安全。“更重要的是通信棒支持通讯中断后的自动重连和自动补采,数据不会丢失而且无需人工重启,省时省力。”
“此前,某逆变器厂家的产品由于通讯中断3小时导致数据全部丢失,运维系统中直接复制了丢失前的数据曲线,而虚假数据是无法还原发电真实情况的。”卞长乐强调,扶贫电站修建在贫困村,部分地区的通讯信号较弱,通信中断现象难以避免,通信棒的数据补采功能更加符合扶贫项目的要求。
扶贫电站更需智能运维
智能化在便捷运维的同时,更带来电站整体运行效率的提升,更高的发电收益才能真正造福更多的贫困户。
“在组件选择上,刘楼村300kw扶贫项目选用的是72片330Wp多晶硅光伏组件,在保证转换效率的同时,高透明自清洁的钢化玻璃可以协助额外的发电输出及便利的维护。但扶贫电站环境复杂,杂草、庄稼丛生,组件遮挡现象十分常见。”协鑫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柴敬玉指出,在这样的场景下,智能化的光伏逆变器可以支持多路MPPT设计,有效降低组串失配影响。“多路MPPT的设计可以将两路组串接入一路MPPT,这样单路组串被遮挡,仅影响一路MPPT下的发电量。”
“根据我们的实地数据和测算,多路MPPT的设计可以提升约3%的发电量。”卞长乐还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以遂平县所在的驻马店市的光照条件(1270小时/年)和扶贫电价水平(0.85元/千瓦时)为例,20MW的电站如果发电量提升3%,20年就额外增加收益1295万元。
除提升发电量外,运维环节节省的也不容小视。“在传统的设计中,20MW的扶贫电站约1200个风扇、4200个熔丝需要定期检修、更换。”卞长乐指出,华为采用的无熔丝、全密闭自然散热,可以有效节省运维成本。“仅这一点,20MW扶贫电站20年就可以节省运维支出约122万,如果叠加其他智能化的环节,仅运维就可以少支出388万元。”不仅如此,卞长乐强调,如果出现短路,传统的熔丝在低倍过载情况下,将持续发热不熔断,温度升高很容易导致逆变器接线腔烧毁,存在安全隐患,容易造成更大的损失。
1295万元的发电量“开源”、388万元的运维“节流”,20MW电站20年可以多收益1683万元。据此推算,每个300MW村级电站在20年的生命周期内将增收超过2亿元。
收入分配一目了然
智能、可靠的产品保证了扶贫电站的高收益。如何分配收益也成为精准扶贫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在日前发布的《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中,“做好光伏扶贫收益分配”的要求清晰明确。
“这是盛茂乡的贫困户张某,后面是他的详细住址和对应的具体扶贫项目。”在会议现场,工作人员打开了华为光伏扶贫云中心的界面,给记者展示了刘楼村300kw扶贫电站对应的贫困户信息,每个贫困户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以及相应的扶贫完成情况一目了然。
“光伏扶贫云中心是搭建在华为云上的,可以对扶贫电站实现远程的实时监控。”根据工作人员的指引,在“扶贫云”上,记者看到刘楼村电站对应的是1个村共11户贫困户,每户每天的收益都可以精准查询。“今天目前为止的发电量已经超过890kw/h,根据发电量,结合当地0.85元/千瓦时的电价,实时扶贫收益情况已经精准对位到户,而且贫困户信息可以随时增减更新。”
“光伏扶贫项目分散,而且多是在贫困地区,信息的透明公开就十分重要。”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纪振双告诉记者,扶贫电站的收益如何分配越来越受到重视。“最近我们刚刚收到一个省政府部门的委托检测当地的光伏扶贫工程,当地明确要求了一个分项检测内容叫收益分配情况调查核实,要求必须了解贫困户是否能够按时拿到扶贫款、数额是否满足当时的承诺。”
易于运维、提高收益、明确分配,智能光伏正在切实走进扶贫电站、造福贫困人口。正如许映童所言:“我们希望让贫困人口也能够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
近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经过三年左右时间,技术先进、应用繁荣、保障有力、产业链完善的大数据产业生态系统要在河南省初步形成,大数据创新应用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产业竞争力居全国第一方阵,成为全国一流的大数据产业中心。到2020年,大数据核心产业蓬勃发展,在各行业的深度应用全面展开,政府科学决策和社会精准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关联业态规模超过5000亿元。
附:
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为深入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大数据产业是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当前,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创新突破期,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发展机遇。我省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急需进行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抢抓发展机遇,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推动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有利于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有利于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利于提升政府治理精准化、民生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对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思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网络强国战略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应用引领、创新驱动、开放共享、安全规范的原则,以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统领,以大数据创新应用为先导,以基础能力提升为支撑,以优化发展生态为保障,着力发展大数据核心产业和关联产业,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提升我省大数据资源开发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产业发展能力,为网络经济强省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三)发展目标。经过三年左右时间,技术先进、应用繁荣、保障有力、产业链完善的大数据产业生态系统初步形成,大数据创新应用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产业竞争力居全国第一方阵,成为全国一流的大数据产业中心。到2019年,力争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亿元、关联业态规模达到2000亿元。到2020年,大数据核心产业蓬勃发展,在各行业的深度应用全面展开,政府科学决策和社会精准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关联业态规模超过5000亿元。
——产业集聚发展效应显著。龙子湖智慧岛核心区加快建设,2018年入驻大数据领域企业超过150家,产值达到150亿元;2020年入驻企业达到500家,产值达到1000亿元。建成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区,发展壮大5~10家大数据龙头企业,培育50家专业化数据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比较完善的大数据产业链。
——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大数据在产业转型、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深入展开,组织实施一批重点行业应用示范项目,大数据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能力显著提升,政务运行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形成数据驱动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固定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发展,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90%,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80%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大数据核心产业。围绕应用需求,培育发展专业化的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处理企业,壮大数据采集存储、数据加工处理、数据交易流通等大数据核心产业。
