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灾害预防与应急救援 | 作 者 | 张玲、付国庆、荣爽、吕必华、王飞、柳赟昊 |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7年9月 |
页 数 | 205 页 | 定 价 | 29 元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307196360 |
张玲,女,教授,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国际应急管理协会亚太卫生应急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灾害应急与救援教学和科研工作十余年,主讲课程《灾害应急与救援》已在深圳大学UOOC联盟上线并面向中国地方高校开放。2100433B
灾害的发生发展常常表现为突发性、群体性、严重性、衍生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特点,,遭遇灾害的社会成员可能迅即陷入生活困境之中,甚至倾家荡产、流离失所、人身伤亡。针对世界各国灾害事故频发和灾害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现状,为提高普通人群对各类灾害的应急、自救和他救的知识技能,《灾害预防与应急救援》教材以灾害救援为主题,围绕突发性群体伤害事故、地震、火灾等几种典型的灾害事故,讲授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破坏现况及影响因素,以及灾害发生后自救、他救和心理干预策略等知识技能,旨在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强化普通群众在灾难发生后的应对方法和技巧、自救和他救的技能,尽可能避免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实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奠定一定基础。
应急物资分类及产品目录一、防护用品防护服(衣、帽、鞋、手套、眼镜),防毒面具,防火服,头盔,手套,面具,消防靴,潜水服(衣)、水下呼吸器,防爆服,安全帽(头盔),安全鞋,水靴,呼吸面具。二、生命救助止...
应急物资分类及产品分类:一、防护用品防护服(衣、帽、鞋、手套、眼镜),防毒面具,防火服,头盔,手套,面具,消防靴,潜水服(衣)、水下呼吸器,防爆服,安全帽(头盔),安全鞋,水靴,呼吸面具。二、生命救助...
应急救援装备是大件的东西,如挖掘机、推土机、消防车等; 应急救援物资是小件的东西,如空气呼吸器、气体检测仪、防毒面具、小型灭火器等。 应急物资分类及产品目录一、防护用品防护服(衣、帽、鞋、手套、眼镜)...
1 矿井灾害预防处理与应急救援计划 的制定、审批、决策制度 第一节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一、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定义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是指为了防止灾害的发生和一旦 发生事故后,预先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 煤矿企业每年至少按 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方案,组织一次矿井救灾实战演习。 二《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内容 1.附图及有关处理各种事故必备的技术资料 (1)矿井通风系统图、 反风试验报告以及反风时保证反风设施 完好可靠的检查报告。 (2)矿井供电系统图和井下电话的安装地点。 (3)井下消防 ----洒水管路、排水管路和压风管路的系统图。 (4)地面和井下消防材料库位置及其储备的材料、 设备、工具 的品名和数量登记表。 (5)地面、井下对照图。 2.文字说明 文字说明中包括: (1)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以及地点的自然条件、 生产条件及预 防的事故性质、原因和预兆。 (2)保证人员安全
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与应急救援预案 第一节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一、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定义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是指为了防止灾害的发生和一旦发生事故后, 预先制定的抢险救灾 方案。 煤矿企业每年至少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方案,组织一次矿井救灾实战演习。 二《计划》的内容 1.附图及有关处理各种事故必备的技术资料 (1)矿井通风系统图、反风试验报告以及反风时保证反风设施完好可靠的检查报告。 (2)矿井供电系统图和井下电话的安装地点。 (3)井下消防 ----洒水管路、排水管路和压风管路的系统图。 (4)地面和井下消防材料库位置及其储备的材料、设备、工具的品名和数量登记表。 (5)地面、井下对照图。 2.文字说明 文字说明中包括: (1)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以及地点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及预防的事故性质、原因和预 兆。 (2)保证人员安全撤退的措施。 (3)预防、处理各种事故和恢复生产的
书名:煤矿五大灾害预防与应急
作者:
出版日期:2016-06-01
出版社:煤炭工业出版社
ISBN/标准编号:978-7-900838-01-8
