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结构及其抗震性能研究 | 作 者 | 高大峰 [1]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8年9月1日 |
定 价 | 35.00 | ISBN | 9787030227324 [1] |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来源与性质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组织结构
参考文献
第2章 中国古建筑的材料及其结构特性
2.1 引言
2.2 中国古代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其建筑的影响
2.3 中国古代建筑施用木材的原因
2.4 木材的基本特性
2.5 木结构柱构件模型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
2.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构件的榫卯连接方式及其抗震性能
3.1 木结构古建筑构件的榫卯连接方式
3.2 大木作结构中榫卯的应用
3.3 榫卯节点的受力行为和破坏状态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斗棋的结构行为
4.1 斗棋的起源与演变
4.2 斗棋结构静力与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第5章 雀替·驼峰和隔架的结构作用
5.1 雀替的演变与功能
5.2 驼峰与隔架的功能
5.3 抹角袱的功能
5.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结构原则的演变及其性能研究
6.1 木构架的起源
6.2 木构架的基本类型及其构造
6.3 梁架的科学意义
参考文献
第7章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7.1 概述
7.2 试验控制系统
7.3 中国古建筑大木作结构模型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
7.4 中国古建筑大木作结构节点加固模型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
7.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8章 中国古代大木作结构动力特性的数值计算
8.1 概述
8.2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8.3 结构体系的动力方程
8.4 结构振动的模态分析
8.5 计算结果
8.6 中国古代典型大木作一殿堂与厅堂——结构的动力性能
8.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材、分”制度的说明
附录2 中国历代的长度单位与公制的关系
后记
显示部分信息2100433B
本书主要论述中国古代大木作建筑的结构与抗震性能。书中探讨了中国古代大木作建筑的发展与演变、结构特征、结构抗震机制,介绍了从基本的结构构件到结构单体的一系列结构静力、动力的模型试验,并对典型大木作结构中的殿堂和厅堂结构进行了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以及对结构的抗震加固方面也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本书可供从事古建筑保护领域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以及对古建筑领域有兴趣的人员参考。
你好!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
结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
结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
中国建筑历史悠久,本论文将基于木结构的形式结构及特征,对建筑的结构布局及选型构造等方面对古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对其抗震性能的探讨,为中国建筑结构的设计提出指导性的建议,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
本书分别介绍了木结构古建筑各部分的发展变化和结构作用,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与发展、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结构及抗震性能分析、木结构古建筑的加固研究。
前言
第一篇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与发展
第二篇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结构及抗震性能分析
第三篇 木结构古建筑的加固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2100433B
前言
第一篇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与发展
第1章中国古建筑发展概述
1.1古建筑发展概况
1.2古建筑研究综述
第2章木结构古建筑概论
2.1木结构古建筑分类
2.2殿堂结构的组成及主要构部件名称
第3章古代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及特点
3.1古建筑的结构设计理念
3.2结构设计原则及特点
第4章地基与基础
4.1地基基础结构及演变
4.2地基结构与种类
4.3台基与柱础2100433B