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管发展史
引擎运转必须要有燃料,真空管的动作动力为电能。真空管的电极当中,最重要的应属阴极,它负责将电子释放出来,作为一切动作的基本。最早的真空管由于构造及理论简单,直接将灯丝充当阴极使用,换句话说,当灯丝点亮时,由于灯丝温度提高,电子就从灯丝释放出来,经过栅极直奔屏极。这种真空管就叫做"直热式真空管",这次专题的主角300B,就是属于这类型的真空管,相较于其他现代化的五极真空管,300B的构造简单,性能好,输出功率也低。
灯丝(Filament)可以使用不同的材质制成,由于直热式三极管直接将灯丝当作阴极,因此灯丝的特性直接影响着直热式真空管的性能。基本上,真空管的灯丝主要可分成三种材质构成,第一 种当然是耐高温的钨丝。将纯度高的钨丝抽成细丝,卷绕成状在真空管的最内层,通电之后即可发出温度。但钨丝必须加温到两千余度时,电子才能发散,因此以钨丝制成灯丝的真空管点燃时,会发出光辉耀眼的亮度,同时温度高得吓人。别意外,不是真空管要烧掉了,而是它本如此!但将钨丝点亮需要消耗较大的电力,唯一的优点是钨丝甚为耐用,普遍运用于较大功率或长寿命的真空管上。笔者经常听到人说:"那支真空管点起来那么亮,一定两三下就挂点了"。其实并不然,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真空管的寿命可达数万小时,拿来当作家里的灯泡,既耐用又有装饰的作用,一举数得!
另一种灯丝采用钍钨合金,它只需将灯丝加温至千余度即可工作,相较之下较省电力。最常使用的应为氧化碱土灯丝,它的作法是在灯丝外,涂上一层厚厚的氧化碱土,看起来接近白灰色的物质,它只需要加温至约700度(看起来约暗红色),即可获得足量的电子,因此工作温度最低、也最节省电力,一般而言只须供应6.3V左右的直流,就可以正常工作。
直热式真空管当然有它天生的优点,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阴极容易受到灯丝的温度而改变特性。当灯丝电压变动时,或以交流电供应灯丝时,阴极呈现在不稳定的状态下。因此有人主张直热式真空管应采用直流供电,也有人强调必须以交流供电以免损伤阴极,这种争论过去在音响界早已成为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笔者无意在此引起话题,反正各方坚持各有道理,只要听起来没问题,管子耐用好听就行了。如果您有研究上的心得,笔者相当乐于接受。
傍热式真空管的稳定度较高
为了解决直热式真空管的灯丝问题,真空管设计者决定让灯丝与阴极分家独立,在灯丝的旁边套上一圈金属套筒,让灯丝直接对金属板加热,电子从金属板散发出来,这种加热方式就称为"傍热式真空管"。
如此,真空管似乎就稳定许多了,由于金属套筒的体积与储热量远大于传统的灯丝,因此即使灯丝暂时的温度变动,甚至暂时几秒钟的停止加热,金属板的温度变化也有限,这也就是为什么某些扩大机关机之后,它还能唱个十几秒钟的主要原因。既然阴极与灯丝独立,阴极板必须由灯丝间接加热,于是灯丝再度改成钨丝材质,以求耐久性,并在钨丝外层涂上一层白磁,一方面绝缘,另一方面也有定型的效果。由于间接加热效果较差,阴极金属板上会涂上钍、钡或其他有利于电子发散的物质。也因此,真空管的金属极板看起来总是灰黑色,不像正常的金属板,也由于制作组装时必须仰赖手工,因此金属板上总会留下许多细小的 刮痕,用家购买真空管时不必意外担心。
直热式真空管与傍热式真空管使用上的差异,对于一般使用者而言是不必在乎直热式真空管与傍热式真空管的不同,但对于设计者而言,傍热式真空管由于间接加热的关系,灯丝电流通常较大,而且傍热式的结构必须对阴极金属板加温,因此开机后有一段缓慢的加温期,如果是前级,则必须做好延迟设计,以免开机的脉冲伤了后级。
