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浙江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发展“十四五”规划 |
---|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紧紧围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充分考虑国家在我省的能源战略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需要,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高标准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以“保供、提质、创新”为核心,提升煤炭石油天然气储备体系,完善集疏运网络,提高智慧化监管水平,保障全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建立健全安全、可靠、高效、智慧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
1.坚持需求导向和保障安全相结合
围绕能源资源供应安全,以保障省内需求为基础目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扩大资源供应渠道。完善煤炭石油天然气储备设施,提升储备能力,进一步提高供应安全保障。
2.坚持整体统筹和重点推进相结合
加强规划统筹,强化规划引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区域合作,积极融入国家油气管网体系。坚持远近结合、长短结合,明确发展时序,既重点满足短期发展需求,又放眼长远、解决长期发展问题。
3.坚持清洁高效和技术创新相结合
坚持化石能源清洁化、高效化利用,节约优先,突出创新第一动力,分类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产业优势,建立健全智慧化监管系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整体利用效率和清洁利用水平。
4.坚持深化改革和加强监管相结合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稳妥有序推进油气体制改革,增强市场活力。强化政府监管,坚持民生保供底线和安全生产红线,保证改革成果切实惠民利民。
煤炭。2025年,全省煤炭消费量1.25亿吨,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下降至31.3%。煤炭利用集中化、清洁化水平不断提高,发电和供热用煤占煤炭消费量的比重达到85%以上。建成布局科学、责任清晰、清洁高效、绿色智慧、应对有力的煤炭储备体系,形成相当于年消费量2%的多元化煤炭产品储备,主要煤炭用户形成相当于年消费量3%的可调节库存,煤炭集疏运网络进一步优化。
石油。2025年,全省成品油及其他石油制品消费2330万吨,炼化能力达到9000万吨,计入我省能源消费总量的石油消费量4737万吨,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23.3%。省内石油储备能力达到7000万吨以上。
天然气。2025年,全省天然气消费量315亿立方米,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提高至12.98%。全省城乡居民天然气气化率达到40%以上。LNG接收能力达到3000万吨以上(其中自贸试验区接收能力达到2300万吨以上),储气能力达到18.4亿立方米以上,舟山、宁波、温州三大LNG外输通道建成,完成与国家天然气干线对接,实现双向输送。
到2025年,我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储存能力总计达到1.2亿吨标煤。
1.打造世界级油品储运基地
围绕建设宁波舟山国家大宗商品战略储备基地的工作目标,打造世界级油品储运基地,加快建设一批油品储备项目,以洞库开发为突破口,主要开发岙山洞库、黄小双洞库群、金塘小李岙洞库,尽快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油品储运基地。
2.推动天然气储备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温州LNG接收站、舟山新奥LNG接收站二期项目,推进六横中石化、六横浙能、浙江三期、舟山新奥三期、舟山衢山等LNG接收站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嘉兴独山港、玉环大麦屿、温州状元岙等沿海中转、储运、调峰项目建设。探索建设东海丽水气田海上储气库。建立全省LNG设施储气能力为主,相邻地市集约化、规模化建设储气设施为辅,自建本地化储气设施为基础保障的储气体系,形成海陆并举、四方来气、储用平衡的安全保供格局。
3.完善煤炭储备体系
构建煤炭供应保障长效机制,优化储备制度,建立健全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为主体、地方政府储备为补充的煤炭储备体系。建立煤电企业与煤矿企业的煤炭储备合作机制,建设布局合理、保障有效的煤炭储备能力。重点推进浙江舟山煤炭中转码头堆场扩建、温州港乐清湾港区通用作(C区)一期、台州港头门港区二期等项目建设。
1.健全煤炭集疏运设施
以港口和燃煤电厂码头为主体,健全海河联运和铁路、公路、水路运输网络系统,提高煤炭“公转水”能力。加快主要耗煤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提高煤炭消费大户特别是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用煤企业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支持内河作业区和煤炭码头发展。提升宁波舟山港六横煤炭中转码头和乍浦港码头接卸能力,提升温州港、台州港煤炭海河联运接卸能力,完善煤炭运输高等级航道网。提高煤炭储运场所智慧化、清洁化水平。
2.完善石油管网布局
建设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南北双线原油供应通道。优化甬沪宁原油管道路由,对海流冲刷较为严重的册子—岚山段等部分海底管道路由进行优化调整,将周边具备条件的油库接入甬沪宁管道供应体系,提升供应保障能力。适时建设大镇复线原油管道,支持油库间互联互通,推动万向岙山岛油库连接线、六横岛连接线等项目建设。推进黄泽作业区至上海漕泾原油管道,进一步增强我省向长三角地区输送原油的能力。
