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 | 中华槭 | 拉丁学名 | Acer sinense Pax var. sinense |
---|---|---|---|
别 名 | Aceraceae | 二名法 | Acer |
界 | 植物界 | 科 | 槭树科 |
属 | 槭属 |
生长于海拔1200-2000米的混交林中。
本种的叶近于革质,常5裂,裂片边缘有紧贴的圆齿状细锯齿,下面略有白粉,花序圆锥状,花柱较长,花盘有长柔毛,子房有很密的白色疏柔毛,翅果长3-3.5厘米,张开近于锐角或钝角,为本种极显著的特征。2100433B
落叶乔木,高3-5米,稀达10米。树皮平滑,淡黄褐色或深黄褐色。小枝细瘦,无毛,当年生枝淡绿色或淡紫绿色,多年生枝绿褐色或深褐色,平滑。冬芽小,在叶脱落以前常为膨大的叶柄基部所覆盖,鳞片6,边缘有长柔毛及纤毛。叶近于革质,基部心脏形"sup--normal" data-sup="1" data-ctrmap=":1,"> [1]
早田氏爵床(台湾植物志第二版,1998)(变种)澎湖爵床(台湾植物志,1978)草本,茎铺散或外倾,密被长硬毛。叶几无柄,多汁,卵形或近圆形,长10-16毫米,宽8-10毫米,顶端钝,基部圆或宽楔形,...
华北绣线菊大叶变种属于蔷薇亚纲。产黑龙江、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西、江苏、湖北、安徽。生于山坡杂木林内、林缘或悬崖多石地,海拔200--2400米。
1、石楠毛瓣变种 P. serrulata Lindl. var. lasiopetala (Hayata) Kuan.叶片革质,倒卵状椭圆形,长8-15厘米,宽2.5-4.5厘米;总花梗和花梗无毛或...
产自湖北西部、四川、湖南、贵州、广东、广西。
本文新记录了木兰科木兰属凹叶厚朴一新变种——红花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subsp.biloba(Rehd.et Wils.)Law var.rubicunda Yi。这个新变种的特征在于花被片红色;雄蕊花药淡红色,雌蕊群淡红色,与原变种有显著区别。
本变种与原种中华槭(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的叶的两面均系绿色,5裂,裂片的边缘近于全缘或浅波状,翅果长3厘米,张开近于水平。
本变种与原种中华槭(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的叶的两面均系绿色,5裂,裂片的边缘近于全缘或浅波状,翅果长3厘米,张开近于水平。
变种名称 |
形态特征 |
产地生境 |
---|---|---|
绿叶中华槭(变种)(植物分类学报) |
本变种与原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的叶的两面均系绿色,5裂,裂片的边缘近于全缘或浅波状,翅果长3厘米,张开近于水平。 |
产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生于海拔1500-2000米的混交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四四川巫山。 |
深裂中华槭(变种)(峨眉植物图志) |
本变种与原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的叶常5-7深裂,中央裂片与侧裂片均系狭窄的披针形、先端尾状锐尖,长6-8厘米,宽3厘米,基部的裂片常向下垂,裂片的边缘具紧贴的粗锯齿;小坚果近于球形,翅张开近于水平。花期不明,果期9月。 |
产湖北西部、四川东部及西南部。生于海拔1500-2000米的混交林中。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兴山。 |
小果中华槭(变种)(植物分类学报) |
本变种与原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的翅果较小,翅亦较短,小坚果连同翅仅长2厘米,张开成锐角,叶的裂片常较短而宽。花期不明,果期9月。 |
产广西西北部。生于海拔1400米的疏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凌云瑶马山。 |
波缘中华槭(变种)(植物分类学报) |
本变种与原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的叶系纸质,直径10-12厘米,上面有光泽,5裂,裂片卵形或长圆卵形,先端尾状锐尖或锐尖,边缘浅波状或近于全缘,翅果长3-3.5厘米,张开成钝角,小坚果近于圆形,略扁而平滑。花期不明,果期9月。 |
产云南南部。生于海拔1300米的山谷疏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勐海南糯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