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协调各部门及各地区之间重大水事矛盾,国务院专门成立了“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由一位副总理任组长,水利部部长任副组长,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定一位领导为成员。其主要职责是:①处理和协调有关部门在执行水法和水土保持及其他有关水行政法规时出现的问题;②处理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有关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水土保持工作方面的重大问题;③处理协调省际间重大水事矛盾;④审核全国大江河综合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是全国水行政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②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节约用水,协调地区和部门之间的水事矛盾;③组织编制水利工作发展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制订全国和跨省的水长期供求计划,组织重大水利工程建设;④负责大江、大河的综合治理开发和国家防汛抗旱工作;⑤统筹城乡水资源的供需,管理农田排灌、牧区水利、乡镇供水、中小型水电开发和水利渔业等有关事务;⑥主管全国水土保持工作;⑦主管全国水文工作;⑧对全国水利工程建设进行行业管理;⑨归口管理全国水利科学技术和水利教育发展工作;⑩对全国水利队伍建设进行行业管理。水利部内设立有关职能机构,并设立了黄河、长江、淮河、海河、松花江和辽河、珠江、太湖等流域机构,作为水利部的派出机构,分担流域水利行政工作,组织编制流域江河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规划,进行专门问题的研究,编制重大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配合地方政府进行防汛工作。对于重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如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三门峡水利枢纽和引滦工程等也设立直属管理机构,负责调度运用。全国各级地方政府,均确定一个政府职能部门负责水行政主管工作(见中国地方水利机构)。按照水资源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水力发电、内河航运、城市供水排水和垦荒水利的行政管理工作,分别由能源部、交通部、建设部和农业部负责。
中国水旱灾害历来频繁而严重,江河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中央政府都设有主管水利的部门,如秦汉时代的都水长、丞,隋、唐、宋、元时代的都水监,民国时代的水利部等。对于主要江河的治理和管理也设立了专门机构,如明清时代的黄河河道总督,民国时代设立了黄河、长江等水利委员会,省市等地方政府一般由建设厅(局)负责水利行政工作。(见中国历代水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设立水利部,主管江河防洪、农田灌溉排水、水土保持和农村供水等工作。水力发电、内河航运和城市供水等项工作,分别由燃料工业部、交通部和建设部管理。1958~1982年,水利部曾先后两次与电力工业部合并,成立水利电力部。1987年3月重建水利部,水利行政管理职责保持不变。先后担任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的有傅作义、钱正英和杨振怀。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面向全国的水利水电综合科研机构,司局级单位,成立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和电力工业部水电科学研究院三单位合并而成,原名水利水...
进入中国水利水电集团总公司官方网站可以查到
《2008-2009年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市场现状分析与前景预测报告》是由中国市场监测中心与中国市场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家统计机构、市场监测数据库、行业协(学)会、进出口统计部门、科研院所等机构提供或...
