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工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铁工建设有限公司始建于1984年6月,前身是中国铁路工程机械租赁中心,为铁道部基本建设总局、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的直属单位,于2008年3月正式更名为中国铁工建设有限公司,并于2011年4月重组并入中铁建工。铁工建设是中铁建工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金2.18亿元。 

中国铁工建设有限公司基本信息

公司名称 中国铁工建设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 1984年6月
总部地点 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十区7号楼 [2]  经营范围 国内、国际工程施工总承包
公司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资本 21800万元

铁工建设是依照《公司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为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设执行董事一名,由公司党委书记兼任。

公司设经理层,全面执行股东决议并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经理层由6人组成,其中:总经理1人,副总经理2人,总工程师1人,总经济师1人,总会计师1人。经理层人员的聘任程序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中国铁工建设有限公司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100WLED泛光灯具(广州市立乔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市立乔科技有限公司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立乔

13% 广州市立乔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红(樱花) 中国红(樱花);型号、规格:地径:14cm;品牌:天适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天适

13% 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红(樱花) 中国红(樱花);型号、规格:地径:6cm;品牌:天适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天适

13% 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红(樱花) 中国红(樱花);型号、规格:地径:10cm;品牌:天适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天适

13% 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红(樱花) 中国红(樱花);型号、规格:地径:16cm;品牌:天适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天适

13% 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
Upho中国 内墙砖2600×130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Phomi

13% 中山市绿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中国红(樱花) 中国红(樱花);型号、规格:地径:8cm;品牌:天适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天适

13% 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红(樱花) 中国红(樱花);型号、规格:地径:12cm;品牌:天适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天适

13% 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门窗成品均为中山市启泰门窗业有限公司产品;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中山市2009年1月信息价
铁工程工日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工日 广州市2014年1季度信息价
铁工程工日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工日 广州市2013年3季度信息价
铁工程项目人工 适用于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计价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工日 湛江市2020年4季度信息价
铁工程项目人工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工日 广州市2015年1季度信息价
铁工程项目人工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工日 广州市2014年2季度信息价
铁工程项目人工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工日 广州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铁工程项目人工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工日 广州市2014年4季度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海虹老人牌涂料有限公司 硅丙抗碱底漆E1090、外墙滚花中间漆E921、三加一压光乳胶漆E8930|20t 1 查看价格 赫普(广州)涂料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市 2012-08-22
布艺窗帘(品牌:飞鸿国际有限公司) 4m高|200m² 1 查看价格 广州莱轩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市 2015-09-21
广东华昌铝厂有限公司 门窗铝材|100t 1 查看价格 广东华昌铝厂有限公司 广东  清远市 2012-09-03
秦皇岛安丰钢铁有限公司 一级钢筋 8mm|1000t 1 查看价格 秦皇岛安丰钢铁有限公司 广东  清远市 2012-03-02
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HRB400 22mm|500t 1 查看价格 广州铧晟贸易有限公司 广东  清远市 2011-12-05
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HRB335 14mm|500t 1 查看价格 广州铧晟贸易有限公司 广东  清远市 2011-12-05
深圳典效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 HL-SPP-ZX复合阻锈剂,掺量为2.01|400t 1 查看价格 深圳市典效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市 2010-01-06
中山市行云灯饰有限公司 -|15套 1 查看价格 中山市行云灯饰有限公司 云南   2019-12-27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

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

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贰级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

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

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叁级

土石方工程专业承包叁级 2100433B

自2011年4月20日中国铁工建设有限公司并入中铁建工集团重组工作启动以来,中铁建工集团筹备组认真贯彻落实股份公司党委、股份公司的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工作责任感,快速有序推进重组工作,同时,切实做好经营生产工作,确保重组与经营工作双促进、双丰收。

公司拥有职工394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12人,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34人。公司机关设有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工程管理部等14部室,为公司经营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公司分别在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设立区域性经营开发中心,施工业务分布北京、辽宁、内蒙、山东、山西、安徽、湖北、浙江、广东、广西、云南等区域,先后参与建设了京九线、北疆线、大秦线、武襄线、南昆线、武墨铁路、集通铁路、石武客专等铁路工程以及武昌站、呼和浩特东站、合肥站、黄州站、鄂州站、荆州站、仙桃西站、汉孝城际两站、唐山北站、岚县站等铁路站房工程,青银、莱新、杭宁、晋济、德商等高速公路工程,深圳黄田机场、浦东国际机场、临汾机场、白城机场、石家庄地铁、呼和浩特地铁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正是凭借大无畏的拼搏精神和高超的施工技术,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开疆拓土,在广阔的建筑市场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公司着力加强党的建设,通过开展执行力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效能监察,使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在职工中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活动,倡导了“同心同德”的“家”文化理念,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基于改善职工生活和办公条件的考虑,公司搬迁至丰台区总部基地;结合施工生产的特点,发展服务项目的理念,优化机关改革。全员树立了以企业为家的意识,形成了科学发展的思想共识和工作活力。

