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 | 建立时间 | 2019年 |
---|---|---|---|
单位类型 |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 机构规格 | 副厅级 |
行政隶属 |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 地 址 | 杭州市文二西路浙江省信息化测绘创新基地 |
领导班子 | 金利强、姚真法、李爱勤、骆光飞、章淇华 |
单位简介
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为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直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机构规格相当于副厅级,由原浙江省第一测绘院、第二测绘院、自然资源监测中心、测绘资料档案馆、测绘质量监督检验站、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和测绘大队等7家单位整合组建而成,于2019年12月31日正式挂牌成立。全院核定事业编制508名,实际在岗人员15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26人(正高27人),中级职称405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80%以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 培养人员3人,自然资源部青年学术和科技带头人4人。
省测科院主要承担全省基础测绘和地理信息管理、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管理、国土卫星遥感应用、自然资源行政执法等的技术支撑工作。已建立一整套从咨询设计、数据获取、数据加工、数据建库、系统开发到应用服务完整的现代测绘地理信息生产技术体系,并配备彩虹四号中航时固定翼无人机、大型航摄仪、移动测量车、三维激光扫描仪、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卫星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等高端设备,拥有大地测量、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海洋测绘、地图编制、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互联网地图服务等10个甲级测绘资质,具备承担大型测绘地理信息工程的经验和能力,面向社会提供全流程、全领域技术服务。
省测科院是省内唯一一所综合性的测绘地理信息科研机构,是自然资源部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依托单位。截至2020年12月,累计已承担并完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7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行业科技进步奖71项,牵头制定或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近40项,授权国家专利29项,软件著作权200余项。成果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民生服务、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监测、防灾救灾、海洋调查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
原各单位情况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和第二测绘院均成立于1975年,是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直属公益事业单位,机构规格相当于县处级,均为浙江省内规模最大的专业测绘单位之一。浙江省第一测绘院业务领域涵盖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不动产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图编制、导航电子地图制作和互联网地图服务、海洋测绘、测绘航空摄影、三维建模等,浙江省第二测绘院业务领域涵盖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地籍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测绘航空摄影、海洋测绘、房产测绘、地图编制等。浙江省第一测绘院和浙江省第二测绘院在业务上既有交叉又有分工,在省内业务地域上也是如此。
浙江省自然资源监测中心原为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组建于1997年,2007年加挂浙江省遥感数据处理服务中心牌子,2013年加挂地理国情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2014年加挂浙江省地理国情监测中心牌子,是地理国情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
浙江省测绘资料档案馆原为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中心,成立于1986年,是集中保存、管理测绘科技档案的省级专业档案馆,为浙江省测绘局所属社会公益类纯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全省测绘成果与信息数据档案、测绘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组卷、归档、管理和提供利用等工作。
浙江省测绘质量监督检验站原为浙江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成立于1989年10月,是浙江省测绘行政管理部门和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设立的法定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机构。隶属于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业务上受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国家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指导。2007年2月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浙江省测绘质量监督检验站挂浙江省测绘器具检定站、浙江省房屋面积测绘成果质量鉴定中心牌子,为社会公益类纯公益性事业单位。
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原为中国测绘科学院浙江分院,组建于2008年,隶属于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主要职责包括开展测绘科学技术研究,解决浙江省基础测绘、测绘成果开发应用、测绘公共服务、地理信息产业化中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技术难题,承担国家和地方测绘科研任务以及重大项目的科学技术攻关等。单位类型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机构规格相当于县处级。
浙江省测绘大队隶属于浙江省地质勘查局,组建于1958年,是专业从事测绘的省级事业单位,是全国首批甲级测绘资质单位之一,机构规格相当于县处级。业务领域涵盖大地测量、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海洋测绘、地图编制、互联网地图服务等,有17个二级单位,连续6年保持“浙江省文明单位”称号;连续20年保持浙江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连续5年被评为浙江省“安康杯”竞赛示范单位,先后获得“省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全队在职职工777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职称66人,中级职称103人,国家注册测绘师36人,其他注册类人员4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80%以上。其中“浙江省国土勘测规划有限公司”为具有独立法人的全资公司。
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2100433B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简称“中石油钻井院”,英文缩写DRI)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直属钻井科研机构,是集团公司钻井技术参谋部,是钻井高新技术的研发中心,是国内和海外钻井生产的技术支持与服...
杭州东站坐B4快速公交到天目山路高教路口下车,沿着高教路向北走路约20分钟,在高教路西侧就能看到了。或者用手机地图导航到西溪华东园!
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和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是不是同一个单位?
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和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是同一个单位。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始建于1960年,后经国家电网改名为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始建...