简介:本片以3D动漫的形式,对煤矿企业常见的五大灾害进行了真实模拟。片中不仅逼真模拟灾害发生的原因、灾害发生时的惊险瞬间以及灾害造成的危害,还包含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措施以及如何从源头预防灾害的发生 。2100433B
地震灾害预防是人类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觉地采取预防措施以求力所能及地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包括工程性预防与非工程性预防两大部分。工程性预防措施是指人们为了防止建(构)筑物在地震时遭受破坏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场地,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合理的结构布局与抗震设计演算和构造措施,合适的材料,以及严格按抗震设计施工和维护保养措施。非工程性的防御措施主要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和社会公众依法开展的各项减灾活动,这些活动旨在提高抗御地震灾害能力,增强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包括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的适当储备,以及地震灾害保险等。 2100433B
一、 城市化学灾害的形成
1.城市化学灾害
通常,化学事故是由于危险化学品在生产、排放、储存和运输的某个环节中失控,而引起的泄漏并引发燃爆、中毒和腐蚀,一般影响工厂车间、仓库或车辆等局部小环境,造成厂区或周围居民少数人员的伤亡;倘若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形成毒气带,并向周围几公里、几十公里以外区域扩散,严重影响到城市环境和居民的生命和健康,或者遭遇火源,发生强烈爆炸着火,将直接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和建筑的严重破坏,事故就演变为城市化学灾害。如印度博帕尔的毒气泄漏事故就最为典型。从定量的角度看,能造成特大事故后果的城市化学事故,就应称作城市化学灾害。
2.城市化学灾害的形成
化学灾害事故的形成由多方面因素造成,并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出现新的激发因素,就目前而言,城市化学灾害的形成主要由以下几种激发因素:
1)城市扩张,包围化工生产企业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原来在城郊的化工厂渐渐被城市所吞没,成为城市体内的一个个“恶性肿瘤”,即一旦化工厂出现毒气泄漏或者发生爆炸,就极易引发化学灾害。而且,人口密度越大,建筑物越高、越密集,灾害的后果越严重。如, 1993年9月23日,山东青岛化工厂液氯计量槽出口阀门破裂,液氯泄出,本厂职工和周围群众400余人受到伤害,108人住院治疗,1人死亡。
2)液化石油气、汽油等民用危险化学品的用量剧增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用上了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这就不得不建设一个个庞大的储气站。这些庞大的储气站,若发生不可控的泄漏爆炸,就可能导致化学灾害事故,如1989年3月5日,西安煤气公司液化气站发生泄露着火,引起储罐爆炸,造成死亡11人,33人受伤。同时,汽车拥有量的增加,使得城市加油站、加气站遍布城市,其中有一些规模相当大,其能量也足以引发城市灾害事故。
危险化学品的大型化运输
公路规格的提高、大型运输车辆的生产,为危险化学品的大型化运输提供了可能。荷载数十吨汽油、液化气、甲醇等的危险化学品罐车已经司空见惯。这些大型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成为一个个流动的城市化学灾害源,而且由这些流动毒源引起的化学灾害比工厂事故引发的灾害更难控制。如1998年6月15日3时20分,一辆解放平头柴油大货车从山东海化集团溴素厂装运9吨液溴运往湖南长沙,在途经湖北咸宁市贺胜桥正街12号与14号地段时翻倒,液溴泄漏,形成10余米高、1000立方米的有毒烟雾。虽然2名司机及时叫醒附近的居民逃离,并去当地医院治疗,还是造成26人中毒。
战争
战争常使非军用化工厂、危险化学品仓库等成为攻击目标。一旦炼油厂、化肥厂、氯碱厂、大型油库等被击中,就可能引发城市灾害。如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北约空袭南联盟炼油厂、农药厂、引爆化工装置或化学品罐区而引发城市灾害。
恐怖主义行为
近年来,恐怖主义猖獗,一旦恐怖分子使用化学武器袭击得逞,一场城市化学灾害就难避免。1995年3月20日,东京地铁三条线路的5节车箱,同时发生被称为“沙林”(甲氟磷异丙脂)的神经性毒性泄漏事件,这场奥姆真理教的恐怖行动,造成125人死亡,中毒2500多人。
随着恐怖主义的发展,一些化工厂也正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自美国“9.11”事件以来,恐怖分子对化工厂、城市储气站、加油站、危险化学品仓库等构成的潜在危险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同时,化学细菌武器也被恐怖分子所青睐,美国政府技术评价局研究表明,如用飞机把100kg炭疽菌培养液撒在华盛顿上空,就会造成100万人死亡。
二、 城市化学灾害的危险性分析
危险物质种类
1.从我国有关化工事故案例统计中可以看出,能形成城市化学灾害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氯、氨、苯、甲醛、环氧乙烷、液化石油气、氰化钠、氰化钾等。而据对世界范围内的统计数据表明,氨、氯、盐酸、氯乙烯、甲醇、甲醛、苯酚、黄磷、环氧乙烷、丙烯腈、氰化钠、苯、甲苯、氢氟酸等不到引发中毒事故物质种类的10%,但引发的事故却占全部中毒性化学事故的58.53%.