为满足舟山绿色石化成品油外输需求,重点推进舟山—宁波和宁波—绍兴—杭州成品油管道建设,同步建设配套油库站场。加强管道互联互通,增加管道沿线油库接入,完善支线和油库连接线建设,提升成品油供应能力。推动温州机场航煤专线开工建设,适时开展杭州—湖州—安徽成品油管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做好杭州康桥油库搬迁及配套输油管道规划建设。
3.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建设
以宁波、舟山、温州三大LNG接收站集中区域外输通道建设为核心,形成“多级压力、内输外送、五横三纵”的天然气管网布局。全力推进杭甬复线、甬绍干线等大容量输气干线以及LNG外输管道规划建设,尽快消除管网输送瓶颈。加快推进川气东送二线浙江段建设,尽快完成西气东输二线等输气干线技术改造,与周边省份形成管道互联互通、资源互供互保。进一步完善省内输配管网布局,扩大管网覆盖区域,优化管网工况,提高输送能力和安全保障。
4.优化储运设施运行方式
逐步落实油气储运设施公共化,推进储运设施资源共享,通过互联互通、资源串换等方式,充分发挥现有油气管道、油库、LNG接收站等设施的储存和运输能力。打破企业自建石油管道的壁垒,向沿线其他企业油库开放,提高管道负荷率,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充分融合省内天然气管线,形成全省一张网、一盘棋,改善管道运输负荷不平衡情况,有条件的地区可将地方建设的城市高压管道纳入一张网统筹调度运行。
1.严格控制煤炭消费
持续推进发电供热用煤高效清洁化。坚持优化煤炭利用方式,煤炭消费主要用于发电和集中供热,适度控制煤电机组发电利用小时数,加快推动30万千瓦级煤电机组转为应急备用电源;逐步改造低效供热机组,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能源利用效率,鼓励用燃气锅炉或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替代。不断完善和创新超低排放技术,持续推进大型燃煤机组节能和环保改造。
有效控制其他工业用煤。在高能耗冶金、建材等行业推广煤炭清洁化改造、打造煤炭清洁化利用升级版。积极寻求重大石化项目用煤需求替代方案,有效压减建材、钢铁等行业用煤量,采用进口焦炭替代炼焦用煤,推进钢铁企业长流程改短流程。持续实施煤改气工程,推进散煤清洁替代。
鼓励碳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积极研发碳捕捉、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有序推进CCUS试点示范应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大型清洁煤电、分布式能源等项目为依托,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
2.持续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
大幅增加气电发电利用小时数。完善气电协调运行机制,研究探索气电运营新模式。增加气电发电小时数,优化天然气机组运行方式。适时调整天然气发电价格政策,鼓励高效机组参与电力改革。支持气电机组参加天然气代输试点并逐步完成上下游直接交易,争取低价气源,有序提高天然气发电利用水平。鼓励在新建LNG接收站周边配套建设高效气电项目,支持气电企业直接采购气源。
积极发展工业用气。在集中用热需求相对集中且增长较快的地区,积极推广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代替煤炭热电联产项目。鼓励大型石化项目用天然气替代部分煤炭消费,对标国际国内先进炼化一体化项目能效水平和排放水平,确保达成高能效、低排放目标。在能耗水平较高的建材、纺织等行业,鼓励采用天然气满足新增用能需求。
提高城乡居民天然气气化率。积极布局建设城乡天然气管网,不断提高管网覆盖率,大力培育用户市场。在天然气利用较为成熟的地区,积极推行“镇镇通”,逐步实施“村村通”,加快城镇燃气管网向农村延伸,做到同规同网,实现规划建设管理“一盘棋”,因地制宜保障均等普惠。在天然气利用基础相对薄弱地区,加快建设城镇配气管道,扩大管道燃气供应范围。在管输天然气暂未通达地区,因地制宜,灵活采用多种方式,扩大天然气利用。
3.推进成品油低碳替代
全面推进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行动,细分市场需求,稳步推进油改气、油改电、油改氢。在小型汽车和公共交通领域,重点发展电力新能源汽车;适时推进氢能汽车应用。在货运和长途汽车领域,鼓励采用LNG动力汽车,适时发展氢能汽车。在水上交通领域,结合船舶动力技术发展,在短途客运船舶领域逐步推进油改气电,在货运船舶及其他工作船领域,开展LNG动力船舶试点,适时推广。持续推进综合供能服务站建设,到2025年累计建成800座以上。
1.加快推进天然气体制改革
推进管网公平开放。稳步推进管网独立、管销分离改革。根据《浙江省天然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要求,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相关服务信息公开,统筹全省天然气管网运行调度。扩大上下游直接交易范围,逐步推行长输管网、LNG接收站及储运设施等向市场主体公平开放。
加快城镇燃气扁平化和规模化改革。完善天然气供应格局,消除不合理中间转输环节,推动实施价格监审、新增接气点、供气管网优化等改革举措。强化管道燃气特许经营监管,定期开展管道燃气特许经营评估,鼓励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增强供气、安全和服务能力,保障用户权益。
理顺天然气价格机制。按照改革的总体思路,逐步建立购气价格由市场决定,中间管输价格由政府监管,终端销售价格公开透明的天然气价格新机制。通过逐步推动城燃企业、电厂等用户自主采购,建立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推进购气和用气价格市场化。加强输配环节成本监审,完善输配气价的定价方式;对民生用气实行最高限价。建立健全储气设施独立运营模式和市场化投资回报机制,完善城燃企业储气成本通过终端销售价格合理疏导渠道。保障天然气行业稳定有序发展。
