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 创办时间 | 1953年 |
---|---|---|---|
办学性质 | 二级学院 | 学校类别 | 理工 |
主管部门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现任领导 | 院长:张广清、党委书记:宁正福 |
专职院士数 | 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 | 本科专业 | 1个 |
硕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个 | 博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 |
博士后 | 科研流动站1个 | 国家重点学科 | 一级学科1个 二级学科3个 |
院系设置 | 油气井工程系、油气田开发工程系、工程力学系 | 地 址 |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 |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所示,“十二五”期间,学院共承担国家 “973”项目(子课题)24项,国家“863”项目(子课题)7项,国 际科技合作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6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 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4项,油气重大专项9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0余项。学院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8项,国家级技术发明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68项 。
成果名称 |
主要负责人 |
奖励名称 |
等级 |
年份 |
---|---|---|---|---|
水力喷砂射孔与分段压裂联作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李根生 |
国家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2009 |
大幅度提高油气产量的非平面压裂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
陈勉 |
国家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2009 |
复杂结构井特种钻井液及工业化应用 |
蒋官澄 |
国家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2008 |
绿色”超低损害钻井液与废弃钻井液污染治理新技术 |
蒋官澄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2011 |
水力脉冲空化射流钻井技术及应用 |
李根生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
一等奖 |
2011 |
复杂地质条件钻井液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
蒋官澄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
一等奖 |
2010 |
低渗砂岩油藏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技术 |
岳湘安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
一等奖 |
2010 |
气体钻井中气体介质高效利用与回收新技术与新装备 |
柳贡慧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2009 |
油气井水力喷砂射孔压裂联作技术及应用 |
李根生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2011 |
特低渗油藏非线性渗流与开发技术 |
程林松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
二等奖 |
2011 |
海洋钻井废弃液污染治理与控制及保护储层新技术 |
蒋官澄 |
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0 |
油井生产实时分析优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
檀朝东 |
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2011 |
复杂地层定向井井壁稳定技术与应用 |
金衍 |
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2011 |
非凝析气体与蒸汽多元复合流体在稠油热采中的应用 |
刘慧卿 |
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2010 |
高压水射流深穿透射孔及辅助压裂方法及其装置ZL200610001128.5 |
李根生 |
中国专利优秀奖 |
其他奖 |
2010 |
一种邻井平行间距随钻电磁探测系统ZL201010127557.3 |
高德利 |
中国专利优秀奖 |
其他奖 |
2010 |
一种取投球装置和输油管道清蜡投球机及投球方法 |
刘广峰 |
昌平区青年发明奖 |
一等奖 |
2016 |
全过程欠平衡钻井高强度冻胶阀研究 |
李志勇 |
昌平区青年发明奖 |
二等奖 |
2016 |
非平面水力裂缝设计方法及控制压裂提高油气产量技术 |
陈勉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
特等奖 |
2016 |
环境可接受型钻井液与钻井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新技术 |
蒋官澄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2015 |
水力喷砂射孔压裂联作技术研究与应用 |
李根生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2015 |
特低渗油藏非线性渗流与开发技术 |
程林松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2015 |
复杂结构井邻井距离随钻探测与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 |
高德利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2014 |
非凝析气体与蒸汽多元复合流体在稠油热采中的应用 |
刘慧卿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2014 |
低渗砂岩油藏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技术 |
岳湘安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2014 |
复杂结构井钻井液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
蒋官澄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2013 |
大型深穿透复合酸压技术研究与应用 |
牟建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2013 |
凝析气藏多相渗流机理及有效开发方式 |
李相方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2013 |
水力脉冲空化射流钻井技术与应用 |
李根生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2013 |
稠油油藏热采监测资料解释及调堵参数研究 |
刘慧卿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2016 |
稠油油藏开发评价技术及应用 |
程林松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2015 |
定向井井壁失稳控制技术与应用 |
陈勉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2015 |
超低储层损害钻井完井液系列新技术 |
李志勇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2015 |
基于剩余油量化分析的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方法 |
李宜强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2014 |
