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成立于1978年3月,前身为浙江省水文总站水质监测科。

1992年10月根据浙江省水利厅的《关于成立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的通知》(浙水人[1992]字第379号),成立了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1996年3月根据水利部水文司《关于水环境监[检]测机构计量认证网点定名的通知》(水文质[1994]28号文)的要求,更名为浙江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网点)。同年5月,通过了由国家计量认证水利评审组的计量认证评审,8月,获得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2001年7月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水利评审组的复查评审。2005年5月,根据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水文局机构编制方案〉的通知》(浙编办[2004]13号)精神,并报请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浙江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更名为“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2006年9月再次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水利评审组五年一度的复查评审。 2100433B

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监测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株洲中车机电

13% 株洲中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流量监测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株洲中车机电

13% 株洲中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参数监测功能 品种:断路器附件;系列:iVD4 智能化组件;类型:中压产品;规格:其他;产品说明:断路器状态参数监测功能,MDC2/4 安装与开关柜低压室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ABB

13% 西安赢家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监测装置 A-PHD300,可实现三相全电量测量,并监测断路器的工作及故障状态,并具有局部故障诊断和定位功能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亚派

13% 南京亚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能源计量监测软件 BEMS 8.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荣夏

13% 江苏荣夏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温升监测功能 品种:断路器附件;系列:iVD4 智能化组件;类型:中压产品;规格:其他;产品说明:一次回路(触臂部分)温升监测功能,MDC2/4 安装与开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ABB

13% 西安赢家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浙江 冠幅W/P(cm):400;包装方式:土球;品种:香樟;高度H(m):7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千峰园林绿化

13% 金华市千峰园林绿化工程公司
浙江双钩紧线器 承重:1T;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邦强

13% 唐山市展宏商贸有限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设备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设备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设备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2年1季度信息价
设备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1年4季度信息价
设备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广州市2011年1季度信息价
设备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0年4季度信息价
设备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韶关市2010年8月信息价
设备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广州市2009年4季度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水资源环境信息 详见附件|1套 1 查看价格 广州市熹尚科技设备有限公司 全国   2020-05-19
浙江润楠 胸径15-18cm,高度H700-800cm, 冠幅W350-400cm|22株 3 查看价格 佛山市花栈园林绿化苗木场 广东   2021-01-11
浙江润楠 苗高2.5米以上,冠幅1.5米以上,假植超过两年以上的容器苗|114株 3 查看价格 中山庭院管家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   2020-07-14
浙江 (自然高450-500cm,冠幅300-350cm,胸径18-20cm)|26株 1 查看价格 中山市绿资园艺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  江门市 2016-08-29
浙江润楠 株高(m)2.0-2.2胸径(cm)10-12自然冠幅分枝均匀饱满,全冠地苗|21株 2 查看价格 广东易尚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广东   2022-04-22
浙江正泰 CHNT-D247EL-32 160A/3P|15个 1 查看价格 浙江正泰广州分公司 广东  深圳市 2010-04-10
摄像机(浙江大华) DH-CA-F781EP-A|1套 1 查看价格 广西南宁冠威数码电子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市 2014-03-24
浙江中策电线 BVR1.5平方电线|900浙江中策电线厂家 1 查看价格 浙江中策电缆有限公司 广东  肇庆市 2010-05-26

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常见问题

  • 水资源监测的技术有哪些

    关于水资源监测、水生态监测及城市水文工作的专题报告  水利部水文局副局长 林祚顶  (2010年3月27日)  在去年的全国水文工作会议上,陈雷部长明确了"大水文"发展理念,强调...

  • 贵州省大坝安全监测中心怎么样??

    劝你还是另谋他就吧,如果你有能力还是别去,这家单位那几姨妈太黑了,我们在那里干了1年就跳了。没发展前途不说,工资待遇还相差太大。TMD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尽搞阳奉阴违的勾当!

  • 地震监测中心是干嘛的?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简 介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是1966年邢台地震后按国务院的命令组建的,是以大地测量手段为主,集地震预测预报科学研究;板块运动、地壳运动学、地球动力学、GPS气象学研究;地壳...

