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置换通风 | 外文名 |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
---|---|---|---|
性 质 | 一种较新的通风形式 | 优 点 | 较高的空气品质、较高的热舒适性 |
从理论上讲,只要保证分层高度在工作区以上,首先由于送风速度极小且送风紊流度低,即可保证在工作区大部分区域风速低于0.15m/s,不产生吹风感;其次,新鲜清洁空气直接送入工作区,先经过人体,这样就可以保证人体处于一个相对清洁的空气环境中,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工作区的空气品质。这种通风形式不再完全受送风的动量控制而主要受热源的热浮升力作用,热污染源形成的烟羽因密度低于周围空气而上升。烟羽沿程不断卷吸周围空气并流向顶部。如果烟羽流量在近顶棚处大于送风量,根据连续性原理,必将有一部分热浊气流下降返回。因此在顶部形成一个热浊空气层。根据连续性原理,在任一个标高平面上的上升气流流量等于送风量与回返气流流量之和。因此必将在某一个平面上烟羽流量正好等于送风量,在该平面上回返空气量等于零。在稳定状态时,这个界面将室内空气在流态上分成两个区域,即上部紊流混合区和下部单向流动清洁区。
置换通风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热舒适以及室内空气品质良好;噪声小;空间特性与建筑设计兼容性好;适应性强,灵活性大;能耗低,初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同时也有不少缺点:在一些情况下,置换通风要求有较大的送风量;由于送风温度较高,室内湿度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污染物密度比空气大或者与热源无关联时,置换通风不适用;置换通风的性能取决于屋顶高度,不适合于底层高的空间。
总而言之,置换通风是一种仅稀释工作区的室内空气环境营造方式,是对传统混合通风(充分稀释混合)的一种变革,值得在实际中研究和利用。
置换通风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北欧,最初应用于工业建筑,以后逐渐应用到其他领域,是一种较新的通风形式。与传统的混合通风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置换通风可使人停留区具有较高的空气品质、热舒适和通风效率,同时也可以节约建筑能耗。 置换通风是将经处理或未处理的空气,以低风速、低紊流度、小温差的方式,直接送入室内人员活动区的下部。送入室内的空气先在地面上均匀分布,随后流向热源(人或设备)形成热气流以烟羽的形式向上流动,并在室内的上部空间形成滞留层。从滞留层将室内的余热和污染物排出。置换通风的竖向气流流型是以浮力为基础,室内污染物在热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流动。在上升的过程中,热烟羽卷吸周围空气,流量不断增大。在热力作用下,室内空气出现分层现象。置换通风在稳定状态时,室内空气在流态上分上下两个不同区域,即上部紊流混合区和下部单向流动区。下部区域内没有循环气流,接近置换气流,而上部区域内有循环气流。两个区域分层界面的高度取决于送风量、热源特性及其在室内分布情况。设计时,应控制分层界面的高度在人员活动区以上,以保证人员活动区的空气质量和热舒适性。
从理论上讲,只要保证分层高度在工作区以上,首先由于送风速度极小且送风紊流度低,即可保证在工作区大部分区域风速低于0.15m/s,不产生吹风感;其次,新鲜清洁空气直接送入工作区,先经过人体,这样就可以保...
置换通风系统设计要点(1)室内温度tn及工作区温度梯度的确定置换通风房间内工作区的温度梯度tn是造体不舒适的重要因素。离地面0.1m的高度是人体脚踝 的位置,脚踝是人体暴露于空气中的敏感部位。该处的空...
从理论上讲,只要保证分层高度在工作区以上,首先由于送风速度极小且送风紊流度低,即可保证在工作区大部分区域风速低于0.15m/s,不产生吹风感;其次,新鲜清洁空气直接送入工作区,先经过人体,这样...