推动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建立天然气商品交易平台、基础设施信息平台、管容交易平台等系统,进一步完善交易规则和交易功能,建立履约保证、违约追责等保障机制。积极引进有影响力的贸易商,有效提升交易规模;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等能源金融产品创新业务,扩大交易品种。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建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推动大宗商品期现市场联动。
建立天然气购销新机制。深化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推进管道天然气上下游直接交易,鼓励用户多渠道多方式采购气源。推动市场参与方在交易平台公开发布资源供需信息,通过数字化模拟方式,精准匹配供需两端,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建立信息共享、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天然气交易市场。
2.探索开展石油储备改革创新
推动省属国企和民营企业代储国油。建立储备企业“白名单”制度,降低“白名单”企业的代储资质门槛,优先赋予国油代储资质,推动进一步扩大企业代储规模,开展山体地下洞库石油储备建设试点。
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以资质和一定的配额政策为引导,建立石油社会责任储备体系,打造石油社会责任储备示范标杆。
试点开展石油储备动态轮换。以市场公开招投标方式吸引各类企业参与试点,探索建立增量国储市场化动态轮换机制,推动浙江国储有效轮动,以轮动收益回补国家储备设施建设和维护支出。
逐步增加油气储备品种。将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燃料油等成品油,以及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其他油气品种纳入国家战略储备体系。
积极发展商业储备。推动商储和期现货市场更好结合,推动商储和油气全产业链更好结合,提升商储市场的规模和交易活跃水平。
1.加快构建数字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管道安全保护监管平台,完善感知端设施,健全油气管道GIS系统,建立油气管道数字化档案,升级智能巡线系统,发展无人机巡线辅助系统,建立管道周边第三方施工可视化监控系统,建立应急抢险仿真模拟和应急抢险过程动态评估系统,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2.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保护
全面落实油气管道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完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安全等级要求,加强信息安全保护等级测评和备案管理。积极防御、综合防范,强化安全监控、应急响应、密钥管理、网络信任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野外站场信息设备达到最佳保护效果,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达到“主动防御”要求。
3.持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
切实履行管道保护主管部门监管职责,严格落实管道企业主体责任,主动协调处理监管区域内管道保护重大问题。推进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及时开展隐患排查,对高风险段、密闭空间、站场阀室、穿跨越处等重点目标要建立台账,逐项落实整改。
4.加强重点环节风险管控
新建管道完工前要实现“零占压”目标,确保不带占压问题投产;老旧管道要加强占压清理,控制增量,消除存量。严格管控第三方施工,加强高后果区监管工作。加强管道本体隐患检查排除,切实落实管道内部定期检测制度和防腐层、阴极保护设施检测制度,确保管道本质安全。
5.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认真贯彻实施《浙江省油气长输管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做好应急预案备案、修订和动态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应急预案与应急准备相结合的定期评估制度,及时更新机构人员、应急力量、应急物资装备和应急避险场所等情况,确保应急预案各项措施落实落地。推动管道企业间应急资源共享、管道企业与社会单位协作等措施形成合力,不断提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6.强化管道保护教育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微信、广告屏等多种媒体,普及管道保护知识,全方位立体宣传管道保护工作,开展管道保护“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等活动。对管道沿线单位、企业、社区等开展定向宣传,持续推进管道保护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增强全社会管道保护意识。
1.消费量和占比基本完成规划目标
煤炭消费量得到有效控制。2020年,全省煤炭消费1.31亿吨,较2015年减少0.07亿吨,“十三五”期间年平均增速约为-1.0%。全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39.4%,较2015年下降13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6个百分点,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42.8%)。
石油消费量平稳增长。2020年,全省石油及制品消费3849万吨,“十三五”期间年平均增速约为5.3%。其中,成品油消费约2083万吨,年平均增速约为2.55%。石油及制品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约22.9%,比2015年上升0.5个百分点,比“十三五”规划目标(20.1%)略高。
