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智能电网基础 | 作 者 | 何光宇 |
---|---|---|---|
出版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0年01月 |
开 本 | 16 开 | ISBN | 9787508398471 |
《智能电网基础》内容涉及面广,语言通俗易懂,介绍深入浅出,便于读者学习、掌握。
《智能电网基础》一方面是对国内外现有智能电网研究的较全面的总结,具有内容新、资料全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是作者在此方面研究与实践的初步总结。《智能电网基础》可供从事智能电网研究和应用的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向我课题组青年学者们发表的网上讲演(代序)
前言
1 国内外智能电网研究
1.1 概述
1.1.1 美国智能电网发展历程
1.1.2 欧洲智能电网发展历程
1.1.3 中国智能电网发展历程
1.2 美国能源部:Modern Grid Strategy
1.2.1 核心价值
1.2.2 主要特性
1.2.3 关键技术领域
1.2.4 面临障碍
1.3 智能电网欧洲技术论坛:Smart Grids
1.3.1 核心价值
1.3.2 关键特性
1.3.3 关键技术领域
1.4 电网智能化联盟:GridWise
1.4.1 核心价值
1.4.2 主要特性
1.4.3 关键技术领域
1.5 美国电科院:Intelligrid与IntelliGrid Architecture
1.5.1 Intelligrid简介
1.5.2 IntelliGrid Architecture简介
1.6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坚强智能电网
1.6.1 概念与特征
1.6.2 驱动力
1.6.3 建设方法
1.6.4 建设计划
1.7 清华大学:数字电力系统与数字电网
1.8 其他探索
1.8.1 IBM:Intelligent Utility Network
1.8.2 武建东:互动电网
2 理解智能电网
2.1 什么是智能电网
2.1.1 智能电网生态圈
2.1.2 智能电网核心价值及其度量
2.1.3 智能电网愿景:为什么、是什么与怎么样
2.1.4 国家和社会层面的思考
2.1.5 智能电网所能具有的最高智能形式
2.2 为什么需要建设智能电网
2.2.1 电力用户的理由——更高可靠性、更高电能质量、更多选择
2.2.2 电网企业的理由——更安全、运行成本更低
2.2.3 发电企业理由——吸纳更多可再生能源
2.2.4 国家和社会层面理由——提高能效、能源更安全、环境更友好
2.3 智能电网发展面临的障碍与应对措施
2.3.1 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
2.3.2 电网企业动力方面
2.4 相关问题
2.4.1 新能源革命及其与智能电网的关系
2.4.2 低碳经济及其与智能电网的关系
2.4.3 我国建设智能电网的特殊问题
3 智能电网相关政策
3.1 影响智能电网的能源政策分析
3.1.1 能源补贴与费用分摊
3.1.2 能耗标识
3.1.3 碳排放权
3.1.4 碳税
3.2 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
3.2.1 概述
3.2.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3.2.3 《京都议定书》
3.3 英国:低碳经济·
3.3.1 碳排放目标
3.3.2 国家战略:英国低碳转换计划
3.4 日本:能源安全
3.4.1 实施综合资源战略,力保石油安全
3.4.2 实现非石油能源多元化,大力发展核电、天然气与新能源
3.4.3 节能提效
3.4.4 转向智能电网
3.5 美国:能源新政
3.5.1 能源新政的初期框架
3.5.2 能源新政的核心框架:转向智能电网
3.6 中国政府:中国特色的能源发展之路
3.6.1 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4~2020年)
3.6.2 能源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
3.6.3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3.6.4 核电发展规划
3.6.5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4 智能电网相关技术之次与二次侧新技术
4.1 先进发电与储能技术
4.1.1 风力发电
4.1.2 太阳能发电
4.1.3 清洁煤发电技术
4.1.4 其他新能源发电技术
4.1.5 储能技术
4.2 能够降低损耗的输配电技术
4.2.1 特高压输电技术
4.2.2 高温超导输电技术
4.3 电力电子技术
4.3.1 电力电子技术概述
4.3.2 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接入方面应用
4.3.3 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输配电领域的应用
