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中国园林建筑(第2版) | 作 者 | 冯钟平 |
---|---|---|---|
出版时间 | 2000年1月17日 | 定 价 | 86 元 |
装 帧 | 精装 | ISBN | 9787302036913 |
内容简介
本书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历史发展及其时代美学思潮、文化背景的渊源,并结合国内现存的大量实测进行具体分析。 2100433B
★地形、园路、山石、园水、植物、建筑共同组成造园的六大要素。一、地形园林地地形貌是指园林用地范围内的峰、峦、坡、谷、湖、潭、溪、瀑等山水地形外貌。它是园林的骨架,是整个园林赖以存在的基础。按照园林设计...
★地形、园路、山石、园水、植物、建筑共同组成造园的六大要素。 一、地形 园林地地形貌是指园林用地范围内的峰、峦、坡、谷、湖、潭、溪、瀑等山水地形外貌。它是园林的骨架,是整个园林赖以存在的基础。按照...
1 绪 论 一、 园林建筑的发展 园林组成的四大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中国古代苑囿出现于殷、 周时代。囿是指从天然地域中截取的一块用地, 在 其内挖地筑台、狩猎游乐,是最古老、朴素的园林形态。 秦朝开始修建规模宏大的宫苑建筑群, 建筑风格日渐成熟, 建筑技术有了空 前的提高。 至西汉,开始修复扩建秦时的上林苑,形成规模极为宏大的皇家园林。 汉代后期,私家园林开始发展起来,园林建筑已不拘泥于对称均衡的格局, 而有参差错落的变化, 依势随形而筑。在建筑造型上汉代有木构件而形成的屋顶 已具有庑殿、悬山、囤顶、攒尖和歇山这五种基本形式, 同时还出现了重檐屋顶。 魏晋南北朝时审美转向自然风景、山水花鸟,开始模拟自然景色开池筑山, 结合地形进行植物造景, 因景而设园林建筑。 另外寺庙园林作为园林的一中独立 类型开始出现。 隋炀帝的别苑以西苑最宏丽, 建筑按景区形成独立的组团, 组团之间为绿化 及
1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 一、飞动之美 中国古代工匠喜欢把生气勃勃的动物形象用到艺术上去。 这比起 希腊来,就很不同。希腊建筑上的雕刻,多半用植物叶子构成花纹图 案。中国古代雕刻却用龙、虎、鸟、蛇这一类生动的动物形象,至于 植物花纹,要到唐代以后才逐渐兴盛起来。 在汉代,不但舞蹈、杂技等艺术十分发达,就是绘画、雕刻,也 无一不呈现一种飞舞的状态。 图案画常常用云彩、 雷纹和翻腾的龙构 成,雕刻也常常是雄壮的动物,还要加上两个能飞的翅膀。充分反映 了汉民族在当时的前进的活力。 这种飞动之美,也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文选》中有一些描写当时建筑的文章, 描写当时城市宫殿建筑的 华丽,看来似乎只是夸张,只是幻想。其实不然。我们现在从地下坟 墓中发掘出来实物材料,那些颜色华美的古代建筑的点缀品, 说明《文 2 选》中的那些描写,是有现实根据的,离开现实并不是那么远的。 现在
内容介绍
中国园林建筑图集,ISBN:9787506803885,作者:宗维城
2100433B
本书简要介绍了中国眼林建筑的发生、发展及其与时代美学思潮、文化背景的渊源关系、并结合实例进行深入分析,系统的概括出中国园林建筑在布局、空间处理、协调环境、类型特征等方面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还介绍了24件优秀的仿古园林建筑设计作品,以图为主,展示其设计构思与工程做法,配以简要文字说明其风格特点及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园林建筑艺术史上占据极高的地位。如今中国园林建筑的倩影遍及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园林建筑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山、水、植物有机结合情影交融,构成优美的风景画卷。“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国园林创作的基本思想,而园林建筑正是情景交融的结合点。依水傍水兴造园林建筑,自然而巧妙地再创山水之情趣,亭台楼阁、曲径长廊点缀在山水之间,美不胜收,令人神往。
中国园林建筑是世界园林建筑中最独特而美妙的园林建筑,它将自然山水与中国古代民族建筑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富有诗情画意的美丽景园。
作者田永复根据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和我国广大园林工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编写这本介绍我国古代园林建筑施工技术知识的书籍《中国园林建筑施工技术(第2版)》。
《中国园林建筑施工技术(第2版)》共分十章,分别阐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各个部分的结构形式、构件组成、制作安装和施工方法等内容,以供广大建筑工作者和大中专院校园林专业师生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