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褶曲山地 | 外文名 | Fold mountain |
---|---|---|---|
别 名 | 褶皱山地 | 地 貌 | 褶曲地貌 |
类型1 | 静态褶曲山地 | 类型2 | 动态褶曲山地 |
这些山体的走向与构造线一致,地貌分类中常冠以背斜山、向斜山、单面山、猪背岭等名称。此外,地橹中的沉积岩层经过强烈的地壳运动而褶曲并上升,常形成巨大的褶曲山地系,如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等。褶曲山地是内力作用在地貌上的直接表现,山体的形态主要取决于构造运动的强度及岩体本身的性状,外力只起雕塑改造作用。
褶曲山地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褶曲岩层所组成的山体。褶曲构造山地常呈弧形分布,延伸数百千米以上。山地的形成和排列都与受力作用方式关系密切。某一方向的水平挤压作用,使弧形顶部向前进方向突出。有些弧形山地不仅地层弯曲,而且常有层间滑动或剪切断层错动,使外弧层背着弧顶方向移动,内弧层向方向移动,因而在褶曲构造山的外侧形成剪切断层,一端是左旋运动,一端是右旋运动。中国宁夏南部褶曲山地地的弧形顶突向东北,层面倾向西南,第三纪地层向东北推挤或仰冲断层为压性、压扭性,西北段为左旋水平运动。宁夏南部褶曲山地成因与青藏高原隆起有密切关系。 2100433B
褶曲山地是地壳运动形成的褶曲岩层所组成的山体。褶曲又称褶皱,即层状岩石受力作用产生的弯曲变形。根据褶曲的形式,褶曲山地分为单背斜形成的褶曲山地(中国重庆附近的歌乐山)、多褶曲山地(如法、瑞交界的侏罗山)、褶曲推覆体山(如阿尔卑斯山)等。
褶曲山地可以按构造成因分为:静态褶曲山地和动态褶曲山地。
静态褶曲山地是指背斜或向斜构造受外力侵蚀作用后形成的山地。由于侵蚀作用的增强与时间长短的区别,又可分为:
①原生构造地貌未完全破坏,地貌形态与构造一致的,称为顺地貌。
②原生构造地貌基本被破坏,地貌形态与构造不一致的,称为逆地貌。
③逆地貌面经侵蚀破坏,使地貌形态再一次与构造一致的,称为再顺地貌。
逆地貌类型主要有:单斜构造基础上发育的单面山;发育于背斜轴部或节理较发育处的背斜谷;发育于向斜构造上的向斜山。
动态褶曲山地是指新生代以后的新构造活动形成的隆起或凹陷构造形成的山地地貌。多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地表褶曲隆起而形成山地。如中国西部的一系列横向山地。板块碰撞是其动力作用的基础。
高速公路褶曲顺层岩滑坡治理技术——介绍了扎南高速公路第十三合同段仁家湾地段褶曲顺层岩滑坡的识别和施工处治过程,提出了边坡放缓及防护加固的方法,以积累褶曲顺层岩滑坡治理经验,从而保证公路施工的顺利进行。
矿山地压监测方案 4.1 监测的目的和内容 监测的目的主要是: 根据采场地压活动的一般规律, 在矿体回采 过程中,对空区上部顶板和两侧的矿岩及矿体内应力大小及变化情 况,形成一套完整的监测系统, 及时准确掌握空区周边围岩变化情况 及井下地压变化情况, 完善矿山地压安全监测控制技术, 避免灾害事 故,确保安全生产。 监测的主要内容:一、监测空区周边围岩的应力变化情况;二、 监测回采分段的应力变化情况。 4.2 地压监测网布设的基本原则 (1)地压监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布设的监测网应与矿山开采 现状相结合,考虑矿山长、短期的监测布置; (2)地压监测网的布设与矿山的生产紧密结合,对开采区域实 行重点监测,以保障开采区域的安全,立足矿山的现有开采条件; (3)地压监测网内的观测手段多样化。同时采用压力监测、位 移监测、岩体声发射监测等多种地压监测手段。 (4)根据河南金源黄金矿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褶曲具备如下要素:核(中心)、翼(两侧)、顶角(两翼交角)、轴面(平分顶角的假想面)、枢纽(轴面与岩层面的交线)、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转折端(两翼会合的部分)。
I 核部简称核,泛指褶曲中心部位的岩层。
II翼部简称翼,泛指褶曲核部两侧的岩层。相邻的背、向斜褶曲共有一个翼。
III翼间角褶曲的横剖面上两翼同一层面拐点的切线之夹角。
IV转折端泛指两翼岩层互相过渡的中间弯曲部分。
V枢纽褶曲的同一层面上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也可以看成是轴面与褶曲层面的交线。每一个发生了褶曲的层面都有自己的枢纽。枢纽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可以是水平线,也可以是倾斜线。
VI轴面连接褶曲各层面的枢纽构成的面。轴面的产状与其地质面的产状一样,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确定的。但它只是一个假想面,故产状值不能直接测定,常通过赤平投影的方法来近似求得。