4.3.4 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用电领域的应用
4.4 二次侧方面新技术
4.4.1 先进传感技术
4.4.2 WAMS
4.4.3 AMI
4.5 智能电网信息支撑平台
4.5.1 统一数据共享平台
4.5.2 自适应通信平台
4.5.3 信息安全
5 智能电网相关技术之二——控制与管理新技术
5.1 适应智能电网的管理调度模式
5.1.1 虚拟发电厂
5.1.2 微电网
5.1.3 需求侧管理
5.2 智能调度中心技术
5.2.1 电网全运行状态的实时精确估计
5.2.2 多指标自趋优的控制策略
5.3 智能用电管理技术
5.3.1 智能家用电器
5.3.2 用户能量管理系统
5.3.3 电动汽车接入
5.4 智能电网实现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
6 智能电网的实现
6.1 智能电网实现关键
6.2 智能电网架构
6.2.1 IECSA项目简介
6.2.2 IECSA用例:典型需求
6.2.3 IECSA环境:一组具有共性的需求
6.2.4 公用服务、公用信息模型和通用接口
6.2.5 存在的问题
6.3 智能电网互操作标准框架
6.3.1 标准化简介
……
7 智能电网实践
8 展望
参考文献 2100433B
书 名: 智能电网基础
作 者:何光宇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ISBN: 9787508398471
开本: 16开
定价: 28.00 元
能采用数字化的方式清晰表述电网对象、结构、特性及状态,实现各类信息的精确高效与传输,从而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分析和利用。
智能电网先进性和优势主要有: (1)具有坚强的电网基础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能够抵御各类外部干扰和攻击,能够适应大规模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电网的坚强性得到巩固和提升。 (2)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
当前,智能电网的研发和实施出现了向相关行业延伸互动的新动向,我国将为此建立高一层次的智能能源网。在阐述智能电网理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智能电网的研发路线、国外向相关行业延伸互动和国内筹建智能能源网的发展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一些智能电网和智能能源网相互整合时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智能电网 意义:智能电网包括可以优先使用清洁能源的智能调度系 统、可以动态定价的智能计量系统以及通过调整发电、用电 设备功率优化负荷平衡的智能技术系统。展示了未来智能电 网的基本结构,电能不仅从集中式发电厂流向输电网、配电 网直至用户,同时电网中还遍布各种形式的新能源和清洁能 源:太燃料电池阳能、风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等;此 外,高速、双向的通信系统实现了控制中心与电网设备之间 的信息交互,高级的分析工具和决策体系保证了智能电网的 安全、稳定和优化运行。 提纲 一、 智能电网的定义; 二、 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 3个里程碑; 三、 互动电网的运转功效和社会意义; 四、 历史发展 智能电网( 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 为“电网 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 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 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 先进的设备技术、 先进的控制方法 以及
本书共分11章,其内容来自于大量的教学、会议、研究工作,以及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学术和工业界就如何实现电网的现代化而进行的研讨。第1章介绍了智能电网架构设计;第2章介绍了智能电网通信与测量技术;第3~5章介绍了智能电网设计过程中所用到的分析工具;第6章讨论了设计智能电网的途径;第7章介绍了与智能电网相关的可再生能源与储能技术;第8章介绍智能电网的互操作、标准与信息安全;第9章内容为针对智能电网的研究、教育与培训;第10章介绍了智能电网案例研究与试验平台;第11章简要介绍智能电网特性和面临的挑战。
译者序
原书序
原书前言
致谢
本书作者
贡献者列表
第1章 电力行业概况
第2章 智能电网是什么?为什么这时提出?
第3章 智能电网技术
第4章 智能电网的发展障碍及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5章 全球智能电网计划
第6章 智能电网:未来之路在何方? 2100433B
