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2007》在综合利用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独特的阐释,构建了一套新农村建设的人本发展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并按照这一指标体系首次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新农村建设的起点情况进行了排行和分层,总结了新农村建设国内外经验以及若干模式和案例,预警了新农村建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误区,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省市县乡)和村三个层次提出了富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对策体系,探索了新农村建设的新规划模式和新产业发展模式,对中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导 言
第一章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涵义和特点
第二节 新农村产业发展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节 产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
第一节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国际背景
第二节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国内经济背景
第三节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国内政策背景
第三章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新农村现代农业发展
第二节 新农村工业发展
第三节 新农村服务业发展
第四章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指标体系
第一节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理论模型
第二节 新农村产业发展指标体系设计
第三节 各地新农村建设综合排行
第四节 各地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水平排行
第五章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功能定位
第一节 新农村产业功能定位
第二节 新农村重点发展产业的选择
第三节 新农村产业品牌建设
第六章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组织建设
第一节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企业组织
第二节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市场组织
第三节 新农村产业发展中的政府组织
第七章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制度建设
第一节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法制制度建设
第二节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文化制度建设
第八章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
第一节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土地保障
第二节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资金保障
第三节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人才保障
第四节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技术保障
第九章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环境建设
第一节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生活环境建设
第三节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
第十章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集群培育
第一节 新农村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
第二节 为新农村产业集群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节 促进新农村产业集群发展
第十一章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经验与政策
第一节 先行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农村产业发展经验
第二节 国内东部地区新农村产业发展经验
第三节 国内中西部地区新农村产业发展经验
附录 新农村建设最新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新农村建设包含以下内容:1、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2、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素质教...
对于村庄撤并建社区现象,熟悉基层情况的山东聊城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副教授夏正智非常关注。“要通过建设中心城市的办法来吸引农村居民进入中心城市居住和生活,而不是以村改居的方式强制农民‘被城市化’。”夏...
新农村建设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农村建设情况也非常关注。近年来,我国对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也非常重视。这样能够更好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社...
1 平罗党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时光荏苒,来到高明镇平罗党村工作近一年了,逐渐熟悉和 掌握了基层农村工作。在 2011年 5月 16日至 5 月 20日,我通 过查阅资料、调查走访、座谈讨论等方式,对高明镇平罗党村的 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 一、基本情况 平罗党村位于高明镇镇西南五公里处,全村辖三个村民小 组,246户, 1012人,耕地面积 2530亩,共 48名党员,其中女 党员 7 名。生产发展中实现了“ 115”种植格局(即千亩苹果、 千亩红堤葡萄、 五百亩桃李杏杂果),是县上有名的水果专业村, 一村一品示范村, 升级晋档一类村。 村班子团结敬业, 社会稳定, 村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交通便利。 2010 年,实现人均纯收 入超 8000 元,呈现出文明共建、富裕共创、和谐共享的大好局 面。 村子的主导产业是红堤葡萄。主要的水果产品有:苹果、桃、 杏、李子、核桃
万北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 ,是今后一段时 期我们的中心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对“三农”的日益重视和农 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农民生活水 平明显提高,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完善, 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 农村经济与 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本人就万北村新农村建设的具体 情况作此报告。 一、万北村自然状况与经济发展现状 万北村共 240户,1150口人,耕地 1148亩,商业门店 100余家。有规模的 民营企业 10家,外来务工经商人员 1000余人,养殖专业户 20多家,专业运输 车辆 40多辆。大的企业有邯郸正大饲料有限公司 (总投资 3300万元,年产饲料 12万吨)、智成畜牧有限公司(总投资 1800万元,年产饲料 6万吨,年出栏育 肥猪 4000余头,青年鸡
第一章 载入青史的成就
第一节 中央加大投入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第二节 昔日封闭的乡村而今公路畅通无阻
第三节 农民的生活设施得到很大改观
第四节 地方政府为建设新农村寻找万全之策
第五节 乡村干部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第六节 农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第七节 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障形势喜人
第八节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第九节 “科教兴村”为新农村建设助劲
第十节 新农村建设典型层出不穷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实际操作与中央本意出现偏差
第二节 亿万农民工大流动给城市生活造成压力
第三节 农民工向城市转移透视出“五个”社会问题
第四节 人口无序流动导致社会管理难度增大
第三章 用科学发展观调整新农村建设模式刻不容缓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这一仗必须放在农村打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是增强农村“造血功能”
第三节 客观估量中国城市的发展状况
第四节 今天的农村具备了企业发展的“四个条件”
第五节 事实早已证明乡村可以办企业
第六节 为农民工就地打造出全新的就业舞台
第七节 运行模式的抉择原则
第八节 运行模式的抉择方法
第四章 用“万镇"模式夯实新农村发展基础
第一节 全国农村形成“万镇”格局的客观依据
第二节 “万镇”模式的功能定位
第三节 “万镇”模式的显赫作用
第四节 挑选“万镇”应考虑的“六个”方面条件
第五节 挑选“万镇”应严格遵循基本程序
第六节 “万镇”选址应该注意的参考因素
第七节 从实际出发确立“万镇”发展规划
第八节 以“万镇”发展全面推进我国城镇化
第五章 用“企业战略转移”模式创建新农村建设主战舞台
第六章 用“城市内优外特”模式打开新农村建设突破口
第七章 用“扬弃式现代农业”模式创新我国农业发展方向
第八章 发挥舆论优势进行食品革命大讨论
第九章 新农村建设的配套措施
第十章 尊重客观现实帮助农民走上安居乐业之路2100433B
�
�
李珀榕,曾于共青团组织、政府机关、高校、国务院研究机构工作。 长期从事农村问题调查研究,先后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论文和文章百余篇,出版有报告文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