天然气消费量保持较快增长。“十三五”期间天然气消费年平均增速约为12.9%。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省天然气消费143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4%,其中管道天然气105.6亿立方米,同比下降9.7%;非管输天然气消费约3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4%。天然气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比2015年上升2.1个百分点。
2.清洁化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煤炭清洁化利用成绩显著。截至2020年底,全省发电和供热用煤占煤炭消费比重达81%,较2015年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大力削减高耗能机组发电用煤,淘汰关停机组72台(装机容量101.25万千瓦)。全省63台30万千瓦以上大型燃煤机组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煤烟型大气污染已基本得到解决。燃煤锅(窑)炉淘汰改造任务超额完成,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完成淘汰改造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窑)炉46249台。
油品清洁化利用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实施油品质量升级,2018年底,全面完成车用汽、柴油国Ⅵ标准置换升级。全省油库一次油气回收改造全部完成,加油站实现一次和二次油气回收设施全覆盖,目前各地正在鼓励实施三次油气回收改造。积极推进加油站与加气、充电一体化发展,截至2020年底,累计建成综合供能服务站704座。
管输天然气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截至2020年底,全省管输天然气通达县(市、区)已达82个,除部分山区县和海岛县采用LNG非管输供气外,已基本完成天然气管道“县县通”。
3.储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煤炭。“十三五”期间建成嘉兴独山港区煤炭中转基地,新增煤炭接卸能力1500万吨/年。累计建成煤炭静态储备能力超过1300万吨,各燃煤电厂完成常态存煤水平不小于15天。
石油。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建成石油储备设施5377.8万立方米,占全国石油储备规模的20%。其中,国储规模1320万立方米,占全国国储规模的31%,位居全国各省首位;商储规模4057.8万立方米,占全国商储规模的18%。石油管道项目进展顺利,新增原油管道13公里、成品油管道527公里,累计建成原油管道约854公里、成品油管道约1520公里;管道已通达10个设区市。
天然气。截至2020年底,全省新增舟山新奥LNG和新疆煤制气两个气源,新建成甬台温、金丽温等干线项目,累计建成天然气管道3528公里,形成“八气源、网络化、县县通”的供气格局。LNG接收站建设加快推进,“十三五”期间,建成浙江LNG接收站二期、舟山新奥LNG接收站一期,接收能力新增600万吨/年,累计达到900万吨/年;开工建设舟山新奥LNG接收站二期、温州LNG接收站一期、嘉兴LNG中转储运项目、温州华港LNG储运调峰项目。我省储气能力达到8.2亿标方以上,超额完成国家规定的储气任务。
4.天然气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出台浙江省天然气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以管网独立和管销分离、天然气价格市场化、城镇燃气扁平化和规模化改革为重点的改革任务,标志着我省天然气体制改革正式开始。2020年,陆续出台《浙江省天然气上下游直接交易暨管网代输试点规则(试行)》、《浙江省天然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实施细则(试行)》、《浙江省省级天然气管网调度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管道燃气特许经营评估管理办法》,为建立上下游直接交易、管道燃气特许经营评估、扁平化规模化改革提供政策支持。2020年底,浙江天然气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正式运营,成为浙江省首个、全国第五个天然气交易平台。
1.油气体制改革推进缓慢
当前我省天然气体制改革推进缓慢,一是上游资源方相对集中,市场竞争不充分,地位不对等,下游用户与之协商谈判难度大。二是城镇燃气企业仍实行顺价销售机制,缺乏降低天然气采购价格的动力。三是城镇燃气企业扁平化规模化改革涉及多方利益,实施难度大。
2.能源输运网络亟需完善
煤炭输运系统有待优化。受河道条件制约,宁波舟山港、嘉兴独山港等煤炭海河联运通道存在瓶颈,杭绍甬等地煤炭“公转水”受限。煤炭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较低。
石油管道输送能力有待扩展。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建设不断推进,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产能释放及宁波炼化产业扩能,原油和成品油输送量增长较快,现有石油管道已不能满足需求。
天然气管道输送瓶颈有待突破。随着宁波舟山LNG接收中心产能的扩大,现有杭甬线管道已无法满足LNG资源的外输需求。
3.油气管道建设与保护难度加大
我省地形复杂,管道建设空间趋紧,新建管道的路由选择更加困难。不断增多的第三方施工风险、极端地质灾害风险、电化学腐蚀风险和无人机破坏、网络攻击等新型安全风险加大了管道保护工作难度。
一、天然气与煤炭的热值:1、1立方天然气=8500大卡;2、每公斤标煤=7000大卡;3、1立方天然气相当于1.214kg标煤。二、天然气和煤炭的价格比较:1、已知:民用天然气单价为每立方米3.20元...
我收集了一个资料,虽然不能说很准确,但是可以反映出基本情况:名称 计算单位 燃烧值 设定的价格 每元能买到的热值天然气 J/m3 35.5KJ ...
