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植被 | 定 义 | 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 |
---|---|---|---|
领 域 | 植物学、生态学、农学 | 分 类 | 高山植被、草原植被 |
读 音 | zhí bèi | 注 音 | ㄓㄧˊ ㄅㄟˋ |
植被在土壤形成上有重要作用。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各种植被类型与土壤类型间也呈现出密切的关系。植物是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独立生活的一类自养型生物。在自然界中,目前已经被人们知道的植物大约有40万种,它们遍布于地球的各个角落,以各种奇特的方式自己养活着自己。绝大多数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并放出氧气。而且,对于植物来说,不必像动物那样得到处活动或拥有复杂的神经系统,以便找到食物,植物凭着光合作用这种特殊的“自养”能力,只需“静坐”就可,远不用为“吃”忧虑担心。
植物中的很大一部分会无可奈何地成为动物口中的美味佳肴。不仅草食动物依赖植物所提供的蛋白质和能量,而且肉食动物也间接的依赖着植物所提供的能量。可以说,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没有植物,生物几乎就无从谈起。
因为植物不会走动,所以它们的变化与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生命周期也与四季同步,植物以结籽、落叶等方式来抵抗冬天或干旱的季节。它们还有许多独特的生存本领。比如,植物具有分主组织,细胞还具有全能性,使得它们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任何一个单一的植物细胞组织会长成一个具有各种细胞类型的新的植株,这是动物所不能比的。截去一只动物的臂或腿,其惨状可想而知,而对植物来说,只要把失去的部分再长出来就行了。
植被类型能直接影响土壤形成方向;同时,随着土壤性质的变化,又能促使植被类型发生变化。例如,分布在大、小兴安岭一带的暗棕壤,是在针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但是当森林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受到破坏后,土壤水分的蒸腾量大为减少,土壤由于变湿,促进了草甸植被的发展,土壤有机质来源丰富,暗棕壤逐渐演变为富含腐殖质的黑土。
巴拿马的热带雨林多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南北纬约10度之间,如南美洲、非洲和东南亚附近的热带雨林。雨量充足,年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无明显干湿季之分;温差小,平均温约摄氏25—27度。以常绿阔叶树为主。森林层次复杂,可以分成地被层、草本层、灌木层、亚乔木层、乔木层和树冠层等。为争取阳光,有些树种可以长到80米以上。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热带旱林位于纬度约10—25度之间,主要分布于热带雨林南北两侧,如非洲、南美洲雨林的南北两侧及印度的森林。和热带雨林比较,热带旱林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随着季节变化,林相会做出不同的改变。干季时,树木的大部分树叶会掉光,以减少水分散失;当雨季来临时,充沛的雨量会迅速将森林重新绿化起来。
坦桑尼亚北部的热带草原分布纬度与热带旱林相似,但较热带旱林更为干燥,如非洲的疏林草原。由于雨季短、干季长,使得森林不易生长,而形成草原的自然景观。雨季多在夏季,其余时间通常久旱无雨。时常发生的火灾使得该区没有茂密的森林,草地在火灾过后很快生成,留存下来的树木通常有着相当程度的防火能力。
非洲南部的喀拉哈里沙漠主要分布于大陆内陆区或背风的山区,雨量在300毫米以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日夜温差大,如撒哈拉沙漠、戈壁沙漠等。随着地点的不同,降雨量和气温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位于热带,且几乎全年无雨,北美的索诺兰沙漠却有每年近300毫米的雨量,而蒙古的戈壁沙漠冬季均温则可降至摄氏零下20度。主要植物为仙人掌、矮灌木及草本植物等耐旱植物。
科西嘉的硬叶灌木地分布于南北纬30—40度左右的地区,夏干冬雨,全年气候温和,如地中海地区、美国加州、南非开普敦地区等。主要植物以硬叶灌木植物为主。夏季的旱季时常发生火灾,因此此区的树木都有相当的防火能力;灌木则生长周期短暂,在湿季迅速生长,旱季死亡,以避开旱灾和火灾。
美国堪萨斯州的温带草原分布纬度与温带森林相似,但年雨量较少,约300—1,000毫米,如美国中西部、阿根廷及东欧、中亚至蒙古的大草原。降雨量不足以使树林生长,但也不至于形成沙漠,主要植物以禾本科及菊科等草本植物为主。