依据发展的过程来看,最早的真空管当然是直热式的设计,二极管是首先被发展出来的,二极管的功能犹如现在的二极体,具有整流以及收音机内部检波的功能,二极管经过适当的设计,也可以成为稳压管,作用如现在的济纳二极体(Zener Diode)。由于真空管的动作原理很简单,因此第一支真空管被成功的制造出来之后,就有许多科学家加入研发的工作。第一支三极管在1907年被一位美国科学家成功制造,从此便开启了无线电时代的来临,告别留声机,进入扩大机时代。
真空管发明经过
真空管当然不是无缘无故做几片金属板封装在抽真空的玻璃瓶里进行实验的,它的发展与发明大王爱迪生有着一段故事。
电流与电子流动的方向恰巧相反
在此之前试问一个小问题:电路分析上"电流"的方向与实际上"电子"流动的方向是否相同?答案是否定的,电流与电子流的方向是恰巧相反的。过去的科学家无法观察电子流动的方向,于是统一说法,将电池的某一极设定为正极,其电压为正电压,电流由正极流至负极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由于大家统一说法与作法,因此多年来并没有发生任何冲突之事,直到了近代科学家有了更精良的设备,观察之后遂推翻了之前的说法:"原来电子是由电池的负端流出来的"!(换言之,电子是从扩大机的喇叭负端流出,而从喇叭正端回流的)
身为使用者并不需要在意何者为真,只要按照科学家的结论行事就可以了。说这一段就是因为当初爱迪生发明灯泡之后,发现他生产的灯泡灯丝老是从正极端烧断,于是进一步实验在灯泡中加入一块小金属板,点灯之后将金属板连接电表,分别施以正电压以及负电压,观察电流的情形。 对于当时的科学而言,位于真空状态下且不连接的金属板,不论如何连接是不可能产生电流的,但怪事发生了,爱迪生发现某种物质(其实就是电子)会透过金属板,会从电池的负极腾空"跳"到正极,此发现当然激起更大的实验动机,此现象便称为"爱迪生效应"。这也是科学家首次质疑电流流动的方向,以及自由电子在空间中流动的现象。
金属之所以能导电,就是因为金属的自由电子较多,便于电子的相互流动,因此电子材料必须由导电性佳的 材质制成。电子还有个特性,带负电的电子容易受到正电压的吸引,所谓同性相斥、异性
相吸。又从爱迪生效应中得知,当加热金属物质时,活跃于质子外围的自由电子容易产生游离现象,温度高导致电子活性增强,此时若空间中有一正电压强力吸引,游离的电子就会在空间中流动。基于这几个当时已被了解的知识,佛来明(J.A. Fleming)于1904年制造出第一支二极真空管,德福雷斯特(De Forest Lee)将二极管加以改良,于1907年制造出第一支三极管,既然成功研发了三极管,真空管的应用开始实现,真空管的发展从此一日千里。
真空管基本理论
一切由电子开始谈起 。 电子元件本来就是一项专精的电子物理学,利用材质以及结构上的特性,对电形成不同的反应。例如,利用两片紧贴但不接触的金属 薄板,就可以形成电容;利用以硅为主的材质,经过适当的制程,就可以变成半导体如二极体、电晶体以及IC等;将铜线以绝缘漆封装形成漆包线,将漆包线卷起来就形成电感、加入铁芯则成为变压器、并接在一起就是李兹线。还有其他诸多电子元件,其实都是架构在基础物理现象上的精巧设计。
真空管(英语:VacuumTube)是一种电子元件,在电路中控制电子的流动。参与工作的电极被封装在一个真空的容器内(管壁大多为玻璃),因而得名。在中国,真空管则会被称为“电子管”。在香港和广东省,真空...
清洗方法如下:1.拆下真空管,轻拿轻放,勿碰碎;2.将水垢倒出;3.清洗太阳能真空管内壁的水垢,这个需要用专用的酸性除垢剂。灌入酸性除垢剂浸泡十分钟左右,然后用毛刷来回拉动除掉余下的水垢再用清水冲洗两...