山东省石油天然气开发总公司于1988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现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省属大型企业,与山东省油区工作办公室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职能分设、合...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明确“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稳步减少高碳化石能源利用,必须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安全有序发展核能,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生产生活用能清洁低碳化。
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能源安全保障提出新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形势等多方面影响,我国能源安全保障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我省要按照自贸试验区功能定位,坚持油气全产业链发展特色不动摇,全力推进宁波舟山大宗商品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打造世界级油品储运基地。积极参与国际油气资源开发和交易,鼓励省内企业积极争取境外资源,构建能源资源“海外仓”,在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十四五”将是我国油气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时期。按照“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改革方向,积极顺应国家改革形势,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吸引更多主体参与到资源采购和开发环节,建立天然气辅助服务市场,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强化油气供应保障体系。
2021年2月18日,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发布了《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全面启动我省数字化改革,推动各地各部门流程再造、数字赋能、高效协同、整体智治。“十四五”是我省建立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源供应和调度、应急处置、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等能源智慧化监管体系的重要时期。《浙江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提出“加快智能化油气设施建设”,从基础设施建设端为实现智慧油气提供基础保障;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一代智能化技术为智慧能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分解落实工作和任务,制定专项规划实施计划;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强化协同联动,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为规划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各市、县(市、区)要切实发挥主体作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项指标和任务落实。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建立上下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纲要、浙江省能源发展规划的衔接,制定完善天然气管网等专项规划。各设区市要根据省级煤炭石油天然气规划制定地方规划。建立煤炭石油天然气规划与项目一体化管理机制,以煤炭石油天然气规划为依据进行项目核准和备案。
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强化土地、海域、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煤炭石油天然气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对实施难度较大的油气管道等线性工程,各地要强化自然资源、交通、水利等部门协同,及时协调解决路由选址、征地拆迁、涉河涉堤等难题。
强化煤炭石油天然气宏观调控和统筹协调,加强供需两侧预测预警,加强供应动态跟踪监控,建立健全应急保障体系。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完善滚动调整和动态评估机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分析和总结评估,重点监管规划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的落实情况,确保规划落实到位。
浙江省“十四五”煤炭、石油、天然气重大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内容 |
建设年限 |
项目总投资 (亿元) |
建设地点 |
一、建成项目 |
|||||
1 |
大镇复线(原油管道) |
大榭岛-岚山,长度约62公里,管径864mm,设计压力6.5MPa |
2023-2025 |
25 |
宁波 |
2 |
黄泽山-鱼山原油海底管道 |
长度为46公里,输送量3000万吨/年 |
2021-2022 |
16 |
舟山 |
3 |
外钓—册子原油管道 |
长度约3.5公里,双管,输送量4000万吨/年 |
2024-2025 |
2.7 |
舟山 |
4 |
金塘—册子原油管道 |
长度为10.5公里,3管,输送量6000万吨/年 |
2021-2025 |
11 |
舟山 |
5 |
册子—马目原油管道 |
长度为9.8公里,双管,输送量4000万吨/年 |
2020-2022 |
7.2 |
舟山 |
6 |
舟山—宁波成品油管道(海管) |
自舟山鱼山岛,至宁波登陆,线路总长约52公里 |
2021-2022 |
8.8 |
舟山、宁波 |
7 |
甬绍杭成品油管道 |
自宁波登陆点,经绍兴至余杭仁和油库(其中部分利用已建绍杭管道),线路总长约268公里 |
2021-2024 |
30 |
宁波、绍兴、杭州 |
8 |
鱼山岛—黄泽山作业区成品油管道 |
起自舟山鱼山岛,至黄泽山作业区,线路总长约35公里 |
2023-2025 |
7 |
舟山 |
9 |
黄泽山石油中转储运工程二期项目 |
油库规模104万立方米 |
2020-2022 |
12.6 |
舟山岱山 |
10 |