美国康乃狄克州的温带森林主要分布于中纬度温带地区,年雨量约650—3,000毫米以上,如东亚、西欧及美国东部的温带阔叶林。以阔叶树为主,如枫、橡、榆等。树叶在秋、冬季时会凋落,以减少水分及能量丧失,因此被称为落叶树。
这个地区是受到人类影响最大的地方。数千年来,人类砍伐树木,发展农业。现在,世界大部分的温带原始森林均已消失;在北美西部,只有1—2%的温带原始森林仍然留存。
挪威的针叶林分布于高纬度地区,如欧亚大陆北部及加拿大、阿拉斯加的针叶林。冬季长而严寒、生长季短。年雨量约200—600毫米。以裸子植物为主,如松、柏、杉等。终年常绿。树叶呈针状,可以减少水分散失。
弗兰格尔岛的苔原又称为寒原或冻原。分布于极地高纬度地区。降水量低、生长季短。主要植物为苔藓、地衣及矮小灌木等。夏季短,植物在短暂的生长季节迅速开花结果。
日本涸沢岳附近的高山植物山地的环境和植被随着海拔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海拔越高,气温也越低。一些低纬度地区的高山上,常可以见到类似高纬度地区的植被。
在年平均温度低于10℃的高山地带,树木不易生长,在森林所能到达的最高海拔,称为林线。高山地区由于常年低温、地形陡峭、表面土壤稀少、强风吹袭、烈日照射等自然环境因素,不适合树木生长,因此高山植物大多为矮小的灌木或草本植物。由于生长季节短、动物媒介少,高山寒原的植物大多具有鲜艳的花朵或果实,以吸引动物媒介传播花粉、种子。
植被(vegetation)就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它是一个植物学、生态学、农学或地球科学的名词。植被可以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而被分类,譬如高山植被、草原植被、海岛植被等。
陆地表面分布着由许多植物组成的各种植物群落,如森林、草原、灌丛、荒漠、草甸、沼泽等,总称为该地区的植被。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栽培)植被。毛主席说过有些人“只视树木,不见森林”,是比喻“只见局部,不见全部”,所以植被对植物个体来说,它是一个整体,全面的概念。
是的
南京市现辖10个区、五个县,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10区是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中山2010年目标:人均公共绿地17m2,绿地率为46.50%,绿化覆盖率&n...
什么是植被?植被就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所谓植物群落,是指据一定地段的植物的总体,如森林、灌丛、草丛、果园、玉米地等。一棵树木、一株草、一棵玉米等都是植物的概念,而不是植被。毛主席说过有些人“只...
地球表面某一地区内所覆盖的植物群落的总体。可按地理环境特征划分,如高山植被、温带植被;可按不同地域划分,如天山植被、中国植被;还可依植物群落类型划分,如草甸植被、森林植被等。植被与气候、土壤、地形、动物界及水状况等自然环境要素密切相关。
从全球范围可区分为海洋植被和陆地植被两大类。海洋植被的特征是生产能力低,绿色植物中藻类占优势。陆地植被特点为种子植物占绝对优势,但由于陆地环境差异大,形成了多种植被类型,可将其划分为植被型、植物群系和群丛等多级分类系列。分类的主要依据是植被的种类组成、数量、结构、生活型及生态特点,以优势种最为重要。植被还可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自然植被是一地区的植物长期发展的产物,包括原生植被、次生植被和潜在植被。人工植被包括农田、果园、草场、人造林和城市绿地等。人类长期栽培的植物的组成和结构都很单调。
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和雨量等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植被。
火灾可能是影响全球植被分布最大因素
过去,一个地区的温度和雨量被认为是决定该地区种植何种植物,是否适合变成牧地、稀树大草原、还是森林的关键因素。但是,来自南非和英国的研究人员称,火灾可能才是影响全球植被分布的最大因素。
由喜温植物构成的牧场在600万至800万年前仅出现在热带地区,但是之后就迅速延伸到全世界。研究发现牧场的延伸主要受火灾的影响,虽然目前研究人员还并不知道在那时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火灾。如果没有火,那么森林面积将从占现有世界植被总量的26%跃升为56%;位于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牧场和热带稀树大草原面积将缩减为现有的一半;温带牧场和地中海灌木地将减少大约2/3,研究结论说。
在美国,火灾控制问题一直存在争论。美国的政策曾规定在公共土地上禁止有任何火种。但在2000年8月,美国政府修改有关的规定,这是因为政府认识到自然界的磷火在保持某些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生物群落被故意植造在易发生火灾的区域。