前言
第1章智能电网架构设计1
1.1概述1
1.2现有电网和智能电网的比较1
1.3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2007):智能电网实施依据2
1.4计算智能3
1.5电力系统改进4
1.6通信与标准4
1.7试验平台4
1.8本书结构4
1.9智能电网各市场驱动力概览6
1.10各利益相关方的角色与职能6
1.10.1电力公司8
1.10.2政府实验室与示范项目8
1.10.3电力系统工程研究中心(PSERC)8
1.10.4研究机构9
1.10.5技术公司、销售商与制造厂9
1.11基于性能评价的智能电网工作定义10
1.12典型架构10
1.13智能电网各构成组件的功能12
1.13.1智能设备接口组件12
1.13.2储能组件12
1.13.3输电子系统组件12
1.13.4监视与控制技术组件12
1.13.5智能配电网子系统组件12
1.13.6需求侧管理组件13
1.14小结13
参考文献13
推荐阅读13
第2章智能电网通信与测量技术14
2.1通信与测量14
2.2监视、PMU、智能电表与测量技术16
2.2.1广域测量系统(WAMS)17
2.2.2相量测量单元(PMU)17
2.2.3智能电表18
2.2.4智能家电19
2.2.5高级量测体系(AMI)19
智能电网——设计与分析基础目录2.3GIS与谷歌地图工具20
2.4多代理系统(MAS)技术21
2.4.1用于智能电网的多代理系统21
2.4.2多代理系统示例22
2.4.3多代理技术23
2.5微电网与智能电网的比较23
2.6小结24
参考文献24
第3章用于智能电网设计的性能分析工具26
3.1潮流计算研究概述26
3.2智能电网中潮流计算的挑战以及现有方法的不足26
3.3潮流计算研究现状:经典与扩展的方程与算法27
3.3.1高斯赛德尔方法27
3.3.2牛顿拉夫逊方法28
3.3.3快速解耦方法29
3.3.4配电网潮流方法29
3.4阻塞管理效果32
3.5用于智能电网设计的潮流计算33
3.6随机动态最优潮流(DSOPF)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34
3.7静态安全评估(SSA)和预想事故分析35
3.8预想事故及其分类38
3.8.1稳态预想事故分析39
3.8.2性能指标39
3.8.3灵敏度分析方法40
3.9智能电网预想事故研究41
3.10小结42
参考文献42
推荐阅读42
第4章智能电网稳定性分析工具44
4.1电网稳定性概述44
4.2现有电压稳定性分析工具的优点与不足44
4.3电压稳定性评估48
4.3.1电压稳定与电压崩溃49
4.3.2电压稳定分类50
4.3.3静态稳定性(Ⅰ型不稳定)51
4.3.4动态稳定性(Ⅱ型不稳定)51
4.3.5动态电压稳定性研究中的分析技术51
4.4电压稳定性评估技术53
4.5电压稳定性指标56
4.6静态电压稳定性研究中的分析技术58
4.6.1用于检测电压崩溃点的直接法59
4.6.2非直接法(连续方法)59
4.7电压稳定性的应用与实施示例60
4.8通过电压稳定的预防控制实现稳定性约束优化61
4.9功角稳定性评估63
4.9.1暂态稳定性64
4.9.2应用于实际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65
4.9.3稳定区域的边界66
4.9.4主导UEP搜索算法68
4.9.5智能电网DSA设计中的过程变化69
4.10状态估计71
4.10.1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的数学公式73
4.10.2坏数据的检测和辨识74
4.10.3预估计分析74
4.10.4后估计分析77
4.10.5鲁棒状态估计77
4.10.6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状态估计80
4.10.7实时网络建模82
4.10.8智能电网中状态估计实施方法82
4.10.9动态状态估计83
4.10.10小结84
参考文献84
推荐阅读85
第5章用于智能电网设计的计算工具86
5.1计算工具概述86
5.2决策支持工具(DS)86
5.3优化技术88
5.4经典优化方法90
5.4.1线性规划90
5.4.2非线性规划90
5.4.3整数规划91
5.4.4动态规划92
5.4.5随机规划与机会约束规划(CCP)92
5.5启发式优化93
5.5.1人工神经元网络(ANN)94
5.5.2专家系统(ES)95
5.6进化计算技术96
5.6.1遗传算法(GA)97
5.6.2粒子群优化(PSO)97
5.6.3蚁群优化98
5.7自适应动态规划技术99
5.8Pareto方法101
5.9混合优化技术及智能电网应用101
5.10计算挑战102
5.11小结103
参考文献103
第6章智能电网设计的路径106
6.1引言106
6.2智能电网发展的障碍和解决方案106
6.3基于先进的优化和控制技术的智能电网设计路径108
6.4一般层次的自动化108
6.4.1可靠性109
6.4.2稳定性110
6.4.3经济调度110
6.4.4机组组合111
6.4.5安全性分析112
6.5输电层次中智能电网的大型电力系统自动化112
6.5.1故障和稳定性诊断113
6.5.2无功功率控制113
6.6配电系统自动化需求114
6.6.1电压无功功率控制115
6.6.2电能质量116