舟山中际化工油品储运基地 |
油库规模60万立方米 |
2019-2021 |
5.7 |
舟山定海 |
11 |
盛达燃料油中转加注基地项目 |
油库规模79.4万立方米 |
2019-2022 |
20 |
舟山六横 |
12 |
光汇油品储运项目 (北岛) |
油库规模116万立方米 |
2010-2023 |
9.6 |
舟山定海 |
13 |
金塘石油储运基地 |
油库规模480万立方米 |
2022-2025 |
45 |
舟山金塘 |
14 |
中奥能源油品储运扩建工程 |
油库规模87.6万立方米 |
2016-2021 |
23 |
舟山六横 |
15 |
华泰东白莲岛油品储运工程(一期) |
油库规模82.4万立方米 |
2014-2023 |
19 |
舟山普陀 |
16 |
中化兴中六期扩建项目 |
油库规模41万立方米 |
2020-2021 |
6.6 |
舟山新城 |
17 |
黄泽山地下水封洞库项目 |
油库规模670万立方米 |
2022-2025 |
47 |
舟山岱山 |
18 |
黄泽山三期项目 |
黄泽山岛北部区域建设200万方以上的油库 |
2022-2025 |
20 |
舟山 |
19 |
岙山岛地下油品储运库 |
油库规模300万立方米 |
2022-2025 |
22 |
舟山临城 |
20 |
大榭原油地下洞库(一期) |
油库规模300万立方米 |
2022-2025 |
35 |
宁波大榭 |
21 |
小衢山油品储运基地 |
油库规模300万立方米 |
2022-2025 |
55 |
舟山小衢山 |
22 |
宁波成品油基地(一期) |
油库规模44万立方米 |
2019-2022 |
8.5 |
宁波北仑 |
23 |
金清港成品油仓储基地 |
油库规模一期4.4万立方米,二期扩建5.5万立方米 |
2020-2022 |
10.5 |
路桥金清镇黄琅剑门港 |
24 |
上虞油库(成品油) |
油库规模29.7万立方米 |
2021-2025 |
9 |
绍兴 |
25 |
仁和油库(成品油) |
扩建油库规模6万立方米 |
2021-2025 |
3 |
杭州 |
26 |
浙石油金华兰溪油库(成品油) |
油库规模3.3万立方米 |
2021-2024 |
3 |
金华兰溪 |
27 |
浙石油温州油库 (成品油) |
油库规模4.6万立方米 |
2021-2024 |
5 |
温州 |
28 |
中石化温州灵昆油库(成品油) |
油库规模31.4万立方米 |
2018-2023 |
12.7 |
温州 |
29 |
中航油中转油库迁建项目 |
扩建机场油库4万立方米,新建油库6万立方米,配套输油管道约15公里 |
2021-2025 |
4 |
温州 |
30 |
舟山新奥LNG接收站 (二期) |
建设规模为200万吨/年 |
2019-2021 |
24.1 |
舟山白泉 |
31 |
舟山新奥LNG接收站 (三期) |
建设规模为500万吨/年 |
2021-2024 |
35 |
舟山白泉 |
32 |
浙江LNG接收站(三期) |
建设规模为600万吨/年,配套一个码头 |
2021-2025 |
93 |
宁波穿山 |
33 |
浙能六横LNG接收站(一期) |
建设规模为600万吨/年,配套一个码头 |
2021-2025 |
105 |
舟山六横 |
34 |
中石化六横LNG接收站项目(一期) |
建设规模为600万吨/年,配套一个码头 |
2021-2025 |
120 |
舟山六横 |
35 |
温州LNG接收站 (一期) |
建设规模为300万吨/年,配套一个码头 |
2018-2023 |
89.46 |
温州洞头 |
36 |
玉环大麦屿能源(LNG)中转储运项目(一期) |
建设规模为200万吨/年,配套一个码头 |
2021-2025 |
41 |
玉环大麦屿 |
37 |
浙江嘉兴(平湖)LNG应急调峰储运站项目 |
建设规模为100万吨/年,配套一个码头 |
2018-2021 |
24 |
嘉兴独山港 |
38 |
温州华港LNG储运调峰中心项目(一期) |
建设规模为100万吨/年,配套一个码头 |
2020-2023 |
28 |
温州状元岙 |
39 |
川气东送二线干线浙江段 |
安徽浙江省界-温州末站,管径1219mm,设计压力10MPa,总长约440公里 |
2021-2025 |
70 |
湖州、杭州、绍兴、台州、温州 |
40 |
川气东送二线温州-福州支干线工程 |
温州-浙江福建省界,管径1016mm,设计压力10MPa,长度约95公里 |
2022-2025 |
16 |
温州 |
41 |
甬绍干线天然气管道东段 |
宁波中宅-春晓-新昌,管径1219mm, 设计压力10MPa,长度约147公里 |
2021-2023 |
38 |
宁波、绍兴 |
42 |
甬绍干线天然气管道西段 |
新昌-诸暨,管径1219mm,设计压力10MPa,长度约85公里 |
2023-2025 |
22 |
绍兴、金华 |
43 |
杭甬复线天然气管道 |
宁波镇海-杭州萧山,管径1016mm,设计压力10MPa,长度约190公里 |
2021-2022 |
38 |
宁波、绍兴、杭州 |
44 |
西二线、川气东送嘉兴联通工程 |
管径1016mm,设计压力10MPa,长度约20公里 |
2021-2022 |
3 |
嘉兴 |
45 |
浙沪天然气联络线二期工程 |
管径813mm,设计压力6.3MPa,长度约45公里 |
2020-2021 |
7 |
嘉兴 |
46 |
六横-春晓天然气管道 |
舟山六横-宁波春晓,管径1016mm双管,设计压力10MPa,单管长度约33公里 |
2021-2025 |
20 |
舟山、宁波 |
47 |
温州LNG接收站项目外输管道 |
小门岛温州LNG接收站连接至乐清登陆站,管径1016mm,设计压力10MPa,长度约26公里 |
2021-2022 |
12 |
温州 |
48 |
温州华港LNG项目外输管道 |
温州状元岙华港LNG接收站连接至乐清登陆站,管径1016mm,设计压力10MPa,长度约34公里 |
2021-2022 |
15 |
温州 |
49 |
乐清-温州天然气管道 |
乐清登陆站-温州末站,管径1219mm,设计压力10MPa,长度约46公里 |
2022-2025 |
13 |
温州 |
50 |
玉环大麦屿LNG站外输管道 |
玉环大麦屿连接至甬台温管道清江阀室,管径1016mm,设计压力7MPa,长度约32公里 |
2021-2022 |
8 |
温州、台州 |
51 |
龙港—苍南天然气管道 |
由龙港延伸至苍南县灵溪镇境内,管径813mm,设计压力6.3MPa,长度约27公里 |
2022-2025 |
3 |
温州 |
52 |
云和-景宁-文成-泰顺天然气县县通项目 |
天然气管道,管径406mm,设计压力6.3MPa,总长约115公里 |
2022-2025 |
15 |
温州、丽水 |
53 |
庆元支线(天然气管道) |
北起龙泉,南至庆元,管径406mm,设计压力6.3MPa,长度约60公里 |
2022-2025 |
7 |
丽水 |
54 |
衢州分输压气站改造项目 |
西二线南昌-上海支干线反输改造,衢州压气站具备双向增压 |
2021-2023 |
0.5 |
衢州 |
55 |
嘉兴LNG站外输管道 |
自嘉兴LNG站接至嘉兴大桥站,在独山港站设支线接入浙沪联络线二期,管径610mm,设计压力6.3MPa,总长约50公里 |
2021-2022 |
8 |
嘉兴 |
56 |
浙江舟山煤炭中转码头堆场扩建工程 |
新增煤炭储备能力220万吨 |
2022-2025 |
54.5 |
舟山 |
57 |
温州港乐清湾港区通用作业(C区)一期工程 |
新增煤炭储备能力90万吨 |
2019-2023 |