2.城市化学灾害的危险性分析
(1)总体来看,着火爆炸、中毒和腐蚀三种主要危害中,其造成的后果各不相同:从造成的死亡和经济损失后果比较,着火爆炸造成失最大,中毒次之,腐蚀最小;从受伤人数和被迫疏散人数而言,中毒远高于着火爆炸和腐蚀;从对环境的破坏来看,中毒和腐蚀最高,着火爆炸最低。
(2)混合事故的后果最为严重,即中毒或腐蚀事故与着火爆炸伴随发生,造成的危害最大。
(3)液化气体、挥发性液体比气体和非挥发性液体能造成更大的危害。因为,液化气体具有较高的压缩比,在常温下泄漏容易气化形成高浓度气团。而挥发性液体一旦变成气体,容易达到高浓度。这就使得液态(特别是液化)毒气吸入中毒的危险性甚至超过气态。
3.外部条件对化学灾害事故的影响
(1)人口密度大,建筑物密集,加大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2)距离灾害源越近,受到的伤害越重。
(3)逆温加重中毒、腐蚀事故的后果。因为,逆温时,空气流动最小,地面上的毒物、腐蚀物不易向高空消散,使高浓度气团在近地面的空中能维持较长时间,增加了中毒、腐蚀危害。
(4)城市“热岛”效应,会提高化学灾害事故的发生机率和事故后果。
(5)工人、居民懂得应急防护知识,会使事故后果减轻。
(6)有相应的系统的应急方案,会大大减轻事故造成的后果。
(7)对于化学武器袭击而言,袭击方式和战争毒剂的类型决定了危害规模。
三、防灾——城市化学灾害的预防
通过上述对城市化学灾害的激发因素、危险物质及其毒性、影响城市化学灾害外部条件的分析,对预防城市化学灾害的措施提出以下建议:
1.按照“间距最大化”原则进行城市规划,将灾害源与居民区、建筑群进行隔离
如新建化工厂、危险化学品仓库远离城区;大型加油站、储气站的选址等远离人口、建筑稠密区。对环抱于城内的老化工厂、化学品储运单位应迁出市区。
2.严格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
一是不准大型、剧毒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运输途中进入市区;二是必须进城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要避开上下班的高峰期,以免给市民逃生及救援抢险等带来困难,加重事故后果;三是提高储罐、包装容器的本质安全可靠性,如即便在发生倾翻的情况下,也能确保不泄漏。
3.严格对化工厂、储运单位的安全管理,通过防范这些单位的化工事故,减少城市化学灾害的发生机率。
4.提高相关居民的防护意识、辨识能力及自救互救技能
使他们在遇到化学事故时,准确辨识,及时自救,果断处理,减轻后果。
5.严格危险化学品特殊剧毒化学品的管理
因为城市人口密集,严重的后果会在瞬间造成。如2002年9月14日,南京汤山镇的特大投毒案致42人死亡、300多人。
四、抗灾——建立科学系统的城市化学灾害应急救援体系
源头防灾固然重要,但事故发生终有可能,因此,必须系统研究如何抗灾。由于化学灾害激发因素、激发物质、影响条件等都很多,要有效防范、削减城市化学灾害风险,就必须建立科学、系统的化学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弱化城市化学灾害对城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市民生命健康的影响。
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充分考虑:
1.对固定灾害源如化工厂、加油站、储气站等进行科学评估,包括对爆炸、中毒的最大影响空间和对人员、建筑等的损害程度进行定量计算,从中筛选出需要控制的对象。
2.对流动灾害源主要是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单车载重量、所载化学品理化特性进行统计分析,对可能发生的泄漏中毒、爆炸、着火等对行人、居民、建筑等的破坏程度进行定量计算,从而筛选出需要控制的对象。
3.对城市的地理信息如气温、降雨、地势等因素进行考察,辨识化学灾害事故激发因素,以完善对固定、流动灾害源的控制措施。
4.根据交通密度、建筑物价值、机构(单位)的社会重要性等对城市各区域的承灾能力进行评估,筛选出需要保护的对象,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5.建立专业的化学灾害事故数据库,通过对大量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加工,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数据库要专人维护,经常进行数据的采集更新。
6.确定消防机构灭火抢险、中毒急救等所需的人员、装备。
7.确定医疗机构抢险救灾所需的人员、装备。
8.确定在化学灾害事故情形下需要的其他相关部门,如通讯、公安保卫等。
根据情况需要,考察是否把化学武器袭击、战争袭击作为控制对象。
在确定了化学灾害事故源、保护对象,辨识出各种事故激发因素,具备了相关的支持技术、部门之后,按照“科学、实用、迅速、有效”的原则,成立应急救援组织,组织专家,制定科学系统的应急救援体系,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将体系付诸运行,加以演练,确保化学灾害发生时,能迅速及时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