置换通风分两类,一类是借助室内热源的热羽流形成近似活塞流进行室内空气的置换,这类形式的出风口风速低,送风温度低,送风温差小,所以置换通风的送风量和送风面积较大,它的末端装置体积相对来说也较大,置换通风散流器按照安装位置可以分为嵌入地板式散流器、贴壁式散流器等;另一类常见于工艺用的洁净空间通风,如单向流(“层流”)的洁净室,这类形式送风风速较大,风量也很大,借助送风的动量进行置换,常采用顶送下回或侧送侧回的形式,送风口一般为结合高效过滤器的孔板送风口。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将前者称为置换通风,而后者往往称为活塞通风或单向流(“层流”)通风。
采用置换通风时应符合的规定
采用置换通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房间净高宜大于2.7m;
(2) 送风温度不宜低于18℃;
(3) 空调区的单位面积冷负荷不宜大于120W/m
(4) 污染源宜为热源,且污染气体密度较小;
(5) 室内人员活动区0.1m至1.1m高度的空气垂直温差不宜大于3℃;
(6) 空调区内不宜有其他气流组织。
空调节能和室内空气品质是当前暖通空调界面临的两大课题,而置换通风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
(1)为了在工作区获得同样的温度,置换通风系统所要求的送风温度高于混合通风,这就为利用低品位能源以及在一年中更长时间地利用自然通风冷却提供了可能性,以达到节能的效果。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置换通风与混合通风相比,可以节约20%一50%的制冷耗费。
(2)置换通风可以对工作区的C02等污染物进行更为有效的控制。它的通风效能系数大于混合通风,这样就能达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目的。2100433B
置换通风的通风效果研究——文章从置换通风的原理及特性出发讨论置换通风的通风效果并比较了传统的通风方式指出置换通风可以广泛的应用于控制污染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前言
第1章 置换通风
1.1 置换通风原理
1.1.1 相关概念
1.1.2 置换通风原理
1.1.3 置换通风与其他送风方式的比较
1.2 置换通风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置换通风技术现状
1.2.2 置换通风技术发展趋势
1.3 置换通风设计方法
1.3.1 垂直温度分层
1.3.2 设计方法
1.3.3 两种方法的比较
1.3.4 置换通风系统设计要点
1.4 置换通风适用场所与工程实例
1.4.1 置换通风适用场所
1.4.2 置换通风工程实例
参考文献
第2章 地板送风
2.1 地板送风原理
2.1.1 地板送风原理概述
2.1.2 地板送风系统运行方式
2.1.3 地板送风系统特点
2.1.4 送风末端装置简介
2.1.5 地板散流器的形式
2.1.6 地板送风系统的分类
2.1.7 地板送风系统应用范围
2.2 地板送风研究
2.3 地板送风设计要点
2.3.1 地板送风系统的设计要求
2.3.2 地板送风系统设计要点
2.3.3 地板送风系统控制、调试与运行
2.4 地板送风设计工程实例
2.4.1 宝钢冷轧制氢站地板送风空调系统
2.4.2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办公楼地板送风空调系统
2.4.3 湛江市某移动通信大楼空调系统的设计
参考文献
第3章 蓄能空调与低温送风
3.1 蓄能空调的意义
3.1.1 蓄能空调的应用背景
3.1.2 蓄能空调的意义
3.1.3 蓄能空调的不足及解决对策
3.1.4 国内外发展状况
3.2 蓄能空调的原理
3.2.1 蓄能空调系统基本原理
3.2.2 蓄能介质
3.2.3 蓄冷系统
3.3 蓄冷空调的设计
3.3.1 蓄冷空调设计方法
3.3.2 蓄能的三种模式
3.3.3 蓄冷空调设计举例
3.4 低温送风技术介绍
3.4.1 低温送风以及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简介
3.4.2 低温送风技术的特点、分类及作用
3.4.3 低温送风的应用(包括应用场合、设计原则、末端系统组成、缺点)
3.4.4 低温送风系统的设计
3.4.5 国内外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发展趋势
3.5 蓄能空调与低温送风工程实例
3.5.1 成都市天府广场局部改造工程
3.5.2 冰储冷空调和低温送风技术在建行杭州市分行大楼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4章 工位空调
