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自然平衡 | 别 名 | 生态平衡 |
---|---|---|---|
定 义 | 生产、消费、分解之间地保持稳定 | 影响因素 | 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 |
破坏因素 |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 影 响 | 影响到人类的生活与生存 |
自然平衡又称“生态平衡”。在自然界中,无论是森林、草原、湖泊------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份和光、水、土壤、空气、温度等非生物成份所组成。每一个成分都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综合体。它们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实际上也就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消费、分解之间地保持稳定。如果其中某一成分过于剧烈地发生改变,如大量繁殖,都可能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如果某种化学物质或某种化学元素过多地超过了自然状态下的正常含量,也会影响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会使各类生物接灭绝。
能否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不仅关系到某些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活与生存。因此,人们要弄清自然环境中各类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它们的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地使它们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我们在改造自然和进行工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遵循生态平衡的规律,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切实有效的措施,以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在有计划的更新过程中,能持续地发挥它的作用。
植树造林,园林绿化,是保持生态平衡的一项重要措施,应当发动群众,齐抓共管。要逐年绿化荒山空地,制止破坏森林、破坏绿化的违法行为。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营造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优良生态环境。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消费、分解之间地保持稳定。如果其中某一成分过于剧烈地发生改变,都可能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如果某种化学物质或某种化学元素过多地超过了自然状态下的正常含量,也会影响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它们最大且最显著区别在于自然平衡式燃气热水器没噪音、燃烧平稳、热效率高、烟气洁净、节电减排,强制平衡式燃气热水器相对差很多。市场现行流通资质产品多为强制平衡式燃气热水器,除纯进口品牌本土产品,自从我们...
你说的一点都不对。读数不是高程也不是标高。
科莫迪处于一个多山的地带来的,所以一般都是、北温带到南温带的一个过渡线来的呢。 大陆水平自然带是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两种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前者占优势 的地区,自然带沿纬线方向伸展;后者 占优势的...
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维持自身相对平衡的能力。这种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有关。例如,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的苔藓和地衣如果受到重大损伤,整个生态系统就有可能崩溃。因为那里的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其他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依靠苔藓和地衣来维持生活的。相反,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因为生物种类繁多,食物链也多,如果其中的某种草食动物大量减少甚至灭绝,还可以由其他食物链中的草食动物来代替,依然可以维持这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不过,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无论怎样强,也总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或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对于人类和生物有害的因素,例如火山爆发、山崩海啸、水旱灾害、地震、台风和流行病等。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指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被破坏。人类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不断地从环境中索取大量的自然资源,常常达到掠夺的程度;同时,又向环境中排出大量的废气和某些物质污染环境。战争也破坏生态平衡,例如1991年海湾战争中,大量排放石油到海洋和燃烧石油,使周围海域和一部分地区,受到灾难性的石油污染和空气污染,造成生态平衡不同程度的破坏,给生物和人类带来灾难。
从中国传统观念角度指出了建筑作为人与自然的中介的本质所在,并就这一关系在现代建筑作品中的应用加以解析,以期获得对现代建筑空间创作的启示——人与自然的平衡。
设计与自然 作者 : 郭强 未分类 2006-5-29 设计与自然 郭强 自去年始,以陶瓷产地佛山为代表的许多陶瓷生产企业纷纷上马仿古砖产品,即使以传统抛光砖 为主和见长的企业也开始转产仿古砖。 一时掀起仿古砖热潮。 有些企业一帆风顺, 有些则不尽人意。 究竟上马仿古砖是好还是不好?仿古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它能替代抛光砖吗?它的前景如 何,, 都有待认真分析思考。在此,仅把我个人对仿古砖的思考和看法作一陈述,就此机会与大家 一起探讨。 一, 仿古砖概念的梳理 目前,从生产企业对仿古砖的称谓就有多种,如仿古砖、复古砖、古典砖、泛古砖、瓷质釉面砖 等等。可以说每个企业都根据各自的理解或理念追求命其名的。其实起什么名字并不重要,为它争 辩就更没有意义。我认为首先它是针对早于它出现的抛光砖和釉面瓷片而言,其次是所表现出的形 态特征而言。从仿古砖外观特点与抛光砖相对照,仿古砖给人一种古色
一般平衡论的核心思想是“天道自衡”——宇宙万物的本质属性是自然而然之平衡。一般平衡论认为,宇宙是平衡的,平衡是有规律的。宇宙万物有平衡循环、自我平衡、事物对称、自然位置和万物玄同五大平衡规律。宇宙智慧就是平衡,这五大平衡规律是宇宙智慧和天道自衡的具体表现,也是宇宙万物运化中普遍存在的法则。
平衡循环:宇宙万物永恒处于“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的螺旋式循环过程中。万物从平衡到不平衡,从不平衡到新平衡;平衡中有不平衡,不平衡中有平衡。
自我平衡:系统内部结构的平衡。万物都有自我趋向平衡的求存在本能,求存在的本能源自求存在的智慧,求存在是自我平衡的力量源泉。
事物对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平衡。事物必为对称之存在,万物都有自身的对称方,一方的存在都是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任何事物都有另一事物与之对称。
自然位置:系统与环境的平衡。万物在环境中都有自己的自然位置,表现为个体与环境的平衡和谐。万物顺应自然的力量而各得其所又尽其所能。求存在的自然目标使万物总在寻找自己在自然秩序中的自然位置,以求得与环境和谐是万物的自然目的。
万物玄同:系统在特定时空的平衡。万物在一定时空和条件下可以处于一种无差别的同一状态,不同的时空和条件会出现不同层次的同一状态。