最好找专业人员处理,看着不难,但自己弄起来却很麻烦,我就见过不少人弄的时候把真空管弄爆的,反而得不偿失。
真空管具有发射电子的阴极(K)和工作时通常加上高压的阳极或称屏极(P)。灯丝(F)是一种极细的金属丝,而电流通过其中,使金属丝产生光和热,而去激发阴极来放射电子。栅极(G)它一定置于阴极与屏极之间。栅极加电压是抑制电子通过栅极的量,所以能够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对电流起到控制作用。
为保持管内的真空状态,真空管中设有一物件,称为除气剂。一般由钡、铝、镁等活泼金属合金制成。在抽出管中空气后,将管中各元件及除气剂加热至红热,这样就可以吸收管内电极所含之气体。利用一围绕管子之高频电磁场而使除气剂迅速升华,除气剂就吸收管子中的气体。在反应过后,玻璃管内壁积存银色的除气剂披覆层。若把管体的玻璃管打破或漏气时,玻璃管内壁积存银色的除气剂便会退色,同时也表示该真空管不能被使用。
真空管工作原理
现在,我们更进一步来看看最简单的真空管工作原理。 整理一下刚刚所述,真空管具有几个极,由最内层到最外层分别为:灯丝,阴极,栅极,屏极。将一支真空管拆开之后,绘于附图之中,从图可知,当点亮灯丝,灯丝温度逐渐升高,虽然是真空状态,但灯丝温度以辐射热的方式传导至阴极金属板上,等到阴极金属板温度达到电子游离的温度时,电子就会从金属板飞奔而 出。此时在电子是带负电的,在屏极加上正电压,电子就会受到吸引而朝屏极金属板飞过去,穿过栅极而形成一电子流。刚刚说到栅极犹如一个开关,当栅极不带电时,电子流会稳定的穿过栅极到达屏极,当在栅极上加入正电压,对于电子是吸引作用,可以增强电子流动的速度与动力;反之在栅极上加入负电压,同性相斥的原理电子必须绕道才能到达屏极,若栅极的结构庞大,则电子流有可能全数被阻隔。
利用栅极可以轻易控制电子流的流量,将输入讯号连接在栅极上,并且加入适当的偏压,并且在屏极串上一个电阻,藉此即可达到讯号放大的目的。真空管也与电晶体一样,具有多种放大组态(事实上,电晶体的放大组态是从真空管延伸过来的应用),结合不同的电子材料如电阻、电感、变压器以及电容等,就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电子产品。别忘了,第一部电脑可是使用真空管制成的,当然,它只能做简单的加减运算。 至此,真空管的基本工作原理已经报告完毕,还缺少了什么?请观察一下真空管的管壁内部,有一块类似水银的薄膜黏附在玻璃壁上,这是延长真空管寿命的设计。除了极少部份低压真空管外(并非指工作电压低,而是指真空管内部存在低压气体),大部分的真空管必须抽真空才能正常工作。真空管的接脚为金属脚,虽然以玻璃封装,但玻璃与金属接脚之间仍然有漏气的机会。玻璃管内的金属蒸镀物(即消气剂),会与气体进行作用,它存在的目的就在于吸收气体,以维持真空管内部的真空度。这一层薄薄的金属物氧化之后,会变成白色,表示真空管已经漏气不行了,所以若打破真空管时,这一层蒸镀物质也会变成白色。因此购买老真空管时,也要注意蒸镀物的情况,像水银一样的为佳,若开始苍白、剥落时,就表示这支真空管已经迈入老年了。
使用300B真空管的用家一定有一个经验,将扩大机电源打开,室内灯光熄灭,此时300B的灯丝会发出昏黄的光线,同时在真空管的顶端,有时候会出现像极光一样的神秘蓝光。蓝光看起来是绵细的、柔软的,略带一些神秘。它像极光一样,有时会扭曲飘动,似有若无的在真空管内发亮。第一次见到蓝光的人不免对它 产生好奇,有人说它无所谓,也有人说它是不正常的现象,基本上蓝光的产生基于几个因素。1.内部有低压气体。2.真空管设计或制造不良。3.屏极电压过高。