1、培育发展第三方大数据企业。鼓励发展大数据服务外包,积极培育一批从事大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处理、流通交易的第三方企业。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第三方大数据专业企业达到10家,2019年达到15家,2020年达到20家。(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负责)
2、强化大数据技术产品研发。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大数据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研发形成一批大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处理的软硬件产品,打造较为完善的大数据产业创新体系。(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教育厅配合)
3、积极发展大数据服务。引导数据采集企业根据用户需求,开展生产数据、研究数据等采集服务,为大数据应用提供支撑。鼓励大数据分析企业针对实体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等需求,提供大数据解决方案。鼓励社会力量创建数据资源服务公司,开发数据产品,提供数据服务。2018-2020年,每年总结推广15个大数据分析应用典型示范案例。(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委配合)
4、积极发展大数据流通交易。鼓励建设市场化运营的第三方大数据流通交易平台,加快中原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为数据供需双方提供对接和交易服务。培育数据交易市场,研究制订数据交易规则,积极开展数据交易试点。(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商局配合)
(二)加快推进大数据创新应用。推动大数据在各行业、各领域深入应用,提升大数据在产业升级、政府治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运用能力,以应用助力大数据产业发展。
1、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强工业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大数据在工业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应用,加快生产过程全要素数字化,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利用大数据提升研发效率、优化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形成数据驱动的工业发展新模式。2018-2020年,每年滚动建设50个省级智能工厂、100个省级智能车间。(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配合)
2、实施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行动。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试点省建设,拓展公共信用数据归集领域,归集各类信用主体的全生命周期、全活动过程的信用信息数据,实施全省一体化“信用云”工程,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2018年多层级、跨地区的全省一体化的信用云体系建成运行,归集信用信息数据总量超过15亿条;2019年培育创建一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县;到2020年,全省信用服务机构及关联企业超过500家,整体社会信用环境明显优化,信用大数据立法和标准制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省发展改革委、人行郑州中心支行牵头,省工商局、工业和信息化委、交通运输厅、食品药品监管局、质监局、通信管理局等部门配合)
3、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行动。加快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以提升群众获得感为目标,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强化统筹协调,推进跨层级、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2018年非涉密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实现“平台之外无审批”,打造“一次办妥”河南电子政务服务品牌。到2020年,实现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全面建立覆盖全省、整体联动、部门协同、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政务运行智能化省。(省委网信办、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4、实施行业大数据应用发展行动。推动农业粮食、交通物流、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公共安全、信息通信、环境保护等领域大数据应用,加速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传统行业管理方式、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开展“多式联运”大数据应用,促进跨行业大数据融合创新。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一批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养老、智慧社区、智慧校园、智慧景区等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公安厅、民政厅、环保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商务厅、文化厅、卫生计生委、旅游局、通信管理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积极发展大数据关联产业。积极发展智能终端、电子核心基础部件等产业,推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创意的融合应用,推动关联产业与核心产业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1、实施智能终端提质发展行动。加快郑州航空港智能终端产业园区建设,推动智能终端产业从单一手机制造向研发设计、新型显示面板、高端屏组件、摄像模组等产业链上游环节拓展。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手机生产项目落户我省。积极发展智能穿戴、智能电视、虚拟现实等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培育发展智能车载、智能医疗健康、智能仪表等行业应用智能终端。2018年力争全省手机产量达到3亿部;2019年达到3.5亿部;2020年达到4亿部,成为高端品牌手机生产基地。(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负责)
2、实施电子核心基础部件突破行动。积极引进建设液晶显示器(TFT—LCD)面板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生产线,加快发展高端屏组件、摄像模组等深加工产品,提升核心基础部件自给能力。积极引进发展安全芯片、智能传感器、光电器件等产品。2018年加快推进惠科11代液晶显示器件、合晶科技8英寸和12英寸晶圆硅片等重大项目建设。2020年气体传感器产量力争达到全球第一。(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负责)