海上大位移井修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许庆华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2014 |
抽油机井举升系统优选及优化节能技术 |
吴晓东 |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2014 |
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技术及应用 |
牟建业 |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
二等奖 |
2012 |
复杂结构井钻井液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
蒋官澄 |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
二等奖 |
2012 |
气体循环利用钻井技术 |
柳贡慧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2012 |
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研究及工业化应用 |
檀朝东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2011 |
油井生产实时分析优化专家系统PES |
檀朝东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2016 |
稠油油藏热力采油泡沫体系评价方法及应用 |
刘慧卿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2015 |
边水气藏型储气库群提高调峰能力关键技术及应用 |
何学良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2014 |
各向异性油藏开发的理论,方法及应用 |
刘月田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2014 |
油田注水生产物联网系统的研究及工业化应用 |
檀朝东 |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2013 |
高凝油油藏渗流机理研究及其应用 |
杨胜来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2013 |
超稠油多介质辅助重力泄油渗流机理及开发关键技术 |
程林松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2013 |
用于水力压裂的智能纤维输送机及可降解纤维研发与应用 |
赵海峰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2012 |
采油方式综合决策与单井工艺设计研究及应用 |
檀朝东 |
中国质量评价协会科技创新奖 |
其他奖 |
2014 |
FirstCon能源监控优化管理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
檀朝东 |
中国质量评价协会科技创新奖 |
其他奖 |
2014 |
油田注水智能测控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
檀朝东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 |
其他奖 |
2014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压水射流钻井与完井创新团队 |
李根生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其他奖 |
2013 |
油井生产实时分析优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
檀朝东 |
中国质量评价协会科技成果奖 |
2016 |
|
油气生产物联系统iprod研发与应用 |
檀朝东 |
中国质量评价协会科技创新奖 |
2015 |
|
天然气开采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 |
檀朝东 |
中国质量评价协会科技创新奖 |
2015 |
|
参考资料: |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所示,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资源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所示,学院已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的相关大学建立了学术关系,既开展科研合作,又联合培养人才 。
社团文化
学院定期组织各类活动,例如新生杯“萌新话石油”主题演讲活动、学院迎新晚会、“1 6 X”学风建设主题活动等 。
1953 年,北京石油学院石油钻采系成立,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的前身 。
1969年,学院迁至山东营胜利油田,更名华东石油学院石油钻采系。
1988年,成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
2001年,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被评选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6年,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进入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行列。
2013 年,教育部第三次全国学科评估中,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点在全国本学科领域排名第一。
2017 年,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入选“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
推荐中石油华东就业,大庆没有优势。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传统的就业区域,东北石油是大庆,华东是胜利,西南是新疆,四川。全国范围而言,还是中石大华东认可度高,无论是出国还是外企。中石大华东也是211院校,社会...
004 化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070300化学 01 无机化学 02 有机化学 03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04 高分子化学 05胶体与界面化学 06 分析化学 07 电化学 08 计算化学 人数1...
挺好的,新校区都是新的,就是好小,尤其开学东营的搬过来就更挤了,设施是指什么啊。住宿吧,本科6人一间,上面床下面桌子的那种。。没有独立卫生间的,宿舍里有两个风扇。。。嗯,还有些本科生是住研究生公寓,那...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所示,学院下设3个系,1个本科专业 。
系:油气井工程系、油气田开发工程系、工程力学系
本科专业:石油工程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所示,学院拥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予学科、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学科、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另外有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
2017 年,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入选“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评估结果为A ,力学评估结果为C 。
博士后流动站: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力学
一级博士学位授予学科: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力学
