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1、《中国建筑史》把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平面中统率全局的轴线称为"中轴线",并且指出"世界各国唯独我国对此最强调,成就也最突出。故宫处在北京中轴线上。2、以重建血管三维图形为例,假设血管由一半径固定的球沿一空间曲线运动包络而成,该曲线称为中轴线。
中文名称 | 中轴线 | 外文名称 | axis; axis of; medial axis |
---|---|---|---|
拼音 | zhōng zhóu xiàn | 词义 | 大建筑群平面中统率全局的轴线 |
适用时期 | 中国古代 | 代表建筑 | 故宫 |
中国传统建筑受礼制思想影响;建筑以"中轴线"方式布局;与西方传统建筑重视空间显著不同;中国传统建筑更加重视时间因素;在以"中轴线"序列为主的空间组合方式中;隐含了时间因素;分析挖掘其中的时间因素有利于全面的认识中国传统建筑;以期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带来启发;
盾构隧道轴线控制是盾构推进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是保证隧道顺利贯通的关键。以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石榴庄到大红门盾构隧道区间工程为背景,分析了盾构隧道轴线偏离的原因,并归纳总结了盾构掘进过程中的轴线控制。
本书全部测绘图完成于20世纪40年代,是北京中轴线建筑最大规模的一次工程测绘。这套测绘图的特点是:
系统地把北京城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到北逐一测绘下来。除每个单体建筑绘制出平面、立面、剖面和大样图外,对宫院或广场还绘制出总平面、总立面和总剖面,使之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所有图纸均按设计图的标准注有轴线、局部、外包三套尺寸。
重要建筑还绘制有立面渲染图,对大型宫院、广庭除有透视图表达其空间构成外,还绘出总立面渲染图。
从测绘图中可以看出建筑的布局与个体设计均是以模数网格控制的。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城市布局与建筑设计的传承,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些测绘图中所蕴含的历史与科学的价值,即使在今天看来,在众多同类古建筑测绘图中仍居前列。
这套测绘图,图纸完整、数据精确、制图精美,勘称中国古建测绘图范例。本书作者对其进行了如下精心整理和编排:
将明清北京城是以一条7.8km的中轴线纵贯三重城圈的特点,用简洁、扼要的文字做一全面的介绍,并配以一三重城和中轴线的插图及历史照片。使阅读者在翻阅测绘图前,对古都北京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对所有测绘图均按中轴线的走向从南往北的空间序列排版。
为能使阅读者对每组建筑群体和单体建筑的平面组合,空间构成、建筑形式、细部特征以及历史沿革有较全面的认识,在测绘图前,均有相关的文字做简要的介绍。
为使每组测绘的建筑能再现其历史风貌,特配有历史上的老照片一帧,使这些图纸更具有了历史的沧桑和厚重感。
本书可供古建筑研究人员和设计人员、建筑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显示部分信息
第一章 写在前边
专家的纪念与评述文章
编制絮语
故宫回眸
第二章 北京中轴线与紫禁城概述
北京城的中轴线
以故宫为中心的三重城
第三章 皇城与紫禁城大门序列测绘
天安门
西三座门 东三座门
社稷街门及朝房
端门
社左门
阙右门
午门
角楼
第四章 故宫前朝中心建筑测绘
太和门
协和门
三大殿概述
太和殿
中左门
体仁阁
左翼门
中和殿
保和殿
后左门及崇楼、库房
第五章 故宫前朝两翼建筑测绘
西华门
武英殿建筑群
文华殿建筑群
第六章 左祖右社测绘
左祖——太庙
右社——社稷坛
第七章 北京城报时建筑测绘
鼓楼
钟楼
第八章 附录
附录A 营建故宫的准备工作及著名工匠人名录
附录B 故宫的建筑结构与屋顶形式概述
附录C 明、清两代皇帝一览表
附录D 1941年北京城中轴线建筑实测图现存项目图纸统计
附录E 木构技术分析举例
后记
参考文献2100433B
《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的出版发行,不仅仅是三处珍贵历史文献的汇聚和故纸的整理,更重要的是对一段被人忽视的文物保护历史的整理发掘,对沦陷时期历史文物的研究需要史家的胆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故宫博物院专业人员的工作值得肯定。
2016年2月,该作品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