6.6.3网络重构117
6.6.4需求侧管理117
6.6.5分布式发电控制118
6.7智能电网的终端用户/家用电器层次118
6.8自适应控制和最优化方法的应用118
6.9小结119
参考文献119
推荐阅读120
第7章可再生能源与储能121
7.1可再生能源121
7.2智能电网中可利用的可持续能源121
7.2.1太阳能122
7.2.2太阳能发电技术122
7.2.3光伏系统建模122
7.2.4风电机组系统124
7.2.5生物质生物能126
7.2.6小型与微型水电126
7.2.7燃料电池126
7.2.8地源热泵127
7.3可持续能源利用中的渗透率与波动性问题127
7.4需求响应问题128
7.5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129
7.6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130
7.7环境影响131
7.7.1气候变化131
7.7.2气候变化的影响132
7.8储能技术132
7.9税收抵免136
7.10小结137
参考文献137
推荐阅读138
第8章互操作、标准与信息安全139
8.1引言139
8.2互操作性139
8.2.1互操作性发展现状140
8.2.2互操作性的益处与挑战140
8.2.3智能电网环境下的互操作模型140
8.2.4智能电网通信网络的互操作性140
8.2.5互操作性和电网的控制141
8.3标准141
8.4智能电网信息安全143
8.4.1信息安全发展现状144
8.4.2信息安全风险146
8.4.3高级量测体系中的信息安全考虑147
8.4.4降低信息安全风险的途径148
8.5信息安全以及用户可采取的防御措施148
8.6小结149
参考文献149
推荐阅读150
第9章智能电网的研究、教育和培训151
9.1引言151
9.2智能电网的研究领域151
9.3智能电网的研究活动152
9.4跨学科的研究活动152
9.5智能电网教育153
9.5.1模块1:引言154
9.5.2模块2:体系结构154
9.5.3模块3:功能154
9.5.4模块4:工具和技术154
9.5.5模块5:设计途径155
9.5.6模块6:可再生能源技术155
9.5.7模块7:通信技术155
9.5.8模块8:标准、互操作和信息安全155
9.5.9模块9:案例研究和试验平台155
9.6培训和职业发展156
9.7小结156
参考文献156
第10章智能电网的案例研究和试验平台157
10.1引言157
10.2示范工程157
10.3高级计量157
10.4含可再生能源的微网158
10.5电力系统的机组组合问题159
10.6用于配网自动化最优网络重构的自适应动态规划163
10.7可再生能源接入的案例研究167
10.7.1智能电网行动描述167
10.7.2智能电网应用的实施方法168
10.8试验平台和评测系统168
10.9智能输电的挑战169
10.10智能输电的益处169
10.11小结169
参考文献170
第11章后记171
附录缩略语表173
前言
第1章工业实训1
1.1工业实训的意义2
1.2实训实验的基本要求2
1.3实训实验的安全操作规程3
1.4实训中的用电安全3
1.4.1触电事故的类型3
1.4.2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影响因素4
1.4.3触电事故的原因和规律5
1.4.4触电的形式5
1.4.5预防触电的措施7
1.4.6触电的急救措施7
1.4.7触电后的急救方法和应用9
1.4.8触电急救小结12
第2章常用电子仪器的结构及功能13
2.1数字存储示波器14
2.1.1基本结构14
2.1.2示波器的菜单操作19
2.1.3数学计算FFT23
2.1.4示波器探头的使用24
2.2直流稳压电源25
2.2.1基本结构25
2.2.2直流稳压电源的技术指标26
2.2.3直流稳压电源的操作及使用
注意事项28
2.3信号发生器28
2.3.1函数信号发生器29
2.3.2高频信号发生器31
2.4创新思维训练32
第3章常用电器的应用33
3.1常用控制电器34
3.1.1控制电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34
3.1.2接触器38
3.1.3继电器39
3.1.4按钮、开关和指示灯41
3.1.5断路器43
3.1.6熔断器43
3.1.7漏电保护器43
3.1.8电涌保护器43
3.1.9测量元件43
3.2配电柜系统44
3.2.1设备的定义44
3.2.2设备的设计与使用条件44
3.2.3元器件的选择与安装45
3.2.4配电柜的布线与布局46
3.2.5实训展板及设备布置图48
3.3常用电器的实训项目49
3.3.1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49
3.3.2电动机正反转控制51
3.3.3电动机星三角形起动控制52
3.4创新思维训练54
第4章操作系统安装及局域网组建55
4.1操作系统的安装56
4.1.1BIOS设置56
4.1.2操作系统的安装60
4.1.3驱动程序的安装67
4.2局域网实训实验68
4.2.1计算机网络基础68
4.2.2网线的制作73
4.2.3光纤熔接及测试试验75
4.2.4局域网实验77
4.2.5无线上网实验79
4.3创新思维训练83
第5章常用电子设备的焊接制作85
5.1电子元器件的识别86