中国铁工建设有限公司常见问题

公司有14个职能部门。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中国铁工建设有限公司文献

铁工建设有限公司送安全培训教育到基层 铁工建设有限公司送安全培训教育到基层

格式:pdf

大小:80KB

页数: 1页

评分: 4.5

近日,中铁建工集团铁工建设有限公司安全总监赵学军、人力资源部部长王敏智一行冒雪来到内蒙古,在内蒙经开中心会议室对内蒙地区项目部的三类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内蒙经开中心、车站西街单身楼改造项目部、呼铁佳园项目部、

立即下载
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格式:pdf

大小:80KB

页数: 未知

评分: 4.4

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华西设计)前身为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总公司(集团),由四川和重庆22家中央省市属甲级设计院联合组成,是1987年经原国家计委在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中批准成立进行体制改革试点三大集团之一。22年来,公司经历了艰难探索的创业过程,在改革中创建,在创建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由初建时的松散管理型逐步发展为技术经营生产实体型,

立即下载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活动交流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关于召开第六届会员大会

会议主要内容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关于钢铁工业的工作部署,研究明确“十四五”钢铁工业发展目标和主要工作思路,加快实现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总结2020年特别是今年以来行业运行情况,研究提出2021年下半年行业和协会重点工作任务。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与东北大学低碳钢铁技术交流会

3月17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与东北大学低碳钢铁线上技术交流会举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姜维,副秘书长黄导,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副校长唐立新出席会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与东北大学相关学院教师参加会议。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成立初期

“一五”(1953年~1957年)首个“黄金时期”期间,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率先建设鞍钢,不仅使鞍钢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的第一个生产基地,同时,在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以后中国其他钢铁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和人员支持。在此期间,我国还兴建了两个新的钢铁基地———武汉钢铁公司和包头钢铁公司。

“二五”(1958年~1962年) 钢铁“大跃进”,为了确保我国钢铁工业继续以大跃进的步伐前进,根据党的“两条腿走路”方针,在全国范围内,又一次掀起了大力建设钢铁“小洋群”的新高潮;不少地区行动迅速,和1958年大炼钢铁时一样,开始出现了沸腾的景象。

“三五”(1966年~1970年)、“四五”(1971年~1975年),钢铁工业在曲折中前进,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中国钢铁工业迎来了第二个“黄金时期”。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蓬勃发展

“五五”(1976年~1980年)、“六五”(1981年~1985年),沐浴改革的春风唤醒了经营管理体制落后的中国钢铁企业。1978年,在当时计划经济状态下,钢铁企业只能按照国家的计划运作,缺乏自身发展活力,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束缚着人们的手脚。如何改革,如何让钢铁人当家做主,真正把企业的发展当成自己的发展,成了当时钢铁企业面临的迫切问题。当时,首都钢铁公司率先举起了改革的旗帜,走上了承包制的道路。也正因为如此,首钢由一个200万吨规模的钢铁厂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机械、电子、建筑等多种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也带动了全国的钢铁企业走上了新的经营道路。

在此期间,钢材价格的改革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在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的重要物资都是由国家按计划价格(调拨价)统一调拨。改革开放以后,企业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企业超计划的产品可以不按计划价格,而是按照市场的协议价格自行出售。到了1985年,“双轨价格”变成了一种正式的制度。

“七五”(1986年~1990年),从“计划温床”到“市场浪尖”,一九八七年,冶金工业面临着充分发挥投入产出和利用外资以产顶进两大包干政策,加速钢铁工业发展的新形势;面临着改变质量品种落后状态,保持经济效益和生产同步增长的新挑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改革、开放、改造为指针,以搞活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实行“五个推进”。

“八五”(1991年~1995年),市场经济催生“中国钢铁第一股”,1993年我国第一家上市钢铁企业———马钢在中国香港成功上市,向全球发行股票。马钢作为第一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港上市,在当时的香港股市上引发了不小的轰动,被人们称为“中国钢铁第一股”。马钢的成功为其他钢铁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同时,中国钢铁企业逐步学会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资本市场去运作、融资,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继续前进

