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 《中国水土保持》紧扣办刊宗旨, 围绕办刊方针,根据水利部对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有计划、有目的地约请和组织有关文章、领导讲话在杂志上刊登,宣传水土保持政策和成就,传递水土保持信息,及时指导和服务于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生态建设、前期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期刊开设20多个栏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开设的栏目 |
|||
1、综 述 |
2、生态修复 |
3、专题报道 |
4、试验与研究 |
5、技术与措施 |
6、工程建设与管理 |
7、组 稿 |
8、监督执法 |
9、小流域治理 |
10、城市水保 |
11、改革纵横 |
12、探索与思考 |
13、新技术应用 |
14、县域水保 |
15、建设项目防与治 |
16、外资项目 |
17、教育与培训 |
18、西部开发 |
19、信息快报 |
20、服务窗口 |
21、图片报道 |
22、知识讲座 |
23、水保群英 |
24、水保史 |
25、水保经济 |
26、名优特 |
27、基层建设 |
28、实用技术 |
29、决策者 |
30、科普苑 |
31、重点治理 |
贯彻水土保持方针政策, 宣传水土保持成就;报道水土保持科技成果,交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验;传递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动态信息,介绍国内外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普及水土保持基础知识,推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典型。
是,中科院水保所主办,是季刊。牛倒不牛,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这点值得肯定
水土保持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改良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持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水土保持的措施有农业措施...
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有4个特点:一是其科学性,涉及多学科,如土壤、地质、林业、农业、水利、法律等。二是其地域性,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当地经济水平、土地利用、社会状况...
《中国水土保持》是水利部主管 、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融政策性、技术性、新闻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读者对象为从事和关心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及农、林、水、牧、地理、环保等学科与专业的广大基层工作者、管理人员、科研教学人员等 。
期刊1980年8月创刊 ,初名《水土保持》,为双月刊,内部发行。1982年改为现名,国内发行。从1984年第1期起改为月刊,国内外发行。期刊为大16开,每期72页,容量16万字。自1998年起《中国水土保持》编辑部正式更名为《中国水土保持》杂志社。
2000年、2004年、2008年, 《中国水土保持》经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委会鉴定,被确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1996、1999、2002年4次被河南省授予“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称号,1996年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利系统优秀科技期刊”;2002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2009年入选“河南省第一届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
《中国水土保持》 被国家科技情报部门列为我国科技论文统计用期刊,被水利部、能源部《中国水利电力科技文献文摘数据库》、中科院《中国水土保持文献数据库》作为文献收集的核心刊物。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全文收录。经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出版署审核备案,《中国水土保持》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中国水土保持》杂志社(编辑部) 于1984、1992、2001、2004年4次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称号,杂志社有两位同志先后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个人。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1号
邮政编码:450003
2016年1月13日,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在京召开四届十次常务理事会。刘宁理事长主持会议,参加会议代表39人,其中常务理事29人出席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计划要点、《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优秀研究生资助办法》、《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四届编委会换届方案、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五届理事会换届方案(草案)、第七
1. 水土保持监测定义 水土保持监测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保持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 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地面监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多种信息获 取和处理手段,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效果进 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是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治理工作的基础。 2. 水土保持监测目的 (1)为建设单位提供方案实施信息,以便加强管理。 (2)验证防治措施布设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防治措施体系,促进防治措施 到位,提高防治效果。 (3)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执法、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提供依据。 (4)为同类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布设防治措施体系提供借鉴资料。 (5)为研究不同类型项目的水土流失规律、防治技术提供基础。 (6)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以便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 3 监测内容 3.1 监测内容 水土保持监测应在建设前、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对水土保持措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现有14个 专业委员会,包括: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防护林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小流域综合治理专业委员会等;29个省(市、区)成立了省水土保持学会 。
截止2014年底,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共计有4200余名会员,134个团体会员单位。
职务 |
名单 |
|||||||||||
---|---|---|---|---|---|---|---|---|---|---|---|---|
主编 |
周心澄 |
|||||||||||
主任委员 |
刘宁 |
|||||||||||
副主任委员 |
王祝雄 |
朱金兆 |
刘震 |
刘国彬 |
吴斌 |
胡元坤 |
||||||
副主编 |
王治国 |
朱清科 |
刘宝元 |
张志强 |
郑粉莉 |
黄占斌 |
||||||
崔鹏 |
梁音 |
董治宝 |
蔡强国 |
Yuelai Lyu(英国)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历任主编分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关君蔚教授、国家级突贡专家王礼先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周心澄教授 。
人物 |
个人介绍 |
||||||||
---|---|---|---|---|---|---|---|---|---|
|
关君蔚(1917年5月23日—2007年12月29日),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著名的水土保持学家,我国水土保持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首批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长期致力于中国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的教学和科研,主持创办了中国高等林业院校第一个水土保持专业和水土保持系,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学科体系。 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任《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主编 |
||||||||
|
王礼先(1934年1月),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造林专业。1979年赴奥地利留学,在维也纳农业大学林学系攻读研究生,1981年获农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在中国国外获得水土保持学科博士学位的学者。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同年晋升教授,1990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2007年10月至2015年2月任《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主编 |
||||||||
|
周心澄(1944年7月),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林业局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沙漠学会、中国治沙暨沙产业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十五”期间,先后主持或合作主持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专题研究以及省、部级科技重点项目8项,取得了 10多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其中作为第一主持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 2015年3月至2019年现任《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主编 |
前言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国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概况
第一节 自然条件概述
第二节 社会经济状况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国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第一节 中国水土流失概况
第二节 中国水土保持现状与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国水土保持区划概述
第一节 水土保持区划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中国水土保持区划的历程
第三节 中国水土保持区划的体系与方法
第四节 中国水土保持区划简述
第五节 水土保持区划协作平台
参考文献
第二篇 方略与布局
中国水土保持区划一级分区图
一级区区划图及地貌照片
第四章 东北黑土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土保持方略
第三节 水土保持区域布局
第五章 北方风沙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土保持方略
第三节 水土保持区域布局
第六章 北方土石山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土保持方略
第三节 水土保持区域布局
第七章 西北黄土高原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土保持方略
第三节 水土保持区域布局
第八章 南方红壤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土保持方略
第三节 水土保持区域布局
第九章 西南紫色土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土保持方略
第三节 水土保持区域布局
第十章 西南岩溶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土保持方略
第三节 水土保持区域布局
第十一章 青藏高原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土保持方略
第三节 水土保持区域布局
……
第三篇 功能与途径
附录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