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角塞门是车辆与车辆之间的一个手柄类的东西 ,就是折叠的门把手。
列车通过压缩空气进行制动,压缩空气由火车头的空压机提供,通过列车主管将压缩空气传送到每一节车厢。每一节车厢有一个列车主管的开关,专业术语"折角塞门",只有将折角塞门打开,压缩空气才能传送到该节车厢,并依次传送至最后一节车厢,保证列车主管的畅通。
列车行驶的大忌是折角塞门的关闭,这会造成重大事故。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式折角塞门防关式旁通阀,它由旧式折角塞门的一个通路改进为两个通路,而且使用很方便.这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安全装置,在折角塞门被关闭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列车管畅通,保障列车安全.而整体式折角塞门旁通阀,其装、拆和修理就更为方便.
机车及列车折角塞门自控阀
为防控机车、车辆折角塞门关闭开行列车,现将防止折角塞门关闭安全控制措施制定如下:
第1条机车乘务员接车后,必须确认机车防撞塞门处于开放状态。
第2条机车乘务员在库内接车或站接机车(仅限单机)时,按规定认真做好制动机机能试验,走行部检查时对制动管及折角塞门(包括排障器内部防撞塞门)外观进行检查,对制动管进行排风试验(一手紧握制动管连接器,一手缓缓打开折角塞门,避免开度过大)。机班二人执行一人操作,一人在司机室观察制动表针升降,做好互控、联控和防护,杜绝人身伤害。
第3条挂车后,机车保持制动,司机要认真确认机车与第一位车辆的车钩、软管连结和折角塞门状态。多机重联时,机车与车辆连挂状态的检查由连挂机车司机负责;本务司机应复检机车与第一位车辆的车钩、软管连结和折角塞门状态。
第4条挂车后,按规定进行简略试验时,学习司机(非操纵司机)执行打开机械间门听中继阀排风声音,根据列车辆数确认列车管充、排风时间是否正常,并同步确认机车制动管压力与列尾风压是否同步降、升。确认排风时间正常后,在司机手账本上写好充、排风时间,作为本次列车操纵和制动机使用的参考依据。
第5条进行列车制动机试验时,除严格按照《技规》(普速铁路部分)第274条、《操规》第14、15条,《行规》第40条的规定执行以外,还应做到:
1.装有6A系统的机车,遇有防折关监测模块报警异常,必须再次进行充、排风操作,确认测试结果。如确认列车管折关,应停车检查处理。
2.司机发现异常立即向车站值班员、列车调度员及车辆乘务员报告,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开车。
3.装有列尾装置的列车,制动前、缓解后检查机车制动管压力与列尾风压是否同步降、升。
第6条装有列尾装置的列车出发前、进站前、进入长大下坡道前和停车站出站后,应使用列尾装置对制动主管的压力变化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制动主管压力异常,应立即停车,停车后,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并通知就近车站值班员(列车调度员)。
第7条列车停车再开车后,应选择适当地点进行贯通试验。司机确认制动主管排风结束、列车速度下降方可缓解,同时司机注意风表压力及列车充、排风时间(万吨及以上重载列车、百辆空车除外);装有列尾装置的列车还应使用列尾装置查询列车尾部制动主管风压。
第8条在列车运行中,司机发现列车制动力失效或减弱危及行车安全时,应立即实施紧急制动停车,并严格执行下列规定:
(1)装有列尾装置的列车,司机应采取列尾装置主机排风制动停车。
(2)旅客列车列尾装置无法进行辅助排风时,司机应立即通知车辆乘务员使用紧急制动阀停车。
(3)实施紧急制动后能够同步投入动力制动的机车,司机应将动力制动投入达到最大值,确认动力制动发挥作用后,使用小闸缓解制动缸压力至150kPa以下(设有自动控制装置机车可不进行小闸缓解操作)。
(4)停车后,司机指派副司机(非操纵司机)向后检查(在站内应通知车站相关人员共同检查),发现折角塞门关闭的列车时,应记录该车辆的车号,报告车站值班员(列车调度员),按其指示办理。
在列车解体之前,调车人员必须打开待解车列首部或尾部车辆的折角塞门,把制动主管的余风放完。并且逐个逐个地“拉风”,把所有车辆上的压缩空气通过缓解阀放掉。这样做的目的,不但使所有车辆缓解,更重要的是使待解的车辆或车列,在溜放调车的时候,失去风力制动作用,确保调车作业的安全。
如果在溜放调车前,不把余风放掉,在溜放过程中,一旦制动主管或软管漏风时,就会因制动主管风压降低,副风缸的压缩空气进入制动缸而推动活塞运动,将通风沟的通路堵住,使制动缸和大气的通路被遮断而进行制动。这时,溜放中前行的车辆或车组就会遽然减速、停车,后行车组很容易与前行车组发生冲突,造成严重事故。
在调车作业中,有意使车辆带风溜放,待车辆至一定地点,打开折角塞门放风制动是不允许的。因为这样做有很多危害:
带风的车辆在无机车继续充风的情况下,主风管会产生漏泻自动减压,车辆可能在中途抱闸停车,造成“堵门”、“尾追”的恶果。
放风制动时,车辆紧急制动,易损坏车辆配件。
制动距离不易掌握,容易撞坏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