“九五”(1996年~2000年),老基地“旧貌换新颜”,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把握好长远目标和阶段攻坚的关系,实现国企改革和脱困的3年目标。要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学邯钢、抓管理、降成本和兼并、破产,减少亏损源,降低亏损面。同时,继续推进中小型企业实行公司化改制进程。通过上市改制等措施,优化资本结构,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要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进一步做好稳定工作,解决好改革中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

“十五”(2001年~2005年)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钢铁工业装备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绩,节能降耗和改善环保取得新进展,钢铁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科技进步有重大突破,钢铁工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取得重大进展,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加快,企业经营效益显著提高,由钢的净进口转为钢的净出口,钢铁生产总量由供给不足转为供应过剩,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上升。“十五”期间,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钢铁工业迫切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审视自身发展。在此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更好地融入全球竞争、结构调整、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钢铁强国梦,在全球钢铁工业掀起并购重组浪潮的背景下,2006年4月17日,第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在北京开幕。兼并重组、竞争合作成为本次大会最引人关注的话题之一。为了更好地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兼并重组的浪潮中“自由冲浪”,我国钢铁企业纷纷加强了战略合作。

2006年1月18日,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签署了《战略联盟框架协议》;3月11日,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联盟框架协议……这些“动作”,不仅有利于《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也是推动区域企业协调运作、东西部企业跨地区合作的重要措施,也显示了未来产业竞合格局的变化端倪。

“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科学发展,减少市场波动;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快解决企业联合重组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制定中央和地方分权管理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实行跨地区联合重组的规划;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关于提高产业集中度的目标要求,避免“十一五”期间出现高水平重复建设,只有提高产业集中度才能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

正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钢铁工业。中国发展钢铁工业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80年代初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达400多亿吨,煤炭储量6000多亿吨。钢铁冶炼所需的其他各种金属元素也很丰富,其中钨、钼、钒、钛、镍、钽、铌、稀土等资源尤甚。这种资源上的优势在过去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据从1896年到1948年的半个多世纪的统计,全中国累计的钢产量只有760万吨(包括机械厂的钢产量在内)。其中达到最高年产量的1943年,也只有92.3万吨,而且绝大部分产量还分布在日本侵占的东北地区。

发展概况由于受到战争的影响,1949年全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但只经过短短三年的恢复时期,1952年钢产量就达到135万吨,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在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指引下,中国的钢铁工业从1953年起开始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50年代首先集中力量改建、扩建了鞍山钢铁公司,并着手新建了齐齐哈尔特殊钢厂、武汉钢铁公司、包头钢铁公司;1958年起又建设了一大批地方中、小型钢铁企业,以及成都无缝钢管厂、酒泉钢铁公司等。60年代着重建设了四川的攀枝花钢铁公司、长城钢厂,以及青海的西宁钢厂、陕西的陕西钢厂等内地企业,并新建了马鞍山钢铁公司的车轮轮箍厂,改建了太原钢铁公司。70年代建成了武汉钢铁公司的1700毫米带钢热连轧机组、带钢冷连轧机组和冷轧硅钢片厂等工程,还建设了本溪钢铁公司1700毫米带钢热连轧机组和舞阳的厚钢板厂。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兴建具有最新装备的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第一期工程规模为年产钢300万吨,预定一号高炉于1985年内竣工投产。30余年来,上海、北京、天津、唐山、马鞍山、酒泉、重庆、湘潭、抚顺、大连、大冶、水城等重点钢铁基地和钢铁企业,也都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1950~1983年国家给钢铁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约占全国总投资的8%弱。经过30多年生产和建设的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年产钢4000多万吨综合生产能力的比较完整的体系,钢产量跃居世界第四位。1949年,全国没收官僚资本的铁矿山和钢铁生产企业只有约30家;1983年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钢铁厂矿已发展到1200家左右。其中:年产钢 10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有13个,它们的钢产量约占全国的钢产量的65%;重点特殊钢厂有大冶、齐齐哈尔、大连、抚顺、重庆、上钢五厂等十余个;绝大多数省、自治区都还有本地区的骨干钢铁厂,其中浙江的杭州钢铁厂,江西的江西钢厂,湖南的涟源钢铁厂,河南的安阳钢铁厂,河北的邯郸钢铁总厂,云南的昆明钢铁公司,江苏的南京钢铁厂,山东的青岛钢厂等8个厂钢的年产量各在 20~25万吨之间,远在西北边陲的新疆八一钢铁总厂也年产钢、生铁和钢材各十多万吨。