鉴于江河防汛涉及广大地区的安全和各个部门的工作,为了江河防洪工程措施的统一调度、运用和防汛工作的统一指挥,国务院设立了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国务院一位副总理任总指挥,水利部部长、国务院一位副秘书长、国家计委一位副主任任副总指挥,国务院有关部门各指定一位领导人参加指挥部工作。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在水利部设立办公室,负责处理具体防汛事务。各大江河流域和各级地方政府均设立防汛指挥部,负责所辖区域的防汛工作,并由当地最高行政领导人担任指挥。2100433B
政府投资公司不是行政机构——政府投资公司不是行政机构
创建办公室 周英、唐大飞、田林、谭学元、张小娟、亢宗涛、黄萍、郑小平、苏培文、陈建花、郭华基、蒋菲、刘 明、何云峰 消 防 安 全 小 组 丁 其 勇 曾 祥 伍 郑 小 平 陈海 喻 家 祥 各 村 ( 社 ) 主 任 涉 水 安 全 小 组 陈 建 花 刘莉 刘胜 李 中 英 周平 各 村 ( 社 ) 主 任 工 作 场 所 安 全 小 组 刘凡 郭福祥 杨华伦 刘淑华 周光荣 孙运珍 陈启平 朱华云 潘登 ( 派 出 所 ) 家居 安全 小组 何云锋 田永强 王小琴 李高前 何益伟 各村社 区主任 (傅廷文 卫生院 ) 学校 安全 小组 陈 永 禄 苏 培 文 何 益 健 各 学 校 校 长 吴 显 禄 ( 教 工 组) 交通 安全 小组 唐 大 飞 亢中涛 张正荣 李永江 刘卫华 肖必清 防 灾 减 灾 小组 周英 李航行 张 红 霞 周 凝 丹 刘静 铜梁县东城街道安全社区创
行政改革的动力是推动行政系统采取措施、变革现状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被概括为一种客观的需要和潜在的利益。
环境的动因。公共行政组织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生态系统,必然要受到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环境的改变无疑是行政组织变革的根本动因。环境主要是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行政体系功能的变化,权力再分配会带来行政体系权力范围和权力领域的变化等政治环境的变化都会引起行政机构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化必然导致行政体系的变革;任何一个行政体系的结构形式、运转程序、决策过程以及行政人员的行为、态度、价值观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目标的动因。行政组织的目标反映行政组织的价值观和对客观环境的判断,是行政组织战略的凝聚点,而行政组织战略则是行政组织的内外因素如环境和机会,内部的能力和资源,管理部门的兴趣、愿望以及社会责任等的一种函数。因此,行政组织目标的重新制订或修正,都将引起行政组织的变革。
意识形态动因。人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观念指导下作出的,行政行为也不例外。对"国家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不同的回答会使人们重新审视行政体系的现状;对领袖思想的不同态度会引发对行政体系弊端的不同态度;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再认识可能影响到行政改革的内容和行政功能的重新确定,等等。意识形态的变化必然将引起认知的变化,从而对组织变革产生强烈的推动作用。
人事的动因。行政机构与人事密切相关。人事变动及影响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高级行政领导人的变动。不同的领导人总要采用不同的施政策略或领导对策,这时他会对组织结构提出自己的要求。二是人员素质高低对行政机构的影响。行政人员素质高时,行政组织将是一个精干、高效的组织,行政人员的素质低时,行政组织将是一个臃肿、低效的组织。
专家的动因。专家是推动行政组织变革的特殊动力。专家拥有丰富的理论与方法,有助于对行政机构的弊端以及机构变革的步骤、方法作出科学的分析与论证,从而大大提高行政机构改革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在当今信息时代的社会中,更需要发挥有关专家学者在行政机构改革中的智囊作用。
技术进步的动因。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政府组织广泛普及与应用,电子政府管理的出现,促使行政机构作出相应的变革:组织结构形态趋于扁平网络化,即行政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形向扁平形发展,行政组织权力结构走向分权化;行政组织规模趋于小型化;行政组织管理方式趋于民主化;政府组织内部技术和专家系统的功能更为凸显,行政组织本身被看做是"学习型组织"。
《中国水利概论(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按照国家对高职高专人才培训的规格要求及高职高专教学特点编写完成的。《中国水利概论(第2版)》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概况,包括中国的水资源、自然环境与水利、中国水利的发展、中国水系的开发利用、中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读者通过《中国水利概论(第2版)》可以系统地了解到中国水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高对水利事业的认识。《中国水利概论(第2版)》可作为高职高专水利类专业的基础教材、普通院校的选修课程教材,也可供关心、热爱中国水利事业的人士阅读参考。
《中国水利》前身 是《人民水利》,创刊于1950年 ,1956年更名为《中国水利》。1958年水利部与电力工业部合并后,《中国水利》与《人民电力》、《水利电力工人报》合并为《水利与电力》(半月刊),1966年起停刊,1981年复刊并在此更名为《中国水利》,改为月刊。从2003年起变更为半月刊,大16开本,印刷精美(在北京出版),国内外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