“不能把火仅仅看作是恶魔。”参与研究的英国设菲尔德大学生态学家说。“如果我们想法消灭火灾,我们将失去经历数百万年形成的生态系统。因为自然界的生态系统面对火灾的考验而不得不积极面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则。”研究小组总结道。
1 1 . 乔木(棵): 常绿 :香樟、日本柳杉、杜英、广玉兰、独本女贞、桂花、柑桔、罗汉松、雪松、 高杆雪松、月桂、含笑、深山含笑、乐昌含笑、金玉含笑、枇杷、杨梅、石楠、 棕榈、苏铁、布迪椰子、加拿利海枣、华盛顿棕榈、银海藻、夹竹桃(常用在道 路绿化背景树,宽20米左右的) 。 落叶 :池杉、水杉、榉树、栾树、无患子、嫁接银杏、直生银杏、合欢、金合欢 (在树木学书上查到是灌木,但我们这里是乔木,有点晕) 、马褂木、垂柳、白 玉兰、国槐、朴树、枫香、枫杨、青桐、紫薇、紫荆、红枫、垂丝海棠、贴梗海 棠、西府海棠、樱花、丁香、紫玉兰、二乔玉兰、木槿、海滨木槿、香泡(最近 用的比较多的果树)、木芙蓉、红花刺槐、盘槐、花桃(用与水边) 、山麻杆、红 叶李、结香、榆叶梅、石榴、意杨(常用在道路绿化背景树,宽20米左右的) 。 (不常用 ): 火炬漆、青枫、悬铃木、蜡梅、金丝柳、胡颓子、白蜡、三角枫
从植被图的内容来说,可以分为一般性植被图和专门性植被图。
一般性植被图是植被研究的基础资料,它为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最基础的图幅。一般性植被图可以分为现状植被图、复原植被图、现状-复原植被图和潜在植被图。现状植被图的对象是现存的植被,包括原生植被、次生植被和栽培植被。复原植被图的对象是经人类改变以前所存在的植被的复原,因此需要将栽培植被和次生植根据历史记录、古生物记录以及当地的生态条件被恢复到原生植被。现状-复原植被图是将现状植被图和复原植被图重叠起来编制的图件,便于分析植被的演化过程。潜在植被图是最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域,它不考虑一个地区的原生植被状况,而是根据现在的气候、土壤、地貌和植被特点以及植被的演替规律来推断未来植被的发展。
在一般性植被图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的专门性植被图,如草场类型图、森林图等。
按照比例尺的大小,植被图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大比例尺植被图:比例尺>1:10万;
(2)中比例尺植被图:比例尺在1:10万和1:100万之间;
(3)小比例尺植被图:比例尺在1:100万以上。
大比例尺植被图又称测图比例尺植被图,一般是在小区域范围内,运用地形图在野外实测或者根据航片判读而成,反映的是植被的低级分类单位。中比例尺植被图一般根据大比例尺植被图综合而成或者通过路线考察并参照遥感影象编制而成,它既要求有大比例尺植被图的准确性,又要求又小比例尺植被图的概括性。小比例尺植被图反映的是植被的高级分类单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可明显地表示植被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
植被图是标志植被信息的图件,是植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和内容,对于植被区划、植被分类及植被动态等的研究有重要作用。植被制图是地图学中专题制图的一个类别,随着遥感、计算机自动制图等现代制图技术的应用,植被制图成为更加高效和客观的资料处理手段。
图的应用植被图对于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植物资源的经营利用有重大意义,可视为潜在的土地利用图。植被图可为地区的农林牧副业的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知识和根据,尤落是放牧场和割草场规划与经营的基础,并可为地区的工业交通建设和商业投资以及国防和军事活动提供资料和信息。植被图还可标志自然景观和气候类型、土壤等环境因子。在比较地理学的研究中,植被图是极有力的手段,也是进行自然区划不可缺少的依据。
类型从植被图的内容来说,分为一般性植被图和专门性植被图。一般性植被图包括现状植被图、复原植被图和现状复原植被图。在一般性植被图的基础上,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的专门性植被图,例如草场类型图、森林图、指示也被图等。按比例尺,植被图可分为大、中、小比例尺植被图,不同比例尺的植被图可以适用于不同的需要和目的。小比例尺植被图(1:150万~1:400万)可表现大面积范围内的植被地带性规律和区别地方性特征,是制订植被资源利用区划(森林、草场区划)和农业区划以及组织较大比例尺植被制图的基础。中比例尺植被图 (1:30万~1:100万)可以用作国家或地区的植被详图,能表现植物群系等中级群落分类单位及其结合分布格局,也可用于确定较大面积范围内的植被资源经营利用规划。大比例尺植被图 (1:5万~1:20万)可用于制作小区域、省区或较小国家的植被图,能表现植物群丛组的分布和较完善地反映出山区随高度和坡向而变化的植被分布规律。大比例尺植被详图(1:5000~1:2.5万)能表现出植物群落的基本单位,即群丛及其结构部分,反映植物群丛的植物区系特征细节及其与地形、土壤、地质构造等生境特征的联系,是深入细致研究植被的手段。