一级硕士学位授予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和油气田开发工程)、力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所示,学院有教职工130人,其中,正高职称39人,副高职称4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7人。教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 973 项目首席科学 家 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新(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者5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动计划入选者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高德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沈忠厚、李根生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专职):陈掌星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李根生、姜汉桥
国家杰青科学基金获得者:高德利、李根生、蒋官澄、金衍、黄中伟、张广清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高德利
“新(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者:高德利、李根生、邓金根、蒋官澄、金衍
北京市教学名师:张士诚、汪志明、程林松、刘慧卿、杨胜来、韩国庆
质量工程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所示,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4门 。
国家级特色专业:石油工程专业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别 |
负责人 |
批准年份 |
《采油工程》 |
国家级精品课 |
张士诚 |
2008年 |
《石油工程导论》 |
国家级精品课 |
樊洪海、田冷 |
2015年 |
《采油工程》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张士诚 |
2013年 |
《采油工程》 |
北京市级精品课 |
张士诚 |
2006年 |
《油藏工程》 |
北京市级精品课 |
姜汉桥 |
2007年 |
《油层物理学》 |
北京市级精品课 |
杨胜来 |
2009年 |
《渗流力学》 |
北京市级精品课 |
程林松 |
2010年 |
参考资料: |
教学成果
年份 |
奖励名称 |
获奖项目 |
获奖人员 |
---|---|---|---|
1999年 |
第二届石油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
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 |
张士诚、汪志明、翟应虎、鄢捷年、赵雄虎 |
2001年 |
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
石油主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张士诚、王尚旭、翟应虎、赵雄虎、童亨茂 |
2004年 |
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
石油高校流体力学实验室创新体系研究 |
曹文华、汪志明 |
2004年 |
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
多规格、多元化“国际合作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研究 |
汪志明、孙旭东、薛谦、董秀成、胡庆喜 |
参考资料: |
职务 |
名字 |
---|---|
党委书记 |
宁正福 |
院长 |
张广清 |
副院长 |
黄世军 |
副院长 |
田守嶒 |
副院长 |
刘伟 |
党委副书记 |
闫亮亮 |
参考资料: |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Comprehensive Design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 02902 学分: 5( 7 留学生) 实践周数: 5(7) 上机学时: 适用专业:石油工程 大纲执笔人:步玉环 于乐香 孟红霞 系(教研室)主任:步玉环 一、课程目标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是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实践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 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油田工程 设计中开发方案设计、钻井工程设计、采油工程设计和油藏工程评价等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 骤,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 学生在修完全部基础及专业课程后进行综合设计。按本大纲完成石油工程综合设计后,应 对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有系统的理解,掌握其中的工艺设计方法及设计思路,并达到下列要 求: 1.掌握
申报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姓 名 张玉 专业技术 职 务 副教授 一级学科 或 专业领域 名称:机械工程 代码: 0802 二级学科 名称:机械设计及理论 代码: 080203 申报类别 担任 是否校外 人员兼职 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位办公室制表 二零一七 年 十 月 十六 日填 I 个人概况 姓 名 张玉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83-03-27 民族 汉族 所在单位 海洋工程研究院 联系电话 18810642836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定职时间 2015-06-30 行政职务 无 任职时间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博士 毕业时间 2011-09-01 毕业学校 境外教育机构 毕业专业 机械智能工学 拔尖人才 校青年拔尖人才 参加何学术团体 任何职务 水下技术学会中国分会秘书,北京振动学会理事,日本机械学会会员,北 京力学学会会员 连续半年以上在国外高水平
院长:孙宝江。
党委书记:赵放辉。
副院长:陈德春、苏玉亮、廖华林、黄维安。
党委副书记:赵晓珂 。
姓名 |
时间 |
职务 |
姓名 |
时间 |
职务 |
周世尧 |
1954.9-1961.9 |
钻采工程系主任 |
秦同洛 |
1961.9-1965.12 |
石油开发系主任 |
张铁林 |
1975.11-1979.11 |
开发系主任 |
沈忠厚 |
1979.12-1988.12 |
开发系主任 |
陈庭根 |
1988.12-1992.11 |
开发系主任 |
陈月明 |
1992.11-1996.5 |
开发系主任、石油工程系主任 |
王瑞和 |
1996.5-2001.4 |
石油工程系主任 |
葛洪魁 |
2001.4-2003.11 |
石油工程学院院长 |
姚 军 |
2003.11-2013.4 |
石油工程学院院 |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模拟招聘大赛、简历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等
协助就业指导中心举办校园宣讲会、招聘会、双选会
举办求职技巧、职业发展、职业规划类讲座
协会内部培训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50年的建设,学院现有: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艺;一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业催化;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CNPC催化重点实验室;一个全国工科化学教学基地; 一个博士一级授权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九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化工过程机械、化学工艺、化学工程、工业催化、应用化学、生物化工、化工装备与过程控制、环境化工、化工材料; 十二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化学工艺、化学工程、工业催化、应用化学、生物化工、环境工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化工过程机械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四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能源化学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