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称 | 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成立时间 | 1951年 |
---|---|---|---|
公司口号 | 尽责、规范、协作、发展 | 员工数 | 606 人 |
前 身 | 中国科学院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 |
公司尤其擅长大型科研、教育、文化、居住、办公、医疗、体育类建筑设计,创作设计了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建筑精品,如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国家天文台、LAMOST天文望远镜项目、石油部物探局计算中心及亿次银河机机房工程、国家动物博物馆、中科院直属数十个研究所园区(包括动物所、计算机所、电子所、生态中心、苏州纳米所、青岛能源所、烟台海岸带所等)、中科院研究生院怀柔校区、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泰国中国文化中心、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中国驻贝宁大使馆、中国驻巴西圣保罗总领事馆、北京基督教丰台堂和朝阳堂、中国人民银行重点库、天津于家堡金融区、鄂尔多斯市委党校、苏家坨经济适用房、郑州隆福国际项目、北京及上海万科城市花园等十余项万科住宅项目、北京阜内大街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规划等。公司曾获得国家级奖励10余项,省部级奖励70余项。
1998年到2010年间,在第5届到第17届首都建筑设计汇报展中,我公司9个项目获得12个奖项;在第11届到15届北京市优秀工程评选中,我公司10个项目获奖,其中3项为一等奖;同期还获得部级优秀勘察设计奖5项,其中1项为一等奖。另外,“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荣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最高奖项“金奖”、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国家动物博物馆及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科研实验楼、标本楼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银奖、全国优秀勘察设计行业建筑工程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九寨沟国际大酒店分别荣获“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LAMOST天文望远镜项目获2010年十七届首都规划汇报展优秀奖,2011年北京市第十五届优秀建筑设计公共建筑二等奖;天津万科假日风景花园住宅、北京万科紫台家园、万科四季花城获得2008、2009年詹天佑大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及双节双优杯住宅方案竞赛金奖;郑州隆福国际项荣获2009年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建筑金奖。
公司被国家评为首批“全国建筑设计行业诚信单位”,被地产界评为“北京地产十佳建筑设计机构”,获得万科集团最佳设计合作伙伴奖,并成为沿海集团的策略联盟——指定设计合作伙伴。
60年来,公司始终坚持履行社会责任,重视社会效益。如在革命老区江西兴国县捐资建设“中科兴国希望小学”。汶川地震后,公司派专家到灾区做建筑安全鉴定,为灾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并设计了北川抗震纪念园、央企办公区、十几所学校及医院等项目。在2008及2009年,参与奥运会残奥会环境建设工作及北京市对口援建新疆和田地区设计工作,受到北京市表彰并颁发了荣誉证书。2011年,公司成立60周年之际,捐资设立了“中科院设计院志愿者基金”,面向全国高校,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培养志愿者队伍。公司将持续注资志愿者基金,让基金与设计院共同成长。
公司依托中国科学院,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及合作设计,与美国Perkins Eastman建筑设计事务所、英国BDP建筑设计事务所、法国安东尼·贝叙建筑设计公司、西班牙BYI建筑师事务所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具有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赢得了良好声誉。公司设计专家团队相信物理环境对生活工作及学习质量有重大的影响,而设计良好的空间则会影响个人对环境的感受与使用。公司专业化的团队同时密切关注擅长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保持在创新中的领先地位。企业秉承 “尽责、规范、协作、发展”院训,精心设计,诚信守约,追求精品,锐意创新,充分利用实力和优势为业主提供无边界的服务。 2100433B
除总部外,公司在重庆、广东、浙江、辽宁、四川、河南、上海、陕西、江苏、安徽设有分公司。公司致力于提供建筑行业全专业设计总承包业务,配备有各专项设计团队,包括热力所、综合一所、综合二所、综合三所、惠中设计所、环艺设计所、环境工程所、景观设计所、光环境设计研究所、公共艺术中心、智能楼宇所、室内设计所、节能减排研究中心等专业设计机构。能够实现全过程全专业的设计服务,包括小区规划、建筑设计、市政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照明设计、公共艺术(雕塑及VI标识等)设计、室内装饰装修设计(含配饰及家具选型)、智能化系统设计等。
北京院是全国四大民用建筑设计院之一,跟华东院相当,现在有十来个分所及很多工作室,在职的大概有1800多人,这两年的年产值在8个多亿,这几年在学校招人建筑结构设备等专业都要研究生毕业或更高,很多清华的毕...
bim中心是个新成立的部门,管理和人员势必跟其他所差距较大,由于这几年设计所也开始招人发展Bim,中心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由于这类Bim中心只建模不做设计,工资比设计的要低很多,不如去设计所一边设计一...
徐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不错,可承接各类大、中型民用与工业建筑、城市居住小区规划以及建筑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技术咨询。公司地处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是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济、文化、商贸、物流...