蓝光的主要来源仍然是电子,当屏极的设计包覆不良,无法吸引电子流吸附在屏极金属板上,就会让电子到处流窜,真空管见到的蓝光就是电子在真空管内流窜的结果。蓝光看起来美丽,却有可能产生辐射,不过笔者并不确定是否对人体有伤害。蓝光的出现也与真空管厂牌有极大的关系,大陆管以及苏联管Sovtek出现蓝光的机会大于其他,而我自己使用的三部300B扩大机,使用四支大陆管与两支WE300B,只有大陆管会发出蓝光,久了也就视为正常了。
1916年为有线电话用途制作的三极管,它是构造最简单的直热式三极管,一根发亮的灯丝,如栅栏状的栅极介于灯丝与屏极之间,而屏极位于最下方,就是一块金属片。
真空管分类
真空管可被分为2大类别,分别是直热式和旁热式。
直热式真空管是较早诞生的。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阴极容易受到灯丝的温度而改变特性。当灯丝电压变动时,或以交流电供应灯丝时,阴极呈现在不稳定的状态下。
旁热式真空管作工相对较稳定。由于金属套筒的体积与储热量远远大于传统的灯丝,因此即使灯丝暂时的温度变动,甚至暂时几秒钟的停止加热,金属板的温度变化改变有限,这也就是为什么某些扩大机关机之后,它还能唱十多秒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电源供应部分有大容量电容器内部余电未放完。
大部份市售的真空管,其管壁为玻璃制。而军用等特殊型式则为金属制。
真空管可被分为二极管、三极管、四极管、四极管束射管、五极管及复合管等很多种类别。依用途区分及常见的型号:
整流用二极管:12F、81、35W4、25M-K15、5MK9
整流用双二极管:80、5Z3、5AR4、5U4、6X4、5Y3、83、82
検波用二极管:6AL5、EAA91、6H6
调谐指示管:6E5、EM80
电圧放大用三极管:6C4
电圧放大用双三极管:12AX7、12AU7、12AT7、12BH7A、6DJ8、6SN7
功率放大用三极管:45、WE300B、2A3、211、845、8045G
功率放大用双三极管:6336A、6080
功率放大用集射四极管:UY-807、KT88、6L6、6V6
电圧放大用五极管:6AU6、6BA6、6BD6、6267、6SJ7
功率放大用五极管:6F6、6CA7、6BQ5、6550、6AR5、42、30A5、50C5
变频用七极管:6SA7、6BE6
发射用三极管:3-500Z、3-1000Z
发射用四极管:4CX250B
发射用五极管:6146B、S2001A
旁热式双三极小信号管:6922、ECC88、6DJ8
直热式三极功率管
헦뿕맜떥쿲랧 뺳놣뮤붫웰떽믽벫뗄췆뷸ퟷ폃ꆣ 4.훆퓬쳕듉뗄풭쇏맣랺ꎬ돉놾뗍솮ꎬ폃싁ꆢ첼ꆢ맨뗈웕춨컞쯘뻍쓜훆퓬돶탔쓜폅풽뗄쳕듉닄쇏ꎬ뿉틔뷚풼듳솿뷰쫴닄쇏뫍쾡폐 뗄뿳닺풴ꆣ 쓍쒥쳕듉랧쏅훷튪펦폃폚뗧솦ꆢ쪯폍ꆢ뮯릤ꆢ튱뷰ꆢ닉뿳ꆢ컛쮮뒦샭뗈릤튵쇬폲ꎬ폈웤쫇쏦뛔룟쒥쯰ꆢ잿뢯쪴ꆢ룟컂ꆢ룟톹뗈 뛱쇓릤뿶ꎬ룼쿔쪾돶쯼ힿ풽뗄탔쓜ꆣ쯼쓜싺ퟣ룟쒥쯰ꆢ잿뢯쪴뗄쪹폃뮷뺳ꎬ폈웤춻돶뗄쳘뗣쫇뎬뎤뗄쪹폃쫙쏼ꎬ웤탔쓜볛룱뇈 풶풶폅폚웤쯼춬샠뷰쫴랧쏅ꆣ쯦ퟅ뿆톧벼쫵뗄늻뛏랢햹뫍뷸늽ꎬ쳕듉닄쇏듓엤랽ꆢ돉탍ꆢ볓릤벰ힰ엤릤틕뗈룷랽쏦뗄벼쫵룼볓 쟷폚돉쫬뫍췪놸ꎬ 쳕듉랧쏅틔웤폅틬뗄탔쓜풽살뗃떽튵쓚죋쪿뗄죏춬ꆣ 샻폃훆퓬쳕듉랧쏅뗄돉릦뺭퇩뮹뿉틔췆맣펦폃폚룼맣랺 뗄릤돌쇬폲ꆣ 짌컱늿뢱늿뎤:57 맺볒돐죏훐맺췪좫쫐뎡뺭볃뗘캻 짌컱늿뢱늿뎤룟뮢돇 20 죕퓚좫맺뷸돶뿚릫욽쎳틗릤ퟷ믡틩짏쮵ꎬ 헦뿕랧쒿슼 뗧듅헦뿕듸돤웸랧
