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转炉钢渣的相演变和自粉化规律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
项目负责人 | 董元篪 | 依托单位 | 安徽工业大学 |
转炉钢渣微粉化处理是钢渣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转炉钢渣易磨性差。本项目提出了转炉钢渣自粉化的新思路,主要研究了SiO2改质对转炉钢渣矿相变化和C2S相优势析出的影响、转炉钢渣中C2S相晶型转变的温度控制、渣中固溶离子对C2S相晶型转变的影响、SiO2改质转炉钢渣自粉化和实际转炉钢渣高温改质还原自粉化。本项目的研究结果表明,转炉钢渣自粉化效果与钢渣中C2S的含量成正比,通过SiO2改质,控制转炉钢渣碱度范围R=2.3~3.1左右,渣中C2S可优势析出,有利于钢渣实现自粉化;同时通过温度调节,可控制渣中C2S相各晶型的转变;转炉钢渣中的P、Cr、V均会抑制C2S相晶型转变,特别是转炉钢渣中P2O5含量大于0.5%时,钢渣一般不能自粉化,因此实际转炉钢渣要实现自粉化还需进一步进行还原脱磷处理,而将转炉钢渣高温熔融改质有利于还原脱磷及钢渣自粉化。通过本项目研究,可实现转炉钢渣高温改质完全还原自粉化,研究成果能大大推动转炉钢渣的微粉化及大宗量循环利用。 2100433B
转炉钢渣微粉化是钢渣资源化大宗量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制约钢渣微粉化的主要问题是其易磨性差。本项目申请依据于项目组前期的工作积累和发现,分析了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提出通过促进转炉钢渣相演变和自粉化以解决此难题的新思路,研究包括转炉钢渣中硅酸二钙相(C2S)的优势析出;C2S析出相由β向γ相的演变和C2S相演变与转炉钢渣自粉化关系三个方面。研究集中在析出和演变的机理以及其实现条件等基础科学问题,运用经典的冶金、材料科学理论,结合SEM, XRD, EBSD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来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科学难题。项目的目标是降低转炉钢渣粉磨耗能,改善其易磨性,为实现转炉钢渣的高效循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相应的参数。
钢渣和高炉矿渣区别:1、高炉矿渣:是冶炼生铁时从高炉中排出的一种废渣,是一种易熔混合物,可采用多种工艺加工成具有多种用途的宝贵材料。高炉矿渣可采用多种工艺加工成具有多种用途的宝贵材料。加工成矿渣碎石可...
它们的区别体现在:原料不同:电炉对原料没有要求,转炉铁水要占90%。能耗不同:转炉消耗的是氧气,而电炉消耗电能和氧气。出钢不同:转炉内不留钢,电炉是留钢操作。产品稳定性不同:电炉的出钢钢液成分比较稳定...
钢渣不是矿渣,钢渣是按炼钢方法分为转炉钢渣、平炉钢渣、电炉钢渣,按冶炼过程分为前期、中期、后期钢渣。自然冷却的钢渣多为块状,化学性能不稳定,常含铁块,故硬度大,难于破碎和粉磨。水泥厂用的一般是中期或后...
