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筑路机械工程 | 作 者 | 张世英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 | 9787111060123 |
前 言
第1篇 筑路机械设计总论
第1章 筑路机械设计的一般问题
1筑路机械在道路建设综合机械化和自动化施工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向
2筑路机械设计方法和步骤
3加速新技术方案制订的途径
4筑路机械技术经济效益和质量指标体系
5筑路机械产品的竞争能力及其降低材料(金属)耗量的评价
6建筑――筑路机械自动化设计系统(CAD和CAM)
第2章 筑路机械主要部件的计算特点
1筑路机械的传动装置
2筑路机械的行走装置
3筑路机械的操纵系统及其自动化和机器人控制
4筑路机械用基础牵引车的选择特点
第3章 筑路机械工作机构和装置与介质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
1工作机构与介质力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
2筑路机械加热烘干过程的热计算
第4章 筑路机械零部件和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1可靠性理论的基本概念
2材料强度、疲劳极限和耐磨性对筑路机械零部件可靠性的影响
3系统的可靠性确定
第2篇 石料开采和石料加工机械
第5章 石料开采机械
1石料的主要物理机械性质
2采石场的钻孔作业
3冲击钻孔机械
4旋转式和冲击旋转式钻机
5物理―化学钻孔法
第6章 石料破碎和筛分机械
1概述
2石料破碎的方法和破碎机的分类
3破碎理论
4颚式破碎机
5锥式破碎机
6滚筒式破碎机
7锤式(冲击作用式)破碎机
8物料磨碎机械和设备
9筛分机械
10石料破碎――筛分联合设备
第3篇 压实机械
第7章 压实的基本知识与理论
1概述
2滚压的基本理论
3振动压实的理论基础
4夯实的理论基础
第8章 光轮压路机
1光轮压路机的用途与分类
2光轮压路机基本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3发动机功率的确定
4光轮压路机的生产率计算
5光轮压路机典型零、部件的强度计算
第9章 轮胎压路机
1轮胎压路机的用途和分类
2轮胎压路机基本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第10章 羊足压路机
1羊足压路机的用途和分类
2羊足压路机主要参数的选择
3羊足压路机的牵引计算和生产率
第11章 振动压路机
1概述
2振动压路机的用途和分类
3振动压路机的数学模型及运动方程
4振动压路机基本参数的选择
5关于土的刚度、阻尼及附加质量的确定方法
6振动压路机的结构对压实效果的影响
7振动压路机减振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8振动压路机的载荷谱及机械零件疲劳强度当量载荷计算
9振动压路机的功率组合及振动功率计算的讨论
10振动压路机的液压系统
11机载压实度计和振荡压路机简介
第12章 夯实机械
1夯实机械的用途与分类
2夯实机械的工作原理
3夯实机械的设计计算
第4篇 稳定土拌和机械
第13章 稳定土拌和机
1稳定土拌和机的用途与分类
2铣刀式稳定土拌和机
3一次通行完成作业式稳定土拌和机
4厂拌稳定土拌和设备简介
第5篇 黑色路面机械
第14章 沥青作业机械与设备
1沥青贮存仓(罐、池)
2沥青泵
3沥青工作温度加热设备
4沥青运输和洒布机械
第15章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和再生设备
1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拌和机)的用途与分类及其构造简介
2烘干筒的计算
3拌和器的计算
4除尘―集尘装置的选择与计算
第16章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1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用途与分类及其构造简介
2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总体计算和各工作机构基本参数的确定
3振捣熨平工作机构的受力分析和自动找平装置简介
第6篇 水泥混凝土路面机械
第17章 水泥混凝土搅拌机
1概述
2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的基本参数计算
3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的基本参数计算
4水泥混凝土搅拌厂和移动式搅拌站简介
5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第18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机械
1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机械的组成及其结构简介
2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机械工作机构基本参数的计算
3混凝土路面切缝机和灌缝机
第7篇 路面养护和修补机械
第19章 洒水车
1洒水车的用途与分类
2洒水车基本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第20章 清扫车
1清扫车的用途与分类
2清扫车基本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第21章 除雪机
1雪的物理机械性质
2犁式除雪机
3转子式除雪机
4气流式除雪机
第22章 路面划线机
1路面划线用涂料
2路面划线机的用途、分类及其结构简介
3路面划线机基本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第23章 沥青路面修补和修复机械