成立于1962年,拥有40年的历史,40年的业绩。拥有民用建筑设计、智能设计、市政供热工程设计、市政排水设计、工程总承包等五项甲级资质和工程监理一项乙级资质。
1 兴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章 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章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 第二条 本公司在广东省 ***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名称为: *** 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公司)。住所为:*** 路 99号。 公司是由原兴宁 *** 建筑设计研究院转企改制、国有产权转让后设立 的从事规划、设计等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实行“共同出资,依法设 立;自主执业,共同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共担风 险”。 第三条 公司的宗旨是:适应中国改革开放和建立和谐社会之需 要,坚持“服务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 ,充分发挥勘察设计单 位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服务作用,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投资者合法权 益,服务社会;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开拓前进,稳步发展。 第四条 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记者8月3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技术生物所与相关农业企业联合攻关的新型控失尿素技术近日通过专家组验收。其产品与普通尿素相比,可减少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温室气体排放20%以上,且对粮食种植业增产、节本作用明显。
尿素产品产量占氮肥60%以上,国内普遍存在或肥料流失严重、利用率低下,或利用包膜技术降低尿素流失率,但成本高、包膜材料又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技术生物所牵头的项目组针对这些问题,研发出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新型控失尿素,并进行新产品肥效和环境效应的评价和试验示范,在解决生产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大面积试验示范数据证明:与普通尿素相比,这种新型控失尿素可减少尿素地表径流流失,减少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温室气体排放20%以上,减少对河流水体的面源污染,且其添加的控失材料无毒无害、环境友好。
据了解,该产品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经申请4项专利,获得2项专利授权,建立新产品企业和地方标准各一个。新产品在河南、安徽的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作物的肥效试验示范中,增产、节本、增效作用明显,目前,已累计推广340万亩。
6月29日,中科院《2011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对中国50个城市的上班路上平均花费时间进行了排名,北京以38分钟高居榜首,上海、广州均以36分钟紧随其后,杭州以22分钟排第十。
报告显示,上班路上平均花费时间:北京38’,上海36’,广州36’,深圳35’,南京31’,天津29’,武汉28’,成都23’,杭州22’。对比去年数据,竟普遍减少10分钟以上。有博友发帖称:神奇啊,原来在路上越堵越慌,都是错觉!
报告由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主持,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担任主编,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
此条微博广为转发后,众多博友提出质疑:为什么与现实中的遭遇不相符呢?明明是越来越堵,怎么会越来越通畅呢?
缘由
该报告显示,上班路上平均耗时,北京以38分钟高居榜首,上海、广州均以36分钟紧随其后。与去年对比,今年北京市民上班路上节省了14分钟,但比最为“畅通”的桂林市多出三倍的时间。
此外根据榜单还发现,四大一线城市的耗时占据了榜单的前四名,且时间均超过了30分钟。
上班路上花费的时间是怎么得来的呢?今天上午,牛文元教授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去年的报告中,北京以上班出行平均花费52分钟居各大城市之首,其中包括拥堵时间,而今年计算的是“理想值”,而非去年的“绝对值”。
据该工作人员介绍,该报告首次采用标准出行时间计算得出结果,所谓的“标准时间”,即正常情况下的最佳出行时间,不包括堵车时间。
专家称,去年的时间是北京52’,广州48’,上海47’,深圳46’,天津40’,南京37’,重庆35’,沈阳34’,杭州34’。
众议
@潘敔的blog:我只知道有课的早上我得赶在6点50之前上高架,否则后果不堪。近半年来,每次早上7点前驾车行驶在上塘高架上,对面北向南的车已经如长龙了,不过还没堵而已。早一年前,这种境况应该发生在7点20分以后的,现如今提前到7点左右了。
@HD黄演:据该工作人员介绍,该报告首次采用标准出行时间计算得出结果,所谓的“标准时间”,即正常情况下的最佳出行时间,不包括堵车时间……我们每天都有大量的时间“不标准”……
@奥大利亚驻杭领事馆:我步行到公司22分钟差不多的,真的,开车32分钟左右,数据非常准确,按步行计算的。
@陈帆Tim:杭州22分钟,脑子啊脑子……16点到20点这个期间,我火车下来,到家只有6公里,最少一次35分钟,最多一次1小时50分钟……平常几乎都在1小时左右……
本报讯(记者彭科峰)中科院地化所冯新斌团队,以贵州省万山汞矿区不同污染类型(土法炼汞区和废弃汞矿区)的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对汞矿区水稻田各介质中汞的分布特征、主要来源及污染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环境污染》《生物地球科学》。
稻田作为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其间歇性的淹水环境有利于土壤中汞的甲基化作用。因此,稻田被证实为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甲基汞“源”,食用稻米已成为我国西南汞矿区居民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
科研人员对汞矿区稻田土壤汞的甲基化速率/去甲基化速率进行了测定,发现汞矿区稻田土壤中的甲基汞主要来源于自身无机汞的甲基化过程,外源输入可以忽略;土法炼汞区稻田土壤中存在活跃的甲基化作用,而废弃汞矿区稻田土壤无机汞的甲基化作用相对较弱。稻田土壤中甲基汞的浓度是甲基化过程和去甲基化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可利用态汞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稻田土壤中甲基汞的净产率。
据此,科研人员推测大气汞的污染程度可作为稻田土壤中甲基汞的净产率及稻米对甲基汞富集程度的良好指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