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文献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质量手册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质量手册

格式:pdf

大小:608KB

页数: 88页

评分: 4.7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质 量 手 册 ZHJZ/ZS02—2006 ( 第 三 版 ) 2006年 5 月 1日发布 2006年 5月 20日实施 目 录 前言 发布令 公告 公正性声明 质量方针声明 0.1 批准页 0.2 修订页 0.3 概况 0.4 主题及适用范围 0.5 质量手册的管理 第一部分 管理要求 第1章 组织 第2章 质量体系 第3章 文件控制 第4章 要求、标书及合同的评审 第5章 监测的分包 第6章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第7章 服务客户 第8章 抱怨 第9章 不符合监测工作的控制 第10章 改进 第11章 纠正措施 第12章 预防措施 第13章 记录的控制 第14章 内部审核 第15章 管理评审 第二部分 技术要求 第16章 总则 第17章 人员 第18章 设施和环境条件 第19章 监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 第20章 仪器设备 第21章 测量溯源性 第22章 采样 第23

立即下载
浙江省水资源利用优化研究 浙江省水资源利用优化研究

格式:pdf

大小:608KB

页数: 未知

评分: 4.3

水是我们进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对农业生产以及工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优化进行探究。浙江省的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非常的低,仅仅占世界总量的1/4,比我国的平均水平低,但是在浙江省经济社会不断的发展,对用水量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总结出一套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方案是当前浙江省水资源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文中就浙江省的水资源的现状、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以及浙江省水资源的优化利用方案进行相关的探讨。

立即下载

浙江省水资源条例

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0号

《浙江省水资源条例》已于2020年9月24日经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0年9月24日

《浙江省水资源条例》经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这是对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的又一次修订完善。因《条例》涉及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多方面内容,所以对名称进行了修改。”浙江省人大法制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浙江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因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人均水资源量比全国人均水平低20%左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国际公认的中度缺水地区。多年来,全省各地加强水资源管理,探索特色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开发利用制度,不断推动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进一步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管理的刚性约束,同时进一步优化水资源规划,合理配置、统筹利用各类水资源,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通过立法进一步推进节约用水是此次修订的重点。《条例》在延续定额管理、水价调节等节水制度的基础上,总结浙江节约用水实践,增设了许多节水激励和促进措施,包括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直接从江河湖泊取水的省级以上节水型企业可以减征水资源费;达标再生水再利用可以核减本行政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公共供水企业应当将年用水量一万立方米以上用水单位的用水信息共享至政府公共数据平台等。

“近年来,我省各地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区域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浙江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对这些实践经验和改革成果进行了提炼总结和制度固化,如明确生态补偿资金应当优先用于水源区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源区保护范围内村(居)民的生活保障、生产补助;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已经开展区域水资源论证的,需要办理取水许可的建设项目不再进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按照告知承诺制的方式进行管理,取水许可和取水建筑物、构筑物占用河道审批合并办理等。

《条例》还对水库联网互通和供水联网联供、非常规水利用、生态流量泄放及设施建设、农村生活供水设施建设、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等作出了相关要求。 2100433B

浙江省水资源条例

(2020年9月24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 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应当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原则,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资源工作的领导,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保障水资源安全。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做好本辖区的水资源管理有关工作。

第六条 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应当统筹落实生态、防洪、治涝、灌溉、航运、供水、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节约用水等要求,按照下列规定进行编制:

(一)钱塘江、瓯江、东西苕溪流域的综合规划,杭嘉湖地区、萧绍宁地区的综合规划,由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二)甬江、飞云江、椒江、鳌江流域的综合规划,舟山本岛的综合规划,由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三)其他江河流域或者区域的综合规划,需要编制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跨两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的江河流域的综合规划,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水资源总体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设区的市所辖区根据情况可以不编制水资源总体规划。

第八条 编制水资源总体规划应当根据规划层级,突出规划重点,遵循下列原则:

(一)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区域综合规划和上一级水资源总体规划;

(二)注重区域内水库建设和改造提升,加强河道疏浚贯通,推进水库联网互通和供水联网联供,注重将再生水、集蓄雨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配置,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三)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明确节约用水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制度。

省水资源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十五年,设区的市和县(市、区)水资源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五年。

第九条 省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指标,逐级下达下一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指标。

对未满足上一级人民政府下达的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的地区,上一级人民政府可以限制或者暂停新增取水项目。