1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和修补机械的用途与分类及其结构简介
2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修补车基本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参考文献
本书主要论述筑路机械物理和综合模拟、计算机优化、可靠性设计和自动化设计系统等有关的设计方法。重点介绍石料开采和石料加工机械、压实机械、稳定土拌和机械、黑色路面机械、水泥混凝土路面机械、路面养护和修补机械等的工作机构与介质相互作用的理论;工作设备的热计算;各种机器工作过程的规律性及其设计方法和计算。
是核心
是的,中文核心
楼下说笑了,三一口碑不好去的人不多,还有去徐工,中联,柳工 山推的倒是不少,另外呢,其余制造业去的也还蛮多,我们学校路面机械研究得比较多。
广东省公路学会筑路机械工程学会成立大会于1992年12月22-23日在广州成立,参加会议的有31个单位共52人。犬会选举产生了省筑路机械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和常务理事,正,副理事长,正、副秘书长,研究了今后特别是1993年学会的工作任务。
广东省公路学会筑路机械工程学会成立大会于1992年12月22-23日在广州成立,参加会议的有31个单位共52人。犬会选举产生了省筑路机械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和常务理事,正,副理事长,正、副秘书长,研究了今后特别是1993年学会的工作任务。
英文翻译:paver
筑路工主要是指那些公路,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道路的建造者。
筑路机械是一类构筑和维护道路所使用的各种机械。
筑路机械,亦称“道路机械”。主要有开路机、推土机、铲运机、平路(地)机、装载机、压路机等。当需要铺设路面时,还有路面材料制备和摊铺机械等路面工程机械,以及起重、运输、石料加工等辅助工程机械。 2100433B
工业废渣筑路正文
直接利用废渣筑路或把废渣按照适当比例配成缓凝性的硅酸盐混合料筑路;后者是废渣利用的主流(见工业废渣及其应用)。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排出的废渣与日俱增,如就地堆置将占用大片田地,运去填河填海又要多耗能源与运费,并且都会污染环境、造成公害。充分利用工业废渣筑路可以节约能源、消除公害、增进经济效益,并为筑路技术开创一条新路。
简史 中国利用工业废渣筑路,最初多用煤渣修筑碎砖煤渣路面和块料路面垫层,西南某些省市曾用来修筑石灰三合土路面;还用煤渣改善土路、处治过湿土基和用做隔离层或隔温层。20世纪50年代,河南安阳等中小城市用煤渣石灰改善大街小巷取得成功。上海从1956年起利用煤渣石灰混合料修筑路面基层。天津、北京、哈尔滨、武汉、重庆、长沙、杭州等地也研究和推广了这类基层。60年代,南京、天津、上海等地相继发展了粉煤灰筑路,上海又在主要干道上利用水淬化铁炉渣修筑基层取得成功后大量用来筑路。70年代,粉煤灰在中国不少城市和公路部门得到推广应用。武汉、上海等地还曾试用陈置老钢渣和高炉干渣筑路。废渣筑路正在中国蓬勃发展,以上海为例已在20多年内利用各种废渣350万吨,筑成路面800万米2。
外国较早利用高炉渣,美、英、苏及部分东欧国家曾先后用于筑路。苏联还用煤渣修筑底基层或处治土路、防治冻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美、法等国广泛利用粉煤灰筑路。近年来,法、日等国已注意利用水淬渣修筑基层,取得了一定成效。
废渣混合料的成分和性质 常用废渣混合料的主要成分包括:①石灰或石灰类废渣(电石渣和钢厂石灰下脚),活性氧化钙含量不少于40%;②火山灰质废渣(煤渣、粉煤灰、水淬钢铁渣等),煤渣可用统货,粉煤灰颗粒宜稍粗,水淬渣宜用色淡而碱度大者;③土或粗骨料,土可用本地土,效果最好的是塑性指数为7~17的亚粘土;粗骨料可用碎石、碎砖、或旧水泥混凝土块等。
废渣混合料的基本成分是石灰和火山灰质废渣,石灰与废渣中活性氧化物的相互作用而生成胶凝物质,使混合料产生强度并随龄期增长,到后期结成板体。这个过程远较水泥混凝土为慢。这种缓凝性为路面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废渣混合料的抗裂性较好而抗磨性较差,因此适宜用作黑色路面的基层。
路面结构性能 这类基层成型初期尚有一定塑性,在通车过程中即使出现一些细小裂缝也往往能在行车重塑条件下自行闭合,基层不发生早期破坏的临界弯沉值远大于沥青面层的容许弯沉值,到后期基层结成板体并有一定的抗弯能力,此时路表的总体弯沉值已远小于面层的设计指标。因此,上海市提出的半刚性基层试行设计方法是早期以面层容许弯沉控制,按柔性路面通用方法设计;后期以基层在车轮荷载下的最大弯拉应变控制。这类基层的抗弯能力随龄期而增长的趋势优于模量的增长,故早期不坏的基层一般到后期也很少坏。
半刚性基层经过一个冬季后会发生横向收缩裂缝并反映到黑色面层上,在基层上加铺一层适当厚度的贯入式或厂拌沥青碎石,或铺设沥青-橡胶薄膜及土工织物可以减少反映裂缝的形成。
施工要点 首先应根据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一般分为路拌法和厂拌法两种。路拌法多为分层配料,厂拌法多用体积或重量计量;路拌多用犁拌,厂拌多用强制式或用水泥混凝土拌和机拌制。拌和时应注意检查是否拌至色泽均匀、含水量是否适当;在摊铺时应根据混合料的抛高系数掌握和检验基层的松铺厚度和放样标高,并检验路拱是否合格;在碾压最初一、二遍时应注意检验路型并及时修整,碾压稳定后可以开放交通,在行车下进一步压密。在碾压终了时应测定基层的密实度;在碾压和养护过程中如遇基层过湿翻浆应予挖开晾干后重新铺筑。这类基层应尽可能避免在严冬施工,并应在冻前一个月完工。在多雨季节应避免在雨中铺筑,对已铺好的基层应抓紧在雨前碾压,对遇雨造成翻浆的路段应翻松晾干后重新铺筑。
参考书目
上海市市政工程研究所编:《利用工业废渣修筑道路》,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