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构建智慧中国,推动转型升级【徐德明】/001
Ⅰ 主报告
1 智慧中国地理空间智能体系研究报告【徐永清 宁镇亚 等】/001
Ⅱ 综合篇
2 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与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探索【李维森】/044
3 智慧中国地理空间支撑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李朋德】/058
4 对智慧中国建设中测绘地理信息法制工作的探讨【王保立】/073
5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概况【温宗勇】/082
6 如何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升级到智慧城市时空
信息框架的实践【梁哲恒 俞志宏 等】/093
Ⅲ 建设篇
7 智慧北京建设进展【温宗勇】/111
8 从数字海南到智慧海南建设探讨【杨宏山】/122
9 上海市规划、国土和房产数据管理及业务化应用平台的
实践与探索【宋 唯 王 号 等】/130
10 “智慧重庆”建设探索与实践【张 远 罗灵军】/141
11 我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基本思路研究【高光耀】/152
12 智慧城市时空平台建设方法探索【孙 冰 万碧玉 等】/161
13 智慧城市建设有关探讨【洪 亮 王 华 等】/168
14 测绘地理信息助力“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
升级的若干思考【桂德竹 张成成】/181
Ⅳ 科技篇
15 基于“云 端”的实景三维智慧城市【周落根】/192
16 信息化与智慧中国建设【张新红】/205
17 智慧时代需要什么GIS技术?【宋关福 石伟伟 等】/214
18 智慧中国与遥感数据服务【曹天景 荣 伟 等】/226
19 百度与智慧交通【蒋文燕 朱 晖 等】/235
20 构建智慧城市空间应用同行【陈 非】/242
Ⅴ 应用篇
21 我国精准农林业的关键技术【冯仲科 罗富和 等】/250
22 推进大数据时代下的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建设【曹德胜】/263
23 从“数字矿山”到“智慧矿山”【卢小平 吴丛丛 等】/272
24 关于“智慧西城”建设的几点认识【付贵森】/282
25 车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与挑战【李昭宏】/290
26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地理信息应用趋势【嵇 然 廖 卿】/299 2100433B
本书以智慧中国为主题,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近年来的创新发展状况。书中汇集了大量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专家的研究成果,力求对近年来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创新发展取得的成绩、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入分析。
这种软件还是很多的,cad,3damx等等。不过也可以用酷家乐来设计,他拥有这些nb的功能。自由设计造型简单设置多级顶,绘制灯带造型、简单拖动角线、绘制型材造型顶面刷漆,扣板精准铺贴石膏吊顶、集成吊顶...
根据信息资料整理,中国编制各行业报告的有以下公式,供参考: (一)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产业与市场研究服务供应商。目前,中为咨询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3万多家企业,并向海外...
北京空间智慧装饰装修很不错的。该公司熟练运用多种家装风格,富有奇思创意的美学构想设计,充分合理利用空间。他们注重颜色的搭配,以及家居风水的应用,营造出别具风格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懂得材料的运用、施工...