29 |
温州 |
58 |
台州港头门港区二期工程 |
新增煤炭储备能力16.9万吨 |
2017-2021 |
16 |
台州 |
二、开工项目 |
|||||
1 |
算山/镇海-中金管道 |
成品油管道,算山油库—镇海炼化二期—宁波油库—中金分输站,长度约45公里 |
2024-2027 |
4 |
宁波 |
2 |
中石化算山成品油储备基地 |
成品油油库库容120万立方米,原油油库库容40万方 |
2019-2026 |
28 |
宁波北仑 |
3 |
大榭原油地下洞库(二期) |
扩建库容200万立方米 |
2023-2030 |
15 |
宁波大榭 |
4 |
衢山LNG接收站 |
建设规模为300万吨/年,配套一个码头 |
待定 |
67 |
舟山 |
5 |
衢山LNG接收站外输管道 |
衢山岛至宁波,管径1016mm,设计压力10MPa,长度约110公里 |
待定 |
50 |
舟山 |
三、前期项目 |
|||||
1 |
虾峙岛—东/西白莲—六横原油管道 |
长度20公里,输送量为1500万吨/年 |
2025-2030 |
6 |
舟山 |
2 |
杭州-湖州-皖成品油管道 |
余杭仁和油库至湖州苏台山油库至长兴油库到浙江安徽交界处,总长约200公里 |
待定 |
20 |
杭州、湖州 |
3 |
大榭石化-算山段成品油管道 |
大榭石化-算山首站,长度约28公里 |
待定 |
3 |
宁波 |
4 |
陈山-仁和成品油管道 |
陈山油库-仁和油库,长度约150公里 |
待定 |
8 |
嘉兴、杭州 |
5 |
瑞安-苍南成品油管道 |
甬台温瑞安末站-浙闽交界处,长度约86公里 |
待定 |
6 |
温州 |
6 |
中奥能源虾峙地下库 |
油库规模700万立方米 |
2025-2030 |
50 |
舟山虾峙 |
7 |
金塘储运基地(二期) |
油库规模460万立方米 |
2025-2030 |
30 |
舟山金塘 |
8 |
双子山油品储运基地 |
油库规模100万立方米 |
2025-2030 |
24 |
舟山双子山 |
9 |
东白莲岛油品储运工程(二期) |
油库规模360万立方米 |
2025-2030 |
40 |
舟山虾峙 |
10 |
金华油库(成品油) |
油库规模12万立方米 |
待定 |
6 |
金华 |
11 |
台州中石油油库(成品油) |
油库规模10万立方米 |
待定 |
5 |
台州 |
12 |
浙江LNG接收站(四期) |
新增规模300万吨/年 |
2025-2030 |
30 |
宁波穿山 |
13 |
温州LNG接收站 (二期) |
新增规模400-600万吨/年 |
2025-2030 |
40 |
温州洞头 |
14 |
台金衢天然气干线 |
横溪-缙云-遂昌-龙游,管径为1016mm,设计压力10MPa,长度为200公里 |
待定 |
50 |
台州、金华、丽水、衢州 |
15 |
浙能平湖独山港环保能源二期煤场 |
新增煤炭储备能力1.9万吨 |
待定 |
嘉兴平湖 |
|
四、谋划项目 |
|||||
1 |
浙能六横LNG接收站项目(二期) |
二期建设规模600万吨/年 |
2025-2030 |
55 |
舟山六横 |
2 |
中石化六横LNG接收站项目(二期) |
二期建设规模900万吨/年 |
2025-2030 |
65 |
舟山六横 |
3 |
台州头门港LNG接收站 |
建设规模为300万吨/年,配套一个码头 |
待定 |
59 |
台州头门港 |
4 |
头门港LNG接收站外输管道 |
头门港至甬台温三门站,管径813mm,设计压力6.3MPa,长度约85公里 |
待定 |
25 |
台州 |
5 |
黄泽作业区—漕泾原油海底管道 |
长度为90公里,输送量2700万吨/年 |
待定 |
22.44 |
舟山、上海 |
6 |
龙游-丽水成品油管道 |
龙游油库-丽水油库,长度约150公里 |
2025-2030 |
7.5 |
衢州、丽水 |
7 |
温州-丽水成品油管道 |
甬台温管道温州分输站-莲都油库,长度约210公里 |
2025-2030 |
11.5 |
温州、丽水 |
1. AQ 2012-2007 石油天然气安全规程 2. AQ 2045-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管道储运实施规范 3. AQ 2046-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工程建设施工实施规范 4. AQ 3013-2008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 5. GB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6. GB50251-2003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7. GBT12224-2005钢制阀门一般要求 8. GBT12241-2005 安全阀一般要求 9. GBT20173-2006 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道输送系统 管道阀门 10.SY0401-1998 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1.SY0402-2000 石油天然气站内工艺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2.SY0466-1997 天然气集输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13.SY0470-2000 石油天然气管道
《石油天然气常用单位换算》 一、体积: 1 立方米( m3)=35.315 立方英尺( ft3)=6.29 桶(bbl) 1 立方英尺( ft3)=0.0283 立方米( m3)=28.317 升( liter) 1 千立方英尺( mcf)=28.317 立方米( m3) 1 百万立方英尺( MMcf)=2.8317 万立方米( m3) 10 亿立方英尺( bcf)=2831.7 万立方米( m3) 1 万亿立方英尺( tcf)=283.17 亿立方米( m3) 1 桶(bbl)=0.159 立方米( m3) 二、热功: 1 焦耳= 0.10204 千克·米=2.778 ×10-7 千瓦·小时= 3.777 ×10-7 公制马力小时 =3.723×10-7 英制马力小时= 2.389×10-4 千卡 =9.48×10-4 英热单位 1 卡(cal)=4.1868 焦耳( J) 1 英热单
充分发挥省电子商务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新型贸易发展“十四五”规划总体工作部署和重大事项、关键政策和改革创新的协调推进。完善研究新型贸易高质量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提高对重大问题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水平。各级政府要把新型贸易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工作核心内容之一,列入重要考核指标,切实发挥新型贸易发展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