本文对转炉钢渣碳化砖的颗粒组配、石膏掺量、碳化时间、温湿度及CO2浓度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确定了最佳配比及碳化工艺,为转炉钢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本文以宝钢转炉钢渣的处理为例,分析转炉渣滚筒法处理工艺、转炉渣热泼处理工艺不同钢渣处理工艺及其技术特点。对不同处理工艺处理的钢渣密度、易磨性、游离氧化钙含量、金属铁含量、化学组成、钢渣活性指数性能的分析。根据钢渣的主要性质、利用途径、利用条件和发展方向,比较各种工艺的优缺点,比较两种转炉钢渣处理的最佳工艺,以期为钢铁企业选择合理的钢渣处理工艺提供一定的指导。
转炉钢渣是转炉炼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大量钢渣的弃置堆积占用土地、影响环境,因此转炉钢渣的循环利用是钢铁冶金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目前的钢渣的资源化再利用主要包括三大难点,一是钢渣中有害元素高,特别是磷含量高。二是钢渣的化学成分复杂,其相对较高的碱度使得钢渣中会有大量的自由氧化钙不断析出,引起钢渣的体积膨胀从而导致材料体积失稳及强度降低,造成了钢渣在工程实际应用上的困难。此外,我国多元伴生、共生矿物时钢渣中还会含有诸如钒、钛等价值很高的合金资源,这些有价组分在钢渣中的品位较低,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的难度大,造成了有价资源的大量浪费。针对三大难点目前各自均有一系列的研究,本项目依据热力学计算和相图分析原理,希望通过钢渣改质处理,添加合适的改质剂,将磷和有价元素同时富集于不同矿物相中,并控制渣中自由氧化钙含量,完善钢渣循环和高附加值利用的理论基础。
转炉钢资源化再利用目前有三大难点,一是钢渣中磷含量高;二是钢渣中自由氧化钙不断析出,导致钢渣安定性差,在工程实际应用上困难;三是钢渣中的一些有价元素如钒等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难度大。针对这些问题,本项目通过钢渣改质的方式,添加合适的改质剂,将磷和有价元素富集于不同矿物相中,并控制渣中自由氧化钙含量。研究表明,在转炉钢渣中,磷元素主要依存于C2S相中,在铁酸盐、方镁石和基质相中含量极少,只要控制好C2S的生成量,就可实现磷元素在C2S相中的优质富集。转炉钢渣的SiO2改质表明,通过SiO2改质,转炉钢渣中的高硬度矿相C2F逐渐减少并消失,SiO2与C2S、自由氧化钙反应,使相对硬度较低的C2S相含量增加,钢渣安定性增强。P主要富集在C2S相中,合理控制钢渣中C2S相的析出量,就能实现磷的有效富集。而在Al2O3改质过程中,随着Al2O3加入量的增加,合成钢渣的矿相组织发生变化,渣中C2F含量不断减少,转变为铁铝酸盐,甚至出现尖晶石类组织。Al2O3可选择性地改变转炉钢渣中高硬度C2F的性质,使之转变为铁铝酸盐,这有利于改善转炉钢渣的易磨性。但Al2O3改质对于渣中C2S和MgO的影响不大,渣中磷元素仍主要富集于C2S相中。而随着SiO2加入量的增加,渣中Ca/Si降低,加入的SiO2与钢渣中自由CaO及C3S反应生成C2S,过量的C2S、SiO2将与MgO融合,渣中硅钙相发生转变:C2S→C3MS2→CMS,方镁石相逐渐溶入硅钙相中,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渣中方镁石的减少将有利于提高钢渣的安定性。而对于含钒含磷的钢渣,控制合适的SiO2加入量,可使P富集于C2S相中,而V富集于钒铁尖晶石中,从而实现钢渣中磷和钒的分别富集。此外,本项目还研究了钢渣SiO2改质后的自粉化现象,明确了自粉化钢渣中C2S生成量的理论计算方式。本项目研究成果将为转炉钢的进一步资源化再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100433B
钢铁工业废弃物钢渣年产生量大,但因其活性差、早期强度低,存在安定性问题一直未能实现大掺量大规模利用,因此必须解决钢渣活性差、水化后体积膨胀的缺点。本研究的内容是钢渣的基本性质与其活性、安定性之间关系的明晰,找出影响钢渣活性的因素,明晰钢渣早期强度低的原因,确定钢渣中游离氧化镁和游离氧化钙的测定方法,明晰钢渣和钢渣在混凝土中的水化膨胀机理,钢渣粉成分、比表面积和粒度分布对其活性的影响机理和规律;各类活性激发剂对钢渣活性的影响,建立钢渣安定性评价方法和标准的数学模型,开发出高效的钢渣早强激发剂;解决钢渣粉、钢渣和矿渣复合粉配制混凝土的合理掺量、所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为钢渣粉、钢渣和矿渣复合粉大掺量应用提供依据,为配制出性能良好的钢渣细集料混凝土提供依据,提高钢铁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利用水平,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环境领域的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优先主题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