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机械工业植保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隶 属 |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
---|---|---|---|
研究内容 | 机械工业植保机械工程 | 成立时间 | 2010年 |
中心设有管理委员会、工程技术委员会,设综合办公室、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部、规划发展部、施药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室、现代施药装备研究室、研究室、试验室等6个部门。中心主任杨学军研究员、副主任严荷荣研究员。
中心瞄准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的利用工程技术需求,密切跟踪国际国内前沿技术,以加强转化技术工程化、商品化生产为目标,立足我国国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发展,重点突破行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薄弱环节,搭建产业化促进平台,解决产业发展中关键共性技术的有效供给,形成自有核心技术,实现重大技术工程化和系统集成,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重点开展施药机械和农药使用领域的基础理论、前沿技术及实用技术研究,开展适合于高秆作物、水稻、果树及蔬菜病虫草害防治的现代施药装备产品创制及其工程化、产业化,提升植保机械技术水平,服务于我国粮食生产与食品安全。2100433B
累啊!!!这点随便问一个生产部门的员工都知道,待遇啥都不说了,一言难尽啊!!!!!
农业机械动力系统分析及其相关技术;精确农业及其智能机械设计创新与环境控制;地面机械仿生理论与技术;农业机械化系统分析与管理工程;农产品转化增值工程。
西南大学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考研,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16电工技术。你自己就是西南大学的?自己到你学校的官网查询啊!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创建于1951年,原名机械工业部第六设计研究院,隶属机械工业部。2000的10月加入中央大型企业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2001年11月更名为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简称中机六院。
<正>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于1953年创建于北京,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综合设计院之一。现为国家机械、建筑、船舶、兵器、轻工、石油、市政等行业甲级工程设计;电力、电子、纺织、林业、
中国农业大学集合了一批老中青结合的国内外知名学者,长期坚持从事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取
得了大量卓有成效并产生广泛影响的研究成果。特别是2000年以来,在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与政策、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与规划、农机农艺结合模式与途径、农业机械化信息工程等方面,主持和承担的农业机械化有关研究项目120多项,其中获省部级奖励7项,其他奖励若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报刊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SCI、EI检索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编著40余部,研究成果和相关学术论文在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中心成员全程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04年颁布)、《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制定;主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研究、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政策研究、农用柴油需求与保供长效机制研究,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12名著名专家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呈报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并得到批复,2010年由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主持编制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以及农业行业标准《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第1部分:种植业》(NY/T1408.1-2007)。这些法律、法规、政策、规划、标准的出台,对于规范和促进行业发展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团队研究在机械化生产模式、区域发展、区域规划及信息系统研发方面,也有颇多建树,成就突出,在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中心已经成为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的重要基地。
任务与目标:围绕解决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重大发展方向及政策问题,开展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与政策、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与规划、农机农艺结合模式与途径、农业机械化信息工程等研究。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理论体系,着力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构建不同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模式优化模型及评价方法。组建一支在国内人员梯队合理、研究水平一流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队伍,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智库、国家农业机械化产业和重大战略研究基地,为行业发展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研究支持。
主要职能:实现软科学和硬技术的结合;系统研究和解决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重大发展方向及政策问题;完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理论体系;充分发挥论坛、网络等载体作用,成为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行业科技交流的纽带;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咨询服务。
人员构成:实行在学校科研院和工学院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目前拥有研究人员90余人,包括我校工学院、经管学院、农学院、信电学院的教授、副教授、讲师25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60人,校内外特邀
研究人员15人,涉及农业农村经济、科研、管理、试验鉴定、技术推广、生产、培训等领域。中心咨询委员会专家23人。
未来发展:中心将紧密团结校内外、国内外产、学、研、推各方面专家、学者,充分发挥平台的人才集聚优势,增强中心科学研究能力,进一步拓展中心的研究领域和深度。秉承中心宗旨,发挥中心职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与政策。研究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政策(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监管、农机更新报废补偿机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农机燃油补贴、关键环节作业补贴等),以及农机装备节能减排、科技与产业政策等,进行国内外相关政策比较研究,完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2、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农业机械化及农机装备发展趋势、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农机社会化服务,以及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与技术路线,进行市场分析与预测等,比较与探讨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律与道路,完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理论体系。
3、农机农艺结合模式与途径。研究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大豆、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以及棉花、甘蔗等主要经济作物)在不同区域的种植制度、机械化生产模式、工程技术集成方法、节油降耗途径、装备运用与管理;研究构建不同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模式优化模型、农业装备系统集成方法及系统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技术经济性评价。
4、农业机械化信息工程。进行农业机械化科技信息采集、处理、分析与整理,研究与开发农业机械化专家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为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与政策、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与规划、农机农艺结合模式与途径等研究提供数据及系统分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