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建于1955年,是浙江省建筑行业各专业人才齐全、技术手段最完备的科研中心,直属于浙江省建设厅。现拥有一大批中、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其中教授及教授级高工15人,高级工程师60人,中级职称161人。中级以上职称占到45%。院有限公司设有建筑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下设结构工程研究所、建筑材料研究所、建筑设备研究所、地基工程研究所、地下工程研究中心、建筑节能与环境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等科技部门,拥有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验站、浙江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第 1 期 郑 雷 :灌区渡 槽安 全综合 评价的 实施 53 表 2 安地 水库灌 区渡槽 安全综 合评价 表 渡槽名称 工程质量 过流能力 结构安全 综合评价 山后垅渡槽 满足要求 基本满足 基本安全 正 常运行 ,大修 南干渡槽 存在 质量问题 不满足 不安 全,存在隐患 拆除重建 花楼基渡槽 满足要求 满足 安全 正 常运行 ,常规养护 武义江渡槽 满足要求 满足 基本安全 正 常运行 ,常规养护 国湖 1#渡槽 基本满足要求 基本满足 基本安全 正 常运行 ,常规养护 国湖 2#渡槽 基本满足要求 基本满足 基本安全 正 常运行 ,常规养护 国湖 3#渡槽 基本满足要求 基本满足 基本安全 正 常运行 ,大修 八仙溪渡槽 满足要求 满足 安全 正 常运行 ,常规养护 8 结 语 灌区渡槽基本建成于2 0世纪六七十年代,运 行年限 基本或将 达到使用年限 , 一 般未设置监测
y测绘科学技术
大地测量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航空摄影测量
遥感信息工程
地图制图技术
工程测量技术
海洋测绘
测绘仪器
测绘科学技术其他相关领域
该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报道和反映测绘科学最新研究成就,传播和积累军事测绘科学知识,促进测绘科学的发展与交流,提高测绘科学研究质量和水平,培养军事测绘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测绘科学技术现代化服务 。
论文篇幅要求(含图、表)8000字以内。文稿必须包括标题、作者姓名及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法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基金资助情况及编号。
标题:要求有中英文,简练(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可用短语,不能用句子,应是能反映论文中特定内容的恰当而简明词语的逻辑组合,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作者姓名和单位(及邮编):要求有中英文。
摘要:中文摘要以200到300字为宜。应尽量写成报导性摘要,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要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 、“报告了……现状”、“进行了……的调查”等。
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建议先写英文摘要,再写中文摘要)。采用被动语态,不用“We”等第一人称作主语。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结论。
关键词:要求有中英文关键词5-8个,应是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中文关键词不能全是英文或英文缩写。
中图法分类号:根据关键词,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中查找。
正文:(1)章节标题:简练、可用短语,不能用句子。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式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式为1.1、1.2、2.1、2.2…;三级标题形式为1.1.1、1.1.2、2.1.1、2.1.2…。论文开头要有引言(以0序号开始),论文最后要求有结束语或结论。(2)插图:要有图序、图题,图要随文序号出现,应精选、清晰,有自明性,标目、标值要规范、准确,以6幅为限,切忌与文字内容重复;表:要随文出现并标注表序、表题,表格尽量采用“三线表”,表格的左、右端不封。(3)正文、图表、公式中的变量要用斜体,矢量、矩阵、向量要用黑斜体;英文缩写、计量单位、函数名称、运算符号、括号等都要用正体;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及符号请注明;文中的计量单位一律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4)文中英文缩写在第一次出现时要给出英文全称(众所周知的不必)。
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5条,不超过40条。只著录最必要的、最新的参考文献,仅限于作者直接引用并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文献题目后要给出文献类型字母标识。
著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写法(外国人名亦如此)。如著者不多于3人,则全部著录,如为4人以上者,只著录前3人,后面中文加“,等”,外文加“,et al”,著者间加“,”,最后两者之间一律不加“和”、“and”等连词。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序号,起讫序号间用“-”连接。
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括号“[ ]”外著录引文页码。
作者简介:第1作者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 ×省(市)×市人,职称,学历,研究方向。作者简介可在文章最后或首页地脚处给出。
基金项目:有基金资助的项目要给出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
联系方式:在文章最后给出作者联系方式(包括邮政编码、通信地址,电话,E-mail) 。
据2019年7月13日中国知网显示,《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共出版文献3107篇 。
据2019年7月1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共载文2248篇 。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上网期刊、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中国科技期刊群“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 。
据2019年7月13日中国知网显示,《测绘科学技术学报》总被下载521932次、总被引次数23164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929、(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702 。
据2019年7月1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测绘科学技术学报》被引量为16084次、下载量为67501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0.59,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2373名,在天文学、地球科学类刊(226种)中排第125名 。
1991年,该刊获国防科工委首届国防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1995年,该刊获河南省教委首届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中国国家教委科技司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三等奖。
1996年,该刊获总参第一届优秀期刊奖、河南省科委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总参首届优秀期刊奖、河南省第2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1999年,该刊获河南省教委第二届优秀学报一等奖。
2000年,该刊获河南省教委第二届高校学报系统优秀学报一等奖;获《CAJ-CD》执行优秀奖。
2002年,该刊获河南省第5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2003年,该刊获总参优秀期刊奖。
2006年,该刊获教育部科技司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2007年,该刊获中国测绘学会首届优秀测绘期刊奖。
2008年,该刊获教育部科技司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2009年,该刊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2010年,该刊获总参优秀出版物奖。
2011年,该刊获得中国优秀测绘期刊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