常用真空管道标准 1英寸 =25.4 mm 法兰的标准: KF 法兰、 ISO 法兰、 CF 刀口法兰 序号 管径(外径) 壁厚(mm) 材质 对应法兰标准 0 Ф6.35=1/4 ’’ 0.89/0.7 304或者 316L 1 Ф9.53=3/8 ’’ 1.65 304或者 316L KF10 2 Ф19.05=3/4 ’’ 1.65 304或者 316L KF16 或 CF16 3 Ф25.4=1 ’’ 1.65 304或者 316L KF25 4 Ф38.1=1.5 ’’ 1.65 304或者 316L KF40 或 CF35 5 Ф50.8=2 ’’ 1.65 304或者 316L KF50 或 CF50 6 Ф63.5=2.5 ’’ 1.65 304或者 316L ISO63或 CF63 7 Ф76.2=3 ’’ 1.65 304或者 316L ISO80或 CF80 8
《实用真空管》是1938年大华无线电研究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崇龄。
实用真空管
拼音题名
责任者
高崇龄编著
其他责任者
出版者
大华无线电研究社
出版地点
上海
出版时间
民国27[1938]
载体形态
129页
丛编项
大华无线电研究社丛书
主题词
电子管
中图分类号
TN11
附注说明
书末附:真空管应用电路、无线电专门名词英汉对照表
摘要
热管式真空管
热管式真空管主要由热管、吸热板、玻璃管等几部分组成。太阳光穿过玻璃管投射在吸热板上,吸热板吸收太阳辐射能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热管内的工质,使其汽化并将热量传送到热管的顶端,加热传热介质(通常是水),同时使工质凝结,流回热管的下端(加热端),如此不断循环。安装时,真空管与地面应有10°以上的倾角 。
热管式真空管除了具有工作温度高、承压能力大和耐热冲击性能好等金属吸热体真空管共同的优点外,还有其显著的特点:
(1)耐冰冻热管由特殊的材料和工艺保证,即使在冬季长时间无晴天及夜间的严寒条件下,真空管也不会冻裂。
(2)启动快热管的热容量很小,受热后立即启动,因而在瞬变的太阳辐射条件下能提高集热器的输出能量,而且在多云间晴的低日照天气也能将水加热。
(3)保温好热管具有单向传热的特点,即白天由太阳能转换的热量可沿热管向上传输去加热水,而夜间被加热水的热量不会沿热管向下散发到周围环境。这一特性称为热管的“热二极管效应”。
同心套管式真空管
同心套管式真空管(或称直流式真空管)的外形跟热管式真空管较为相似,只是在热管的位置上用两根内外相套的金属管代替。工作时,冷水从内管进入真空管,被吸热板加热后,热水通过外管流出。
水平安装在屋顶上,通过转动真空管而将吸热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调整到所需要的数值,这样既可简化集热器支架,又可避免集热器影响建筑外观。
德国Prinz公司和北京桑达公司都生产直流式真空管。两家都采用玻璃—金属热压封技术,不过Prinz采用电镀黑铬涂层,而桑达采用磁控溅射铝-氮-氧涂层。另外,桑达真空管与集管之间的连接比较简单、可靠。
U形管式真空管
国外有些文献将同心套管式真空管和U形管式真空管统称为直流式真空管,因为两者的工作原理完全一样,只是前者的冷、热水从内、外管进出,而后者的冷、热水从两根平行管进出(见图3)。
这种真空管的主要特点除了热效率高、可水平安装之外,真空管与集管之间的连接要比同心套管式简单。
储热式真空管
储热式真空管主要由吸热管、玻璃管和内插管等部件组成。吸热管内贮存水,外表面有选择性吸收涂层。白天,太阳辐射能被吸热管转换成热能后,直接用于加热管内的水;使用时,冷水通过内插管渐渐注入,并将热水从吸热管顶出;夜间,由于有真空隔热,吸热管内的热水温降很慢。