5.1.1电阻86
5.1.2电感91
5.1.3电容92
5.1.4二极管95
5.1.5晶体管97
5.2焊接基础98
5.2.1焊接材料99
5.2.2焊接工具100
5.3焊接工艺及操作安全102
5.3.1焊前准备102
5.3.2电烙铁及焊锡丝的使用103
5.3.3焊接步骤及要求104
5.3.4焊接注意事项105
5.3.5拆焊操作106
5.3.6焊点质量检查108
5.3.7印制电路板的焊接工艺108
5.3.8操作安全109
5.4数字万用表结构及使用110
5.4.1数字万用表的基本组成110
5.4.2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110
5.4.3DT830B型3(1/2)数字万用表
简介113
5.4.4DT830B型3(1/2)数字万用表
组装方法114
5.4.5数字万用表使用注意事项115
5.4.6数字万用表的调试115
5.4.7常见故障检修方法116
5.5创新思维训练117
第6章照明控制系统设计121
6.1建筑的照明设计122
6.1.1灯具选择与布置122
6.1.2照明标准125
6.1.3照度计算126
6.2常用照明控制系统实训130
6.2.1荧光灯线路安装130
6.2.2多路异地照明控制131
6.3智能照明控制系统131
6.3.1智能家居131
6.3.2EIB总线结构134
6.4EIB系统的软件136
6.4.1Topology137
6.4.2Group Address139
6.4.3Buildings140
6.4.4程序下载的方法141
6.5EIB系统操作演练142
6.5.1开关控制142
6.5.2调光控制145
6.5.3场景控制149
6.5.4远程控制151
6.5.5EIB系统实训实例155
6.6创新思维训练158
第7章智能电器Zelio Logic应用161
7.1Zelio Logic控制器的结构与安装162
7.1.1硬件结构162
7.1.2Zelio Logic控制器的安装与
接线164
7.2Zelio Logic控制器系统的设置167
7.2.1面板操作按键功能简介167
7.2.2系统设置167
7.3Zelio Logic控制器指令的操作演练173
7.3.1继电器指令173
7.3.2继电器指令的操作175
7.4Zelio Logic控制器操作演练186
7.4.1产品检测187
7.4.2地下停车场控制系统187
7.5创新思维训练191
第8章PLC系统设计及应用实例193
8.1STEP 7编程软件194
8.1.1S7300硬件简介194
8.1.2启动SIMATIC管理器并创建一个
项目195
8.1.3使用地址和符号编程197
8.1.4在OB1中创建梯形图程序197
8.1.5配置硬件199
8.1.6下载和调试程序201
8.2STEP 7 梯形图指令系统203
8.2.1位逻辑指令203
8.2.2数据处理指令204
8.2.3定时器指令206
8.2.4计数器指令209
8.2.5运算指令与逻辑控制指令210
8.3CPU的存储区212
8.3.1数制212
8.3.2数据类型213
8.3.3系统存储器215
8.3.4CPU中的寄存器216
8.4S7300的用户程序结构217
8.4.1用户程序中的块217
8.4.2功能块与功能的生成与调用218
8.4.3共享数据块与多重背景功能块223
8.5S7300工业通信网络的组态与编程225
8.5.1SIMATIC网络结构225
8.5.2MPI网络的组态与通信226
8.5.3S7300与ET200M之间远程
通信228
8.5.4S7300主站与智能从站之间远程
通信229
8.5.5S7300与MM440变频器之间远程
通信234
8.6过程控制与逻辑控制实验240
8.6.1过程控制实验240
8.6.2电梯实验243
8.7STEP 7梯形图编程示例253
8.8创新思维训练262
第9章SIEMENS全数字直流调速
装置265
9.16RA7013的外部接线266
9.1.1主回路部分266
9.1.2控制回路267
9.26RA7013的系统结构277
9.2.1输入给定值277
9.2.2给定值处理284
9.2.3斜坡函数发生器284
9.2.4转矩限幅与速度限幅调节器293
9.2.5电流限幅296
9.36RA70的控制器设计299
9.3.1速度调节器设计299
9.3.2电枢电流调节器设计302
9.4SIMOREG与S7300间的DP通信309
9.4.1通信的各个组成部分309
9.4.2组态310
9.4.3参数设置313
9.4.4基本通信程序编写及调试314
9.5创新思维训练317
第10章安全防范系统318
10.1安全防范系统的基本要素320
10.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320
10.2.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结构321
10.2.2系统主机和矩阵切换322
10.2.3闭路电视监控及周边防范系统
装置323
10.3远程抄表系统333
10.3.1远程抄表系统概述333
10.3.2水表抄表336
10.3.3电表抄表337
10.3.4燃气表抄表338
10.3.5综合抄表339
10.4创新思维训练341
参考文献342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