产量 钢的发展速度快,1952年全国钢产量为135万吨,1983年达到4002万吨,增长了28.6倍,平均每年的递增速度为11.6%。1949~1983年,中国累计产钢5.47亿吨,生铁5.75亿吨,钢材3.87亿吨。历年的钢铁产量见表。  产地分布 钢铁工业的地区分布发生了可喜变化。旧中国的钢铁工业由于被日本帝国主义垄断,主要集中在东北一隅,如1943年东北的钢产量就占全国钢产量的94.5%,分布极不合理。到1952年,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未计台湾省)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高达85.8%,东北地区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70%。但经过30多年建设,布局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1983年,沿海各省、市、自治区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已降到57.3%,东北地区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也降到了25.5%。与此同时,内地的钢产量已由1952年的19.3万吨上升到1983年的1710万吨,平均每年递增15.6%,其中西南、西北地区的钢产量达到500万吨,占全国的比重已由1952年的 3.8%上升到12.5%。1983年,钢铁系统除有100多个重点企业外,还有1000多个中、小企业遍布全国各地。

产品品种 钢铁产品的品种增多,钢和钢材的结构有了改善。建国初期,只能炼100多个钢种和轧制400多个规格的钢材;80年代初已能冶炼包括各类碳素钢、合金钢、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并能轧制20000多个规格的钢材。多年来,针对中国资源特点,初步建立起本国自己的合金钢系列。1983年合金钢的比重达到 7%,低合金钢比重达到11.5%。从1952~1983年,转炉钢占钢的总产量的比重由7.7%扩大到50%左右;电炉钢比重由10.5%扩大到20%;钢材中的板(带)材、管材的比重由12.3%上升到36.1%。但由于钢材在品种和数量上满足不了国内需要,1950~1982年累计,共进口钢材7696万吨,出口钢材928万吨,净进口钢材6768万吨。

产品质量 钢铁产品的质量,尤其是1979年以来有了很大的提高。1983年,已有许多项钢铁产品按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并采取了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1979~1983年,获得国家金质奖的钢铁系统的产品有17个,获银质奖的有49个。1983年,重点企业生产的钢材中优质产品占其钢材总产量的比例,已达36%,比1980年的6%提高了30%。由于在品种质量上的发展,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可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提供大量钢材,而且国防工业和尖端科学所需的金属材料基本上可以立足于国内。

技术水平 钢铁工业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鞍山钢铁公司已建成2580立方米高炉;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的4063立方米高炉也将建成投产;首都钢铁公司的二号、三号高炉采用了无料钟炉顶等30多项新技术,它的高炉喷吹煤粉和顶燃式热风炉等技术诀窍已经出口。在炼钢方面,最大的氧气顶吹转炉达150吨,最大的平炉为 500吨。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一期工程建设了300吨的大型氧气顶吹转炉;特殊钢厂有炉外精炼等设施。在轧钢方面,武汉钢铁公司引进了70年代水平的高度自动化的1700毫米带钢冷、热连轧机组和硅钢轧机,本溪钢铁公司安装了由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1700毫米带钢热连轧机组。更重要的是在生产建设中培养和造就了一支300万人的职工队伍,其中仅工程师、经济师以上的专业干部达8.3万人,大专学校毕业的管理干部和技术干部14万人。仅1978~1983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500余项,其中有50多项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的发明奖。用普通高炉冶炼攀枝花高钛型钒钛磁铁矿,就是国内外炼铁技术上的一大创举。

管理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于1949年11月1日设置了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管理包括钢铁工业在内的全国重工业,第一任重工业部部长由陈云担任。1956年 5月1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撤销重工业部,分别成立冶金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和建筑材料工业部,由冶金工业部主管钢铁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王鹤寿任第一任冶金工业部部长。

发展方针钢铁工业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以及”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指引下,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进入了一个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新阶段。1983年比1978年:钢铁工业的利润、税金从50亿元增加到94.3亿元,增长88.6%;全国吨钢综合能耗已从2.52吨标准煤降到1.85吨;钢铁工业的资金利润率(按固定资产净值计算),已从9.3%提高到15.5%;定额流动资金周转期,从137天缩短到96天。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以首都钢铁公司(大型联合企业),上海第五钢铁厂(特殊钢厂),杭州钢铁厂(地方中型钢厂)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都好的先进企业。(见彩图)  参考书目

《中国经济年鉴》(1981、1982、1983),经济管理杂志社,北京。

中国铁工建设有限公司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