储热式真空管组成的系统有以下特点:
(1)不需要贮水箱真空管本身既是集热器又是贮水箱,因而储热式真空管组成的热水器也可称为真空闷晒式热水器,不需要附加的贮水箱。
(2)使用方便打开自来水龙头后,热水可立即放出,所以特别适合于家用热水器。
直通式真空管
这种真空管主要由吸热管和玻璃管两部分组成。吸热管表面有高温选择性吸收涂层。传热介质由吸热管的一端流入,经太阳辐射能加热后,从另一端流出,故称为直通式。由于金属吸热管和玻璃管之间的两端都需要封接,因而必须藉助于波纹管过渡,以补偿金属吸热管的热胀冷缩。
直通式真空管的主要特点是:
(1)运行温度高可将真空管与聚光反射镜结合,组成聚焦型太阳集热器,能达到很高的运行温度(300-400℃)。
(2)易于组装由于传热介质从两端分别进出,因而便于真空管串联连接。
内聚光式真空管
这种真空管本身就是一种低聚光的聚焦型集热器,不过聚光反射镜是在真空管里面,故称为内聚光式真空管。国外有的文献将它称之为复合镜式(cuspmirror)真空管。它主要由复合抛物柱面反射镜、吸热体和玻璃管等几部分组成。吸热体通常是热管,也可是同心套管,其表面有高温选择性吸收涂层。平行的太阳光无论从什么方向穿过玻璃管,都被复合抛物柱面镜反射到位于焦线处的吸热体上,然后按热管式真空管或同心套管式真空管的原理运行。
内聚光式真空管的主要特点是:
(1)运行温度较高复合抛物柱面镜的聚光比一般为3—5,运行温度可达150℃以上。
(2)不需要跟踪系统这是由复合抛物柱面镜的光学特征所决定的,因而避免了复杂的自动跟踪系统。
组成与原理
80年代以来,国内外越来越重视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研究,它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太阳辐射穿过真空管玻璃外壳,投射在金属吸热板上,吸热板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使热管蒸发段内的传热介质汽化。蒸汽上升到热管冷凝段后,通过导热块将热量传递给集热管内的工质,而自身又凝结成液体,依靠重力流回蒸发段。上述过程重复循环,使集热管内的工质不断升温。与此同时,被加热的吸热板和集热管则不可避免地经由各种途径向周围环境散失一部分热量。由于运用了真空技术,大幅度降低了集热器的热损失,因而使其在高工质温度或低环境温度的运行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同时运用了热管技术,被加热工质不直接流经真空管,因而跟普通平板式集热器和真空管集热器比较,热管式真空集热器除了工作温度高,承压能力大和耐热冲击性能好等优点,还有其显著特点。
优点
这种集热器的优点:
(1)耐冰冻:热管由特殊的材料和工艺保证,即使在冬季长时间无晴天及夜间的严寒条件下,真空管也不会冻裂;
(2)启动快:热管的热容量很小,受热后立即启动,因而在瞬变的太阳辐射条件下能提高集热器的输出能量,而且在多云间晴的低日照天气也能将水加热;
(3)保温好:热管具有单向传热的特点,即白天由太阳能转换的热量可沿热管向上传输去加热水,而夜间被加热水的热量不会沿热管向下散发到周围环境;
(4)安装维修方便:安装方便,操作简单,易于固定,运行可靠;
(5)特别适用集中供热及全玻璃真空集热管产品不适用的高寒地区。
缺点
(1)生产成本高;
(2)技术要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