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中继间 | 外文名 | Intermediate Jacking Station |
---|---|---|---|
属 性 | 桥涵顶进方法之一 | 又 称 | 中继间法 |
优 点 | 缩短硕节长度,减少千斤顶数量 |
1、 中继间每次顶程不宜超过20厘米,顶程过大将导致剪力增大,而使剪力楔等设施带来困难。
2、 钢护套是为防止泥土侵入箱体而设,故板宽按千斤顶伸长量加15厘米的搭接量确定,使泥土不能侵入为宜,板厚一般可用8~10毫米,并以螺距为20~35厘米的螺栓固定在前进节的箱体上。
3、 千斤顶的数量按所需顶力大小决定。
4、 千斤顶的放置有如下两种方法:(1)在中继间前进节箱体底板端部将钢筋截断留出镐窝,然后将千斤顶放在镐窝内进行顶进,顶完后将截断的钢筋焊上,灌注混凝土恢复箱体原貌。(2)千斤顶放在箱涵底板上,并在底板端部修筑顶墙,顶墙壁的截面尺寸及放置多少抗剪钢筋按顶力大小计算确定,顶完后将顶墙凿除。
5、 中继间接缝处,止水带的连接工作十分重要,如按一般接缝处理,不设止水带时,往往由于结构的不均匀沉陷,致使接缝止水失效。因此最好采用预留缺口,然后设橡胶止水带的方法,使止水带既能止水又能适应结构的沉降要求。
6、 预制主体结构时应同时预埋螺栓,预留孔槽,设置钢护套底板及灌注顶墙或预留镐窝等。2100433B
该法之最大优点,能缩短硕节长度,从而减少千斤顶和后背的数量。当涵身过长时一次顶进有困难,可分成两节采用中继间法顶进。在顶进过程中,由于两节重心轨迹不易重合,在节与节之间会出现相对错位和转动,为要保证相邻两节在顶进时的连续性,必须在中继间设置抵抗节间剪切的剪力楔或钢塔楔,亦或剪力楔和钢塔楔同时使用;其所需数量:工字钢的型号,U型螺栓的数量及直径等,均由剪力大小确定。
顶管中继间的使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影响因素包括:1、主千斤顶设计最大顶力;2、管节的允许抗压强度;3、后背墙的最大允许顶力;4、一定的安全系数。应以设计为准,或者有相关数据参考可自行计算,下策是经验判...
那么它的价格大约应该是在50元到60元之间,那么各个地区的价格是不一样的,另外各个品牌也不一样。
0.96 m 120 m 5 0.96 m 20 7 m 101 kN 1910 kN 则管道总顶力为: 管道总顶力计算 《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 12.4.1 条: 《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表 12.4.2 :
顶管是城市管道工程中应用较广泛的施工方法,而机械化顶管在国外已十分普遍目前国内也在增多,它具有施工质量高,速度快,地面沉降控制好,能支持长距离顶管等优势。
1)采用触变泥浆技术措施,并检查验证泥浆套形成情况;
2)根据顶进阻力计算中继间的数量和位置;并考虑轴向顶力、轴线调整的需要,缩短第一个中继间与顶管机以及后续中继间之间的间距;
3)顶进初始时,应保持一定长度的直线段,然后逐渐过渡到曲线段;
4)曲线段前几节管接口处可预埋钢板、预设拉杆,以备控制和保持接口张开量;对于软土层或曲率半径较小的顶管,可在顶管机后续管节的每个接口间隙位置,预设间隙调整器,形成整体弯曲弧度导向管段;
5)采用敞口式(手掘进)顶管机时,在弯曲轴线内侧可进行超挖;超挖量的大小应考虑弯曲段的曲率半
径、管径、管长度等因素,满足地层变形控制和设计要求,并应经现场试验确定。
有一次顶入法、对顶法、中继间法、对拉法、解体顶进法、开槽顶人法、斜交桥涵顶进、多箱分次顶进、在厚覆土内顶进、顶拉法、牵引法等。其共同点是在桥址路基一侧或两侧设置工作坑,坑底修筑底板,在底板上预制钢筋混凝土箱身,在箱身前端两侧墙及底板,安装刃脚。主要施工程序如下:
施工准备→开挖工作坑→浇筑后背梁工作底板→预制箱涵一安装顶进设备→启动→顶进→挖运土→增加顶铁→再次顶进→如此循环直到箱涵就位一填石砟恢复线路。
(1)对顶法。适用条件箱涵过长,而顶进距离也很长,需要顶力大,致使后背修建及顶进设备发生困难;工作坑长度受限制,而设置中继间也有困难时。特点虽具有分建后背和减小顶力的优点,但要修建两处后背并需最后“对接”合拢,故对顶进方向和高程有较高的要求,通常是在地基较好又有切实纠偏措施时才考虑采用。
(2)中间继法。适用条件箱涵较长时。
(3)顶拉法。适用条件:箱涵穿越股道较多,涵身较长,顶部无覆盖土或土层不厚,在顶进时能将线路架空时,采用顶拉法较为合适。一般中、小型箱涵采用顶拉法施工效果较好,对后背修筑困难的情况,顶拉法更显示其优越性。
(4)牵引法。牵引法是在计划埋设结构物位置的对面设置特殊的张拉千斤顶用千斤顶拖动穿过水平钻孔的预应力钢绞线,通过钢绞线将置于对面的结构物拉入路基中的方法。牵引法的主要特点是不必专门建筑后背,可利用下一步待牵引的结构物或原路基等当后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