第十条 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布局重大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规划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适应性、规划用水的合理性以及水资源保障的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保证城市发展规模、产业结构、产业规模和空间布局与水资源保障能力相适应。

第十一条 各类开发区、园区、特色小镇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区域可以开展区域水资源论证,明确区域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等要求,报所在地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已经开展区域水资源论证的,需要办理取水许可的建设项目不再进行水资源论证。

第十二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符合水资源总体规划要求,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开采地下水应当执行省人民政府关于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的规定。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确定重要河流的生态流量控制目标,合理设置生态流量监测站位,建立生态流量监测评估机制。

第十四条 新建水库、水电站、航运枢纽等具有拦蓄水功能的水工程,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批复、核准或者备案文件中应当明确生态流量,同步建设泄放生态流量工程设施和监测设施。

已建成的大中型水库、水电站、航运枢纽等具有拦蓄水功能的水工程,未设置泄放生态流量设施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和省规定明确水工程不小于基本生态流量的泄放要求,并在规定时限内组织建设泄放生态流量设施和监测设施。

水工程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要求泄放生态流量。生态流量监测数据应当接入省统一建设的水资源监测信息系统。

第十五条 建设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应当符合水资源总体规划。跨流域、跨区域调配的优质水应当优先满足受水区居民的生活用水需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水资源配置工程水源区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资金应当优先用于水源区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源区保护范围内村(居)民的生活保障、生产补助。水资源配置工程供水价格应当优水优价,体现水源区水源涵养、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整治等投入。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告知承诺制方式实施取水许可。申请取水的单位和个人书面承诺按照要求建设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先行作出许可取水的决定,并加强服务指导和事中事后监督检查。

申请取水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同时办理取水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占用河道审批手续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取水许可一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第十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城乡同质、县级统管的原则,加强农村生活供水设施以及配套管网的建设与改造,保障和改善农村生活用水。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水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节水长效机制,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农业农村、经济和信息化、城乡供水等主管部门,根据本级水资源总体规划分别制定行业节水实施计划,落实具体措施,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乡节水降损和非常规水利用。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完善水价定价和调整机制,发挥价格调节作用,促进和引导全社会节约用水。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财政专项资金应当对分质供水项目建设、节水项目建设、节水产品和技术推广、节水示范创建、节水宣传教育等给予补助或者奖励。

第二十条 鼓励农业经营企业和农业合作经营组织加强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高耗水企业向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工业园区集中,统筹供排水、工业水厂、再生水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工业园区分质供水和再生水利用。

海岛地区和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受水区的新建工业园区,应当实行分质供水。

第二十二条 鼓励工业企业推进循环用水、中水回用等节水改造,采用先进节水工艺和技术,建设节水型企业。

火电、钢铁、石油、化工、印染、造纸等高耗水企业应当优先使用非常规水,加强内部用水计量,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和用水统计分析,降低用水消耗。

工业间接冷却水、冷凝水应当循环利用或者回收利用,不得直接排放。生产饮料、饮用水等产品的企业,其原料水利用率不得低于国家和省规定标准。

直接从江河湖泊取水的省级以上节水型企业,可以减征水资源费。减征水资源费的具体办法,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供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推进供水管网的节水改造,统筹再生水利用设施和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建设,推广非常规水利用,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

污水集中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的再生水直接用于工业、市政杂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可以相应核减本行政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第二十四条 公共供水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节水监测机制,采用先进的制水工艺,加强原水管道的日常监测和供水管网的分区监测,定期分析原水管道、供水管网的用水损耗情况。发现原水管道、供水管网漏损的,应当及时维修。

供水管网漏损率超过控制指标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供水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公共供水企业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改正。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指标应当逐步下降。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节水产业发展,培育节水社会组织,推广合同节水等服务模式,引导全社会参与节约用水。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巡查制度,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监督检查。

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相关资料。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乡供水等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将水量、水质和取水、供水、排水等数据共享至政府公共数据平台。

公共供水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将年用水量一万立方米以上的用水单位的用水信息共享至政府公共数据平台。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水资源管理考核体系,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并纳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范围。

第二十九条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情况进行评价,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水工程管理单位未按照规定泄放生态流量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公共供水企业未按规定共享用水单位用水信息的,由设区的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地下水资源保护、水域保护、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水土保持、防汛防台抗旱、水文管理等与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相关的其他事项,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