3、实施人工智能培育发展行动。鼓励开展人机交互、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研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技术融合发展,积极发展面向人工智能应用设计的智能软件,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软硬件基础。培育发展人工智能产品,重点在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产品、智能健康产品等领域率先实现突破。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物流、医疗、养老、金融、商务、家居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应用。(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厅负责)
4、实施数字创意产品发展行动。推动传统文化、艺术产品和场馆数字化转型。鼓励对艺术品、文物、古迹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特色文化等进行数字化转化,建设一批数字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等。积极发展现代有声读物、手机动漫、网络游戏、网络文学、数字音乐、在线演艺等数字文化艺术产品。推进大数据在工业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等领域融合应用,鼓励发展网络协同设计、个性化定制、3D在线打印等互联网设计新模式。(省发展改革委、文化厅负责)
(四)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共享经济、制造业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1、实施共享经济培育发展行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企业建设一批细分领域、特色鲜明的共享经济平台,以生产设备使用共享、生产资源开放共享、分散产能整合共享为重点,大力推动生产能力共享,促进产业链协同,提高产能利用效率。以增进生活便利和满足新消费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动生活服务共享,释放社会闲置生活服务资源。以科研设施和知识技能共享为重点,实现创新资源的充分利用。2020年在重点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国内知名、行业领先的共享经济示范平台,共享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2、实施制造业新模式培育发展行动。推动制造业企业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开展生产线柔性化改造,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和服务。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产业链协作系统,推动上下游企业紧密协同。在工程机械、输变电装备、家用电器等行业,开展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云服务及系统解决方案试点示范,促进企业由产品提供商向制造服务商转型。(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负责)
3、实施电子商务新模式培育发展行动。加快建设跨境电商“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高水平规划建设EWTO(电子世界贸易组织)核心功能集聚区,发布全球跨境电商郑州指数,打造全球跨境电商交易示范区。大力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商业模式,引导传统零售企业建设网上商城,将现有服务网点改造升级为线上线下体验服务中心。探索发展一批无人超市、无人售餐机、智能售药柜等。力争2018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00亿元,2019年达到1350亿元,2020年达到1500亿元。(省商务厅负责)
(五)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强化载体平台建设,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发展大数据创新创业,构建大数据产业发展生态。
1、推动产业园区提质发展。全面提升龙子湖智慧岛建设水平,加快郑开科创走廊和环岛大数据“双创”基地建设,构建“人才+金融+平台+研发”的大数据产业发展生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慧岛大数据”品牌。推进大数据产业园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平台建设,引进一批国内外大数据领域高水平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实施一批标志性项目,推动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2、培育壮大企业群体。实施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工程,支持大数据领域龙头企业在我省设立独立法人分支机构,支持省内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产业辐射和带动能力。实施中小企业提速发展工程,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实施平台型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在共享经济、电子商务等领域培育一批平台型企业。(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厅负责)
3、开展大数据创新创业。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重点支持在数据存储、分析处理、可视化、信息安全等关键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支持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一批大数据“双创”基地,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建设一批互联网“双创”平台,向各类创业创新主体开放技术、开发、营销、推广等资源,促进大数据创新创业加快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负责)
4、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建成全省统一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制定政务数据共享清单和开放清单,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依托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和省政府门户网站,推动公共数据开放。(省发展改革委、工商局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建立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直有关部门参加的大数据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省、市联动,协同推进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要明确重点任务牵头单位,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动工作开展。(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二)加快政策制度创新。研究制订公共信息资源保护和开放的制度性文件,强化大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数据合规应用的监督和审计。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建立个人信息泄露报告制度,加强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管理和惩戒。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研究制订地方性大数据相关法规。将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鼓励政府部门购买使用。(省委网信办、省政府法制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公安厅、财政厅、知识产权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智力支撑保障。