景观设计核心在于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现场聆听中外大师们精彩纷呈的演讲,我们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大师们在智慧分享中不约而同地高度强调景观设计要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居环境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当前,雾霾、污水、垃圾等现象屡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自然生态环境品质不高,人居环境质量有待提高。
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不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也是绿色发展的现实需要。景观设计必须坚持以提高自然生态品质为核心,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优良人居环境。
我们注意到,人居环境学正是本届大会的热门词汇之一。在开幕式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名誉主席、住建部原副部长宋春华介绍,《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人居环境学科主编就是吴良镛院士;今年7月在清华大学召开的人居环境学科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上,吴良镛指出,经过20多年的探索,现在将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3个学科联合起来命名为人居环境学,符合学科的发展趋势,顺理成章。
“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3个学科原来就是一体的,有着密切的融合与交叉。建设美丽中国和优良人居环境,必须依靠3个学科协同与配合,不能只从本专业、相对狭窄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而是要在人居环境这个大概念下,放宽视野、提升高度,实现3个学科相互渗透、互动,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前人居环境面临的问题。”宋春华说。
人居环境学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人居环境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在题为《诗意棲居境 生生不息景》的演讲中说:“生生不息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态观。第一个‘生’是生物,第二个‘生’是生物的生命,就是生物的生命持续发展、永远不息。人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不同于一般的生物,区别在于人类有社会性、有文化要求。人类总是从人的要求对待宇宙,我们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说中国园林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前一句是世界人民的共性,后一句是中华民族风景园林的特性。”
在演讲中,孟兆祯还结合古代大禹治水、都江堰水利工程、杭州西湖治理等古代案例,并引用管子名言“与天顺者天助之,与天逆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犹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阐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
在孟兆祯看来,中华生态文明观特有的“景面文心”和“物我交融”内涵,体现的正是一种人居环境的理想。
设计传世之作源于尊重自然
“自然可以没有人类,但是人类肯定是离不开自然。”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设计院院长陈伟元引述公益片《大自然在说话》里的经典台词,表达“面对各种设计思潮冲击的时候,我们的态度是尊重地域景观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观点。
在演讲中,专家们表示,只有以中华生态文明观为根基,体现“景面文心”和“物我交融”的丰富内涵,才能表达出对自然的真诚向往与尊重,设计出传世之作。
中国建设设计院副院长李存东的演讲主题为《心相自然》。他说,人类在自然之中是有限的,包括设计也是有限的。景观设计发生在人类聚居的土地上,但与大自然相比,人类聚集的地方其实很小。“我们坐飞机经常会有这种感受,从一个很喧闹、拥挤的城市乘飞机,飞到天上之后能看到的,更多的都是田野、山脉、河流、海洋等。”
“所以景观设计的空间,我个人认为其实是有限的,不是什么我们都能设计。本来,人类和城市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如果人类过于把自私的一面表现在城市建设当中,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对立,无论城市或乡村都会离自然越来越远。”李存东说。
他的结论是:景观设计的主题就是人和自然,景观设计的核心就是如何平衡人和自然的关系。
但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规划设计不是顺应自然,反而导致人与自然矛盾加剧。“现在我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可持续性,但在我们身边,很多项目往往都与可持续性背道而驰。比如,一个让人怦然心动的生态公园,通过比较设计之前与设计之后,你可能会发现,往往是设计之前的状态更生态。”非正规工作室创始人兼设计总监何志森表达了对当前景观设计、城镇化发展的一些困惑。
“30年前我家是在山坡上,现在家乡的很多山都已经移走了、铲平了,也看不到了。对我来说,家乡是一个特别陌生的城市。在将来的规划图中,竟然还有一个生态区。”何志森说。
也许,在何志森看来,充分保护好原有地形地貌、生态植被就是最生态的。但在当前,占主流的设计风格都在走大拆大建、不破不立的路线,这不是对自然的尊重。
景观设计需要善待每一寸土地
“当前,中国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都是空前的,二三十年前不能设想。但如果你坐京沪高铁,会发现车窗外的景色有些单调乏味。”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王向荣结合旅行体验,在题为《自然和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景观的多样性》的演讲中,表达了对中国的快速城镇化进程导致的“千城一面”现象的担忧。
我们的城镇为什么缺乏个性,总是“千城一面”?原因还是在于缺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与认识,往往为工程而设计,为利润而设计。
“更多的人工控制取代了原来的自然系统,景观、生物多样性单一化了,生态功能退化了,土地独特性、文化多样性削弱了,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城镇化。实际上,中国是一个景观非常多样、独特的国家,在这块土地上几千年来的传承,使得每一块土地都不一样。今天我们把这些土地变得统一化了,越来越接近。我们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呢?就是珍视每块土地的唯一性,通过保护、修复和创造的手段,维护每一片土地的唯一性。只要维护了土地的唯一性,也就维护了中国大地景观的多样性,这是中国景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前提。”王向荣说。
无独有偶,中国文化景观集团的首席设计师孙善坤在演讲中开宗明义地说:“我们企业的理念就是善待每一寸土地。”
他认为,雾霾严重、河流污染、森林砍伐等生态退化与破坏,其实是道与德的问题,道德缺失应该向文化寻求答案。“道之在我者为德,无道德不立,无德道不载,道生之,德蓄之。”解读中国文化,才能找寻设计的密码。
孙善坤说,习近平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实是汲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传统思想智慧。中国园林受“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影响,走崇尚自然、提升自然的路子,完全不同于西方轴线对称,采取曲折、错落、真假、虚实的构图手法,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高度。
专家们的智慧分享,让现场1800多位听众感受到了景观设计、人居环境建设的美好前景。
《生态城市:重建与自然平衡的城市(修订版)》是理查德·瑞吉斯特继《生态城市伯克利:为一个健康的未来建设城市》一书之后的又一名作——《生态城市》的增订版,作者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了对在第一版出版之后的三年里对世界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评论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