4.1 工位空调原理
4.1.1 工位空调概念
4.1.2 工位空调的优点以及限制
4.1.3 工位空调系统的组成与工作过程
4.1.4 背景区系统末端装置
4.1.5 工位送风末端装置
4.2 工位空调研究现状与趋势
4.2.1 工位空调末端装置研究
4.2.2 工位空调舒适性研究
4.2.3 工位空调室内空气品质研究
4.2.4 工位空调在能耗方面的研究
4.3 工位空调设计方法
4.4 工位空调工程实例
4.4.1 神户大厦工位空调系统
4.4.2 南宁邮政枢纽工位空调系统
4.4.3 东京某办公建筑工位空调工程
参考文献
第5章 地源热泵
5.1 地源热泵分类及意义
5.1.1 地源热泵的分类
5.1.2 应用地源热泵的意义
5.2 地源热泵研究与应用现状
5.2.1 国外的研究与应用
5.2.2 国内的研究与应用
5.3 地源热泵设计
5.3.1 地源热泵设计方法综述
5.3.2 设计步骤
5.3.3 计算机模拟法的设计步骤
5.3.4 设计方法评价
5.3.5 结论
5.3.6 地下水与地表水地源热泵设计
5.4 地源热泵工程应用实例
5.4.1 湖北武汉清江花园小区地源热泵工程
5.4.2 香榭里花园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
5.4.3 山东省某小区地源热泵工程
5.4.4 莫奈花园别墅群地源热泵
5.4.5 北京某住宅小区地热尾水作热源的热泵供暖
5.4.6 国外的典型工程实例
参考文献
第6章 家用中央空调
6.1 家用中央空调概述
6.1.1 家用中央空调的定义
6.1.2 家用中央空调的分类
6.1.3 家用中央空调的特点,
6.1.4 国内家用中央空调的发展优势
6.2 家用中央空调研究与应用现状
6.2.1 家用中央空调的发展现状
6.2.2 几种主要家用中央空调系统简介
6.2.3 家用冰蓄冷中央空调
6.3 家用中央空调设计要点
6.3.1 空调负荷计算和设备容量的确定
6.3.2 系统选择与设计
6.3.3 房间气流组织
6.3.4 管路系统设计
6.3.5 室内机与室外机的选配、布置与消声
6.3.6 控制系统的设计
6.4 家用中央空调应用工程实例
6.4.1 北京万泉新新家园居住区家用中央空调工程
6.4.2 长沙市同升湖山庄家用中央空调工程
6.4.3 常州阳光花园家用中央空调工程
6.4.4 上海虹山半岛别墅家用中央空调工程
6.4.5 武汉丽岛花园
参考文献
第7章 太阳能空调
7.1 太阳能空调概述
7.1.1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技术
7.1.2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
7.1.3 太阳能喷射式制冷技术
7.1.4 太阳能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7.2 太阳能空调研究应用现状与趋势
7.2.1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7.2.2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7.2.3 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7.3 太阳能空调系统设计方法
7.3.1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设计
7.3.2 喷射器的设计
7.3.3 其他部件的设计
7.4 太阳能空调应用实例
7.4.1 天津港理货场工程
7.4.2 天津海泰广场工程
7.4.3 我国首座大型实用型太阳能空调热水系统
7.4.4 北京市大兴区天普集团工业园区"新能源示范大楼"太阳能空调/热泵系统
7.4.5 曼谷的国家科技部(MOST)的PVT太阳能空调系统
参考文献
第8章 冷却吊顶
第9章 地板辐射供暖
第10章 变风量系统
参考文献
……
置换通风送风分布器的位置通常设在( )。
A、靠近房顶处
B、房顶上
C、房顶与地板中间处
D、靠近地板处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通风工程。置换通风的送风分布器通常都是靠近地板。送风口面积较大,出风速度较低(一般低于0.5m/s),在这样低的流速下,送风气流与室内空气的掺混量很小,能够保持分层的流态。置换通风用于夏季降温时,送风温度通常低于室内空气温度2~4℃。低速、低温送风与室内分区流态是置换通风的重要特点。参见教材P325。
全面通风
置换通风
防排烟的作用
水蒸气分压力
露点温度
湿球温度
冷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