依托“中原学者”“百人计划”等人才工程,培养和引进一批数据科学家、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鼓励和支持大数据高端人才来我省创新创业。鼓励高校设置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相关专业,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等方式,重点培养具有数理统计、数据挖掘、大数据管理与分析等知识和技能的跨界复合型人才。(省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窄带物联网(NB-IoT)建设应用,积极推进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大规模商用。加快城市热点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WLAN)全覆盖。加快城市和重要行业感知基础设施建设,面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应用需求,推动企业内网络和公众通信网络技术改造和演进升级,推广部署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物联网网络设施和先进的计算与存储设施。积极推进北斗导航地面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大容量、多层次、高动态的天地一体信息通信网络。(省通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委负责)
(五)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建立大数据产业发展风险预警机制,防范新技术应用引发的系统性安全风险。建设信息安全数据库,加强大数据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提高风险预警和快速处置能力。加强党政机关重要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网络以及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安全防护。加强信息安全产品自主研发,在重要领域推进密码应用,提升信息安全自主可控水平。(省委网信办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密码管理局、通信管理局配合)
(六)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创新招商模式,鼓励采取特许经营、服务外包、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开展政务数据开发应用和政务信息化建设,通过数据开放、投资模式创新,吸引知名大数据企业在我省落户。建设大数据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大数据技术、标准、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强化龙头企业和生态圈企业引进,建设一批总部型、基地型项目,高起点打造一批大数据产业集群。
本报记者 吕红星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提出,到2020年,智能光伏工厂建设成效显著,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实现突破,支撑光伏智能制造的软件和装备等竞争力显著提升;智能光伏产品供应能力增强并形成品牌效应,“走出去”步伐加快。
屋顶光伏发展势头强劲
“当前我国光伏行业整体势头可以用发展正猛来形容,包括制造和服务两大板块都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真正带动光伏行业发展的是分布式光伏,其中乡村屋顶光伏是重要突破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周健奇近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了解到,太阳能是中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环保产业之一,中国的太阳能产业目前是世界太阳能最大的产业。从基础材料硅到电池组件,再到设备,中国形成了非常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不仅如此,中国还涌现出了一批世界级的光伏设计、制造、安装、运营产业集团。在形成规模的同时,中国光伏企业的研发水平、产品质量也提升到较高水平。
在周健奇看来,当前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一是政策性补贴,二是技术进步,三是光伏行业本身的竞争力在提升,尤其是单晶硅技术的突破把成本大幅降低了,使得投资收益大为提高。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光伏发电在清洁能源中的增速最快,其中的屋顶光伏发展速度极其显著。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53.06GW,中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19.44GW,同比增速分别为53%和3.7倍。截至2017年12月底,分布式光伏的装机容量占光伏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36.64%,与2015年相比大幅上升了22.61个百分点。分布式光伏虽然有多种形式的光伏载体,但目前的载体主要是屋顶。近两年,由于屋顶光伏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光伏行业掀起了“抢屋顶”的热潮。
据周健奇介绍,屋顶光伏就是将小型的光伏发电设备安装在屋顶上(也可安装于院落内),发的电以自用为主,富裕电量传输上网,也就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不同于集中式光伏发电必须在太阳能资源相对稳定的大面积荒漠地区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发的电接入高压电网远距离输送的形式,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具有投资小、装配灵活、就近低压并网且电量消纳快的优势。
扩大内需是应对贸易摩擦的根本
3月26日,财政部下发的一则新政为我国光伏扶贫项目可持续发展再次注入强劲动力,为确保光伏扶贫收益及时惠及广大贫困人口,对列入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内的光伏扶贫项目,财政部将优先拨付用于扶贫部分的补贴资金。通过产业扶贫,包括光伏扶贫在内的诸多新业态快速发展,我国扶贫工作已迈上新的台阶。
“对于补贴政策,应该客观看待。补贴政策可以看作是不具备成本优势的行业的生存启动阶段,符合产业的发展规律,但是补贴政策只是一个过渡性政策,很难长时间持续。”周健奇表示。
应该看到,屋顶光伏带给农民的不仅仅是收入的稳定增长,屋顶光伏的意义也超出了精准扶贫的范畴,而上升到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层面。
周健奇认为,补贴不是长久之计,对于光伏行业来说,最终取消补贴取决于三点,一是技术进步,使得成本降低,从而具备替代传统能源的竞争力。二是服务集成效率提升。三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否则后劲不足。
“这三点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且不可分割的。”周健奇强调。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正愈演愈烈。在针对中国产品的关税清单中,光伏逆变器、控制器等光伏全产业链设备赫然在目。
“光伏产业贸易摩擦一直都有,‘十二五’期间由于光伏主要靠出口拉动,曾经给光伏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对相关出口企业肯定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在可控范围内,同时,这种贸易摩擦还会进一步刺激国内创新。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光伏市场对太阳能产品的需求量占全球市场的50%,光伏产能占世界的70%。由此可见,中国不仅是太阳能产品最大生产国,也是世界上应用太阳能最大的市场。
“对于光伏产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需才是根本。”周健奇进一步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