2018年 LED智慧照明项目可行性研 究报告 编制单位: 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 此 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 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 提出的具体要求, 修订报告目录, 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 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 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 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 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 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 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 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 是在投资 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 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专业的调研报告网站 (www.abaogao.com) 2014-2020 年中国智慧银行建设市场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 报告 客服 QQ:992930161 报告价格: 印刷版: RMB 7000 电子版: RMB 7200 印刷版 +电子版: RMB 7500 电子邮箱: sales@chyxx.com 文章来源: http://www.abaogao.com/b/yinxing/Y16189GORE.html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中国银行业转型与创新 17 第一节 中国银行业挑战与机遇 17 一、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17 二、银行业面临的机遇 19 三、银行业变革必要性 20 第二节 中国银行业智慧化变革 21 一、智慧银行概述 21 二、智慧银行转型变革 21 (一)提供优质服务 21 (二)提高工作效率 22 (三)提升管理能力 22 三、智
智慧管理要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系统理论,就必须将理论与方法结合起来,让理论来引导企业管理决策,让方法来推动企业决策实施。因此,智慧管理的内容体系包含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两个部分。
智慧管理理论体系
从理论层面,智慧管理至少应包括资源与能力两方面的内容,既包括资源与能力基于载体的静态管理,又包括资源与能力基于活动的动态管理。由此,可将智慧管理的理论体系分为静态智慧管理和动态智慧管理。
1.静态智慧管理
静态智慧管理是对智慧资源本身的管理,也是对智慧资源载体的管理。根据智慧管理的内涵,智慧管理包括企业家特殊才能管理、高级技能人员经验管理、组织惯例与本能管理、产业链适应性资源管理和产品品牌价值管理等。要形成理论,还需要对智慧管理的内容加以归类,寻找理论内在的共同规律。为此,我们将从人才智慧管理、组织智慧管理和无形智慧管理3个方面依据载体进行分类归纳与整理。
(1)人才智慧管理。人才智慧管理是对嵌人在企业家和高级技能人员中的才能与经验等智慧资源实施的管理,考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适应性,以激励为主要方法,推动高级人才充分发挥其掌握的智慧资源的作用,提升人才智慧管理能力。
(2)组织智慧管理。组织智慧管理是对嵌入在组织体制与机制中的智慧资源的管理,是一种宏观管理,包括组织惯例与本能管理、产业链适应性资源管理等。组织智慧管理的管理对象嵌入在组织中,具有隐性特征,增加了组织智慧管理的难度。组织智慧管理应侧重于设计和维护科学的组织体制与机制,从而使得组织成为企业智慧资源的有效载体,智慧资源既能有效地存储与保护,又能高效流转、扩散与利用。
(3)无形智慧管理。除了嵌入在人才头脑和组织机制中的智慧资源以外,还有一类无形的智慧资源,如企业品牌价值等。这类智慧资源往往是企业的核心智力资产,是企业通过长期的苦心经营而获得的社会与客户对企业的肯定。对无形智慧资产的评估、监控、利用和发展是无形智慧管理的重点。
2.动态智慧管理
动态智慧管理既要体现对知识管理的传承,又要体现出对知识管理的创新。知识管理通常可分解为知识存储、知识学习、知识共享、知识整合、知识创新与知识利用等,以此实现对知识流转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为此,本文认为可借鉴知识管理分阶段管理的思想,在区别智慧资源与知识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动态智慧管理以下环节。
(1)智慧资源的情境嵌入与析取。由于智慧资源具有虚拟、隐性的特征,使得智慧资源往往需要嵌入到人才、组织制度、知识平台等载体中,在利用智慧资源时需要合适的情境支撑。因此,如果我们能设计出科学的智慧资源情境嵌入与析取机制及方法,在企业需要利用智慧资源时,企业能将其嵌入到情境中,从而提高智慧资源的利用水平;在企业面临智慧资源载体的流失压力与风险时,能将智慧资源从情境中析取剥离,从而保护企业的智慧资产。而且,智慧资源由于具有高端、高级特征,使得智慧资源的数量相对于知识资源要少,而且具有载体集聚性,为智慧资源的嵌入与析取提供了可能。
(2)智慧能力的培育与扩散。智慧能力是主导和支撑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智慧能力的培育与发展具有路径依赖性、因果模糊性等特征,这使得智慧能力培育成为智慧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另外,在智慧能力形成后,利用智慧能力来组织利用智慧资源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智慧管理目标。要实现智慧管理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将智慧能力扩散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智慧能力的扩散,需要智慧管理战略及其职能的辅助与推广,更需要为智慧能力扩散提供健全的机制、文化保障。在智慧能力培育与扩散上,存在着很大的学问,由此可以形成一套独特的智慧能力培育与扩散理论,这有待进一步开发。