围绕新型贸易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多方参与、资源整合、共赢发展良好局面。建立健全省、市、县和省级部门间纵向、横向联动机制,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有机配合协作工作关系。拓展境外工作联系网络,发挥商协会、驻外机构、海外投资企业等组织和企业桥梁纽带作用,拓展与境外政府、协会和企业沟通交流和合作。
统筹产业、贸易、科技、财政、金融等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在要素保障、财税和金融支持、品牌培育、标准引领等方面,加大对各类新型贸易主体的支持。深化政府数据共享与开放,推进公共信息数据资源开放管理。加强对新型贸易业态和模式培育,制订有针对性的专项促进政策。
省电子商务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好新型贸易发展“十四五”规划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制订目标任务和年度工作清单,落实职责分工,实施项目化管理,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加强沟通与指导,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建立重点工作事项考核评价指标,加强绩效评估。及时总结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加强宣传和复制推广。 2100433B
坚持和完善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将党的领导始终贯穿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全过程,为顺利实现“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落实规划实施组织领导责任,建立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将档案事业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纳入目标考核、检查评估、专项督查的内容,及时研究部署和协调解决档案工作的重大问题。
省级档案主管部门要建立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估机制,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组织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鼓励开展第三方评估,将监测评估结果作为改进档案工作和加强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各级档案主管部门要做好地方规划和本规划目标任务的衔接,细化落实本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各级政府要将档案工作所必需的经费纳入相关部门预算,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加强档案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科学合理使用档案保护和开发专项资金,加大对重大项目、重点任务的资金支持。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要确保本单位档案工作所需经费,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档案事业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档案科研创新领域。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融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服务中心工作、社会民生,事关档案事业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重点任务、重要成绩等进行全方位宣传展示,扩大档案工作社会影响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支持档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良好的档案事业发展环境。 2100433B
围绕新时期测绘工作“两服务、两支撑”的根本定位,完善新型测绘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创新基础测绘管理体制,按照全省“一盘棋”的统筹模式,实现“行政管理 业务协同”的双轮驱动,推动基础测绘工作向资源更丰富、管理更顺畅、服务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坚持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不断完善基础测绘财政预算保障机制,对财政项目开展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测绘地理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构建高端地理信息人才蓄水池。构建与新技术、新业务、新能力相适应的基础测绘队伍新体系,依托测绘单位的技术支撑,培养各类高技术人才、专业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落实人才激励政策,保障人才发挥作用,引导广大测绘地理信息人才爱岗、敬业,成为全省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核心技术力量。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辖区基础测绘规划实施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各项基础测绘任务,认真实施重大基础测绘项目,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省市协调与衔接机制,科学制定计划进度,强化规划实施评估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监督管理,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建立评估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介,加大测绘的宣传力度,通过浙江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馆、数字展馆等窗口,扩大社会影响力。弘扬测绘精神,繁荣测绘文化,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测绘基础性、公益性的认识,拓展地理信息应用领域,营造重视、支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社会环境。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