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 竹根姜 | 科 | 姜科 |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界 | 植物界 |
属 | 姜属 |
竹根姜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选择PH5.3‑PH7的微酸性、地势较高、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能排能灌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整地程序为:拖拉机翻地深度达40厘米,然后施加底肥,底肥用量为亩施农家肥(猪粪、鸡粪、鸭粪)1000千克,油枯300千克,施加底肥同时,以每平米加50克硫磺粉量土壤消毒,亩施硫磺粉约33千克硫磺粉,硫磺粉与细土混匀后均匀撒在土壤之中;拖拉机旋耕、耙平,反复旋耕,直到土壤匀细为止;土地平整后开箱、箱面宽6米,排水沟深50厘米,宽40厘米;观察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达60%时用起垄机起垄,反复起垄2次,起垄后用农具加深垄沟,拍紧边沿,然后在沟中亩施加硫酸钾25千克,复合肥100千克,钙、镁、磷肥100千克,松沟、待一定时间后在沟中浇水、在生姜栽培之前浇水,使土壤含水量达60%;
2)催芽在地面上铺一层河沙约1cm,在河沙之上铺上约3厘米厚树叶,在树叶之上铺上约2厘米厚稻草,稻草上多放有机质、腐熟土;将分级、消毒生姜姜头向上依次排放,姜种铺放好后铺放2cm的河沙,在河沙之上铺上约2厘米厚树叶后,开始催芽,催芽前期温度控制在28℃,中后期控制在25℃,幼芽长0.2cm~0.5cm后即可种植;
3)定植在生姜栽培之前,在姜沟中浇水,使土壤含水量达60%,用小锄头打窝,深度为10厘米,将出芽姜块放在窝中,用土覆盖,亩定植7000株,定植完后浇透定根水;
4)遮阳定植后,拱棚盒闭遮阳网,进入6月后散开遮阳网,8月底后盒闭遮阳网,采集阳光利于生姜膨大,老化;
5)中耕除草栽培一月以后,使用有效成份10.8%的盖草能稀释1000倍去除和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其它杂草人工去除;定植2个月后,进行第一次追肥,亩施25公斤复合肥,距植株约10厘米;追肥后进行培土,培土高度约5厘米,原则是覆盖追肥、利于宽行疏水;
6)肥料管理生姜生长过程需大量有机肥,有机肥结合整地施到土壤中,亩施农家肥(猪粪、鸡粪、鸭粪)400千克,油枯150千克,硫酸钾15千克,复合肥50千克,结合植株长势情况进行追肥,结合培土每亩施复合肥20‑25千克,硫酸钾20‑25千克,硫酸镁3‑5千克,硫酸锌1‑2千克,棚酸0.5‑1千克;
7)水分管理竹根姜根系短,遇春旱时应每间隔3‑5天浇小水一次,夏季干旱时应每隔3‑5天浇大水一次,块茎形成和膨大期土壤湿度应保持70‑80%,此外生姜怕涝,因此大雨、暴雨过后应注意田间排水,防治形成内涝;
8)培土待栽培60天后,进入5月中旬,生姜二苗出土,出土率达75%后进行第一次培土,培土高度约3厘米,将二苗基部覆盖即可,进入6月中下旬以后,生姜三苗出土,带出土率达70%以后进行第二次培土,放平干子,结合培土,进行施肥,亩施25公斤复合肥,将复合肥放在宽行,距姜苗约10厘米;进入7月以后进行第三次大培土;
9)病虫害防治危害竹根姜的主要虫害有根茎线虫、根蛆、地下害虫、钻心虫,因此生姜田间管理时,应每间隔10‑20天用毒死蜱、高钾维、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对生姜进行虫害防治,生姜还受假单胞菌、欧文氏菌、沙雷氏杆菌、腐霉菌等细菌及真菌性病害;田间管理时应每间隔10‑20天用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对生姜进行病害防治;
10)收获成熟后即可采收,生姜地上茎段不耐低温,温度低于15度一下后会自然枯黄、倒伏,立冬以前务必将原原种生姜采收完全,出售。
嫩姜表皮鳞芽紫红色,老姜表皮浅黄色,肉质细嫩,纤维少,品质佳。一般单株根茎重250~500克。
1、选地整地:白(干)姜适宜栽于地势略带倾斜,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尤其是荒地栽培最好。河流或山溪冲积地带的粗沙地、低畦地、重黏土均不适宜栽种。白姜不宜连作,一般隔年栽培1次。栽培白姜的土地...
几十块钱吧你可以去超市看看有没有。没有就去小杂货铺看看。
看你的植株情况。水湿栽竹法先挖好长1.5米、宽1米、深0.5米的栽植穴。留2/3的松土在穴内,浇入6?D8千克水,调成泥浆,拌入钙镁磷肥4.5-D5千克。然后把母竹栽入穴中央,将鞭根和竹蒲头轻...
丛生竹根系抗拉力学特性 惠 尚1,张云伟 2*,刘 晶1,朱廷国1 【摘 要】摘 要 :竹林是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一种重要植被,其地下根系力学性能好坏是影响竹林固 土力学作用的重要因素。为了了解丛生竹林地下根系的抗拉力学特性,利用自制的植物根系抗拉力 学特性野外便携实验系统,对料慈竹、绿竹、龙竹、香竹 4种丛生竹根系进行了现场拉伸实验,测 量这 4种丛生竹不同直径根系的抗拉力、应变,并通过计算得到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结果表明 ,4种丛生竹根系最大抗拉力与根直径的关系呈幂函数正相关增长,抗拉强度与根直径的关系呈幂 函数负相关增长。根系平均抗拉力分别为料慈竹 (59.47 N) 、香竹 (58.65 N) 、龙竹 (43.51 N) 、绿竹 (40.80 N) ,平均抗拉强度依次为龙竹 (30.24 MPa) 、料慈竹 (23.14 MPa) 、绿竹 (22.83 MPa) 、香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