VII 轴迹轴面与地面及任一平面的交线。
VIII脊线和槽线脊线指背斜中同一褶曲层面上各最高点的连线;槽线则指向斜中同一褶曲层面上各最低点的连线。脊线和槽线与枢纽的位置通常不是恰好相重合的。在寻找储油构造、开发油、气矿产和地下水资源时,弄清褶曲的脊和槽的确切位置,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褶皱(fold)指岩石在主要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应力长期作用下所发生的永久性弯曲变形,褶皱是岩层塑型变形的结果,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之一,尤以在层状岩石中表现最为明显。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是发生了褶皱变形岩层中的一个弯曲。褶曲的规模相差很大,大型褶曲延伸可长达几十至几百km,小型褶曲则可出现于手标本上。
褶皱构造通常指一系列弯曲的岩层,而把一个弯曲称为褶曲。但褶皱和褶曲有时并无严格区别,而且在许多外文中也只是同一个术语。
除将褶曲区分为背斜和向斜之外,还根据其它方面特征对褶曲进行了多种形态分类。这些分类便于准确描述褶曲的形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褶曲的成因,对于岩土工程许多方面都具有意义。
1.褶曲的横剖面形态分类
根据褶曲轴面及两翼岩层产状分类可分为四类。
1)直立褶曲(upright fold):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轴面直立。
2)倾斜褶曲(inclined fold):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明显不等,轴面倾斜。
3)倒转褶曲(overfold):两翼岩层倾向相同,一翼岩层层序正常,另一翼岩层发生倒转 。
4)平卧褶曲(recumbent fold):两翼岩层产状近于水平,一翼岩层层序正常,另一翼岩层发生倒转(该翼老岩层覆盖于新岩层之上)。
5)翻卷褶曲(convolute fold):轴面翻转向下弯曲,此种褶曲在外观上是向(背)斜,实际上是背(向)斜,通常由平卧褶曲转折端部分翻卷而成。
2.根据转折端形状及两翼特点分类
1)圆弧褶曲:转折端呈圆滑弧形。
2)箱型褶曲:转折端平直而两翼陡峭,在两翼转折处呈膝状弯曲,形似箱状。大型箱型褶曲的一翼可称挠曲,即岩层成一面倾斜的台阶状或膝状褶曲。
3)锯齿状褶曲:也叫尖棱褶曲,转折端是一点,呈锯齿状。这种褶曲常发生在岩性较坚硬且脆的岩层中。
4)扇形褶曲:转折端平缓而两翼岩层均倒转,在背斜中两翼岩层向轴面倾斜;在向斜中则自轴面向外倾斜。此种褶曲反映了两翼受到较大侧向外压力而逐渐向轴面运动的情况。
3.褶曲的纵剖面形态分类
❶依据枢纽的产状,将褶曲分为以下两类。
1)水平褶曲(nonplunging fold)枢纽近于水平,两翼岩层的走向基本平行。
2)倾伏褶曲(plunging fold)枢纽倾斜,两翼岩层不平行。在背斜的枢纽倾伏端和向斜的枢纽扬起端,两翼岩层逐渐转折汇合。
3)倾竖褶曲枢纽近于直立的褶曲
严格的来说,自然界褶曲的枢纽很少是水平的,大多都是倾状的;大规模的褶曲,其枢纽往往是有起伏的。倾竖褶曲比较少见,但在岩层陡立地区,如密云溪翁庄地区,即出现枢纽向东南倾状近80°的一个两翼开阔的倾状向斜构造。
❷根据轴面产状和枢纽产状综合分类
1)直立水平褶曲:轴面近于直立(倾角80°~90°),而枢纽近于水平(倾状角0~10°)。
2)直立倾状褶曲:轴面近于直立,而枢纽倾斜(倾状角10°~80°)。
3)倾竖褶曲:轴面和枢纽均近于直立(80°~90°)。
4)倾斜水平褶曲:轴面倾斜(10°~80°),而枢纽近于水平(0~10°)。
5)平卧褶曲:轴面近于水平(0~10°),枢纽也近于水平(0~10°)。
6)倾斜倾状褶曲:轴面倾斜(10°~80°)枢纽也倾伏(10°~80°),但二者的倾向和倾斜程度不一致。
7)斜卧褶曲:轴面倾斜(10°~80°),枢纽也倾伏(10°~80°),但二者的倾向基本平行,倾角也大致相等。
其中倾斜倾伏褶曲实在自然界中分布最普遍的一类。
4.褶曲的平面形态分类
依据褶曲同一岩层在平面上出露的纵沟长度和横向宽度之比将褶曲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线状褶曲(linear fold)长度和宽度之比超过10:1的各种狭长形褶曲。
2)短轴褶曲(brachyaxis fold)长度和宽度在3:1至10:1范围内的褶曲。
3)穹窿构造(dome constitution)长度和宽度之比小于3:1的背斜褶曲。
4)构造盆地(tectonic basin)长度和宽度之比小于3:1的向斜褶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