(3)智慧资源与能力的整合及创新。企业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智慧资源与智慧能力,要实现智慧管理的系统功能,就必须将这些不同的资源与能力整合到一个管理范式下,通过资源与能力的协同效应强化智慧管理效果与目标。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整合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借鉴,而且智慧资源量相对于知识资源量要少许多,使得智慧资源与能力的整合更简单和更具可操作性。除此以外,智慧资源与能力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少不了创新,如何有效实现智慧资源与能力的创新和更新换代,以此保持企业智慧管理的环境适应性和先进性,是企业维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4)智慧资源与能力的价值实现。在企业智慧管理中,最根本的是要实现智慧资源与能力的价值转化,通过价值增值来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智慧管理中,智慧资源是价值实现的基础,而智慧能力是价值实现的推动力,企业价值增值是智慧资源与智慧能力的复杂增函数,其中智慧资源是自变量,而智慧能力是函数。要促进智慧资源与能力的价值实现,除了资源和能力本身以外,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机制、体制。设计一套完善的智慧资源与能力价值实现体系,成为智慧管理理论体系的重中之重。
智慧管理方法体系
从操作方法层面,智慧管理一方面要能从实践上指导企业管理的具体手段、环节和措施,另一方面要能从实践中总结和升华出一系列的智慧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实业界和学术界在方法体系上实现互动,从而推动智慧管理方法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此将实践中的操作方法解释为管理职能,而将从实践中剥离与抽象出来的方法组合解释为方法论。冈此,智慧管理的方法体系包括管理职能与方法论两个方面。
(1)管理职能。根据智慧管理内涵职能层的论述,可知智慧管理包括4大职能,即战略决策、经营组织、内涵领导、智能控制等。因此,从企业实践方法层面人手,智慧管理应从以上4种职能出发,分别设计科学的职能管理理论与方法,让智慧管理更具可操作性。在战略决策方面,要设计智慧管理战略体系和重视智慧管理战略的实施、执行与监督优化等;在经营组织层面,要着重设计有利于智慧管理的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体制和组织机制等;在内涵领导方面,要加强精英领导能力,强化对企业智慧资源与能力的宏观领导;在智能控制方面,要强调控制的智能化,即依赖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实现控制无形化和无边化的结合。
(2)方法论。设计独特而系统的方法论体系是使智慧管理比其它管理方式在操作层面具有优势的保障。方法论体系也是智慧管理中最难以开发和实现的,因为方法论虽然能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但要实现一种方法和一种理论的真正融合,需要许多特质性知识,要打造一种全新的方法群,则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在智慧管理方法论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重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与原始创新的结合,既要注意现有方法的引入,更要注意全新方法的开发;
②要有长期、逐步开发的准备,方法论的开发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绝不可一蹴而就;
③要注重在实践和理论上的交互优化,即从实践中总结新方法——将新方法抽象为方法论——用方法论指导新的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优化方法论。智慧管理方法论将涉及到智慧管理理论的各个方面,用方法论来武装理论,将理论与方法论相结合推进智慧管理逐渐成型与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智慧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途径。
运用视觉采集和识别、各类传感器、无线定位系统、RFID、条码识别等顶尖技术对城市要素进行智能感知、自动数据采集,涵盖关于城市人口、车辆、设施、资源、能源、环境、经济、民生等方方面面;将采集的数据可视化和规范化,让管理者用从视觉上能清晰明了,并能用统一规整的语言进行统计,交流和存储。
本书以“智慧城市建设与空间规划”为题,以智慧城市的认知、智慧城市的 理论基础、智慧城市的技术体系、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为切 入,分别探讨智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指标、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城市空间结构规划 理论、城市空间规划方法以及模型与智慧城市空间规划的发展与应用。
本书从基础知识、理论研究、实践经验三大视角对智慧城市建设与空间规划进行了透 视分析。首先,梳理了智慧城市相关知识以及工作进展;其次,从理论视角总结凝练现有 智慧城市的体系和思路,解决智慧城市建设的原理问题;最后,高度嵌入智慧城市建设的 实践情境,层层剖析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问题和体系框架,以此牵引出智慧城市的发展 方向。本书涵有较多翔实的资料,对于当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实践具有非常实用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