原则和方法根据不同的植物群落学派及其制图原则,可分为3类:布劳恩-布朗凯的表格法,H.A.高森的生态法和苏联学派的地植物制图法。
布劳恩-布朗凯表格法是通过在制图地区进行植物群落样方调查,通过一系列按样方的植物种的存在度和多度的表格排列过程,区分出若干个“区别种组”和群落类型作为制图单位,最后在大比例尺底图上划出植物群落的边界。这种方法在实践应用中十分复杂和困难。但法国一些植物社会学家们成功地发展了以计算机资料处理系统进行植被制图的技术。
高森生态法或动态分类法主要以山地植被为对象,可以同时显示自然和人工植被及其环境条件,在颜色的使用方面也有重要的发展。高森的植被图基于航空照片,所有的植被边界都先在照片上仔细地划出并转绘到地形底图上,在野外调查各个群落的植物区系和外貌特征,进行边界修正,并通过土地普查取得有关土地利用的统计资料。这样所划分的植被带是由特殊的自然植被或其替代群落所表征的植物气候带,在带内所有组成一个顶极及其替代群落的自然或栽培植被类型的总体即制图的单位。
苏联地植物学派在现代植被制图方面以 Е.М.拉夫连科和В.Б.索恰瓦为代表,索恰瓦提出了种系群落发生的植被分类原则和地体系统理论,其分类根据不仅建立于植物区系和生态地理标准之上,也基于历史发生的联系。
制图的技术表现植被图的基本内容是:各种植被类型在各种比例尺的底图上以轮廓线、字符(包括数字符)、不同的灰度、图案或色彩以及符号来表现,还应附有图例和补充的文字说明。
具体如下:①边界。大比例尺图的植物群落类型边界可通过航空照片或实测划定。小比例尺图的植被界线通过路线植被调查结合以卫星照片、地形图、土壤图等确定。高森的法国植被图则未标明植物群落边界线,而以不同颜色或图案来区分不同类型。②字符和数字符。常用以作为植被类型的代号或码号。③灰度和图案。广泛用于黑白图以区分植被类型。由明亮到深暗的灰度,可表现植物群落的生态或外貌梯度,如由干到湿或群落结构由稀到密等。灰度和图案用到彩色图上可增加其表现能力。④彩色。应用于植被图可充分表现植被类型的复杂多样,并易于目视区别。一定比例尺的彩色植被图的表现能力,相当于比例尺2~3倍的黑白图。在植被制图中最有意义的是彩色的生态涵义。高森使用彩色来反映生理上有效的环境因素,从而建立了一系列的“植物气候”及其所包含的自然植被表示法。他还以彩色的层次来表现植被外貌。高森关于彩色的生态涵义的原则,对世界范围内的植被制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⑤符号。可用来在植被图上表现小面积的特殊植物群落类型,有经济价值、特殊科学意义或珍稀濒危的植物种。⑥图例。它是植被图的检索系统,包含图上所表现的所有植被类型及其他地物的分类系统。
发展简况植被制图虽已有约 500年的历史,但早期的植被图不过是在地形图上加上树木的符号,或标出果园、草地和树林的轮廓,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才出现个别国家或地区的全面植被图。由于植物群落学和生态学的形成和出现,以及植被系统分析和分类原则的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植被制图有了较快发展,50年代以来进展更为迅速。欧洲的植物群落学家们编制出许多较大比例尺的植被图。苏联、法国、美国等许多国家都很重视植被制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成立了世界植被分类和制图委员会,编制了许多地区的不同比例尺的植被图。
中国的植被制图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50年代倚期以后先后出版了比例尺为 1:400万的《中国植被-土壤分区图》,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中比例尺为 1:800万的《中国植被图》。以后出版了一系列全国的和省区性的植被图。1979年出版的侯学煜主编的比例尺为1:400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特点是在现实植被图上重视对人工栽培植被的分类系统及其图形表现。80年代采用遥感技术进行植被制图,编出了新一代的大、 中比例尺的植被图,如比例尺 1:10万的《腾冲植被图》(王绍庆、蔡宗夏,1981)。
随着遥感和计算机自动读译及制图技术的发展,植被制图理论上的各学派趋于接近和融合,尤其在野外制图方法上形成统一的要求,可适应不同植被分类系统的室内分析和编图的需要。技术表现上,将加强植被与其环境因子的高度综合性和生态意义的表现。2100433B
地球表面由于水热状况的差异,导致植被类型呈带状分布,即形成植被带。植被类型沿纬度、经度、海拔高度有规律的分布和变化,分别形成植被纬度地带性、植被经度地带性和植被垂直地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